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五軍

李來亨答道:“滿洲人是久敗離喪之師,已經不成氣候,所以劉師傅出鎮東北,這兩年也打不了什麼大仗的。主要還是西北方面,孫可望和李定國都是時之雄傑,不能輕忽,今後大順的軍事重點應當都要集中在漢中和鄖陽荊州一帶了。

至於東南,鄭家和我朝並無嫌隙,我早令許都設法招撫鄭氏,若能入朝,即便封公封王,也不在話下。”

明朝武將投降歸附大順者,最高也不過是如陳永福和姜瓖那樣封侯。李來亨向鄭家開出了封公封王的許諾,的確是很有吸引力了。

大順與鄭氏沒有任何利害衝突,只要鄭芝龍願意北上開封入朝,那麼大順是不會直接干涉鄭氏海貿的。

但是鄭家如果一直和大順抗衡,李來亨也做好了在寧波另外開設海貿基地,發展大順嫡系海軍的準備。

實際上他現在就已經做好了兩手準備,今年開春以來,便命令劉希堯在寧波港口募請工匠、水手,開始造船,以備將來對抗之需。

“孫可望雖是一時梟傑,但據龍衣衛的消息,孫可望放棄長安以後,便用打獵的名義,在漢中和吳三桂遊獵時放箭將他射死。

吳三桂雖然反覆無常、卑劣奸猾,但他狡猾多計、善戰能攻,畢竟是當世侯景。孫可望不能用吳三桂,反而藉口打獵誤傷,把他活活射死,失卻人望,我看郭君鎮平西南的時間也不遠了。”

李過躺在御牀上,好像突然間想起什麼,問道:“大順重兵都雲集在西北,所有的兵馬、糧秣,佔到了大順歲入的多少比例?這些兵馬皆在郭君鎮的麾下嗎?”

李來亨沉吟道:“歲出泰半皆在西北,殿中軍、殿後軍、殿右軍精兵,約有十萬人馬常在西北作戰,確實負擔不小。”

現在大順軍雖然還維持着前後左右中五殿野戰軍的建制,但是李來亨已經開始着手改革,準備廢除李自成時期五營留下的軍隊山頭風氣。

以後五大野戰軍的建制都會被徹底打亂,軍隊最高一級常備編制將只留在師級了。更高級別的編制,則只有在戰時才臨時組建。

承平以後,兵政府和參軍院的權責範圍也會不斷加強。相應的,參軍院的那批參謀,也會有更多人從參謀官崗位上調任到帶兵官的崗位上,逐漸形成參謀官和帶兵官相互調任的慣例。

純粹行伍出身的老將官們,也會隨着時間流逝被慢慢撤換掉。今後軍隊的負責人,將主要以隨營學堂和講武堂出身的軍官生爲主,他們也會給軍隊帶去新的風氣,徹底避免軍閥出現的可能性。

只是現在西北戰事緊張,畢竟粗略估計一下,孫可望佔領的巴蜀一帶,就還有勁兵將近十萬人之多。

西營退回漢中以後,孫可望除了留下大量軍隊在漢中備邊以外,也將不少吳三桂的餘部調離順西作戰的前線,將他們調遣到雲、貴一帶,利用弘光朝廷瓦解以後,南明殘餘勢力的混亂狀態,藉以西明朝廷的名義,大肆擴張地盤。

大同被攻破以後,範永鬥爲首的一批奸商都被械送太原公審,然後剝皮實草、家產盡數抄沒了。

大順軍對於前明遺民中沾染有血仇的惡霸劣紳,鎮壓手腕極爲酷烈;對於那些在多爾袞佔領時期,和清軍勾勾搭搭不止的漢奸夷類,同樣採取了非常殘酷的清洗手段。

差不多在每個縣城都有順軍官吏、將士,在建立新朝統治秩序之初,就拿出了公審大會這樣武器,迅速凝聚和掌控了本地土著居民的人心。

相當數量的一批前明官紳,本以爲多爾袞被打敗以後,自己就可以抱着明季以來用各種手段巧取豪奪的鉅額財富,安享新朝太平之世。

他們絕沒有想到,送走了一個只要你剃頭,卻願意和你一起統治平民百姓的大清;迎來的卻是一個要挖斷士紳根底的大順。

所以孫可望退去漢中的時候,雖然多數士紳對於那位在成都繼位的太平天國皇帝,根本一無所知。但這絲毫不妨礙官紳們,全部忘記了孫可望的過往歷史,攜帶大批財貨跟隨西營撤入巴蜀。

這些人絕沒有預料到,孫可望在長安認識清楚了大順種種新制度的威力,所以他回到成都以後不久,便在四川同樣實行起了營莊、民兵、推官等制,將屠刀立在了官紳的脖頸之上。

西營在向雲南、貴州大舉擴張,大順軍當然也在南方展開同樣迅速的擴張。

郝搖旗平定江西一省以後,即親自督軍從贛州南下,跨過了無人防守的五嶺,在大順先委的廣東節度使張家玉協助下,輕而易舉衝到了廣州城下。

很快廣州軍民便主動開城投降。

與此同時,盤踞湘西一帶的堵胤錫,也在陳子龍的勸說下,走出了苗瑤聚居的山區,歸附了大順。

只有何騰蛟還盤踞在辰州、武岡一帶頑劣不改,很快,大順軍便在馬寶、馬進忠和藺養成的指揮下,自嶽州南下,佔領長沙後西進,於武岡城生擒何騰蛟。

何騰蛟在被械送武昌的路途上,幾次跳水想要自殺,但不幸都被負責看管他的順軍士卒救了上來,始終不死,最後送到武昌的時候,終於痛心疾首,放棄了自殺的打算。

他在武昌乖乖做了幾個月的監牢後,見大順軍便無痛懲的意思後,即由方以智出面代爲疏通,被官府釋放,得以在武昌當地開辦書院爲生。

湖南、廣東平定以後,廣西巡撫瞿式耜還欲組織兵馬北伐,甚至從澳門借來葡萄牙兵數百、大炮幾十門。

但很快馬寶就把弘光皇帝朱由崧所寫的勸降信送到了桂林,瞿式耜見書信以後痛哭數場,依舊不願意歸附大順。可是廣西軍民見信後都對朱由崧失望透頂,各州縣紛紛歸附順軍,瞿式耜獨木難支,決心上吊自殺。

但瞿式耜的左右侍從都不願意他白白死去,將他拼命救下後,桂林城中官吏即以瞿式耜的名義向大順軍請降。等到瞿式耜醒來時,廣西全境早已被順軍盡數佔領,他別無辦法,只能隨軍北上,返回常熟老家教書。

===

帶兄弟、帶書友們,請給宇文的新書《蒸汽後浪》投推薦票吧~投吧投吧,投新書嗷好不好,投新書嗷?說好了,把推薦票投宇文新書!

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六章 裕州人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十二章 鰲拜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五章 礦徒軍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嘔血三升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四章 於大忠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七十八章 治隆漢唐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