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真實意圖

腦海裡閃過那個念頭之時,崇禎立馬就答應了下來,這個時候,就好像突然想到了什麼一般,露出恍然之色的同時,更是神色一動,轉而說道:“對了,秦王朱存樞今年三月初五薨逝,而其又沒有子嗣,既然如此,自今日起,那就裁撤掉秦王這個藩王稱號吧,至於府中庫銀,全都收歸國有,田地與糧食,用於賑災”

這一刻,崇禎還未說完,百官就已經驚得目瞪口呆了,心中震動不已,早已麻木的神經再次緊繃了起來,受到了極大的衝擊,難以相信地看着崇禎,一時愣在了那裡,竟然忘記了說話。

這絕對是雷厲風行,大手筆,一天之內,不,確切的來說,是一個上午,就削去了四位王爺的爵位,尤其是最後一個秦王,比前三個加在一起的分量還高。

而且,最爲關鍵的是,秦王的裁撤,理由是那麼的牽強,幾乎於毫無理由,朱存樞雖無子嗣,卻還有三個弟弟,按照兄死弟及的原則,秦王這個藩號不應該裁撤。

一時間,文武百官不禁心緒翻轉,遐想了起來。

不難想象,隨着陝西一下子少了兩個藩王,孫傳庭的日子將會更加的好過,賑災將會更加的輕鬆。

畢竟,單單是一個秦王,以西安爲中心,就將釋放數萬畝良田,可以安置數十萬災民。

而且,不同於惠王、瑞王和桂王,僅僅是被削去了爵位,並未沒收家產,削去秦王,卻是非常的徹底,不管是府中的金銀珠寶和錢糧,還是諸多田產,都將收歸國有。

也就是說,若是沒有意外的話,進展順利的話,打一個不好的比喻,皇上猶如從一個平民變成了一個王爺,可謂是一步登天,不用再爲衣食擔憂。

“好了,今天的早朝就到這裡吧,朕也累了。”

不等百官反應過來,依舊沉浸在無以復加的震驚中之中,崇禎淡然的說出這句話之時,整個人已經站了起來,徑直離去,而張彝憲連忙上前,高喊道:“退朝~!”

回到後殿之後,崇禎的臉色有一些發白,額頭更是沁出了一層虛汗,不難發現,之前的種種風輕雲淡的做派,並不像表面上那麼的平靜和輕鬆,並沒有那麼鎮定自若,他崇禎也是緊張不已。

畢竟,不管是確立東宮太子之位,還是削去四個王爵,亦或是解除風聞奏報之事,對於羣臣的利益,尤其是那些東林黨,都沒有太大的觸碰,不會有多大的反彈和牴觸。

然而,江南士紳之事,那就不一樣了,極爲的敏感,已經觸及到了東林黨的利益底線,畢竟前者乃是他們最大的支持者,兩者可謂是相伴而生。

作爲一個靈魂穿越者,還是一個年輕有爲的歷史學家,“崇禎”知道,江南士紳之所以那麼大膽,肆無忌憚地偷稅漏稅,最大的依仗就是東林黨,那些乃是朝中重臣的東林黨。

漸漸地,崇禎已經冷靜了下來,沒有了一開始的那種忐忑與緊張,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猶如狗腿子的冷曉磊,已經矗立在崇禎的對面,一副老老實實的樣子。

“小磊,事情辦得怎麼樣了?”

很顯然,崇禎早就準備好了這個問題,冷曉磊剛一出現,崇禎徑直髮出了詢問,而後者也不是吃乾糧之輩,緊接着回道:“啓稟皇上,在秦王府的周圍,遍佈了錦衣衛和東廠大量的暗哨,時刻監視府中的動向。”

“而且,孫巡撫也做好了相應的防範,以防萬一,將新軍的秦軍拉到了西安城外,密切的留意朱存機、朱存極和朱存木釜,秦王的這三個兄弟。”

這一刻,崇禎已經恢復了那種風輕雲淡的樣子,似乎並不覺得意外,孫傳庭會這樣安排,好像從未將秦王朱存樞的那三個兄弟放在心上,並不覺得有什麼威脅。

“對了,告訴孫傳庭,讓他轉告朱存機、朱存極和朱存木釜,如果他們願意放棄郡爵的爵位,可以安排他們到地方爲官,只要做得好,能夠治理好一地,可以像其他官員那般,按照政績,予以擢升。”

“當然,就算是放棄了郡爵,朝廷還是會按照皇室宗親的標準對待他們,每年的祿米都會按時發放,不會有絲毫的缺少。”

“是,皇上,末將領命!”

冷曉磊答應一聲,轉身就要去安排,卻又被崇禎給叫住了。

“對了,小磊,現在這個時候,建州的野豬皮是什麼反應?有沒有什麼動靜?”

