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以蒙御蒙

看着進來的三人,滿桂和虎大威緊隨冷曉磊身後,張維賢的反應很是平淡,在這一刻,心裡想着的卻是另一件事情,隨着孫祖壽成功當上大同巡撫一職,武將的地位將會發生根本性而又富含標誌性的變化。

與崇禎提高軍人的種種待遇不同,一旦這件事情成爲事實,在大明的歷史之上,武將在朝中的地位,有着跳躍性的進步具有非凡的意義。

自太祖皇帝開創大明以來,尤其是在成祖之後,從未有過,武將直接升任爲地方行政長官,尤其是巡撫這樣的要職。

在大明的歷史之上,不乏文臣統帥武將,擔任巡撫、總督、提督這樣的要職,卻從未有過純粹的武將,擔任文官的重要職位。

所以說,隨着孫祖壽的任職成功,他們這些武將,纔是堂堂正正地站了起來,能夠與同階的文官,擁有同樣的地位,凡事不用再看後者的眼色。

“末將拜見皇上....”

隨着滿桂與虎大威的這一聲跪拜之語,將張維賢從深思之中被喚醒了過來。

“兩位將軍,朕此次乃是微服私訪,便裝在外,你們無須多禮。”

虎大威愈發的老實了,起身之後,就像是一個羞澀而害怕見人的小姑娘,頗有扭扭捏捏之態,站到滿桂的身後,低頭不語,心中很是忐忑,就連大氣都不敢喘一下,再無剛剛的氣勢,大有一言不合就強闖總督府的樣子。

看到虎大威如此模樣,對於這個頗爲魯莽的冒失鬼,張維賢暗暗想笑,但崇禎就坐在對面,還是忍住了。

“虎大威,朕剛剛聽到,你在外面與守衛士兵爭論之時,說什麼有緊急軍務,非要立刻見英國公,究竟是什麼事情啊?說來聽聽,朕也很想知道,”

聞聽此言,虎大威不禁想起自己在院子裡的冒失,尤其是那一番話,老臉就是一紅,本就是塞外降卒,不善言辭,再加上嘴笨,面對崇禎的詢問,緊張之下,更加不知道該如何開口了,隨即向滿桂投向了求助的目光。

“啓稟皇上,事情是這樣的,塞外經過去年一役,察哈爾林丹汗攻打漠南的蒙古各族,許多的蒙古人家破人亡,流離失所,逃到關內避難。”

“因此,大同府、宣府和慶州等邊境之地,涌入了大量的蒙古難民,尤其是朝廷頒佈了數個寬鬆土地政策,現在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如此一來,隨着這些蒙古難民越聚越多,就出現了許多的隱憂,社會穩定問題,由於不像漢人這般善於勞作,又缺少相應的手藝,所以,其中的許多難民淪爲匪盜,或是搶劫過路商旅,亦或是騷擾當地村落。”

......

漸漸地,隨着滿桂的講述,書房裡的氣氛變得非常緊張起來,崇禎的神色凝重無比,英國公張維賢卻是一臉的平靜之色,彷彿並不覺得大量的蒙古難民涌入關內,是一個多麼嚴重的問題。

很快,崇禎就察覺到了張維賢的神色坦然,並不像其他人那般嚴肅,心中一動,滿桂剛一說完,就按耐不住心中的衝動,詢問道:“英國公,你怎麼看這件事情?”

“皇上,您知不知道朝廷在遼東的政策?如何抵禦建奴?”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張維賢不僅沒有回答,反而連連反問了一句,看到崇禎點頭,並未多言,極爲默契的配合自己,就是心中一喜,擺出一副侃侃而談的架勢。

“在遼東,在抵禦建奴的這件事情上,其中的主流觀點,也是主要做法,那就是以遼御遼,既然如此,相同的道理,在這大同府、宣府等軍事重地,何不也採用同樣的策略?稍加改良,以蒙御蒙。”

“從明成祖開始,朝廷就有着重用塞外之卒、塞外之將的先例,歷經數代,這種事情更是屢見不鮮,三大營之一的最開始三千營,不就是由蒙古人組建的精銳鐵騎嗎?”

