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

噗、噗、噗數聲箭中以後,李瑋羣也趕到順軍繼續這樣突馳,風險相當巨大。

高汝利急伏在馬背上,問道:“將軍聽到滿語了嗎?”

李瑋羣被高汝利這樣一問,才立刻從劫營衝鋒的戰鬥快意中驚醒起來。他豎起雙耳,在混亂的戰場中仔細辨別各種各樣不同的聲音。

弓箭離弦的梆子響聲、刀槍劍戟慘烈格鬥的金屬碰撞聲、戰馬的嘶鳴和踏翻營帳的布帛撕裂聲,還有火焰將木頭焚燒的噼啪斷裂聲、少部分沒有被清軍將領約束住的銃手放銃聲……

雜亂的戰場殺聲衝入李瑋羣的兩耳之中,他兩腳夾住馬腹,終於聽到了曾經在碭山和白溝河聽到過的聲音。

“有滿洲兵?清軍果以大兵增援關中了嗎?”

高汝利則說:“這也不一定!清軍如果真的有萬人以上大隊兵馬南下,我們早就該有所發現了。估計只是少量八旗兵入陝,又或者只是多爾袞留在陝西的一些滿洲兵而已。”

李瑋羣一眼掃過去,見到一些辮子兵的動作和其他義藩藩兵的確截然不同,動作更爲凌厲,而且上馬以後反擊特別迅速狠辣。

他嘖了一聲說:“我們再衝一陣,若無可乘之機,便立即退軍潼關。”

“那馬進忠呢!”

李瑋羣將披風抖落,馬槊橫在胸前說:“你帶兵退回潼關,我去接應馬進忠。我們快衝!”

順軍騎兵的組織度優勢使得大順軍在夜襲交手的第一刻佔據了很大優勢,可是義藩藩兵的反應速度也極快,吳三桂的副將楊坤陸續調集兵力到自己的營帳附近陣列爲大隊。

宋友功率先帶着家丁部隊集合過來以後,義藩其餘諸將也紛紛反應了過來,各自帶家丁趕來。兵力集合以後,李瑋羣就知道順軍的戰機已經不多,等到吳三桂從中營調兵過來以後,大順軍區區不滿千人的騎兵部隊,更有遭到敵人完全包圍殲滅的可能性。

“衝!”

李瑋羣揚槊衝陣,又帶頭衝擊數次,將十餘座清軍營帳焚燬以後,便開始調轉騎兵隊伍衝擊的方向,準備選擇一處敵人大營的薄弱處撤出去。

可就在這時候清軍營中鼓鑼號角聲大作,遠方中營營地中的燈火同樣通明閃爍了起來。高汝利熟悉明軍舊制,也知道關寧軍的旗號和燈火都是什麼意思,立即驚道:

“吳三桂調兵來援了!”

李瑋羣帶着一小隊騎兵繞圈轉了過來,有幾名義藩家丁騎馬追了上來,李瑋羣便和身邊親兵一起掏出短手銃,用半迴旋的戰法將其擊斃。

自從吳三桂降清以後,他軍中最爲精銳的那些蒙古夷丁突騎就都被皇太極強行收走,所以義藩軍雖然聚集了明軍最後的精華,可是在騎兵方面,其實比之關寧軍時代,還有略微的退步。

也正是因此,李瑋羣這近千騎兵夜襲深入敵營以後,雖然因爲義藩藩兵迅捷的反應,立即就碰上了硬骨頭,遭到迅猛反擊,但還是沒有出現多大的傷亡。

李瑋羣趕緊清點隊伍人馬傷亡,他估計順軍不過傷亡折損數十騎後,又看了看燈火漸漸明亮起來的清軍營地,嘆氣道:

“可惜我們兵力還是少了些,否則不至於錯失之前那樣好的戰機。”

高汝利苦笑道:“將軍!大順軍中像這樣精銳的騎兵,又能有多少?真有數萬如此精騎,又何須夜襲呢?”

