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萬滿清軍隊在自己的主場遭遇英法聯軍萬把人,被打得滿地找牙,連首都都丟了的歷史教訓黃漢記憶深刻。
這樣的典型戰例就是農業國遭遇工業國無情地碾壓。
深刻領悟裝備、武器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軍隊無論他們是不是具備敢戰勇氣,或者他們精神是否強大遭遇毀滅性打擊乃是鐵律。
當武裝到牙齒的“紅旗軍”席捲中原之時,高迎祥註定不堪一擊。
黃漢沒有絲毫動搖,先按部就班完成平遼計劃再說,高迎祥發展得好,用不着自己頭疼,崇禎皇帝應該更加寢食難安。
如果沒有流寇跟崇禎鬧騰,使得大明每況愈下,到了逼崇禎退位讓賢之時,阻力肯定要大得多。
“紅旗軍”離開曹州後放緩了行軍速度,每天不超過一百五十里,騎兵根據旗衛收集的情報順手剿滅零星土匪武裝。
每天晚上宿營,黃漢總要接見許多地方官,這些受到驚嚇的大明官員無一例外感謝“漢江郡王”出兵相助,都主動送來糧食、豬養、美酒。
有不少文官武將明顯流露出從今往後以“漢江郡王”馬首是瞻的意圖。
要圖謀大事,當然儘可能不要與整個官僚集團爲敵,分化瓦解爲我所用纔是必由之路。
黃漢表現出虛懷若谷,也顯得寬宏大度,贏得了不少支持,使得沿途太多文官武將把懸着的心放到了肚子裡。
而此時朝堂上又起波瀾。
朱大典獻俘後呈奏皇帝,由於擔心“紅旗軍”打得太狠,導致窮兇極惡的流寇殺害大明藩王、郡王泄憤。
“漢江郡王”建議朝廷派人跟高迎祥談判,用俘獲的流寇大頭領匪號曹操的羅汝才、匪號闖塌天的劉國能交換被俘獲的宗室皇親。
一石掀起千層浪,朝堂上衆說紛紜。
反對者拿英宗朱祁鎮說事兒,言辭鑿鑿土木堡事變之時,正統皇帝被瓦剌俘獲,京師被敵人包圍,大明都沒有妥協拒絕談判,如今怎麼可以跟流寇談判?
支持者認爲交換俘虜有章可循,用留着無用的羅汝才、劉國能換回大明秦王、瑞王、襄王善莫大焉!
本來就缺乏政治智慧的崇禎一個頭兩個大,他的內心裡當然願意善待家人和皇室宗親,最後一錘定音,準了“漢江郡王”所奏,並且派朱大典主持此事。
左良玉很壞,但是不表示他沒有能力,恰恰相反,在明末,不談人品,他有可能是最耀眼的大將,風頭不亞於吳三桂。
他嗅覺靈敏,聞報“紅旗軍”在曹州幹掉了張獻忠、羅汝纔等等的六七萬人馬,立刻收縮兵力往許昌撤退。
他在許昌經營多年,雖然這裡被馬世秀、杜應金兩個判將禍害過,但是沒有被鏟城,底子還在。
許昌城也不小,全部包磚比較堅固,跟洛陽、開封兩座大城正好形成三角,確實是個不錯的屯兵之地,比荒僻寒冷的臨洮府好多了。
阿濟格、濟爾哈朗和范文程得知關外“紅旗軍”騎兵已經南渡黃河,而且是黃漢親自領兵,興奮之餘又覺得膽戰心驚。
他們是因爲圓滿完成主子紅歹是交代的任務感到興奮,又因爲擔心被黃漢盯上了走不脫而擔心。
清軍退到許昌後根本沒有入城,而是繼續撤退,他們目的明確,回家!
成功遏制住了流寇往中都、南直隸蔓延,殲滅幾萬流寇,活捉諸多大頭領,“漢江郡王”居功至偉。
年底又有不少文官武將上奏朝廷,給予黃漢加官進爵,要求皇帝給“漢王”爵位的呼聲喧囂塵上。
朱大典得到皇帝首肯後返回曹州佈置換俘事宜,黃漢不去管這樣的小事。
羅汝才、劉國能被俘獲後再放還,他們在流寇中的威望會蕩然無存,即便他們還能夠裹挾流民從賊,遭遇“紅旗軍”之時恐怕只有兩種可能性。
望風而逃應該是首選,發現情況不妙再次舉手投降肯定是第二選擇。
是否能夠換回大明藩王?換回誰?換幾位?
黃漢更加不上心,這些王爺就是大明的蛀蟲而已,死活跟黃漢不相干,之所以擺出一副出手相救的嘴臉,目的還是千金市骨。
但是朱大典卻是無比認真,他從俘虜中挑選了三個能說會道的,扣下了他們的家眷,派遣他們去尋找高迎祥送上他寫的書信。
內容當然就是闡明用羅汝才、劉國能換大明藩王,約時間和地點,承諾他可以親自前往流寇佔領區跟高迎祥面談。
眼看着就要過年,接到高迎祥的回話也得是明年正月,朱大典在興奮和忐忑中期待。
他之所以決定親自去跟高迎祥談判,就是要讓天下人看看,他朱大典一身是膽。
可以想象,如果他辦成了這件大事,在士林肯定聲名赫赫,說書人會把這段佳話廣爲流傳。
他也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心理準備,流寇殺人不眨眼,以騙他去談判爲名拘禁或者殺害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黃漢在年底沒有大的軍事行動,流寇採取守勢防備“紅旗軍”發動突襲,沒幾天就鬆懈了。
因爲哨馬、暗樁傳回探報,“紅旗軍”主力已經遠在長江邊的安慶府,果然沒有在河南開戰的意圖。
“紅旗軍”沒有主動進攻,高迎祥也沒敢再往東進兵攻城略地,雙方貌似有了默契,暫時保持現狀。
清軍撤退的消息,黃漢已經得知,奈何鞭長莫及,奈何不佔天時地利。
耐寒的六萬左右的滿蒙騎兵都做到了一人雙馬,隆冬季節,北方的河流都冰凍成了通途根本無法爲阻敵加分。
地凍三尺,臨時挖壕塹阻敵工作量太大,根本不現實。
況且“紅旗軍”騎兵人數還達不到清軍的一半,展開追逐戰之時根本不敢分路進兵,因爲存在被清軍掉頭反包圍吃掉一部的可能性。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這裡是大明腹地,清軍騎兵被追得到處亂竄造成更大的破壞和殺戮黃漢不願意看到。
審時度勢,黃漢乾脆放棄了算計這彪清軍,反正明年秋天發動平遼大戰,屆時戰火在敵方燃燒,會避免內地軍民大量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