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雲南

此案本質上是東南搢紳階層反抗大順“護佃新法”的暴動,但順軍沒有進行直接的武力鎮壓,而是通過暗中支持地方貧農的打砸,就瓦解了東南搢紳羣體的反抗。

此案以後,江南佃農多以有大順軍撐腰爲底氣,民風變得異常驍悍,動不動就抗租,和搢紳地主對抗,造成各種各樣的羣體性事件。

由於朝廷在這種事件中,多偏袒佃農貧民,搢紳階層的合法利益受到嚴重損失,以至於錢謙益發出了“朝廷有意與世家有力者爲難,以威劫士大夫也”的哀嘆。

也因此,東南士紳多以佃農剽悍難製爲理由,大量拖欠賦稅。他們無法從佃農的手上收到足夠地租,乾脆就不向朝廷納稅,試圖以此脅迫朝廷,使朝廷在地方司法中轉爲公正。

但是大順朝廷財政相當寬裕,根據戶政府的統計,由於營莊制推廣時期獲得的鉅額土地收入,還有對清軍作戰兩次繳獲的共計一億多兩白銀,足可以讓大順朝在應對東北、西南戰事的同時,不受東南搢紳地主抗稅的脅迫。

這樣的情況之下,東南士大夫們上受制於朝廷、下受困於刁民,活生生體會到了一下收不到地租是什麼樣的痛苦感受了。

畢竟那些佃農刁民有朝廷撐腰以後,很多人乾脆連四成以下的合法地租都抗租了!

也是受此影響,田產的預期收入降低到了讓人大跌眼鏡的地步。

畢竟有錢有勢的大戶人家,添置土地,幾乎不會有人是親自去耕種的,而是全部把土地轉租給佃農,通過向佃農徵收地租獲利。

現在徵收地租如此困難,而搢紳又不可能自己下地去耕種大量土地,就算真有所謂詩書耕讀傳家之人,那即便是多達幾十口、上百口人的大家族,又能親自耕種多少土地?

像過去那種跨州連郡的土地兼併情況,是絕不可能出現了——因爲這太不划算啦!

土地的可預期收入大幅度下降,自然造成市場上的土地價格大幅度下降。

甚至就連江寧、安徽、江西、蘇鬆一帶的優良水田,現在價格相比崇禎十六年時,也已經下跌了四成以上。

而且便宜到這等地步,多數土地還沒發交易出手出去,因爲根本沒多少人願意去接盤。

到這時候,當初在營莊制改革中被迫出讓土地,手上只拿到一堆工場股本的紳商們,突然就感到自己的眼光高明瞭,原來土地現在是這樣的不值錢呀,而自己手裡的股本們,價格卻在飛漲起來。

大順在楚闖時期,還有永昌元年、光中元年、天法元年,數年時間內,已經通過營莊制改革聚斂了數量驚人的土地。

現在李來亨推行清田馳禁的改革,事實上是以均田制的方式,將營莊制改革時聚斂的大批搢紳土地,又重新分配給了無地和少地的農民。

這種做法使得大量土地在短期內衝進土地交易市場中,同樣降低了土地交易價格,而且也使得本來就無多少積蓄的少地農民,完全放棄了在低地價的情況下接盤的可能性。

如此,全國地價傾瀉式的下跌便再也無法阻止了。

在地價大規模下跌的同時,則是工商業迎來了快速的發展和繁榮。

那些早期就投靠大順的紳商,佔盡了先發優勢。他們現在越來越感謝當年主持營田制改革的白旺白總裁了,耿應衢因此還組織了一批商人,在湖北八府的所有縣城都爲白旺修建了財神廟進行祭祀,將其捧爲了商人的保護神。

落後一步的江南搢紳,在投資田產無利的情況下,只能坐視自己以土地計算的資產價格瘋狂下跌。

想要挽回資產價格瘋狂下跌的頹勢,就必須改善資產幾乎全由土地構成的這種不良結構。

如此大量的錢財也就流向了受到朝廷鼎力支持的各式工坊當中。

而且!

