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

安陸古爲南郡之地,控扼漢、沔,輻射着江漢平原北緣的雲夢、應城、漢川、孝感等縣,是李來亨控制區內人口最多、地方最富庶的一座城市。

他把帥府總部從隨州遷移到安陸的同時,還把在隨州、黃安、麻城、羅田等處地方上頗有影響和威望的鄉紳,也全部強制遷徙到了安陸居住。

這種大規模遷徙本地豪紳的做法,目的就在於使得這些地頭蛇脫離故土,無從發揮他們的社會關係和鄉里能量爲禍一方。也使得闖軍可以更加方便約束這些具備較強勢力,又很容易成爲叛亂首領的地方豪強。

這些士紳被強遷至安陸,對於自己的前途,無不感到憂心忡忡。易道三也是沈莊軍所屬的團練寨主之一,他的堂兄易道暹是梅之煥的好友,是海內知名的文章名士,號稱是當今的郭有道、黃叔度之輩。

易道暹在周文江刺殺梅增智時,恰好正在梅府中休息,結果也被攻打梅府的周文江手下家僕打傷,斷了一條腿。

這回李來亨從強制遷徙到安陸居住的士紳中,召集了一批頭面人物至帥府見面,易道暹因爲腿傷無法出門,便讓堂弟易道三代表易家了。

易道三是黃州府庠生,崇禎六年、七年間,高迎祥、張獻忠躥入黃麻間活動時,他曾組織過四邑聯軍與“流寇”作戰,取得大勝。孰能料想到,不過數年後,自己不僅會身陷賊巢之中,而且還因爲沈莊軍事變而見反於朝廷,不得不在賊窩中求活。

他同一起被強制遷徙到安陸居住的好友耿應衢,都站在安陸帥府大門外,排列等候李來亨的召見。帥府還是由過去的德安府知府衙門改建而成,除了新換上一塊湖廣節帥府的牌匾以外,並未大動,只是依舊按照麻城帥府行轅的架構,拆了花園,搭了一些棚屋以供臨時辦公之用。

耿應衢也是秀才出身,他們都因爲參與沈莊軍同湖廣巡撫宋一鶴交戰的事情,自感已經不容於朝廷,又因爲麻城陷落以後,聚集在麻城的團練武裝全部被李來亨收編,喪失了以武力抗拒闖軍的能力。

現在又被李來亨押送到安陸來,脫離故土,想逃入山中都沒有辦法——更何況他們多數人對李來亨隱隱抱有幾分希望,雙方矛盾還沒尖銳到讓耿應衢等人可以堅定入山避世的地步。

這同後來清軍在蘄黃一帶以剃髮令實行大屠殺時的情況截然不同,易道三、耿應衢等人會不惜一切代價抗拒滿洲奴隸主的野蠻統治,卻沒有同等的決心和意向去抗拒李來亨的統治。

只是想起被闖軍營田使、莊使“代”爲經營的自家田產,耿應衢還是露出一臉肉痛的表情,低下頭來,同易道三小聲嘟囔道:“這位小李王真是好大的官威,咱們在這裡已等了快要一個時辰了吧?正月的天氣這麼冷,一幫秦寇架子還這麼大,我看賊終究是賊,毫無人主氣象。”

易道三將一根手指豎在嘴前,示意耿應衢不要胡亂說話:“你真把李使君當成不懂得殺人的少年稚子了嗎?咱們的田產雖然被闖軍莊使代爲經營,但好歹還留有幾分田息。你看其他那些逃去武昌的田主,家中田產廬舍不是全被闖軍抄沒一空了嗎?”

“還有暗中協助周文江作亂的那幾家士紳,李使君當時雖然沒有處理,可是事後像黃安的孟昧啓,還到處造謠闖軍屠戮,不就被郝將軍抓去拷掠了嗎?至今還不知道是個什麼結果呢!”

“唉。”耿應衢聽得無奈,只能長嘆一聲,他們俱是衣冠望族,今日怎麼就淪落到排隊等候在一個流賊響馬之輩的門口呢?

時也,勢也!