李瑋羣還是連連搖頭,之前義藩軍連營寨都沒有修好,軍營營地修建又過於寬闊,各部之間其實很可能出現難以相互呼應的情況。

這是一種特別典型的立足未穩的情況,如果順軍能夠投入更多一些的兵力,李瑋羣有信心趁吳三桂立足未穩的機會對清軍造成重大殺傷。

“太可惜了,還是我們兵力太少!像吳三桂這樣的老狐狸,明天他一定會不惜兵士體力,抓緊時間重修營寨,不會再給出這樣的破綻和戰機了。”

清軍營中光亮越來越明亮了起來,順軍騎兵將最後的一些萬人敵全部引爆以後,又集中火力,將剩餘的彈藥全部打光。

吳三桂從中營調來的援兵,一部分在救火,一部分則和楊坤、宋友功集合起來的家丁匯合,開始追上順軍大隊人馬,準備展開反擊。

高汝利嗅到空氣瀰漫的硝煙味和血腥味,說:“吳三桂追上來了,將軍,我們該收手了!”

高汝利的軍事經驗畢竟老辣,到底是曾經和李自成並肩作戰過的人,對戰機的把握還在李瑋羣之上。

在他的多番勸告寫,李瑋羣終於放棄了最後再拼殺一場的機會——便宜不可多佔!

夜襲中,也絕不能戀戰。

順軍騎士借勢退出敵營,分列三隊魚貫撤出。義藩藩兵則以楊坤、宋友功先行調集的千餘騎兵進行追擊,但是追到一半,楊坤見順軍沒有戀戰之意,便揮揮手,命各部放棄追擊,直接撤回營中休整。

義藩軍不愧是明軍最後精華的集合,果敢凌厲之處,也不比八旗軍差多少了。

此時清軍前營營地已經是一片糜爛,估計三分之二的營帳都被順軍騎兵焚燬、踏破。吳三桂醒的很早,但他十分持重,之所以沒有立即組織反擊,而是先行在中營集中兵力,也是爲了防備敵人是否還有其他軍隊增援過來。

吳三桂的心腹部下,義藩左旗都統吳國貴帶着一隊甲騎趕來護衛。吳國貴平日裡都是一副雷厲風行的精悍樣子,此時卻眼袋向下垂着,精神不振,顯得有些萎靡的模樣。

他下馬後就向吳三桂說:“殿下,闖賊精騎着實厲害!流賊劫營時,我第一時間帶數十家丁奔往前營營地救援楊將軍,不意與流賊一隊散騎相遇,敵我皆數十騎,狹路相逢一戰以後,流賊急於撤走沒有繼續攻殺,我軍卻還是損兵十餘騎。”

吳三桂在白溝河上已經吃過李來亨和劉芳亮的虧,知道闖賊兵力強悍,不可輕侮。只是獲鹿大戰清軍的勝利,又讓吳三桂覺得流賊各部戰力不均,自己未嘗沒有機會。

吳國貴所說的情況,讓吳三桂立即眯起了眼睛:

“看來這是一支精兵!是李來亨到潼關了嗎?”

吳國貴謹慎地說:“若是李來亨到了潼關,或許我們不該爲豫王前驅。潼關地勢本來就險固,又有李來亨這樣的不世出名將,還有其麾下的湖廣精兵,我擔心義藩軍力會有極大折損。”

自從白溝河大戰吳三桂吃了李來亨的虧後,他就特別注意收集闖軍特別是楚闖的相關信息。經過這段時間的情報蒐集以後,吳三桂對闖軍整體實力已經有了較清軍其他人都更爲清醒的認識。

他知道李來亨的實力在闖軍中最爲強悍,一想到李來亨很可能已經帶着主力抵達潼關附近,便更不願爲多鐸賣命了。

吳三桂慢慢說:

“多鐸雖然是攝政王的親兄弟,可他和豪格的關係不清不楚。這回攝政王將他打發到陝西來,可不是爲了讓多鐸立功,而是將他調離京師而已。不要擔心,多鐸沒有後臺,攝政王也不會幫襯他,咱們不需懼他。

這回多鐸也不過帶來旗兵數千人,雖然他說後續還會從陝北和大同調兵過來。可這些八旗兵和我們相加,也不過數萬人馬,怎麼可能拿下潼關?

除非攝政王親到長安督戰,否則不管是任何一位宗王來此督師,我們都不能爲其所驅使,到潼關和李來亨的面前去送死!”

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二章 白土崗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十六章 李過和高一功是一種人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二章 白土崗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十六章 五軍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十七章 無派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嘔血三升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六章 營田使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帥破陣(二)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二章 白土崗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六章 六尚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