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學員的優勢

張維賢露出恍然之色,聽得輕輕點頭,但臉上還是有着一絲疑惑之意,緊跟着迴應道:“是,皇上,微臣這就着手準備,派人查探地形,將山西最大的鐵礦作爲兵工廠的選址。”

很顯然,崇禎看出了張維賢心中的疑惑之處,並解釋道:“之所以在山西的鐵礦附近建立兵工廠,就是爲了更快、更便捷的製造各種火器,朝廷準備,對於一些一線作戰部隊,進行更新火器裝備,全都換爲最爲新式、威力更大的火器。”

“皇上,微臣明白了,就近在鐵礦附近建立兵工廠,可以更有效地製造相關火器,製造的速度將會更快,畢竟,山西還有諸多的煤礦,就近冶煉鐵礦石的話,不僅可以節省許多時日,還能減少不必要的財政支出。”

“不錯,英國公,朕就是這個道理....”

遼東,寧遠衛...

興城,薊遼督師府,書房之中,薊遼督師孫承宗意興闌珊地正在捧着一本書,看得津津有味,不時地搖頭晃腦,長長的鬍鬚張開,直直地,就像一柄柄長戟一樣,虯勁而有力,顯得好不威嚴,不怒自威。

此刻,馬世龍直愣愣地站在對面,滿臉的猶疑之色,書房裡很是安靜,唯有孫承宗翻書時的“莎莎”聲,最終,馬世龍還是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略有遲疑地開口了。

“督師大人,屬下實在不明白,皇上曾經有過明旨,並傳達到各部統帥諸將,對於那些學員,無需特別照顧,就算是全部戰死,相應軍隊的統帥和將領也不會被問責,您爲何要多此一舉呢?”

“對於分配到各營的學員,在他們進行實戰考覈期間,大人您爲何特別私下囑咐各營的將領,給那些學員一定的特殊照顧,儘可能地不讓他們隻身犯險?”

這個時候,孫承宗緩緩擡起了頭,從書本上移開視線,看向馬世龍的同時,臉上浮現出複雜之色。

“世龍啊~你要明白一點,那些皇家軍事學院的學員,多是十幾二十多歲的少年,從未經歷過真正的沙場,個個都是朝廷未來的希望,將會擔起保家衛國的重任。”

“俗話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文武兼備的將領,更是難得,這些年輕的學員,一旦學業有成,再加上每年兩次的真實戰場歷練,將來將會在軍中嶄露頭角,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可以大幅度的提升軍隊的戰鬥力。”

“朝廷雖有百萬大軍,卻唯獨缺少懂得指揮的將領,如今之時,軍中的諸多將領,多是魯莽之輩,衝鋒陷陣和帶頭殺敵尚可,但要是讓他們進行指揮,反而就不行了。”

孫承宗的話語一頓,右手長捋着鬍子,一遍又一遍,露出悵然之色,接下來的話語夾雜着幾分感慨,又蘊含着淡淡的追憶之意。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的名將之中,並能夠流傳後世,爲人們所傳頌,十之七八都是文武兼備之人。”

“相比於純粹的武人,讀過書的儒將,更具有長遠的眼光,對於戰局的發展和走向,把握的更爲精準,什麼時候,該有什麼樣的行動,更是非常清楚。”

“而且,這些人更能夠耐得住性子,等待出手的最佳時機,該隱忍的時候,絕不出手;該出手的時候,毫不手軟,一樣彪悍無比,悍不畏死。”

馬世龍恍然,聽明白了,回溯過往,不難發現,凡是孫承宗任用的將領,多是文武兼備之人,尤其是他們這些武進士,更是深得孫承宗的青睞,培養的重點。

一時間,馬世龍有一些明白了孫承宗爲何那樣做了?

對於分發到學員的各營將領,如無必要,不要給那些學員過於危險的任務,即便是有戰鬥,也要儘可能地將其安排在老兵之中,而非新擴編的新兵,自成一隊。

隨着陳年的記憶如泉水般涌來,對於孫承宗格外關照那些學員而有一些吃味兒,此刻的馬世龍,反而坦然了許多,心裡感到了平衡。

以往之時,表面上,對於那些武進士,孫承宗雖然說什麼不會給予任何的特殊照顧,但真有戰爭到來之時,尤其是出城主動出擊,暗地裡還是給予了一定的特別對待,任務雖然危險,但不至於有性命之危,有着一定程度的自救可能。

忽然間,孫承宗露出了欣賞之色,臉上浮現出一股莫名的光芒,不無讚許地說道:“話說回來,那些學員不愧是皇上重點培養的武將,他們的天資果然獨厚,大部分都是文武兼備之人,不僅有着一身的好功夫,更是對兵書戰策瞭若指掌,對於火器的使用更是嫺熟無比。”

“進入軍中還沒有多久,不過是半個月的時日,就在各營各個小隊嶄露頭角,就連一些老兵也是自愧不如,有的學員憑着自己的本事兒,更是當上了小旗,他們現在所欠缺的就是實戰經驗,缺少實戰的磨礪。”

“有些將軍已經向本官提出了請求,希望能夠將那些學員留在軍中,作爲他們的偏將,而非只是一次實戰考覈,如今的軍中,還是非常缺這種人才。”

“這個是自然了,大人....”

