第212章 天津巡撫

君王死社稷,說的好聽,更多的是無奈的選擇。只要是人,都不想死,崇禎也是如此。

可是他無法把自己的真實想法直接說出,因爲那涉及到帝王的顏面!

滿懷鬱悶的回到了乾清宮,崇禎左思右想,秘密派人去把李明睿召了進來。滿朝文武之中,就只有李明睿知曉他的心意,能商議事情的唯有此人。

李明睿應召來到了乾清宮,叩拜之後,崇禎揮揮手把身邊所有侍候的太監宮女都打發了出去,身邊只留下了心腹太監王承恩。

四顧無人之後,崇禎向李明睿推心置腹道:“卿所言遷都之事甚合朕意,朕有此志久矣。汝意與朕甚合。諸臣不從,奈何?爾且密之。”

“若以卿所言遷都,當如何進行?從哪裡去往南京,護衛如何解決,沿途所用糧餉如何籌措,北京如何留守?”崇禎一連拋出了數個問題,都是他心中苦想很久。

“陛下,臣以爲既然要遷都,當早日確定!行走的路線當經過臨清走運河,經徐州淮安揚州,過江至南京。這條路線有運河爲憑,可以乘船省去很多氣力。

但是如今中原一帶爲闖賊所佔,當防止闖賊切斷運河阻止我南歸。如此必須做兩手準備。”

“何爲兩手準備?”崇禎心急的問道。

“兩手準備,一就是走運河,再就是走海上。陛下可任命心腹爲天津巡撫,命其在天津準備海船,一旦運河被闖賊切斷,則可以走海路經長江直赴南京。不過海路艱難,風高浪大,以陛下萬乘之尊,若非緊急不可冒此風險。”

“至於護衛的兵員,也不需要太多,輕車簡從,只需要數千精銳保護陛下兼程南下即可。數千人不需要多少糧餉補給,沿途府縣當可籌措。

留守的人選,最好是留下太子監國,再留一內閣大臣輔佐太子,有京營數萬將士,九邊還有二十餘萬軍隊,或可保北京不失。”

說到這裡,李明睿聲音越來越低。就因爲知道北京保不住,纔有遷都之議,留下誰留守都是送死。可是京城重地,不留下人防守又不可能,而太子就是最佳的人選。

“嗯,卿言甚當!”崇禎點點頭,對李明睿的籌劃很滿意。不過護衛的人馬,以及天津巡撫的人選,還得好好想想才行。

......

和李明睿交談良久,針對南遷的具體事宜一一商討。便滿意的把李明睿打發了出去,只等着合適時機,再次提出南遷的事情。

“這天津巡撫的人選你看由誰做合適?”崇禎向王承恩道,這個位置太過重要,若是走海路,能夠蒐集到足夠多足夠堅固的海船是重點。走陸路的話又會經過天津,天津巡撫將是護衛南下的主要人員。

“這種軍國大事,那是奴婢能夠說的。”王承恩低眉順眼道。

“什麼屁話,你是司禮監秉筆,朕的內相,有什麼不能說的?”崇禎罵道。

“以奴婢之見,青石口守備陳越最是合適。”王承恩道。

“什麼?你說那個豎子,以他的年輕魯莽,如何能當此大任!”崇禎啞然笑道。

“陛下,奴婢以爲您的安全最爲重要。陳越行事雖然荒謬魯莽,可他能打啊!擊敗數千滿韃騎兵,遠赴千里剿滅蒙古部落,這樣的戰力在大明軍隊中可謂首屈一指,恐怕山海關總兵吳三桂都不及他。

陛下您數千裡趕赴南京,一路上將會有多少艱難險阻,身邊有一直戰力強大的軍隊纔是最要緊的。至於陳越行事魯莽,有陛下您親自管着,他還能上天不成?”

在後宮上千太監之中,王承恩無疑是對崇禎最忠心的一個,他推出陳越並沒有任何私心,而是全心爲崇禎的安危考慮。

“這樣說倒也不是不可,不過那陳越野慣了,恐怕不容易控制吧,若是他半路鬧起幺蛾子怎辦?”陳越能打是不假,可也是最讓人不省心的,崇禎生怕他像賀人龍一樣不聽命令,像左良玉一樣無法無天,那該如何是好,崇禎萬萬不會允許自己被武將挾持!

