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中國,對於萬曆援朝之役的戰事經過,極其簡略,流傳下來的,也都是篡改居多,各種史料裡,幾乎只有重點提及楊鎬諱敗爲勝的事情。
甚至於,連這場楊鎬指揮兩千騎明軍在日軍十五萬兵馬眼皮子底下,野戰中幾乎團滅日軍先鋒一萬人的稷山大捷,都被寫成小勝,殺了日軍數百人,而且就算寫成小勝,還刻意把稷山大捷的指揮者,寫成是經略御倭的邢階所爲。
可是,邢階當時只是總督薊、遼、保定軍務,經略御倭而已,換而言之,朝鮮的事情其實根本不應該由他來管。
在朝鮮,沒有楊鎬允許,邢階的權利最多也就是能在朝鮮建設一些御倭設施而已。
這也就是害怕日軍攻佔朝鮮,然後進攻大明,爲了抵抗日軍有可能的進攻,楊鎬纔不能阻止邢階的,否則,沒有萬曆皇帝的命令,邢階敢在朝鮮揹着楊鎬做其他軍事行動,他能在朝鮮調動誰?
因爲原則上,作爲朝鮮軍務經略,大明在朝鮮的所有兵將,都要聽命於楊鎬的,邢階在朝鮮根本指揮不動。
稷山大捷被這般抹黑,那場諱敗爲勝的蔚山大戰,也是刻意說明結果,卻不說明過程,甚至故意篡改己方戰損數據,完全把楊鎬寫成了只會撈功卻十分無能的弱智將領。
可是,中國史料記載的恥辱性的蔚山大戰,在朝鮮史料裡,卻是一場老天不作美的勝利。
而沒了朝鮮之役的功勞加成,楊鎬除了和名將董一元一起夜襲蒙古炒花部贏了,再無功勞,而之後的一場薩爾滸大敗,對大明影響太大,所以使後人都覺得楊鎬無能。
只是,後世朝鮮官方所流傳的史料,對於楊鎬,卻和中國不同,可以說楊鎬後來都成了朝鮮君臣心中的精神支柱了,甚至於楊鎬在朝鮮的戰役,朝鮮史料也記載的十分詳細。
稷山大捷不需多言,本就是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勝利,至於蔚山大戰,也並非中國史料裡的那樣,楊鎬因在遼東做官時與李成樑第五子李如梅交情深,在明軍大舉攻日軍時,因爲李如梅還沒到,不想讓遊擊陳寅的功勞比李如梅大,所以就鳴金收兵,讓得日軍有了喘息之機,閉城不出,堅守待援,最終明軍圍城失敗,日軍來了援軍,大敗而回的記載。
實際上,屯守蔚山之日軍有四營,由日軍名將加藤清正指揮。
蔚山分內外城,內城乃建在一座小山上,此山稱爲島山,這是明軍功虧一簣的主要原因。
十二月中旬,明軍已攻破了蔚山外城,遂攻島山內城,明與朝鮮聯軍,將城四面包圍,但島山山勢陡峭,非常險峻,易守難攻。
明與朝鮮軍隊輪番進攻,不果,且天公不作美。
如今朝鮮的《宣宗實錄》有載,自二十六日夕下雨,至二十七日終日風雨,諸軍冒雨進攻;二十八日,亦爲進兵,死傷如前;二十九日,欲聚柴草,焚燒賊營,而天兵及我軍,死傷甚衆,不能進到城下,夜一更退來。
且賊船或三十餘隻,或二十五六隻,日日上來藍江相與放丸,日夕則退去。
蓋欲引出城內之賊,而諸軍嚴兵待之,故徊徨而退。
二十九日夜,有小船上來,賊徒三十餘名,出到江邊,欲乘船遁去,右協及吳總兵諸軍廝殺,右協斬一級,吳軍斬六級,餘賊盡爲傷搶,還遁入城。
由此可見,楊鎬沒能立即攻克蔚山內城,並非中國史料所載,擔心陳寅的功勞比李如梅大,就鳴金收兵,不強攻的。
真實情況是楊鎬指揮明軍想方設法破島山城,卻久攻不下,並且,因爲日軍在堅城上,明軍在成下,明軍被日軍的弓箭、鐵炮不斷打擊,無法近城,反而爲此付出很大的死傷代價,而島山地形,日軍居高臨下,易守難攻,以及連日風雨,令得明軍火器發揮不出實力,更增加攻城困難。
與此同時,日軍也損失慘重,內城中的士兵所剩不過二百餘名,且疲憊至極,大多飢渴交加,奄奄待斃。
當然,日軍疲憊,明軍也不好過。
因爲明軍連日露宿在野外,甚至連楊鎬、麻貴這樣的明軍主將都是圍城好多天才能住上草房,還連遭大風大雨,加上明軍長期以來的攻城失利,所以明軍士氣可謂是大挫。
正是因此,楊鎬明白,既然久攻不下,而且明軍連日進攻,也都疲憊,索性就用明軍兵力上的優勢以及日軍內城資源短缺,將其困死,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明軍傷亡,還能休整軍隊,提升士氣。
只是,沒有到日軍援軍爲救蔚山,冒雨支援極快,他們從水陸兩路發大軍前來,而楊鎬的部隊也說是人困馬乏,無法應戰,只能撤軍,致使蔚山之戰功虧一簣。
當然,蔚山之戰的真相是這樣,明軍確實在結果上看是敗了,畢竟未竟全功,甚至於還被日軍援軍追着屁股打退了,損失不少。
只是,明軍和朝鮮聯軍真正的損失,絕非中國史料所載,明軍大敗而歸,死傷損失兩萬餘人,真要如此,恐怕在朝鮮的大明軍隊,就要沒了一半多了,那時候,就算萬曆帝再雄才大略,但他也抵不住朝野在戰與議和上的輿論,說不得真要放棄朝鮮了。
事實上,雖然明軍被日本援軍打了個措手不及,但因爲有楊鎬當機立斷,使得與明軍人數相當的日軍援軍,在追擊撤退援軍時,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更沒有像中國史料所載,被日軍援軍追殺潰退,死傷兵馬兩萬餘人。
明軍戰後清算真正的死傷損失,在當時楊鎬和麻貴聯署所上《東師奏報》最爲真實詳細。
其記載,官兵死傷——陣亡千把總官張應元等二十一員,軍兵青打哈等七百七十七名。
陣傷回營身故官六員,病傷回營陸續身故軍兵張四等八百一十七名,輕傷官軍麻代等二千九百八員。
馬匹損失——走傷陣死馬二千三百三匹,在陣彈傷倒死馬二百一十三匹。
合計:各級將官死者二十七名,士兵亡者一千五百九十四人,傷者二千九百零八人,馬匹損失二千五百一十六匹。
其中,明軍大部分傷亡,並非撤退傷亡,而是攻取蔚山、島山城的損失,至於日軍的死傷,卻是貨真價實的兩萬以上。
若說這場戰役敗,明軍確實是敗了,畢竟明軍沒完成戰略目標,並且還被日軍攆着屁股跑。
可是,對比戰損比,明軍強攻堅城,還造成日軍比己方三倍以上的損失,這當然是一場大勝!
這是參加蔚山大戰的明軍,以及朝鮮上下都一致認爲的,所以這纔有楊鎬和其他朝鮮主要軍將一起報捷的事情。
只是,到了明廷,卻因爲黨爭,被政敵抓了漏洞,變成楊鎬諱敗爲勝的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