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求情

說到這裡,思緒翻飛之際,袁崇煥已經從無以復加的震撼之中清醒了過來,從內心深處,儘管覺得這有一些不現實,但還是不得不認同崇禎的這個條件,向後金索要這麼多人。

畢竟,皇太極雖然雄才偉略,頗具開國之君的景象,但是,若無謀臣的相助,依舊無法成就大事。治理一國,一人之力,終究會有窮時!

至於女真族之中,能征善戰之輩不少,但具有治國之能的人,卻是鳳毛麟角,不過寥寥十幾人,遠遠不能滿足後金的需求,而漢人的治國輔助君王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就出現在在了皇太極的視野。

現在,朝廷卻要一下子索要這些漢人,無異於葬送了皇太極的強國之夢。

這一刻,心領神會之下,袁崇煥又有一絲明悟,忽然回味出了孫承宗之前的那番言語,又有另一層意思,不斷地在強調一點,今日的朝廷,已經不是以前的大明。

簡而言之,也就是說,如今的大明王朝,更加具有實力,更加的有底氣,不必一味地遷就周邊國家,以及那些少數民族,一切都要按照大明制定的規則來辦。

否則的話,大不了就是一戰!

一通百通,在這一瞬間,袁崇煥這才真正地明悟了,想通了一切,這也就能夠解釋的通,當今的皇上爲何那麼的強勢?爲何遼東的局勢剛剛穩定,朝廷再次挑起戰端?

一切都是因爲,朝廷正在佈局,正在醞釀一個很大的局,在未來的某一天,不僅僅是在大明境內,還有周邊的國家,都要按照大明制定的規則行事。

而後金,無疑就是大明立威的最好對象!

就在兩人相對沉默之時,兩人各懷心思之際,這個時候,劉興祚自外面走了進來,在他抱拳施禮的時候,剛想要說什麼,孫承宗卻是搶先淡然笑道:“劉將軍,有什麼事情嗎?”

顯然,聽到孫承宗的詢問,儘管劉興祚努力地讓自己保持着自然之態,保持一顆平常之心,但身形還是爲之一滯,頓了那麼一瞬間,臉上更是閃過一絲遲疑之色,有一些吞吞吐吐地反問道:“大人,末將聽到一些風聲,朝廷將會向建奴索要那些叛將,並將其在大明處斬,不知是真是假?”

“嗯,確實有這件事情~”

迴應之時,孫承宗的神色爲之一斂,變得認真了許多,有一些奇怪於劉興祚的神情微妙變化,心間瀰漫着淡淡的疑惑之意,更是進而問道:“劉將軍,怎麼了?”

此刻,劉興祚已經完全相信了自己聽到的那些風聞,之所以這個消息還未傳播開來,僅限於一些高層人物,就是在於,增加這個事情的成功可能性。

畢竟,如果弄得人盡皆知,即便皇太極有心交出那些人,也無法做到,誰也不會愚蠢的等死,那些投奔後金的漢人,還不可能那麼的愚忠,爲後金甘願受死。

與此同時,劉興祚的心裡,還有一種幸災樂禍的kuàigǎn,遙想當初,皇太極派大軍東征朝鮮之時,兩國議和之時,結成所謂的“兄弟之邦”之際,不也是有着相同的情境嗎?

皇太極讓朝鮮王處決那些敵視後金而親明的官員。

還真是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現在輪到了後金,皇太極也要面臨同樣的抉擇,迫切地想要和談,而不得不交出那些武將和官員,只是更加的悽慘一些,犧牲的人更多。

這個時候,袁崇煥的神色已經恢復了正常,順着孫承宗的目光,也看向了劉興祚,眉宇間有一絲疑惑之色,這位歸來的將軍,在收復遼東之戰中,可是起着不小的作用,又是以袁可立馬首是瞻,究竟是什麼事情,不去找袁可立,卻跑到了這裡?

不管怎麼說,同爲老臣的袁可立,也是皇上身邊的紅人之一,地位並不比孫承宗低。

“而且,劉將軍,據本官所知,不僅確實有這件事情,作爲議和的條件之一,建奴那邊也傳來了消息,皇太極已經答應了這件事情,若無意外的話,等到皇太極做好了調整之後,那些叛將降臣就會交給咱們大明,由本官接手,押送到京城。”

無疑,聽到孫承宗的這一番話,不僅劉興祚的神情微微一變,閃過一縷莫名的情緒,就連旁邊的袁崇煥,神情也是爲之一呆,神色斂了斂,沒曾想到,事情進展地居然這麼順利?發展的如此之快,讓人爲之咋舌?

