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首位商部尚書

“啓稟皇上,這位大理寺卿,資歷可謂是非常的豐富,歷任過兵科、戶科與邢科的給事中,更是當過戶部的都給事中,雖然是掌管着拾遺、侍從、規諫、稽察、補闕等事,但對戶部的事情也是極爲了解。”

“尤其是他的官品,更是沒得說,令人稱讚,爲官清正廉明,爲百姓着想,伸張正義,初次爲官之時,到江西浮樑縣當縣令,政績卓著,極爲受當地百姓的愛戴。”

聽到這些信息,崇禎心裡的那種熟悉的陌生感,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強烈,似乎在哪裡聽說過這個人?

“到了天啓年間,歷任三科給事中之時,成績斐然,頗有建樹,對於當時的軍費無度,對於邊防軍費毫無計劃,每個月巡山防海的費用多達二十九萬兩白銀,請旨覈查,爲朝廷節省了七萬兩銀子,並提出了‘因餉檄兵、因兵檄官’的建議,切中時弊,因此獲得熹宗的賞識,被擢升爲太僕寺卿,並代理太常寺的庶務。”

這一刻,崇禎的腦海裡就像有一層窗戶紙一般,只要捅破這層窗戶,就能想起這位林宗載,關於他的諸多信息,究竟是何許人也?

“皇上,最爲關鍵的是,此人祖籍福建,老家就在同安縣的廈門塔頭,對於那些洋人自然瞭解無比,更是懂得一些洋人語言,要是讓他擔任第一任商部尚書,再合適不過了,定能處理好東南事宜,開放部分海禁之後的事情。”

剎那間,那一層窗戶紙被畢自嚴的這番話捅破,心中豁然開朗,關於林宗載的信息,就像潰堤的洪水一般,滾滾而來,充斥在崇禎的腦海裡。

難怪...難怪對林宗載這個名字有一種極爲熟悉的陌生感!

這位不是別人,正是廈門赫赫有名的歷史人物,林亨萬!

此人不僅是一位明末時期的能臣幹吏,更是一個非常聰明睿智之人,完全可以和輔佐越王勾踐的范蠡有得一比,在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極具有政治敏感度,在崇禎二年,急流勇退,毫不猶豫地辭官歸故里。

很顯然,後來的一系列朝廷變故,朱由檢動輒就會抄斬與責罰大臣,證明了他當時的做法有多的富有遠見,很是睿智。

更名爲林亨萬的林宗載,讓他成爲廈門有名的歷史人物,不是因爲他在仕途的種種作爲,而是辭官之後,在崇禎三年到崇禎十三年,這十年的時間裡,創造了一個海上貿易的神話。

帶領着雁塔林氏家族,開啓並創造了廈門對外貿易的輝煌時代!

以塔頭和錢嶼爲基地,通過海運,和荷蘭、葡萄牙、東南亞各地的商人進行了貿易,將中國的土特產、手工藝、鑄造工藝、華夏文化,源源不斷地推向世界。

同時,也大量地引進西方的文化和先進技術以及產品。

僅僅是這些,就足以體現了林宗載,不,應該是林亨萬的遠見卓識,極具有戰略性的眼光。

十年的努力經營,在海上貿易,亨萬家族,在明末時期的廈門,儼然成爲了最大的對外貿易集團,囊括了對外貿易、貨運、客運的多功能巨型集團,最爲輝煌之時,在廈金海域,擁有五桅大貨輪九十九艘。

僅就經濟實力,對外的貿易規模,即便是福建的鄭氏一族,也要略遜一籌!

當然,崇禎對這位林亨萬之所以這麼瞭解,有這麼深的印象,主要還在於,早期之時,具有官方背景的許可經營,這位海上對外貿易的鉅子,亨萬家族的歷史,已經成爲了海上絲綢之路課題的一個分支課題。

尤其是還是明末時期,對於崇禎這個明史專家,自然會有所瞭解,有着一定程度的涉獵。

信息量雖然龐大,但浮現在崇禎的腦海裡,不過是持續了那麼一瞬間。

看到畢自嚴以一種疑惑的目光盯着自己,崇禎淡然一笑,心中說不盡的開心,身心倍加的輕鬆,朗聲說道:“畢尚書,你先退下吧,關於成立商部之事,暫且保密,不要告訴第三個人,朕還有一些事情需要好好想想,仔細推敲一下。”

“嗯,是,皇上,微臣遵旨!”