說到這裡,張維賢話語一頓,微微側頭,深深看了一眼旁邊的虎大威,隨即繼續迎着崇禎那亮晶晶的目光,眸子裡神采連連。

“縱觀大明的諸多武將,其中不乏立下赫赫戰功的蒙古族將軍,對朝廷一樣有着赤膽忠心,爲大明盡忠而亡。”

“所以,皇上,在微臣看來,那些蒙古難民不僅不是麻煩,還是一個亟待挖掘的財富和寶藏,只要運用得當,賦予他們同樣的大明國民待遇,就可以收攬人心,短期之內,朝廷又可以有一個能征善戰的精銳鐵騎部隊,戰鬥力非常,就算是不借助火炮掩護,一樣可以與建奴的騎兵正面而戰,而絲毫不落下風。”

張維賢的神色忽然變得有一些遲疑起來,話語更是有一些吞吞吐吐。

“不過,皇上,說着雖然容易,但做起來着實麻煩,畢竟,那些蒙古難民懂得漢語的人少之又少,如此一來,就不利於統一指揮。”

此刻,看到張維賢意猶未盡、閃爍其詞的模樣,不僅是崇禎,就是滿桂,還有莽撞如虎大威,都聽出了他的弦外之音,沒有說出的話語。

如果組建像三千營那樣的蒙古騎兵,負責統帥的諸多將領,比如參將、遊擊、百戶這樣的職位,不可能全由蒙古人擔任,否則的話,那樣也就太危險了。

“嗯...這有何難?”

崇禎露出沉吟之色,忽然來了這麼一句,神色頗爲的意味深長,目光在三人之間遊移不定,來回掃視,進而徐徐說道:“在我大明的邊軍之中,應該有不少像虎將軍這樣的蒙古將軍或者士兵,完全可以從中抽調一些人,充實到新組建的蒙古騎兵。”

“一來,可以使得新組建的蒙古騎兵形成戰鬥力,能夠有效地進行指揮;二來嘛,在沒有戰事之時,可以教那些騎兵漢人話語,如果人手不夠,可以從當地找一些懂得蒙語漢語雙通之人,對兵卒進行加強性語言訓練。”

“而且,一兩年之內,大同、宣府這一帶的邊關之地,應該不會有什麼大的戰爭,這麼長的時間,足夠他們學會普通的聽說。”

“皇上英明!”

第三百三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多弊病第十七章 兩成佣金第二百三十四章 十天的任務第三百二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九)第五百二十四章 絕望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聖諭第四百六十八章 迂迴的勸說第三百九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五)第四百一十九章 不差錢第四百零七章 雙管齊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個念頭第四百四十二章 摻沙子第一百六十四章 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第五百七十二章 成本很高第二百二十六章 另一項重任第六百零九章 今時不同於往日第五百六十七章 軍事部署第三十三章 赤裸裸地綁票打劫第五十八章 不該啊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五百八十章 也有一個條件第四百零六章 殺猴儆猴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惡魔第一百零三章 削藩的大概策略第二百零八章 製造混亂第五百零八章 “增強皇太極的實力”第一百八十七章 棄翰林院,轉投皇家軍事學院第六百五十九章 新的規則(大結局)第五百六十四章 吏制改革第一百三十五章 爲奪回外事權做準備第一百二十章 魔怔第三百三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四)第四百七十章 島上局勢第五百一十八章 遼東局勢大變第一百七十八章 憤怒的諸將第四百七十章 島上局勢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一)第六百四十九章 童試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佳時機第四百二十二章 膽小的朱由棷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九)第一百九十六章 令人振奮的消息第六百五十五章 更遑論潞王府?第三十一章 勢大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疆域,寸土不讓!第一百六十八章 林丹汗這條鮎魚第四百三十三章 來了第二百七十四章 改革驛站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六百四十九章 童試第一百九十二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三十二章 急流勇退第五百七十五章 惶恐不安的張彝憲第二百零五章 分析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一樣的反應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一百七十六章 生化武器第五百四十七章 物極必反第五十二章 不甘與慶幸交織在一起第六百三十八章 無限渲染第二十章 眼饞拍賣行第五百三十八章 潛移默化第五百一十五章 裁撤衛所制第三百四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好的感覺第三百九十七章 臨別交代第十七章 兩成佣金第二百五十七章 “活體”試驗第二百四十四章 貨幣戰爭(九)第六百零章 疫情第四百零五章 東南沿海商道第六百四十一章 事無絕對第六百零五章 第一受害者第十九章 鐵公雞岳父第六百三十二章 爲大明培養女官?第一百一十章 醞釀陰謀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前透露第三百八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第四百八十六章 彌天大謊第六百三十六章 心結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場豪賭第一百九十一章 組建新水師第四百五十五章 佔盡優勢第五百六十四章 吏制改革第四百三十一章 敲打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傳統的作戰方式第五百九十三章 雙喜第十九章 鐵公雞岳父第八十三章 另一種形式的土改第五百四十六章 重組內閣第六百零三章 名利雙收第十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保駕護航第一百六十七章 鞏固皇權第三百六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四)第二百九十三章 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