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鐸根本沒有想到他會率領一萬滿八旗的騎兵作戰,這一萬騎兵是由滿八旗之中的正白旗和鑲白旗騎兵組成的,在大清國誰都知道,滿八旗之中的正白旗和鑲白旗是最爲驍勇善戰的,曾經立下了赫赫戰功,這也讓排名第三睿親王的正白旗旗主多爾袞,實際的影響在代善和濟爾哈朗之上,在滿人之中有着不一般的權威。
多鐸率領一萬最爲精銳的滿八旗騎兵從瀋陽出發的時候,皇太極專門做了囑託,要求多鐸見機行事,此番前往大同,不是要和大明軍隊廝殺,主要目的是劫掠錢財,以及造成大同和山西等地的恐慌,至於說如何作戰,以及作戰時間的長短,由多鐸自行決定。
爲了保證多鐸的絕對指揮權,此番派遣的一萬騎兵,最高的軍官也就是牛錄額真,其餘的諸多郡王、貝勒和貝子等等,沒有任何人跟隨。
皇太極知道多鐸的脾氣,有些清高孤傲,作戰是勇猛的,可也喜歡獨斷專行,對於看不慣的人,不管對方是什麼身份,發脾氣的時候都不會剋制的。
出發之前,多爾袞專門找到多鐸,兩人商議了足足一天的時間。
多鐸與多爾袞的關係是最爲要好的,也是從內心裡面佩服多爾袞的,好多次正白旗和鑲白旗聯合作戰,多鐸都是堅決服從多爾袞的指揮,當然那個時候,多爾袞的地位也明顯高於多鐸,大清國成立的時候,皇太極冊封的四大親王,多爾袞就是其中之一,多鐸當時被冊封爲郡王,後來因爲戰功擢升爲親王。
多爾袞和多鐸說了一些什麼,外人是不可能知曉的。
從瀋陽出發之後,多鐸瞬間恢復了他在戰場上敏銳和殘忍的性格,他對麾下軍士的要求非常嚴格,而且要求軍士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就做到了,在行軍速度上面,多鐸要求達到每天行軍百里地以上,很多時候他都是在隊伍的最前面。大軍安營紮寨歇息的時候,多鐸親自觀察周遭的動靜,看看是不是存在危險。
統帥帶頭了,下面的軍士無話可說,他們悶頭行軍。不斷的調整和加快行軍速度。
從瀋陽出發,僅僅用了十天的時間,多鐸率領的一萬精銳的八旗軍軍士就來到了察哈爾右翼前旗所在地。
一路上的行軍,速度是非常快的,多鐸派遣的斥候,與察哈爾部落的首領取得了聯繫,察哈爾部落的首領是蒙古的王爺,同樣被大清國冊封爲王爺,地位僅僅在大清國的親王之下,忠心於大清國的察哈爾部落首領。不僅僅全方位掩護八旗軍,讓其行蹤不至於暴露,而且還專門派遣了兩千蒙古騎兵支援多鐸作戰。
察哈爾部落早就垂涎大同的富庶了,不過給他們一百個膽子也不敢獨自偷襲大同,他們沒有那樣的實力,可現如今的情況不同了,八旗軍準備偷襲大同,如此好的機會,察哈爾部落肯定不能夠錯過,派遣兩千部落的起兵支援八旗軍。一方面能夠獲得大清國的讚賞,另外一方面也能夠劫掠更多的錢財,一舉兩得的事情,部落肯定是要做的。
察哈爾部落派遣兩千部落騎兵支援作戰。多鐸當然是高興的,他對於麾下的一萬精銳的騎兵,是非常愛護的,這一萬騎兵可謂是滿八旗乃至於大清國最爲精銳的騎兵了,自從重裝騎兵被明軍剿滅之後,滿八旗的輕騎兵再次成爲作戰的主力。滿八旗實力強悍的程度,其實就是輕騎兵之間的比較,哪一旗的騎兵厲害,哪一旗的戰鬥力就最爲強悍。
既然有察哈爾部落兩千騎兵支援,多鐸就可以要求這兩千騎兵爲先鋒,讓這兩千騎兵去發現危險,滿八旗的騎兵自然能夠躲過諸多的危險。
當然多鐸不能夠做的太過分,要是被察哈爾部落騎兵感受到了,那也是不妙的,蒙古部落的王爺在大清國的地位是不一般的,皇太極也是很看重的,要是惹怒了這些蒙古部落的首領和王爺,多鐸的日子也很不好過。
草原上幅員遼闊,適合騎兵快速的行軍,察哈爾部落的騎兵更加熟悉地形,一直都在隊伍的最前面,也不算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再說他們也應該給八旗軍騎兵帶路。
一萬兩千騎兵進入到察哈爾右翼前旗之後,迅速戒嚴,不允許商賈繼續進行交易,免得大軍的行蹤暴露了。
抵達察哈爾右翼前旗的時候,多鐸腦海之中已經確定出來具體的作戰計劃和部署。