這一刻,冷曉磊的身形稍稍一滯,再次迎向崇禎那平靜的目光,僅僅是遲疑了那麼一瞬間,隨即回道:“啓稟皇上,根據建州的線報,在這段時間裡,野豬皮收攏兵力的同時,加強建州防禦之際,相繼有消息傳出,野豬皮準備更改女真族的族稱,似乎還有更改國號之意。”

“不過,皇上,這些消息還多是傳言,還未得到確切的證實,因此,末將想要等到消息得到確認之後,就準備向皇上您彙報,所以,纔會”

“嗯行,朕知道了。”

崇禎平靜地迴應了一句之時,輕輕點頭,但心思卻是活絡了起來,不禁暗自嘀咕,看來,隨着自己的諸多施爲,已經完全改變了歷史的軌跡,使得野豬皮的那番做法提前。

改國號爲大清,更女真族爲滿族。

相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作爲一個歷史學家,“崇禎”深深地知道,這個消息不僅是屬實,更是明白野豬皮爲何那樣做,真實意圖是什麼,不是因爲後金實力大漲那麼簡單,主要還在於,減少漢人對女真人的敵視。

畢竟,不管是女真族這個族稱,還是後金這個國號,對於漢人而言,都充滿着爭議,有着宿世之仇,有着難以磨滅的恩怨糾葛。

然而,現在的後金,相對於歷史,卻是恰恰相反,民寡國小,疆域只有建州一地,急需要漢人的加入其中,充實後金的人口。

因此,相比於父輩,野豬皮看得更加深遠,眼界更加的開闊,迫切想要改變漢人對女真人的印象,自然而然地,改變國號與族稱,就是吸引漢人的第一步,就是首要之選。

當然,崇禎也明白,迫切想要與大明和談的野豬皮,不僅是因爲後金的元氣大傷,還有就是,想要維繫與那些蒙古族盟友的關係,支援他們,擊退林丹汗。

毫無疑問,與後金較好的蒙古族,一旦被林丹汗吞併和蠶食,將會給後金造成致命性的打擊,可就真得將後金困在建州,無法走出去,等同於斷去了後金向外發展的可能。

第三十一章 勢大第六百零二章 啓動後手第三百八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八)第四百四十八章 摘出去第七十章 茅元儀的意圖第一百四十五章 察哈爾右翼之變第三百四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七)第五百零四章 新的正使第五百八十五章 決心第三百五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第五百五十一章 導火索第六百三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三百五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七)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二)第三十八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七十六章 皇家軍事學院第四百五十四章 臺灣島的重要性第三百七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四)第二百一十六章 猛火油櫃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七)第四百零八章 諸多因由第二百三十章 另一個巨大意圖第一百一十三章 培養計劃第四百七十八章 苛刻的條件第五百五十六章 宴請名單第一百五十九章 西南的威脅第二百六十六章 簡陋的互市之所第五百七十八章 密碼和密碼本第一百零零章 潛在的共識第一百四十三章 改變歷史的手段之一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第三百九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七)第五百零零章 磨鍊心性第三十五章 逼迫第一百八十六章 收攏人心第一百五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六百四十一章 事無絕對第二百三十四章 十天的任務第五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六甲海峽第五百六十章 流言滿天飛第六百一十九章 改得面目全非第二十九章 國之大不幸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二百九十八章 狼狽爲奸第三百零七章 豪氣沖天第六百四十三章 “妥協”第一百三十二章 悽慘第二百五十一章 好言相勸第五百一十三章 暴利第四百八十六章 彌天大謊第三十章 洛養性的小心思第五十七章 孫承宗的大局觀第二百一十八章 鮮爲人知的秘密通道第四百七十章 島上局勢第三百零四章 暗流涌動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七十九章 荒蕪的良田第一百六十二章 互市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多弊病第一百七十六章 生化武器第六十四章 被束縛的兩大特務機構第二百八十三章 挑釁皇權第三百零三章 孫元化的好意第五十六章 秦良玉的將令第二百零一章 援軍到來第五百零一章 亦師亦徒第六十章 喜訊第一百三十四章 “開胃菜”第三百四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五)第三百六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六)第八十三章 另一種形式的土改第四百二十一章 昭然若揭第三百二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第三十四章 懿安皇后第七十一章 燧發槍和望遠鏡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一樣的反應第一百零八章 遐想滿天飛(下)(五更)第三百七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九)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七)第五百五十四章 隱元隆琦禪師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舉所帶來的的反響第五百二十二章 最合適的人選第六百四十二章 架構圖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決之策第三百七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八)第五百二十八章 險惡用心第三百八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五)第五百七十四章 理論付諸於實際第四十一章 扣下茅元儀第三百一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第四百零二章 觸目驚心第四百七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九十八章 剎那的共識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鐵疙瘩”第二百四十六章 後續(下)第六十章 喜訊第三百七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四)第五百六十九章 留有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