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班軍

如今的大明王朝,用“千瘡百孔”來形容,也不爲過,毫不誇張地講,崇禎所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太多太多了。

首當其衝的就是吏治,官場上慵懶成風,更有人賣官鬻爵,嚴重阻礙着朝廷的辦事效率。

其次,還有天下各地的天災,東北的建奴威脅,北方的蒙古各部落越來越不老實起來,西南的吐司叛亂,東南的海盜與洋人。

當然,最爲緊要和關鍵的還是,民心,民意漸漸沸騰,越來越對朝廷不耐煩。

畢竟,由於土地兼併非常嚴重的原因,致使許多百姓失去了土地,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根本,不得不顛沛流離,四處流浪,乞討爲生,一旦這種民怨達到臨界點,對朝廷的不滿爆發,那將是驚天之禍!

崇禎從沉思中清醒過來,轉頭看向鳳陽守將朱國正,朗聲說道:“朱將軍,朝廷軍隊的軍紀渙散,士兵的戰鬥力素質不高,在朝野之上,雖未有言明,但卻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是...是...皇上英明,末將一定會整肅軍紀,加強對士兵的訓練,提升軍隊的戰鬥力,保衛皇陵的安全。”

“嗯,知道這一點就行。”

崇禎輕輕點頭,不置可否地迴應了這麼一句,朱國正的心中略微一鬆,還未來得及喘口氣,隨着崇禎的聲音再次響起,一顆心頓時懸了起來,再次提到了嗓子眼裡。

“朱將軍,朕可不是說說而已,雖然明天就要啓程返京,但是,明年的班軍,到京師操練,就是檢驗你整肅軍紀成果的時候,可不要讓朕失望喔~!”

“是,皇上,末將一定會打造出一支精銳出來,在明年的班軍京師操練上,絕不會讓皇上您失望。”

雖然這樣說,說得是那麼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但朱國正的話語多多少少都帶着一些顫音,顯得很是沒有底氣,就連額頭上都出現了少許的細汗。

相比於朱國正的忐忑與緊張,略帶有心虛的表現,一提到班軍一次,每年都會有的京師軍演,分別從中都、山東、河南、大寧都司調兵十六萬,輪番到京師操練,進行所謂的班軍,崇禎的心中就是一動,計上心來,有了新的想法。

不管是推行另一種的“土改”,還是對吏治進行改革,亦或是全面整肅軍紀,以及對付東林黨背後所代表的士紳階層,想要做到這些事情,都必須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手握軍權!

唯有手裡有軍權,擁有着完全屬於自己,對自己絕對忠誠的軍隊,並且戰鬥力極爲彪悍,才能無所畏懼、大刀闊斧的推動改革。

所謂的鐵腕改革,那是建立絕對的實力之上,不外如此,帝王也不例外。

這一刻,崇禎心想,如今之時,一下子撤銷了兩個藩王,查抄到那麼多的銀子,短期之內,不用再爲錢的事情而發愁,有了錢,就可以組建屬於自己的鐵桿軍隊。

而每年例行一次的班軍,在京師操練軍隊,就是最好的契機。

崇禎清楚,自己雖然接手了錦衣衛和東廠,卻並不意味着已經完全掌控兩者,儘管京師有着那數千的白杆子兵,精銳中的精銳,從中震懾,但這並不能保證他的絕對安全。

要想讓四肢的靈活,就必須保證大腦的清醒,是受自己支配。

同樣的道理,要想在天下進行改革,要想掌握軍權,同樣需要掌控天下的大腦,天下運轉的神經中樞,而京師就是這個所謂的“大腦”。

所以,從班軍這件事情上,崇禎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

就是趁着班軍之機,對禁衛軍和京師的衛戍部隊進行一次大換血,上到指揮的將領,下到最底層的士兵,一股腦的全都調到其他的地方,空出來的位置,就有地方部隊頂替。

名正而言順,潤物細無聲一般的就解決了京師軍隊中的不穩定因素子,明面上的,或者暗地裡隱藏起來的。

畢竟,從地方換防而來的地方部隊,等同於一張白紙,純潔而乾淨,不會摻雜有任何的勢力,最有利於他崇禎的控制。

而且,每年都有一次班軍,雖不至於每一次班軍都滯留下地方部隊,卻可以從中挑選出一部分精銳,組建屬於他崇禎的直系部隊,連統帥,他心目中都有了最爲合適的人選,盧象升。

翻開歷史,不難發現,他和孫傳庭一樣,幾乎與東林黨沒有什麼牽連,甚至於有一些對立,前者更加的純粹,忠君的思想,遠勝於個人的私利以及所代表的勢力的利益。

所以,由盧象升擔任統帥,從歷次的班軍中挑選出地方部隊的精銳,組建天雄軍,坐鎮於京師,再合適不過了,自己就能全力推行改革。

當然,在這之前,進行徹底版的“土改”,將會觸碰到士紳等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將會引起強勢的反彈,崇禎也想到了這一點,必須組建新的鐵桿直系軍隊,建立幾大軍區,駐紮在西北、西南、東南以及中都。

