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裡,一時間陷入寂靜,這份寂靜,甚至使得在宮內伺候的太監宮女,都不敢有一絲喘氣聲。
朱由校看了張璟半天,也不知道到底在想些什麼,反正他眼神中的不明目光,盯得張璟心裡直發毛。
過了好半會,朱由校才說道:“兵,朕不是不可以不借給你,但是,你得給朕把殺客媽媽的兇手找到才行,否則,若是徒勞無功,朕定然饒不了你。”
聽了這話,張璟大喜謝道:“臣謝陛下隆恩!陛下放心,臣必然找到兇手,爲陛下報仇!”
“嗯!”朱由校聞言,笑着點了點頭,然後對最靠近身邊的一名小太監喊道:“你去把劉時敏找來,讓他速趕來乾清宮。”
隨着那小太監領命而去,乾清宮裡,頓時又陷入一番寂靜,張璟也不敢多說話。
這一次,倒不是因爲朱由校猜忌的原因,而是因爲張璟不知道該和朱由校說什麼。
他想告退,可是朱由校雖然口頭上答應,但沒有具體的聖旨下來,他明顯還不能告退,按張璟想法,朱由校估計是要讓劉時敏過來替他擬旨。
故而,張璟只能等着。
偏偏,張璟沒話說,而朱由校卻也是不說話,這可讓張璟鬱悶得很。
心裡面,張璟也在納悶,按照他對朱由校的熟悉程度,這時候兩人沒了借兵的尷尬,少年天子應該會成爲話癆和他閒聊纔是。
畢竟,深宮之中,敢把朱由校當朋友聊天的人,可沒有幾個。
這時候朱由校不說話,那就真的很奇怪了。
就在張璟等得心裡有些慌了的時候,朱由校卻是突然開口道:“熊廷弼奏疏裡說京營兵多數不堪大用,讓朕多給些日子,讓他選夠精兵五千,以備戰用,你馬上查案也要用到京營兵,他們不會礙你的事吧?”
聞言,張璟知道朱由校對他還是足夠重視的,剛纔沒說話,恐怕是最近京師的事情太多,他處理奏疏時間不夠,就比如這現下關乎邊疆安危的熊廷弼安撫遼東的事情。
想到熊廷弼越早去遼東越好,這樣不會給王化貞那小人得志的機會,張璟覺得這事情他必須要摻和一手。
故而,張璟並未立即回答朱由校的話,反而行禮問道:“臣斗膽,想向陛下借熊經略奏疏一觀?”
朱由校聞言,明顯有些詫異,臉色有些慍怒,畢竟,你不答皇帝的話就算了,竟然還敢主動要看奏疏,你當你是誰了?
不過,想到自從認識張璟後,張璟無論是在政治軍事上,種種令人驚訝的想法觀點,朱由校最終還是忍住氣,決定讓張璟看。
“把這本奏疏遞給國舅。”朱由校對身邊伺候的另一個小太監命令道。
那小太監行了一禮領命,而後畢恭畢敬的把奏疏送到張璟面前。
張璟恭敬的接過奏疏,而後細細看了一遍熊廷弼的上奏。
雖然張璟後世便知道晚明的京營兵,已經腐化到極點,但熊廷弼奏疏裡提及的挑選京營兵的真實情況,還是讓張璟感到震驚無比。
因爲熊廷弼竟然在十餘萬京營兵裡面,愣是隻能挑出不到三千的可堪一用的兵馬。
而且,按照熊廷弼所說,這些精心挑選出來的京營“精銳”,最多也只能用於守城。
如果想讓他們出城與敵野戰,或許對於普通軍隊,他們還有一戰之力,但若是讓他們對陣建奴的精銳,必然一擊即潰,如鳥獸散。
這說得真是超乎張璟的想象,畢竟,雖然建奴兵馬實力厲害,但張璟可不認爲建奴兵會強得離譜。
蟎清在後世一直過分誇張他們祖先對陣明軍的戰果,就和後來侵華日軍爲了鞏固士氣,也在刻意隱瞞他們在戰場的兵員損失一樣,建奴如果真的如他們鼓吹的那般無敵,那爲什麼真實歷史上他們的人口一直沒有太大增長呢?
不要用什麼建奴發展的時間短來掩飾,畢竟建奴內部,真正的通古斯野豬皮少得很,他們多數都是融合了建州的各民族人成立的新種族,這其中,自然也有甘願融入胡人的漢奸。
甚至於,建奴一直在抓其他民族的人做炮灰,來彌補軍隊的損失,可就是這樣,建奴的真實人口增長一直緩慢,甚至於有時候還在下降。
究其原因,只能說建奴在掩蓋他們的損失,他們厲害是厲害,但不會說在此時正面硬肛,能虐到關外到哪裡去。
否則,努爾哈赤又何必每一戰都要挖空心思搞那麼多陰謀詭計?
建奴真要是無敵的話,那直接在反叛大明初期,每一場都硬碰硬唄,何必玩陰謀詭計這樣麻煩事?
他們真正能對明軍有壓倒性優勢的時候,也只是崇禎中後期,三順王把火器技術帶到蟎清,彌補了他們的短板,再加上大部分明軍在沒錢的崇禎手裡開始各種爛透的緣故。
不過說來可笑,那些爛透的明軍,投降蟎清後,可以毫無顧忌的搶錢搶糧,有足夠錢糧供應,戰鬥力是直線上升,後來都成了蟎清奪了天下的主力了。
想到熊廷弼可是讓努爾哈赤愛過虧,氣得牙癢癢的主兒,也不怕建奴,想來他不會因爲害怕建奴,從而故意貶低京營兵的實力,只能說他說的應該是事實。
所以,以熊廷弼的話作對比,張璟想來,這不是說現在的建奴兵戰力有多超神,只能說現在這些的京營兵太垃圾,早就腐敗的爛透了而已,
想到這裡,張璟不由想到真實歷史上,廣寧失陷時,熊廷弼手中有兵,卻爲何不敢去博一博那反敗爲勝的機會。
拋除其他的因素,熊廷弼寧願退兵也不敢進攻,恐怕有很大的原因,是他手中的主力就是這些朱由校選給他的京營兵。
熊廷弼根本沒有把握靠這些京營兵,能反攻建奴成功,而若是不能反攻成功,那整個關外的局勢會更爛,所以他只能護送百姓退兵,因爲這樣,還能爲關外明軍保全幾分實力。
這般看來,恐怕,京營兵腐朽爛透了,也是真實歷史上,大明中後期,京營兵從未在各大戰役裡出現蹤跡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