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錢息

黃汴話裡的意思,其實也算是很中肯的,畢竟現在泰昌帝也才死了也沒幾個月,天啓帝身爲人子,爲了盡孝,這纔在天啓元年下旨,先發行泰昌元寶的。

這也就是說,新的泰昌元寶的銅錢制式,在被朝廷確定,並且下令讓京師和金陵寶源局鑄造,到它出現在民間,其實也沒幾個月。

考慮到那些民間私鑄劣幣的人,需要花費時間製造模具,這樣看來,除非是那種仿製模具的頂級高手,否則幾乎是很難鑄造出新的泰昌元寶,甚至於之後,還能躲避江南官府的追查,鑄造大量劣幣流通市場。

所以,黃汴纔敢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僅憑他查到的劣幣源頭事金陵寶源局,就敢告發的原因。

只可惜,黃汴想得太簡單的,沒人能在短時間裡仿製泰昌元寶就算是一定的,但你沒有證據證明金陵寶源局是流出劣幣的源頭,那根本對付不了如今掌握朝政的東林黨人。

自從泰昌帝、天啓帝相繼即位以來,各種油水足的官府衙門,基本能被東林黨人安排自己人的職位,早就被他們安排好了,而想鑄錢這種油水最足的兩個衙門——京師和金陵的寶源局,自然也早被東林黨人安排了自己人掌管了。

黃汴沒有證據證明劣幣是金陵寶源局鑄造的,就想去告發,明顯根本沒可能告得成功的。

就像張璟剛纔說得,一場火災、一場爆炸……諸如此類的政府意外事故,從古至今,哪怕是後世,不少都是故意人爲的,爲的還不是銷燬證據,保全一堆官吏嗎?

因此,張璟才讓黃汴暫時回江南尋找證據,畢竟,只要掌握了證據,那告發金陵寶源局,也就基本上,立於不敗之地了。

不然,只有等到如真實歷史上那樣,劣幣充斥市場,引得商戶罷市逃亡,東林黨人根本無法挽回局面,消息傳到京師,朱由校被逼得忍無可忍,放出了魏忠賢去團滅東林黨了。

馬車緩緩的在深夜裡走着,路過了一條不少街頭小販已經開始慢慢打烊,關掉店鋪的街道。

張璟透過車簾,看到那些因爲馬上要進入宵禁,正在收拾店鋪,但臉上依舊洋溢笑容的商販,心中不由想着,生在皇城下,確實很多事情,他們是最幸福的。

想想看,大明就只有京師和金陵兩個寶源局鑄幣,東林黨人明知道鑄錢謀利大,卻只敢在天高皇帝遠的江南鑄造流通劣幣,而不敢在京師鑄造劣幣,還不是因爲他們怕出了事情,彈壓不住嗎?

畢竟,京師是朝廷中樞,真要大量流通了劣幣,京師必定大亂,誰都不可能穩住局勢的。

不然,如果這裡不是京師的話,等到這樣京師商戶收到的都是劣幣的話,臉上還會不會有這些笑容可就難說了,連黃汴這樣的大豪商都受不起劣幣的折騰,又何況是他們呢?

至於說如果朝廷不查劣幣,那些掌權的東林黨人敢不敢在京師鑄劣幣,張璟心裡非常肯定,他們絕對是敢的。

原因也很簡單,因爲鑄錢這東西,無論古今,甚至後世,都是非常賺錢的,最直接的方式那就是賺錢息。

比如後世人民銀行印錢,印出來的錢可不是直接拋入市場的,而是貸款給其他商業銀行,賺鉅額利息的。

當然,在大明可沒那麼多的金融機構,但這並不妨礙古人鑄錢謀利。

他們的謀利方式也是賺錢息,但賺的卻是銅含量的差價。

畢竟,銅這種稀有貴重金屬,在古代可是硬通貨,歷朝歷代的法律都沒說它是私人所有的,而是國家的,只有國家給你,你才能擁有。

古代封建王朝鑄錢,其實都是除了足國用,利民便以外,更重要的是就是鑄錢可以賺錢,所以但凡不是真的經濟開始崩潰,錢不夠用時,很少有皇帝會下放鑄幣權的,因爲這意味着朝廷少賺錢了。

一般而言,朝廷會直接採銅,然後定下銅和鉛的比例鑄幣,這些錢幣除了發放臣子俸祿、賞賜臣民以外,剩下的都是用來賺錢息的。

因爲朝廷可以將這些錢幣,以等價或者低價的價格從民間商人百姓處採購貨物,強制商人百姓接受這些錢幣,從而賺取其中的差價,也就是錢息。

這樣的話,朝廷只需要用少量的人工費用,包含開採運輸銅,以及澆築錢幣的成本等等,就可以套取大量的民間財富了。

當然,這其中,無論如何得控制銅的成本,如果銅的成本過高,那朝廷就不是賺錢,而是賠錢了。

所以很多時候隨着附近開採露天銅礦越採越少,深入開採銅的成本增加,京師、金陵的寶源局,會從更遠的地方收購銅,因爲就算增加了運輸成本,但也比在附近開採銅的成本便宜。

而鑄造劣幣的東林黨人,就是這麼賺錢的,因爲朝政在他們控制,他們從商戶百姓出套取的錢息,根本不會上交朝廷,雖然朝廷和百姓等價交換,看似不虧本,但朝廷鑄幣的錢息收入,就直接給他們漂沒了。

