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踏平青城

老家主黃沂州知道要練就強軍錢糧尤其重要,他現在常住開平,基本上不過問已經把總部遷徙到“虎穴”城的“紅旗軍”內政,因爲他要照看兒子在開平投入的大量產業。

黃沂州知道黃家一飛沖天完全是兒子運作的結果,兒子有主見用兵從來都是隻佔便宜不吃虧,他不準備指手畫腳過多幹預“紅旗軍”內政。

他認爲自己在開平鎮駐防應該難遇戰事,把麾下老兵大多數交給了兒子統一帶領,自己在開平再次組織起了千把人重新訓練。

黃沂州任用瞭如黃菊生、楊大成、黃月生、楊豐喜等等這些九里臺的本鄉人、任命幾乎參加了“紅旗軍”每一場戰鬥的千戶官楊漢威爲副手,留下了十幾個老兵爲中下級官佐。

新組建的灤州守備營人員組成部分大多數來自於護礦的雜役、原來各家各戶的護院武裝、維護開平地界治安的類似於保安團的組織。

黃沂州訓練這個千把人的隊伍不僅僅是爲了應付朝廷點驗,他們的戰鬥力真的在提高,應對山賊、流寇不成問題。

再給黃沂州一年時間,他的這支隊伍戰鬥力排名應該在各路守備部隊中首屈一指。

“紅旗軍”的軍事行動都是一級機密,普通士卒都無法事先得知,隨軍勞役更加不可能知道。

但是“紅旗軍”上上下下都知道家主預備出關報復韃子和建奴,奪回一部分被擄掠去的大明人口。

隨軍勞役雖然不知道“紅旗軍”是準備出山海關經遼西走廊去遼東跟建奴較量,還是出龍井關、大安口等等長城關隘去打蒙古韃子,但是他們無一例外看到了希望。

因爲這些人都有嫡系親人被後金軍裹挾至今生死不明,一部分人甚至於只有自己孤苦伶仃留在“紅旗軍”中捱日子。

這些苦大仇深的漢子們之所以死心塌地追隨“紅旗軍”,就是因爲這是一支敢跟後金軍硬碰硬的強軍。

他們期盼着有朝一日成爲“紅旗軍”戰士殺奔遼東,期盼着能和自己魂牽夢繞的親人再團聚。

雖然看似很渺茫,但是人們都沒有放棄希望。

隨軍勞役知道了確切消息,“紅旗軍”出擊行動即將進行,目標是出關殺建奴、韃子搶回人口。

他們不管“紅旗軍”去打哪裡,都哭着喊着要跟着,因爲他們也不知道自己的親人有可能在哪裡,究竟是在遼東還是在茫茫大草原誰能夠說得準?

不可能把隨軍勞役都帶上,憨子、宋鵬飛他們從最少參加集訓了半年的兩千餘人中精選了身體強壯或者武力值高的一千人推着五百輛獨輪車跟隨隊伍出發,配發給了他們兩件棉甲禦寒增加防護力。

這些人原本不會武藝的都統一訓練過幾個月白蠟杆長槍突刺,有武藝的可以除了裝備白蠟杆長槍外帶上他們習慣使用的武器,雖然五花八門,但是隻要能夠提升戰鬥力就無傷大雅。

現在這一千勞役都滿臉興奮,彷彿出關後打了建奴或者韃子就能夠見到他們失散的親人了,其實這樣的機率有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甚至於只有千分之一。

勞役們大多數都知道這個比例,可是誰也不願意說破,他們在談論自己手中有長槍,身上有兩層棉甲,再跟建奴、韃子遭遇永遠不會丟下親人鑽山溝入密林奔逃,他們一定要結陣齊心協力把敵人扎穿。

一千勞役互相鼓勵,互相提醒寧死也不能轉身逃跑,要結陣挺着長槍去把韃子、建奴幹掉,只有打敗敵人才能夠得到奪回親人的機會。

連隨軍勞役都戰役盎然,“紅旗軍”戰士更加無需多言,二百多十四五歲的少年更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一個個嗷嗷叫着要實驗手中天天操練的鳥銃。

十一月初四一大早主將黃漢如約而至,在大安口關城集結的“紅旗軍”三千四百好漢歡呼雷動。

跟隨而來的劉之綸激動得熱淚盈眶,他親眼見到“紅旗軍”中居然有幾百孩子,黃漢連這些人都用上了應該又是傾盡全力也。

劉之綸感慨萬千,如此爲了國家利益不計較個人得失,不在意個人損失的忠臣良將乃是我輩之楷模。

送走“紅旗軍”本官立刻上奏疏爲英雄鳴不平,也要告知天子,“紅旗軍”已經盡力了,他們連孩子都帶上了戰場,朝廷一定要給予這些忠臣的戰士一個好歸宿。

黃漢策馬檢閱即將出關的好漢兒,他指着北方大聲道:“前方三百里外就是給建奴帶路偷襲大安口的喀喇沁韃子布爾噶都、卓爾畢等等幾個大小臺吉的部落所在地。

那裡有喀喇沁韃子經營的一個叫做青城的城池,應該有成千上萬漢人被他們奴役,現在這些同胞每天被韃子凌辱生不如死,我輩軍人該當如何?”