“噓,來人了。”易道三看到帥府大門打開,有幾名傳令的親兵走了出來,便急忙拍了耿應衢一把,叫他注意一下,千萬不要再胡亂說話。

那幾名親兵走到排成兩列隊伍的黃麻士紳們面前,突然將一大把的明軍官印、旗幟丟到了地上。易道三等人初時還以爲這是闖軍攻佔安陸時繳獲的東西,可是再細看,卻發現那些官印似乎大都是河南州縣官員的印信,旗幟也以秦軍爲主。

士紳們都驚詫莫名,不解其意,這時候已被易道三等人熟悉的李來亨親信張皮綆帶着一隊親兵守在帥府門口,向衆人介紹道:“奉天倡義營大元帥於崇禎十五年正月,在朱仙鎮剿滅三邊總督汪喬年所督秦楚兵馬士衆十萬餘人,繳獲無算,這些全是大元帥遣人送來的戰利品。你們都是讀書人應當認識的吧?其中還有秦督汪喬年的私章呢,你們來辨認辨認呀。”

秦楚士馬十餘萬,在朱仙鎮全軍覆沒?

這些搢紳根本不敢相信,宋一鶴和沈莊軍被李來亨同時拿下,那是因爲湖廣官軍的主力一部分被左良玉帶去救援開封,一部分被丁啓睿帶去追剿張獻忠,然後官軍自己又和士紳內訌,纔給了李來亨席捲黃麻的機會。

可是現在看來,汪喬年聚集的精兵強將,居然全部被闖軍殲滅了?這怎麼可能!

易道三和耿應衢都是文人,他們仔細辨認,立即找出了那枚汪喬年的私章。以他們的文化水平,自然知道這絕不是闖軍有可能僞造出來的,何況闖軍僞造這種東西也沒有什麼意義。

畢竟朱仙鎮之戰的事情如果爲真,這麼大的消息,估計很快就要轟動天下了!

“這……這、這……”易道三想到在朱仙鎮被闖軍殺至全軍覆沒的十萬兵馬,連牙齒都不禁打起了顫來,不過當他看到耿應衢的表現時,又覺得自己這樣還算好的了,因爲耿應衢已經是兩股都在發抖。

張皮綆看着這些被嚇壞了的士紳忍不住輕笑了一聲,旗幟、印信當然都是真的。

李自成在朱仙鎮大捷以後,又派李過追亡逐北,沿途追擊向襄陽逃竄的左良玉所部,他們在道路上聽到了李來亨攻佔黃麻的消息以後,更感到大爲振奮。

李過把湖廣闖軍發展順利,已經佔領德安府和黃州府大部分州縣的消息傳回到李自成處後,闖王便委派與李來亨相熟的劉宗敏舊部“九條龍”谷可成,讓他帶了一大批闖軍繳獲的戰利品,送到隨州“助威”。

谷可成到隨州時,當地正有一羣鄉紳田主因營田新法而譁變作亂,張皮綆正率軍進行彈壓。谷可成也不是一個人到湖廣來的,他身邊還帶了數百闖軍騎兵,幫助張皮綆平息叛亂後,才知道李來亨已經將帥府遷至安陸,便又將這些旗幟、印信帶到安陸來了。

恰逢李來亨剛剛把黃麻士紳強制集中到安陸居住,正盤算着如何給他們一個下馬威。老朋友谷可成的到來,便幫助李來亨解決了這個難題——這些旗幟印信一丟出去,立即就讓黃麻士紳們放棄了抗拒的想法。

“節帥正在府中等着諸位呢,天氣這樣冷,大家都快進來吧。”

張皮綆這個少年將領,還是一臉笑眯眯的樣子。可是易道三、耿應衢等搢紳領袖,則人人都感到背脊發涼,一時間都覺得帥府那扇大門彷彿吞噬阿鼻地獄一般,肯定是有去無回。

但是大家也沒有任何別的辦法,只能咬咬牙,硬着頭皮走進去。不管是要拷掠助餉,還是要搞那個在黃安、麻城都辦過幾次的公審大會,他們也只能硬捱了!

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十章 李寨主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一章 李公子第二章 顧炎武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六章 營田使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十六章 李過和高一功是一種人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