如此一來,有了軍隊的威懾,就算那些既得利益者再如何的鬧騰,出現什麼樣的亂子,崇禎也無懼,也能夠從容不迫,應對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

槍桿子出政權,作爲穿越者的“崇禎”,在明朝這個時期,將會詮釋出不一樣的意思。

穿越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莫名其妙的成爲朱由檢,作爲大明王朝的主宰,崇禎就深知社會的種種弊病,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而要想拯救處在風雨飄搖中的大明王朝,唯有兩個字,改革,徹徹底底的改革。

大明王朝就像一個病入膏肓的病人,重病須用猛藥,而改革就是拯救大明的虎狼之藥。

可,既然是虎狼之藥,就充滿着許多的不確定性,不一定能夠拯救大明王朝,還有可能將其推入更深的深淵,之所以會出現後面的那種情況,就是來自於社會的巨大阻力,代表既得利益者的官員反對。

所以,崇禎都有一種無處下手的感覺,神經一直處於緊繃狀態,因爲他知道,要是不能解決或緩解蓄積已久的社會問題,一旦大規模的民亂爆發,就算是神仙下凡,也將是迴天乏力,再想挽回或反轉大明的頹勢,幾乎是千難萬難。

畢竟,按照歷史的發展過程,大明王朝將會陷入永無止境的死循環,來回在建奴與起義軍之間折騰,疲於奔命,直至耗盡最後一絲國力,從此一蹶不起,被起義軍和清軍所滅。

第五百一十一章 “億”和“兆”第四百六十三章 皇明祖訓沒有那麼大的約束力第五百四十三章 提升第三百九十八章 宗教衝突第三百一十四章 輿論的可怕之處第七十一章 燧發槍和望遠鏡第一百七十章 舒曰敬第六百一十章 少得可憐的稅銀第四十八章 防患於未然第五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一百三十三章 膽識過人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二百九十八章 狼狽爲奸第三百九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五)第三百一十五章 身心俱疲第五百一十四章 庫爾纏的猜測第十四章 錐刺奸臣第三百四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一)第五百六十七章 軍事部署第六百零五章 第一受害者第二百七十二章 三面環敵第四百七十八章 苛刻的條件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五百五十二章 爭執第五百六十九章 留有餘地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九)第四百三十三章 來了第十九章 鐵公雞岳父第五百四十四章 治癒天花的藥方第六百五十七章 徒有其表第六章 皇家生意(求收藏求推薦)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字之差第三百零四章 暗流涌動第七十八章 分化瓦解第六十一章 敞開心扉第三百六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八)第二百零六章 大肆建立軍事基地第二百零七章 爭執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二)第八十五章 反應不一第五十八章 不該啊第五百一十一章 “億”和“兆”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鐵疙瘩”第五十八章 不該啊第三百一十四章 輿論的可怕之處第一百四十九章 英國公第一百一十三章 培養計劃第六百三十一章 女子學院第四百八十四章 一場豪賭第五百零九章 培養翻譯人才第二百五十四章 餘波第一百二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六百一十四章 一種手段第二百六十九章 軍中全面推行寶鈔第二百七十六章 敏銳的洞察力第五百七十三章 拉人頭第四百零零章衝突第四百五十二章 身份敏感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個精明的商人第三百五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四)第三百零三章 孫元化的好意第五百三十七章 同化之策第二百五十四章 餘波第三百零三章 孫元化的好意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一百六十四章 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第八十六章 赴約第三百一十一章 沒有絕對的信任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第五百九十四章 捉摸不透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五百零三章 尷尬局面第二百一十四章 火箭第一百一十一章 宋獻策的折服第四百四十一章 更深層次用意第五百二十三章 多手準備第二百九十九章 伴君如伴虎第一百六十一章 畢自嚴第七十章 茅元儀的意圖第二百七十三章 按月分值第三百一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第四十三章 立軍威第四百四十一章 更深層次用意第二百九十五章 陽謀第一百四十六章 滅天雷第五百三十五章 爲恢復最強時期的萬能都司而準備第四百四十八章 摘出去第六十一章 敞開心扉第四百一十七章 處境微妙的毛文龍第一百五十三章 宴請第六十四章 被束縛的兩大特務機構第五十二章 不甘與慶幸交織在一起第二百三十一章 潑髒水第一章 寒冷的夜第三百七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四)第二百九十五章 陽謀第十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上)第六百三十八章 無限渲染第五十二章 不甘與慶幸交織在一起第十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