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事情?”聞言,朱由校好奇道。
“關於工部軍械的事情。”張璟道。
“工部?軍械?這裡面有什麼事情?難道朕派你去工部任職,你不喜歡嗎?”朱由校疑惑道,他還以爲是張璟不願意去工部參與研發製作火器軍械,特地來找他說情的。
“並非如此,陛下想岔了,陛下對臣恩重如山,不及弱冠,便任臣爲從五品員外郎,臣喜不自勝,豈敢有怨言?”張璟回道。
“那你想和朕說工部軍械的什麼事情?”
“回稟陛下,臣想說得乃是工部在軍械上的貪腐一事。”
“貪腐?”聞言,朱由校眉頭一皺道:“有多少,仔細給朕說說。”
“是!”張璟回道,而後便把他知道的工部在軍械上的貪腐細節,一一說了起來。
比如張璟早就知道的工部軍械質量差,而且價格高,並且工部讓各地衛所下訂單,自己付錢,從中賺取差價的事情。
還有張璟原本不知道的,看過軍器局的私賬賬本才知道的,高進等人將朝廷已經報廢的軍械,修理倒賣,或者乾脆直接出售軍器局生產的沒有上過軍器局專門打上記號的軍械給民間或者其他人。
這些事情,若非張璟拿到這本私賬,也完全想不到軍器局已經爛到這個地步,連剛剛生產的軍械都敢賣,這可真是利慾薰心!
“什麼?竟會如此?僅僅是在軍械上,這些人就能玩出這麼多花樣來?你可千萬不要誑朕。”聽到張璟告發,朱由校依舊有些不相信道。
“回稟陛下,臣所言,句句千真萬確,絕無虛假之處,更不敢欺騙陛下,對陛下不敬。這些都是臣去工部後,暗中查訪瞭解的,絕不會有假的。”
張璟說完,便從懷中,把從高進那裡偷來的軍器局私賬賬本拿到朱由校面前道:“陛下,這是工部軍器局,在軍械上謀利的私賬,內中還有軍器局行賄朝廷高官的數額。”
“證據?”朱由校聞言,毫不猶豫的接過張璟送來的賬本,快速翻閱起來。
只見得,原本皺着眉頭,一臉疑惑的朱由校,在看到賬本後,臉上的疑惑之色越來越少,轉而替代的是一臉震驚和憤怒。
不一會兒,朱由校死死握着那賬本,而後將它狠狠的摔在地上道:“一幫無恥之徒,整天在朕面前裝清高,可實際卻都是這等人!”
張璟聞言,沒敢多說什麼,賬本上的人,他都知道,朝廷在工部的官員,很多人都參與了分贓,包含了各黨的人。
沒錯,包含各黨!
雖然如今的朝局依舊是東林黨一家獨大,對抗其餘非東林黨的朝中餘孽,但這並不代表說東林黨分貪腐蛋糕時,能一口都吃掉。
畢竟,東林黨說是要衆正盈朝,但自始至終,他們都很難把朝堂變成真正的東林黨一言堂,六部以及言官之中,都或多或少還存在非東林黨人的身影。
這就造成一場大的貪腐,東林黨即使不願意,也得分些蛋糕給其他黨派,而這也是必須的,否則一旦有人不滿意沒分到蛋糕,捅了出來,到時候誰也拿不到好處。
雖然東林黨和其他非東林黨,爭鬥了這麼多年,但說到底他們都是文官,除了少數人不貪財以外,剩下的人哪個不是有錢就拿?
在朝堂爭是一回事,爭鬥失敗,因此身死也有可能。
不過,他們在該拿錢的時候,就得拿錢,這是他們之間的遊戲規則,否則,如倒賣軍械、在軍械上謀利這樣的大事,怎麼可能一直沒人告發?
如果這原因說是因爲軍器局內部貪腐,並且隱藏消息,知道的人少,所以沒人告發,那也不對。
畢竟,僅僅一個軍器局,能壓制得住大明各地衛所?
雖說現在武官地位低,不如文官,但這也並不是說武官們能容忍軍器局那些文官這麼抽兵血,在軍械上謀利。
若是軍器局背後沒有一張牽扯着整個文官體系的大網,邊地那些大明的武將重臣,早就向皇帝告發工部軍器局了。
終究,武官們很大程度上,也都在喝兵血謀利,現在憑白讓部分文官佔了便宜,他們能忍受得住?
而他們不告發,也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大明文官各黨,在這裡面其實都有利害關係,一旦告發就是與所有文官爲敵,所以無論文臣武將,都不能告發,也不敢去告發。
事實確實是如此,大明軍械的腐化,自明朝中後期以來,就開始了。
想想看,戚繼光訓練浙兵抗倭,自己制刀,除了因爲明軍當時兵器不適合對付倭寇以外,需要改進,也有明軍大部分的兵器,其實都不合格的原因。
後來大明朝廷允許各地衛所,自己製作兵器,除了因爲這樣節省人力物力,最主要的原因不也是各地衛所對於朝廷軍器局生產的兵器,不認可的原因嗎?
否則,讓軍隊掌握兵器鑄造權,哪個皇帝敢這麼放心?
只不過,大明皇帝在這事上,已經腐敗到沒得選的地步了。
而之前軍械腐敗的時候,大明朝廷真正掌控工部軍器局的,可不是東林黨人,是其他黨派的文官。
所以,張璟在看了賬本之後,才發現,在軍械這事上,裡面的水真得深得很,也不知道朱由校知道軍械腐敗到這地步,會怎麼做了。
畢竟,真要把那賬本上的文官全部治罪,基本上,對於朱由校登基剛剛安定的大明朝廷中樞而言,就是一場大清洗,而且還不知道能不能清洗得動。
事實上,此刻朱由校心裡,就是這麼想的。
朱由校並不懷疑張璟提供的賬本是假的,畢竟張璟敢提供假賬本,他難道就不會指使錦衣衛去查,只要有真賬本在,就不怕查不到其他證據,張璟不是傻子,不會這麼忽悠他的。
而且,大明朝到了如今,貪腐嚴重,別以爲朱由校是傻子,不知道這情況,想想他這個皇帝都要和張璟分十萬兩銀子,就知道情況了。
只有那種沒見識,一昧相信東林黨的皇帝,纔會以爲自己治下,個個都是清正廉潔,品德高尚的好官。
當然,結果也明顯,等到國破家亡之時,那皇帝纔會明白他的治下,是一幫什麼樣的官,可惜,這已經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