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

對西明的戰爭正在有條不紊地籌劃之中,各路駐軍多數向湖北和廣西兩省集結,看來李來亨已經修改了方針,改變了過去以西北駐軍爲主力平蜀的策略,轉而選擇了自楚、桂進軍的間接路線。

新的戰爭陰雲正在悄悄驟集,但對於關內的多數地區而言,安定的太平時節已經降臨。

大順委派的官吏和駐軍,已經接管了明朝絕大部分的疆域。井然有序的營莊改造也在推行之中,只不過鑑於鄉官數量的限制,對於新晉取得的土地,李來亨已經放開了清田馳禁的步伐。

營莊之禁的破壞,是從莊使開始的。

光中二年起,朝中都營田司已經陸續破獲了不少莊使私吞土地的案例。

雖然李來亨定製之初,就設置了莊使、推官、捕盜使、村長等鄉官牽制監督的權力結構。可是隨着營莊制在更廣泛地區內的擴大,莊使的貪墨違禁便難以完全遏止。

即便大順有嚴刑酷法來限制莊使,違禁過分的通常還要處以死刑。但既然制度本身隱藏了莊使侵吞土地的特權,行政懲罰的效果也就有限了。

何況營莊制需要耗費的巨大行政資源,過去僅在湖北、河南兩地,大順尚能支撐,現在一下子擴充到了十倍以上的地域內,行政資源便根本不敷使用了。

清田馳禁必然被提上日程,只是李來亨對於限制大地主兼併的想法也始終未變。

“馳”營莊之禁的同時,還要清查仗田——而清田過程中,大順又以相當傾斜的態度,默認了明末亂世期間貧民佃農對於拋荒土地私自佔有的合法性,實際上也產生了均田的效果。

此外一部分本由營田司管理的營莊土地,也被授予了耕種的佃農——至於本來擁有這部分土地的原地主,其田息收入則被李來亨直接換爲了虛無縹緲的工坊股本。

其中不服的士紳並非少數,只是在大順軍強大的武力面前,他們根本不敢升起抵抗之心。畢竟孫可望遠在四川,退守廣東和福建的鄭家小朝廷也缺乏北伐的力量,塞外的清軍則在經歷甲申之役後,不僅殘暴的面目完全被看穿了,其本身的力量也虛弱到根本不能牽制大順軍絲毫。

各部駐軍的強力彈壓之下,河北、山東、山西,以及新設立的以徐州爲省會、由原豫東一部、皖北一部和江北一部合併而來的淮海省,均完成了營莊佃農向自耕農轉化的進程。

士紳的叛亂並非少數,但動搖大順基層政權統治的叛亂,連一例都不存在。

甲申之役清軍的入寇,已經大大打擊了華北士紳的力量,使得他們在清、順之間,考慮良久以後,只能接受自己的土地被佃農奪走,而自己僅獲得一些不值錢的工坊股本的現實。

畢竟這和剃髮令之下,尊嚴被踐踏、財產被全部奪走,連家族都被整個毀滅的災難相比,簡直不值得一提了。

甚至不少士紳子弟,已經開始寄希望於通過科舉、鄉政學校、講武堂的途徑,進入大順朝廷之內,成爲體制的一部分以後再設法奪回家族的產業。

來自南方的士子紛紛乘船北上,自從金國被蒙古滅亡以後,已經空蕩蕩數百年的大梁運河又繁盛了起來。

天下文人悉數奔赴汴梁,東京風華璀璨又盛於從前。

興京長安府和北京北平府的重建工程也已經初步展開,大順國初時強盛的國力、嚴密的統治和清廉的政治,即便戰爭連綿不斷、巨大的土木工程也相繼興起,卻還是在各地紳民之中留下了一個光中之治的深刻印象。

雖然官員大部分都知道此時順朝的實權早已操於監國之手,但普通百姓還是隻爲光中天子李過修起了牌位。

對這位寬和天子治世的懷念,與後來世祖朝天法時代壯闊激烈的五十年相比,更加成爲貫徹了大順此後四百年曆史的一條重要脈絡。

如果太祖太宗沒有早早駕崩,大順朝會否走上另外一條不同的道路?

這注定成爲後世許多小說家創作題材的來源之一。

歷史的悲嘆和遺憾,最終停留在了光中二年十二月三日的這一天。

順太宗、光中帝李過,於長久的病痛後與世長辭。

由於對西明的戰爭還在醞釀之中,許多重臣大將都留在了前線,沒有前往太原或者開封參與國喪。

李來亨與高太后一起,默默在太原封閉了行宮,一同護送李過的靈柩前往天保府,這又爲大順朝定下了一條潛規則:

後世包括世祖在內的皇帝,所有人死後都是葬在了延安寶塔山的帝陵之中。

李過去世以前,要求不要爲自己專門修築一處山陵,而是和太祖李自成共用山體,只是單修一座陵墓而已。

後來除了孝宗爲了彰顯自己的正統身份,違背世祖遺願,爲李來亨另外堆山修成新的山陵以外,大順四百年,所有皇帝,除了客死新大陸洛京的末帝與被呆迷兒人民聯邦公審後處死的後主以外,全部都長眠在了延安寶塔山下。

李過的半生,也是扶持李來亨的半生。他爲自己活着的時間太少,更多的時間是在爲李自成活着,也是在爲李來亨鋪路而活着。

李自成尚且留下了一個女兒徽柔公主,李過在人生最後的時間裡,卻也沒能在這個世界上留下屬於自己的血脈。

李來亨曾暗示方以仁幾次上書,組織羣臣勸說李過納妃。但李過深知此爲取亂之道,太祖只留下一個女兒,爲大順朝第三代以後的長治久安鋪墊好了基礎,李過是顧全大局之人,他不願意爲一己之私,爲順朝的未來留下任何隱患。

彌留之際,李過將李來亨叫到御牀邊上,他握住李來亨的手說:

“朕想回商洛看看……回一次商洛山。”

李來亨還沒說話,侍立在下策的重臣們就都跪成一片,哭聲連綿地勸諫不止。

李來亨有些爲難,他知道李過的身體是不能再支撐一次遠行了,但又不想拒絕父親彌留之際的任何一個願望。

李過看着李來亨左右爲難的臉色,很是感慨,他讓李來亨記住:

“玄朗是雙喜留下的遺孤,你要善待他,不要讓人以爲我們李家不懂得寬容!”

===

大家是真的不喜歡新書嗎???

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四章 於大忠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五章 礦徒軍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四十三章 楊嗣昌的終局(七)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九章 高家寨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三章 李天下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六十七章 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