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死後,崇禎帝開始大肆清洗閹黨,閹黨中二百餘名骨幹或死、或貶、或禁錮終身,這一做法的直接後果就是東林黨、齊黨、楚黨、浙黨開始興起,這些黨派的人員迅速填補閹黨留下的空缺。
這裡順便介紹一下明末黨派的劃分,基本上都是根據地域來劃分的,齊黨的官員主要都是山東籍官員,楚黨的官員主要是湖廣籍的,浙黨的官員自然都是浙江的了。
至於東林黨,東林黨成員主要以東林書院爲紐帶,人們把在東林書院講學及與之相關的人統稱爲東林黨。
說實在話,閹黨貪雖貪,但大多數閹黨成員算是幹吏,會爲國家與百姓做一些實事,不同於清流黨派,只是滿口的仁義道德、之乎者也、聖人之言,實事是一件都不會幹。
一個國家的管理者都不幹實事,那國家政務哪有不敗壞的道理,這些官員也是明末死局的重要一環。
而我們的崇禎帝卻偏信了這些人,認爲這些人是國家柱石,所以他成爲亡國之君也算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
說回福建這邊。
當巡撫朱一馮聽到魏忠賢被誅,當即是仰天長笑,笑着笑着就哭了,要知道,魏忠賢主政時他受了很多壓力與委屈,福建是唯一一個沒有給魏忠賢建生祠的省份。
天啓六年的時候,俞諮皋準備在福建爲魏忠賢建生祠時,巡撫朱一馮拼死相抗,最終俞諮皋沒有建成。
這個朱一馮可以說是中國古代讀書人的代表:
家境貧寒,苦讀成才,一路科舉,進士及第,那是科舉得意;
進入官場之後,體恤百姓,公正嚴明,革政除弊,在萬曆四十七年時,就升任福建布政使司右參政兼按察司僉事,到天啓六年時,又升任福建巡撫,可以說是官運亨通;
另外此人有一股凜然正氣,在全國各地官員爲魏忠賢大造生祠時敢於同閹黨鬥爭,且後來在清軍入關之時,全家拼死抵抗,誓死不降,此人氣節高尚;
最爲難得的是,朱一馮非是那種古板之人,他懂得適當變通,如在應對八閩商行與李大時,這種變通就被運用的淋漓盡致,在他任福建巡撫後,八閩商行的麻煩多了很多,只是又不到翻臉的地步。
古代讀書人窮盡畢生,追求的最高理想無非是這些:
寒窗苦讀,年少中舉;
爲官之後,上能解君憂,下可以造福百姓;
擁有浩然正氣,不懼奸逆之人,只爲心中理想;
……
這一切我們的朱巡撫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