東南搢紳們,很快就發現了一件事情:

當他們在地租問題上同佃農發生矛盾的時候,官府幾乎是清一色的偏袒佃農、打壓地租,即使是有東南籍貫出身的“好官”保護士紳,也很快會遭到上級問罪,從此仕途無光;

可是當他們在工坊經營和勞資問題上,同僱工發生的矛盾的時候,官府卻是清一色地站在紳商這一邊,對僱工百般進行打壓。

這樣明顯的對比,再搞不清楚應該把錢拿去買地,還是把錢拿去辦置商鋪,那就太蠢了。

工商業的繁榮,可以爲大量失去投資渠道的錢財找到出處。但短時間內,土地價格暴跌,工商業卻異常繁榮,很可能造成百貨騰貴的情況。

畢竟短時間內,市場規模難以產生重大變化。所以李來亨也覺得很有必要將開拓市場提上日程,海外貿易一年約兩千萬兩白銀的貿易額,可不能再繼續任由鄭森把持下去了。

海外貿易一年兩千萬,那是在全無政策支持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形成的驚人規模。

如果有朝廷的鼎力支持,有內地各省的協調並進,李來亨甚至認爲將海外貿易額一年的出口量,提高到三千萬兩的規模都有可能。

畢竟乾隆閉關鎖國都可以收到五百萬兩的關稅,而清末關稅更是達到了四千六百萬兩之多,簡直堪比現在大順一年的全部財政收入了。

對付鄭森的軍事行動,被安排在平滇之後。

而平滇戰事,在李定國的親自坐鎮之下,又有全國資源的傾斜投入,平定之易頗出人意料。

當然此時李來亨並不知道,孫可望在天法二年、天法三年如此輕易放棄雲南地盤的主要原因,只不過是孫可望的刻意爲之。

因爲孫可望已經看清楚了西明在內地根本不可能同順軍抵抗的現實,所以他也不願意浪費寶貴的老本兵在雲南進行無意義的抵抗。

而是早早做好了向緬甸進行佔領轉移的準備。

天法二年十月間的時候,利用天氣轉冷,孫可望便調集西明精兵四萬多人,在葡萄牙冒險者組織的一千多人軍隊配合下向阿瓦進軍。

此時緬甸早已結束了同阿拉幹王朝多年的戰爭,他隆王推行休養生息、與民寬鬆的政策,兵員不多,且多不識戰鬥,在明葡聯軍的打擊下潰不成軍,根本無法抵抗。

孫可望抓緊冬天天氣寒冷,叢林一帶變得易於行動的機會,迅速向阿瓦挺進。他沿途攻陷佛寺,打開金庫,向周邊民衆開倉放糧、贈送佛寺藏金以迷惑人心,竟然真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至阿瓦城下。

城中守軍嚴陣以待,但阿瓦華商早同明軍有所聯繫,當夜便發生騷亂,有人趁機打開城門,迎接明葡聯軍入城。

孫可望得以在天法二年結束以前就摧毀了阿瓦王朝,而後他得悉順軍進攻雲南的大軍已經抵達建昌等地,大戰迫在眉睫,因此也加速了向緬甸轉移的步伐。

天法三年四月,太平天國皇帝朱由榔移駕阿瓦,宣佈改阿瓦爲恢天府,後西明朝廷的各級部門文武官員也陸續完成了向緬甸一帶的轉移。

天法三年五月十一日,順軍發動平滇作戰,軍分兩路,從東、北兩方面進攻雲南。北路由李定國率兵五萬人,由永寧趨烏撒。這裡是雲南、四川、貴州三省交界處,爲當時的一個軍事重地。

東路由馬寶率大軍四萬人由辰州、沅州趨貴州,進攻貴州的後西明剩餘控制區。

六月二十六日,順軍乘大霧進抵曲靖東北之白石江。霧散天晴,艾能奇隔江望見順軍勢衆,急遣精兵扼守江岸。李定國採納馬寶建議,督將士正面佯攻,另遣奇兵暗從下游渡江,繞至明軍陣後,在山谷間樹旗幟、鳴金鼓,守軍見勢驚亂。

馬寶乘勢率軍渡江,大敗守軍,俘艾能奇以下二萬餘人,佔領曲靖。

曲靖爲雲南東部門戶,水陸交通要道,大順軍佔領曲靖,扼住了雲南的噤喉。於是分東路軍爲二,一部由馬進忠率領,直趨雲南昆明;一部由馬寶親率揮師北向烏撒,以策應北路軍。天法三年七月十二日,樑孫可望獲悉明軍失守曲靖,乃放棄昆明、大理,率領士民二十多萬人撤往緬甸。

其後李定國分別派遣諸將,於天法三年八月間,攻克雲南其餘州縣,至九月,大理守軍投降,雲南全境平定。

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二章 顧炎武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二章 惠世揚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十八章 祝捷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王李來亨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六章 六尚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四章 小徽柔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