馬世龍深以爲然地附和了一句,臉上也流露出頗爲推崇的神色,進而補充道:“軍中本就缺少識文斷字而又善戰之人,那些學員雖不全是滿腹經綸,但個個都讀過書,會寫字,更是懂得一些兵法戰陣,軍事訓練之道,他們這些人學什麼都快,幾乎是一學就會,對於各營的將領而言,當然是稀罕物,香餑餑的存在了。”

“而且,還有最爲關鍵的一點,那些學員之中,有一些頗具個人魅力,很容易影響所在小隊的風氣,閒暇之餘,訓練之後,會教所在小隊的兵卒識文斷字,教以一些淺顯易懂的兵法道理,一些兵事常識。”

孫承宗不僅是一個忠貞的愛國者、民族英雄、學者、詩人,還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將領和教育家,深知這一點意味着什麼?

一個軍隊的文化素養大幅度提高,普通士兵不再是隻知道殺戮的殺人機器,知道怎樣殺敵?知道如何才能更有效的殺敵?

這些將會意味着什麼?

這個時候,這個軍隊纔是實至名歸的精銳之師,百戰不殆的王者之師。

畢竟,這樣的軍隊更容易指揮,更擅長配合,行動更加有效,而非像那些戰鬥力底下的軍隊,進入戰場之後,只知道悶頭廝殺,一旦風頭稍有不對,就會潰敗而逃。

第七十三章 無人敢惹的福王府第四百零五章 東南沿海商道第三百五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九)第一百四十五章 察哈爾右翼之變第五百三十六章 煙鬼第五百四十五章 吏治改革試點第一百五十二章 收買人心第六百一十八章 考成法第一百零一章 上!第四百八十九章 替罪羊第四百七十八章 苛刻的條件第二十章 眼饞拍賣行第八十七章 可以!第三百零五章 最爲緊張的霍維華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花一號第一百六十五章 免除市賞第二百七十九章 那麼一個管道第五百八十八章 繪製地第六百五十五章 更遑論潞王府?第五百五十五章 趁虛而入的機會第一百四十三章 改變歷史的手段之一第二百三十章 另一個巨大意圖第三百七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四)第五百四十三章 提升第三百七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六)第二百一十八章 鮮爲人知的秘密通道第三百二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第三百一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一)第三百一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一)第三百九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四)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前透露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發達的火器第三百九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六)第十二章 崇禎時期的最大威脅第六百零八章 兩全其美第五百六十七章 軍事部署第九章 山西八大奸商(求收藏求推薦)第一百零四章 悲催的父子倆(一更)第四十四章 洪承疇的預判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一)第六百四十九章 童試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二百六十四章 凡事以穩爲先第六百五十四章 兼而有之第三十八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三百五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五百二十章 第一次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個念頭第五百二十二章 最合適的人選第四百二十七章 兩百萬兩第三百四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五)第二百三十八章 貨幣戰爭(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惡魔第三百三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八)第二百八十七章 戰鬥力飆升五倍第五百六十九章 留有餘地第六十三章 蒼白的安撫第一百八十一章 保駕護航第一百三十六章 班軍第五百九十一章 最糟糕的情況第六百三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五百二十章 第一次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發達的火器第四百一十九章 不差錢第三百八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麻辣火鍋第三百三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二)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個開場白第五百零八章 “增強皇太極的實力”第六百一十三章 有苦說不出第六十九章 明之滅亡,在其自己第一百七十六章 生化武器第一百六十九章 楔一顆釘子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好的感覺第九十八章 剎那的共識第四百三十四章 無形的閹割第九十九章 冷靜....理性....第三百九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四)第五百四十八章 坤輿萬國圖第六百二十七章 罌粟第六百三十章 無形的氣機第二百四十四章 貨幣戰爭(九)第五百六十六章 利益的重新再分配第九十一章 宋獻策第三百零八章 最大污點第三十一章 勢大第六百零章 疫情第五百二十三章 多手準備第二百二十五章 近乎於下馬威的開場白第三百三十章 大膽的猜測第八十八章 無奈之舉?第四十八章 防患於未然第五百零七章 林丹汗的變化第八十七章 可以!第六百四十一章 事無絕對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傳統的作戰方式第三百四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五)第二百六十七章 孫祖壽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