“陛下何必憂心,聽聞那陳越父親陳江河最是忠心愛國,陛下不妨任命陳江河爲錦衣衛副指揮使,隨侍在您的身邊,有陳江河在,那陳越再怎麼也不敢亂動!”王承恩陰陰的一笑,說出了以陳江河爲人質的主意。

“哈哈,這辦法好!”崇禎大笑了起來,有陳江河爲人質,陳越無論如何也不敢不聽自己的話。

“陳越這一年來,也算是爲朕立下了不少的功績,現在又以按察副使充任青石口守備,用人之際,提拔他當個巡撫也不是不可。不過,恐怕內閣和六科那一關不好過吧。”崇禎有些爲難道。

按照大明的制度,任命巡撫這樣的官員必須經過朝議,由內閣發出委任旨意,經過六科給事中同意之後,交由司禮監蓋章,這是一般的程序。可是以目前陳越和朝中官員們惡劣的關係,想通過他巡撫的任命恐怕太難。別的不說,兵科給事中光時亨那廝就無論如何不會同意的,而六科又有封駁聖旨之權,如此想任命陳越爲天津巡撫實在太難。

“陛下,您就是太遷就那些朝臣了,別忘了您可以不經過內閣直接任命啊!”王承恩道,玉璽就在皇帝手中,幹嘛事事看那些文臣們的臉色。當然這樣的聖旨爲中旨,不經內閣審議而發出的中旨任命會被所有文官牴觸,被任命者會被同僚們恥笑,而拒絕接受任命。

可是陳越不一樣啊,他本就是沒有功名的軍戶出身,機緣巧合才做了文官,如今成爲封疆大吏這麼大的誘惑等着他,他怎麼會在乎有沒有面子,更何況,他知道正常的聖旨和中旨的區別嗎?

崇禎苦笑着搖了搖頭,整天和那些文官們鬥心眼,都快被他們帶到溝裡忘了自己還有發中旨的權力了。

“好,就發中旨,任命陳越爲天津巡撫!”

第329章 攻城之戰的序幕第五十章 洗腦和編組第368章 各償所願第828章 假作真時假亦真半夜三更開單章求訂閱第六十六章 慘勝第814章 收復掖縣第485章 殲滅第934章 無法逃脫的責任第780章 史可法的對策第699章 西軍攻打九江之始第1013章 鄭森反了第712章 五雷大法顯神威第269章 山海關驚變第397章 幹票大的第217章 馮元颺的囑咐第950章 誘殺第518章 援兵到第674章 西軍的戰略第769章 叫不開的城門(第二更)第十四章 少年吳平第483章 定計第544章 無題第四十五章 打贏後的收穫第196章 局勢已經十分緊張第721章 劉能歸來第442章 刺許第454章 漢陽易手第771章 該殺的殺第617章 雞籠之戰第194章 西山軍編制與建設第413章 翻手爲雲第833章 絕路第613章 返航第359章 媚香樓第373章 幕府各司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展宏圖的時候到了第1016章 齊王回京第200章 漢奴第536章 風雨欲來第882章 收復寧遠城第一百零三章 溝渠拒敵第714章 白龍魚服入鄱陽第六十四章 “激戰”第752章 堅定的史可法(加更)第1028章 中舉第655章 我有公主已長成第1024章 牧齋公的選擇第八十五章 編製成伍第819章 對峙第1038章 圍城第927章 突如其來的大雨第四十四章 大戰鐵獅子(下)第215章 再聞坤興公主的消息第778章 朝廷誰主?(第二更)第213章 大順立國第744章 各家都在準備第528章 吳三桂和鰲拜第200章 漢奴第330章 千騎奔來滿城驚第906 王寅督師第619章 築城第881章 全殲清軍騎兵第一百二十八章 朝議(第二更)第917章 淒涼第290章 將計就計第280章 形勢第235章 絕望第789章 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監國公主第743章 王寅之憂(加更)第333章 功敗垂成第494章 憂心如焚第1020章 剿滅叛軍指日可待第875章 施施然,吳平穩坐中軍帳第615章 欣欣向榮第199章 落寂第806章 三路大軍攻山東第453章 郝搖旗渡江第784章 人生如戲第599章 李國助的建議第332章 陷阱第347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574章 水師學堂第317章 闖賊滿韃皆死敵第七十五章 暗夜陰謀第590章 知我者謂我心憂第839章 完了第459章 泗州第596章 倭人的反應第718章 郝鄭兩軍起內訌第706章 流言第402章 糧船第844章 捷報傳南京第756章 脣槍舌劍(第三更)第255章 路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回家第896章 勝利的微笑第502章 水淹七軍(1)第677章 攔截糧船第531章 豎子不足與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