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

金聲桓看着馬進忠死死抓住的劍鋒,看他十指全都傷痕累累、濺出鮮血,終於把佩劍鬆開。可他隨即就用力推了馬進忠一把,將他從自己身旁推開遠遠的,然後厲聲道:

“我若投降,既不能復對於左帥,亦不能復對於湖廣百姓。我本是遼東逃人,鄉里皆爲東虜所屠戮,可入關以後,被我所荼害的百姓又有多少人?如此天誅地滅、狼心狗肺之輩,如何見活於天地之間?”

他接着連退數步,將上半身靠在了船艙的窗戶框邊上,對馬寶苦笑道:“東虜絕非高句麗那種癬疥之疾,將軍,請聽我一言,朝廷已失中原腹心之地,如今小李王又新得楚地,三分天下有其一,大勢將成。但!自從萬曆以來遼東多事,朝廷精兵良將悉在遼東,百戰不能制服東虜,連打敗過闖王的洪督師都兵敗東虜之手,闖軍難道還要輕視之?但請自憂!”

金聲桓說完最後的勸諫以後,就從窗戶處翻身跳出,馬進忠驚呼數聲,不顧手上的傷勢拼死抓住金聲桓的一處衣角。可是金聲桓動作太大,咔嚓一聲衣角斷裂,左良玉最後的死忠就這樣躍入河中,馬寶雖然立即命人營救,可是金聲桓早已懷有死志,不等大家入水搶救,一具浮屍便漂浮到了水面上。

馬進忠雖然是個油滑之人,可此時也難免流露幾分真情出來。他看到金聲桓的死,又想到左鎮全軍覆滅,自己投降闖軍,將來的前途依舊未卜,金聲桓對於東虜的預言也像黑雲般壓在他的心頭上,終於忍不住哭了起來。

唉!

曾經戰士四五萬,部衆二十萬的左鎮,終於走到今天這等地步了嗎!

等水手們將金聲桓的屍體打撈上來以後,馬進忠才穩定住了情緒,馬寶安慰他幾句以後,便開始着手安排左鎮殘兵的投降事宜。

早已部署在大營四面的闖軍將士,立即從四面八方開入營中。官兵們並無其他選擇,只能放下手中的兵器,那些水手船伕也全都在軍官的帶領下,下了座船,排成隊列,等待着闖軍的清點接收。

李來亨對於金聲桓的死倒沒有怎麼放在心上,他早就忘記了,大約三年前自己在竹溪縣時,就是被金聲桓所追殺,幾乎陷入絕境。

時易世變,如今金聲桓在李來亨的眼中卻成爲了不值一提的沙礫。他只記得這個人似乎在後世歷史中,具備一定抗清戰績,曾和李成棟一同反正,給永曆朝廷裱糊了一陣子局面。

但也僅限於此罷了,再更多的東西,李來亨也沒有精力關心。

連那支水師都是如此,李來亨關心的是戰船、是水手。至於金聲桓這些左鎮水師的將領,即便他們投降了,在李來亨看來,也不可能繼續讓他們統領原本的部隊,而是必須要和馬進忠一樣,先和所部兵馬脫離關係,然後進入隨營學堂學習一段時間,畢業以後再擇才錄用,安排進新的部隊裡。

要知道這時候將領和部隊之間的人身依附關係特別強大,不說左鎮這種已經近乎于軍閥的存在,即便一般部隊,主將和家丁之間的人身依附關係也是很難打破的。

如果不採取兵將分離的安置辦法,那麼投降的官軍將領,隨時都可能發揮他們的社會關係和活動能量,重新把自己的部隊拉走。這在後世歷史上,就對大順政權造成了近乎於致命一擊的威脅。

“馬寶,這一回解決圍城大營你是立下了頭功,我會先給你記住的。”

李來亨對馬寶單騎入營勸降的收穫極爲滿意,他親自騎馬到圍城大營的轅門處迎接馬寶,翻身下馬雙手把單膝跪地的馬寶扶起後,又同馬進忠寒暄了幾聲。

無論如何,未經苦戰,便將圍城大營近萬人的官兵、水手、漁民招降,而且還令馬進忠接受了相當苛刻的招降改編條件——這絕對是相當大的一份功勞。

馬寶面上不敢流露出居功自傲的神色來,他知道李來亨雖然常常示人以開誠佈公、大公無私的器量來,但實際上的心機城府和爲人又是另一回事。所以哪怕馬寶確實立有大功,也絕不敢輕易露出什麼過分的樣子來。