實在是,以袁崇煥對皇太極的瞭解,打了這麼多年的交道,這實在是不像他的行事風格。即便是委曲求全,不得不做出犧牲,也不可能這麼快,應該是拖延一段時間是一段時間。

然而,事實卻是,在如此苛刻的條件之下,皇太極不僅屈服了,答應的還是這麼爽快,如此之快,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儘管他是最早知道這個條件的知"qingren"之一,在還沒有那份名單的時候。

一時間,氣氛變得有一些異樣起來。

就是在這樣複雜的氛圍之中,在兩人的注視之下,劉興祚臉上的遲疑愈發的明顯,似乎是心裡有着某種聲音在催使着他,最終還是面露決絕之色,好像下定了某種莫大的決心,緩緩開口了。

“大人,事情是這樣的,末將在後金之時,準備叛離後金,重回朝廷,事情曾經有過敗露,多虧李延庚的相助,多方運作之下,末將才能保住性命,重獲努爾哈赤的信任。否則的話,也就不會有後來的事情,作爲內應,協助朝廷的大軍收復蓋州等地。”

“而且,以往之時,後金多次發兵大淩河和寧遠之時,多是李延庚派遣他的心腹家丁,通風報信,通過末將這裡,才能及時地向朝廷通報消息。”

“因此——因此,聽說朝廷要向後金索要那些叛將降臣,將其押到大明,處決於京城,末將就想......”

劉興祚的話音戛然而止,有一些忐忑的看着孫承宗與袁崇煥,儘管話語沒有說完,但聯想到之前的言語,兩人又怎能不明白他的意思?想要做什麼?

爲李延庚求情,僅此而已,別無他意。

這個時候,孫承宗與袁崇煥相互對視了一眼,在這一瞬間,就好像達成了某種默契的共識,孫承宗並未迴應什麼,而袁崇煥卻是開口問道:“劉將軍,你所講的李延庚,莫非就是朝廷的第一位叛逃到後金的邊將,李永芳的長子,那個李延庚?”

“嗯,是的,大人,正是那個李延庚。”15

第三百二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傳統的作戰方式第二百四十三章 貨幣戰爭(八)第六百零八章 兩全其美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一)第二百九十章 董事會(上)第二百零二章 驟然緊張了起來第六百四十四章 聯繫之處第九十六章 我沒有龍陽之好第一百一十三章 培養計劃第五十六章 秦良玉的將令第二百九十四章 憂心忡忡的徐光啓第三百二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第四百五十五章 佔盡優勢第一百一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六百三十三章 契機第六十八章 秦良玉的深意第六十三章 蒼白的安撫第一百六十三章 務實的帝王第一百三十九章 頓悟第二百三十八章 貨幣戰爭(三)第五百七十三章 拉人頭第七十一章 燧發槍和望遠鏡第一百一十七章 暗中交鋒第二百九十一章 董事會(下)第六百三十三章 契機第一百七十五章 監軍的弊處第五百七十四章 理論付諸於實際第五百九十七章 巨大的商機第一百八十八章 南石北王第五百零一章 亦師亦徒第三百零六章 史上最會掙錢的皇帝第六百一十章 少得可憐的稅銀第五百一十九章 以蒙治蒙第六百五十九章 新的規則(大結局)第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三十章 輿論壓力第四百四十章 餿主意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恨第六百三十九章 形同第八部第四百三十八章 忠貞營第七十五章 武科開試第六百零八章 兩全其美第五百七十四章 理論付諸於實際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一百零四章 悲催的父子倆(一更)第一百三十一章 心有餘悸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個念頭第八十六章 赴約第六百零一章 災難財第四十六章 優先原則第五百四十六章 重組內閣第五百三十八章 潛移默化第三百四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一)第五百三十四章 效果出奇的好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發達的火器第五十三章 意義非凡第二百五十二章 東南形勢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一)第四百三十章 輿論壓力第一百六十四章 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第四百一十八章 又是錢的問題第三百七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五百四十二章 皇太極的不安第三百二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第六百二十一章 牴觸與親近第一百三十六章 班軍第二百八十八章 用錢堆起來的戰鬥力第三百三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六)第二百一十九章 萬事開頭難第二百零一章 援軍到來第一百零六章 丘兆麟的重要性(三更)第三百七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七)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不想做得太絕第一百三十八章 據理反駁第六百零四章 統一計時第三十三章 赤裸裸地綁票打劫第六百四十二章 架構圖第四百七十四章 危如累卵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七)第六百三十九章 形同第八部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篇稿子第五百零零章 磨鍊心性第五百七十七章 不對勁第一百七十九章 鞏固既得成果第一百五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四百七十六章 後果太嚴重了第三百零八章 最大污點第六百一十九章 改得面目全非第五百三十六章 煙鬼第二百八十四章 人選第一百九十二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二十九章 國之大不幸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之驕女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