甚至於,這幫人已經嫌棄正經鑄幣賺得太少,直接在鑄幣時,減少銅的分量,摻加大量的鉛,做成不足值的劣幣,去和商人百姓做足值貨物的交易。

商人百姓看似收到數量對等的錢幣,但這些畢竟是劣幣,含銅太少,他們收了劣幣,實際上他們的財富是在不斷縮水,損失都被那些黑心的鑄劣幣者賺走了。

也正是其中的暴利,歷朝歷代對於私人鑄幣,都是深惡痛絕的,甚至於朝廷鑄幣,一般都要嚴格交管,生怕參與鑄幣的工匠官員中飽私囊,漂沒銅料,以及鑄造劣幣。

當然,後世很多人會說江南是東林黨人的基本盤,大多數東林黨人又在江南有不少生意,他們廢不着幹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所以金陵寶源局鑄造劣幣是明朝自己爲了掠奪百姓財富,彌補國庫經用的話,張璟是根本不認同的。

終究,東林黨並不是一個集體,他們不少人在江南有大宗生意不假,但東林黨也有寒門子弟出身的人,這些人若是爲了私利,根本不顧江南民生,不顧他們的基本盤,那是非常有可能的。

至於明末,除了崇禎後期的亂世,朝廷沒錢,只能不斷放開鑄幣權維持軍費,否則對於鑄幣放權,一直慎之又慎,怎麼可能在朝廷有錢的時候,還鑄劣幣敗壞自己的貨幣信用呢?

想到鑄幣的暴利,張璟不由得想入非非,若是他掌握了鑄幣的暴利,豈不是發了?

記得真實歷史上,魏忠賢團滅了東林黨後,掌握鑄幣權,不就是自己賺的盆滿鉢滿的同時,還保證天啓朝國庫能維持邊事嗎?

273、都不想抓人402、蔚山之戰的真相11、國子監的仇敵8、天下興亡,匹夫有責!298、桀驁不馴王維棟61、渾河血戰的啓示317、錦衣衛千戶掌軍器局140、驅使地頭蛇73、真是你大爺!54、張璟怎麼會有證據呢?150、交易推薦管家226、都是混賬!117、不服那就坑你313、證據面前案情水落239、御馬監也有貓膩138、無憑無據92、真是“老”工匠!392、代善269、畢懋康登門8、天下興亡,匹夫有責!352、小兒尚幼48、好好幹!你很有前途!145、乾等不如誘導317、錦衣衛千戶掌軍器局21、你還有臉進國子監396、竟然是楊鎬!275、高郎中可真會演戲321、錦衣衛指揮使難得善終404、朝鮮之役裡暗藏的黨爭343、漢族女英雄74、長壽真可怕68、就你還想封爵?260、勳貴集體巴結188、用賬本做交易114、校匠192、保證張嫣的安全5、實爲避禍250、耿直人也不老實20、吳祭酒,出大事了!341、秦良玉要報仇101、不單單是爲送禮吧?277、高進認罪156、粗中有細96、軍器局剝離183、薛侯爺很守信用404、朝鮮之役裡暗藏的黨爭361、殺人瘋子戚繼光20、吳祭酒,出大事了!248、虛驚一場29、給朕盯着張璟360、訓練浙兵最重要的175、開了個大138、無憑無據114、校匠326、手掌震得疼129、門敬255、大國表現126、三論115、不能坐347、與秦、馬兩家和好163、熊廷弼入京200、還是葉相公是明白人144、該送走就送走114、校匠327、後坐力236、禁軍中的禁軍14、希望他別封還朕的中旨241、御馬監的特殊小炤142、脫靶了266、吹出來的弘治大捷37、竟不如一少年監生看得透徹195、額度高了?9、遼瀋必失249、耿直人總闖禍311、客媽媽是這麼被害的153、不識廬山真面目323、畢懋康獻自生火銃263、請國舅爺點兵334、讓朱由校把話說出來408、東林治史有深意200、還是葉相公是明白人161、有辦法讓他出來40、握手河橋柳似金318、帶俸千戶40、握手河橋柳似金119、現成人選261、都想博關注124、冤也不冤206、不得不爲349、代替出面392、代善311、客媽媽是這麼被害的101、不單單是爲送禮吧?26、那就快點開始選秀吧!324、放一銃391、建奴應對283、九千歲崛起很幸運174、該出小了7、連臣子都怕,還做什麼皇帝?130、門前訓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