率領一萬最爲精銳的騎兵作戰,這是第一次,從行軍的速度和執行命令方面來說,多鐸就感受到了喜悅,他的命令不需要說第二次,命令下達之後,所有軍士都能夠準確的執行,每到一地安營紮寨的時候,除開安排的負責警戒的軍士,每個帳篷裡面還有一人觀察外面的動靜,這個任務是輪流進行的,每個人少睡一會,確保萬無一失。
率領如此強悍的軍士作戰,任何指揮官都是高興的。
多鐸不會忘記多爾袞的囑託,他也知道自身責任的重大。
在滿人權貴之中,多鐸一直都是不安分的,他是大清國最爲年輕的親王,比哥哥睿親王多爾袞年輕兩歲,比肅親王豪格都年輕五歲,大清國成立的時候被冊封爲郡王,五年之後晉升爲親王,而他的哥哥阿濟格,比他大了足足九歲,大清國成立被冊封爲武英郡王,如今還是郡王,由此可見多鐸的確是有能力的。
有能力的人總是有些狂妄的,包括多爾袞都是如此,只不過多爾袞經歷的事情很多,遭受的磨礪更多,相比較來說比多鐸要穩重很多了。
多爾袞、多鐸和阿濟格三人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現如今已經結成聯盟,在大清國有着舉足輕重的地步,讓人感覺到奇怪的是,皇太極對此好像不是特別的在意。
這讓人有些看不懂,以前的四大貝勒之一的代善,因爲其家族的勢力空前龐大,就遭遇到皇太極諸多的打壓,一直到代善的兩個兒子都故去了,次子碩託、孫子阿達禮被關進宗人府之後,皇太極纔沒有繼續打壓代善了。
所以此番的征伐,多爾袞和多鐸不能夠不多心。
多爾袞一再囑託多鐸,千萬不要冒進,哪怕是不能夠完成作戰的任務,也要首先保住性命,只要能夠回到瀋陽,一切都好說,畢竟大明軍隊異常的驍勇,而且八旗軍是進入到關內作戰,若不是迫不得已,皇太極不會做出此等的安排。
多爾袞的言語之中,還若隱若現的提醒多鐸,皇太極年紀已經大了,五十五歲的人,身體不是很好,不知道能夠堅持多長的時間。
這些話意味深長,可惜多鐸不是特別明白。
抵達察哈爾右翼前旗之後,多鐸的鬥志已經變得很是高昂。
他派遣的斥候,早就進入到豐鎮甚至是大同等地前去偵查了,帶回來的消息是一切都平安,豐鎮和大同等地沒有任何的異樣,顯然是不知道八旗軍已經來到了察哈爾右翼前旗,準備進攻大同府城了。
大同距離山西太原接近七百里地,距離西安和大明京城就更遠了,這裡駐紮的明軍只有區區一千人,絕不是一萬八旗軍的對手,而且大同府城作爲商賈重地,平日裡城門都是大開的,八旗軍只要行動迅速,拿下大同府城沒有絲毫的問題。
八旗軍一旦拿下了大同府城,就算是明軍前來馳援,都不一定有好果子吃。
隨着諸多情報的收集,多鐸已經將多爾袞的囑託忘記到九霄雲外去了,身爲滿人,身爲大清國的親王,指揮最爲精銳的滿八旗軍士作戰,若是不能夠獲取巨大的勝利,那是多鐸不能夠忍受的,也是多鐸認爲最爲恥辱的事情。
也是在這種思維的促動之下,多鐸明確了作戰目標,一萬兩千騎兵全部出動,首先佔領豐鎮,接着以最快的速度撲向大同府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大同府城,接下來就看明軍馳援的情況,在此期間八旗軍將在大同府所轄的州縣劫掠,搶奪儘量多的錢財。
多鐸下達的命令也是明確的,此番進入關內劫掠,決不能夠手軟,走到任何一個地方,目標就是錢財,要燒光所有攻破的城池,殺光所有的人,搶光所有的東西。
多鐸相信這樣子做,對於大明朝廷是最爲沉重的打擊。
多鐸已經派遣軍士專門去聯繫察哈爾部落的首領,一旦八旗軍拿下了大同府城,則察哈爾部落出動一部分的人,幫忙運送諸多的錢糧,做爲回報,這些錢糧的一半將給與察哈爾部落。
這一點多鐸倒是做得不錯,沒有巨大的利益,就算是察哈爾部落也是不會支援的。
作戰的計劃確定下來之後,多鐸的臉上露出了殘忍的笑容,他覺得復仇的時候到了,數年前他在遼南被鄭家軍打敗,那一次的失敗刻骨銘心,永遠不可能忘記,而且那一次八旗軍的損失也是慘重的,現如今有機會入關劫掠,那就要讓大明朝廷感受到無法承受的痛楚。
那個狂妄的多鐸再次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