闖軍之中也只有郭君鎮完全不在意李來亨的種種權謀心術,他依舊是那副眼高於頂的樣子,自得其樂,又大言不慚,一直在那裡說什麼接下來理應席捲三楚,掃滅丁啓睿等等的廢話。

以前郭君鎮自己一個人說昏話、說天話,還是孤掌難鳴,確實只能自得其樂。

可是現在李來亨幕下的那個行軍司馬顧君恩,此人也是一大奇葩狂士,明明這次隨州大戰他制定的“剿左”之策,紕漏百出,險些就到了全盤失敗的地步。

只是因爲闖軍戰鬥力確實已經高於左鎮,左良玉又心懷自保的打算,根本不肯真正拼盡全力殊死搏鬥,才讓闖軍奠定了大勝的局面。

可顧君恩不反思反思自己的籌謀贊畫失策之處,反而是和郭君鎮一起誇誇其談、互相吹捧起來。這二位雖然都有一定才具,特別是郭君鎮的戰場組織能力確爲闖軍之首,可兩個狂士的瘋狂自我吹噓,還是讓城府較深的馬寶大感奇葩。

他只能在心中感嘆,此必爲節帥獨特的用人之道!

馬寶跟着李來亨提繮上馬,河岸和道路上全部都擠滿了衣甲鮮明的闖軍戰士,還有一羣又一羣了無生氣的左鎮降兵夾雜其間。河流裡一艘接着一艘,千帆競渡的船隻也全向隨州方向開去。

“大帥,漢水附近,似乎再沒有什麼能同我們一戰的敵手了?”

馬寶心中突然產生了一點不可置信的感覺,從去年李來亨率領前標軍進入湖廣發展,到現在尚不滿一年的時間,不僅隨州的人民與土地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整個漢水流域的敵人似乎都被掃蕩一空。

勝利來得如此之快,闖軍衆將除了大言不慚的郭君鎮和顧君恩以外,似乎都有些恍如夢中。即使是素來持重,目光長遠的方以仁,都帶着點荒唐的口吻說道:

“天下事今日定矣?”

可是李來亨卻知道一切不過剛剛開始,馬寶已經將金聲桓的遺言彙報上來了,闖軍諸將似乎對此都毫不在意。

只有李來亨知道,解決左良玉軍事集團,佔領湖廣,只是對抗東虜的第一步。

打敗大明從來不是李來亨的目標,而是他爲了積攢抗清資源所選擇的一條最佳路徑。

三楚大地的山林、野草、狂風、水流,巴蜀三峽噴涌而入荊門的長江,灌溉了湖廣土壤的水和風,一路東流,經過武昌,經過九江,直入江南大地。

李來亨倚馬揚鞭,微笑道:“闖軍勢居上游,自楚地東下可以破竹而取吳,南下掠五嶺則可據有南越。天下三分我有其一,接下來只等大元帥的捷報就好了。”

他話語中似乎對未來已經充滿了戰勝的信心,闖軍的謀士、戰將們,全都互相看了看,大家雖然不知道未來的發展會如何,但同樣感到前途光明,勝利在望。

張皮綆和龐存押送的左良玉於次日抵達隨州城中,李來亨對於如何處置這羣被俘的將領,已經做好了全盤佈置。

他準備籌劃一場盛大的節日——既是節日,也是審判,是時候掃蕩清楚一切不服從的敵氛了。

至於那些俘虜、降兵,以及少數爲虎作倀、助紂爲虐的鄉兵、土豪,李來亨也讓方以仁和顧君恩制訂了詳全的懲治方案。他不會允許有人可以在侵害闖軍一側百姓正當利益以後,不去受到任何合理的懲罰。

但李來亨也明白,殺戮無法建立起統治來,他需要的是詳全的法條、公正的司法。

說到這裡,現在李來亨的節帥幕中已有了相當於內閣的掌書記、相當於兵部的行軍司馬、相當於戶部的營田使、相當於工部的度支使和百工衙軍器院、相當於禮部和吏部的提點學政和隨營學堂。

但他還沒有建立起一個相當於刑部的司法機關——唉,李來亨又要頭疼自己夾袋人才之少了。

隨營學堂還是不敷使用,節府試選拔出來的文士數量又少、可靠程度也低,李來亨想的還是很有必要再設立幾所幹部學校。

當然在現階段恐怕還不能稱爲學校,更多是速成培訓班的性質吧。

但這些事情,無疑都是必須立即着手起來實施的,畢竟闖軍接下來馬上就要迎接一波地盤的大擴張了!

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四章 於大忠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六章 裕州人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八章 熊耳山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着大順走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