看着畢自嚴離去的身影,崇禎的腦海裡再次浮現出了林宗載這個人,如果讓他擔任商部尚書,負責開放海禁之後的事宜,對外的經商貿易,無疑非常的合適,能夠增加朝廷的財政收入。

不難想象,一旦開放海禁,東南沿海的關稅收入,將會是一個怎樣龐大的財富?

歷史之上,後世之時,繼任者清廷,那個時候的廣東十三行,幾乎支撐了清廷財政收入的半壁江山,乃是清廷皇家收入的主要來源,僅此一點,一旦開放東南海禁,足可見海關關稅將會一筆巨大的財富收入。

一想到這些,崇禎就是樂不可支,對於開創大明盛世,愈發地自信,有把握,幾乎是成竹在胸的地步。

越想越激動,越想越興奮,越想越迫不及待,並且立即付諸了行動,讓人將林宗載召入宮中,面見自己。

崇禎放下了所有手中的工作,靜等着林宗載的到來,心中那種猶如貓撓一般的瘙癢感覺在,根本讓他無法靜下心來,處理政務。

不久之後,崇禎的對面就出現了一個人,正是林宗載,有着南方人特有的那種清瘦樣貌和身材,看到崇禎如此鄭重的樣子,那副擺開的架勢,林宗載就是心中一緊,忐忑不已。

“皇上,宣微臣進宮,不知所爲何事?”

就在這一瞬間,思緒百轉千回之下,崇禎忽然就那麼按耐住了那顆躁動而興奮的心,沒有立即與對方談及成立商部的事情,反而問道:“林愛卿,想必你有所耳聞,聽到過一些小道消息,朝廷將會開放東南沿海地區的部分海禁,允許與外國通商,你認爲如何?對這件事情有什麼看法沒有?”

“嗯...”

林宗載沉吟了一下,面露思索之色,眼角的餘光卻在打量着崇禎的神情變化,不易察覺之間,看到對方並未有其他的深意,確實是在問自己意見,也就老老實實地回答了起來。

第六百四十章 不好的預感第一百三十八章 據理反駁第七十三章 無人敢惹的福王府第三百六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六)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明錢莊第四百三十九章 賜姓第三百八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第五百七十二章 成本很高第二百四十一章 貨幣戰爭(六)第三百二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第七十三章 無人敢惹的福王府第四十四章 洪承疇的預判第三百三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六)第三百五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八)第二百六十三章 扭虧爲盈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煙”非彼“煙”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好的感覺第三百五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七)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多弊病第三百四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七)第一百三十二章 悽慘第六章 皇家生意(求收藏求推薦)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漸變的過程第二百九十章 董事會(上)第三百零七章 豪氣沖天第二百三十五章 調查幕後黑手第二百二十章 第七部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第六百五十章 沸沸揚揚第五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四百一十二章 取消風聞奏報第三百三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一)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明錢莊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前透露第三百零三章 孫元化的好意第六百零五章 第一受害者第六十三章 蒼白的安撫第五百八十章 也有一個條件第五百二十九章 供不應求第五百五十七章 礦監稅使第一百九十章 沒落的大明海軍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三百五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一)第五百零二章 尋找多爾袞的蹤跡第二百二十八章 要錢第三百八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四)第三百七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四)第二百一十章 衆人皆疑惑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二百三十九章 貨幣戰爭(四)第九十二章 宋獻策的謀士氣度第三百二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一百六十九章 楔一顆釘子第三百九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八)第三百九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五)第五十三章 意義非凡第二百九十三章 馳道第三百四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大搞軍事演練第二百零二章 驟然緊張了起來第八十章 化名第一百二十二章 逼到對立面第三十五章 逼迫第一百八十六章 收攏人心第五百四十四章 治癒天花的藥方第二百九十二章 最爲粗糙的飛行器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四百一十七章 處境微妙的毛文龍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個精明的商人第三百七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六)第四百九十三章 皇權與教權的衝突第八十二章 遙遙跟隨第四百四十四章 和談的相對重要性第五十七章 孫承宗的大局觀第三百一十四章 輿論的可怕之處第四十章 賈亦韜的要求第一百四十九章 英國公第二百三十一章 潑髒水第二十一章 孫傳庭第一百三十一章 心有餘悸第六百五十七章 徒有其表第五十八章 不該啊第一百七十章 舒曰敬第四百二十二章 膽小的朱由棷第四百九十六章 榜上有名第五百七十一章 蒸汽機第四百四十八章 摘出去第一百八十八章 南石北王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鐵疙瘩”第四百三十章 輿論壓力第一百四十五章 察哈爾右翼之變第五百二十八章 險惡用心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多弊病第四十九章 “將軍的搖籃”第二百零三章 恩威並施第一百一十七章 暗中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