“殺出關城,殺光韃子,踏平青城奪回漢人?殺殺殺!”

“解救同胞、血洗草原,以血還血!虎虎虎!”

黃漢大喝道:“那咱們還等什麼?全體都有,隨着本官出關殺敵!”

“虎虎虎!”雄渾的吼聲地動山搖,英勇的漢兒殺奔草原,讓北方的狼族見識漢民族氣吞萬里如虎的壯志豪情吧!

車轔轔馬蕭蕭,大好漢兒的軍歌聲響徹雲霄!

喀喇沁蒙古的青城坐落在後世承德、赤峰兩個城市中間地帶。

這個時代跟後世截然不同,承德和赤峰這兩個城市如今連村莊的影子都看不見,但是消失在歷史的喀喇沁青城卻是幾百裡方圓的一個比較大的韃子聚居區。

所謂的青城防禦力還不如大明一個下縣的城池,僅僅相當於大明內地地主豪強結寨自保的土圍子而已。

黃漢之所以知道這個地方也知道大體位置,是因爲建奴入關前在這裡駐軍三天而記載於史冊。

那時建奴內部出現了分歧,代善、莽古爾泰兩個大貝勒不同意紅歹是執行軍事冒險,擔心人馬被大明堵在關內。

最後是紅歹是力排衆議,建奴少壯派的小貝勒,韃子的諸多臺吉力挺,後金軍強盜才兵分三路殺入大明關內。

第八百零六章:戰火蔓延第五百六十三章:不知所蹤第六百零九章:趁火打劫第七百章:束手就擒第八百七十六章:和平演變第四百零三章:吳三桂第九百四十三章:爭奪潼關第五百二十二章:知恩圖報第三百二十五章:再接再厲第六百章:日落西山第二百六十七章:征服與掠奪第六百四十一章:點兵排將第八百零七章:剮了多鐸第七百二十八章:拿下江華島第八百四十二章:厚積薄發第九百零二章:警覺第七百八十章:戰鬥第八百一十章:競爭機制第一百三十六章:會師第二百零六章:爲人民服務第七百七十章:別來無恙第七百五十四章:形勢一片大好第五百一十七章:玉碎第二百七十九章:打預防針第八十四章:打馬長安街第八百三十三章:爆炸第二十一章:回家第八百零七章:剮了多鐸第七百章:束手就擒第一百七十六章:補充兵額第五百二十章:何以爲報第二百零七章:橫幅第八百二十七章:急怒攻心第一百五十九章: 永平攻防戰第六百九十一章:以你爲榮第一百五十三章:太野蠻了第四百六十三章:轉向登萊第七百八十八章:層層扒皮第七百一十八章: 力量懸殊第九百三十四章:臺灣島納入版圖第八百零三章:順我者昌第八百二十九章: 尷尬第三百一十六章:掘壕圍金州第八百六十五章:海西四部第六百零一章:轉行第四百一十二章:趕繒船第四十八章: 奔襲第八百九十二章:暹邏灣第一百三十三章:點將第三百九十八章:出海賺錢第三百一十五章:狼窩堡第八百七十三章:孤家寡人第七百一十五章:去帝號第八百零九章:崇禎十一年第一百八十九章:一方樂土第六百八十六章:全線反擊第三百六十六章:短兵相接第一百三十三章:點將第三百三十九章:炮擊金州第一百九十二章:執着第一百零一章:歸來第五百八十四章:敗北第七百七十二章:高下立判第三百五十九章:發展壯大第八百六十五章:海西四部第五百七十章:勸降第五百六十六章:建奴流寇互動第八百六十九章:戰意盎然第三百五十九章:發展壯大第六百零二章:崇禎大字典第六百四十七章:流水不腐第六百九十六章:不忘初心第五百九十三章:同室操戈第八百四十四章:包圍錦州第五百零二章:危如累卵第八百八十八章:嶄露頭角第八百零七章:剮了多鐸第二百六十二章:迴光返照第九百零九章:殖民和開拓第六百三十六章:權衡再三第五百四十六章:洛陽第九百三十章:搗毀鷹巢第五百三十章:消失在歷史第五百七十章:勸降第二百八十八章:平叛第四百九十六章:故土難離第一百五十章: 鬧大鬧僵第三百八十七章: 耍無賴第三百一十七章:開了先河第五百二十七章:滅了朝鮮第七百一十三章:春季攻勢第六百一十四章:到處亂竄第三百三十四章:復州大捷第一百零七章:各懷鬼胎第一百三十一章:等缺額第八百四十九章:裡外不是人第三百四十三章:假炮位第四十五章:忠義千秋第六百五十七章:殺奔山西第二百二十八章: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