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隨州夜

秋風肅殺大別山,燭暗屋檐夜色寒。

今年的隨州城晚秋來得很早,此時不過九月十月之交,但道路邊樹木的葉子就差不多落了一個乾淨。到了晚上,大別山和桐柏山也擋不住北風凜冽,李來亨住在帥府後院一間原本用來招待客人的廂房裡,窗戶上只糊了一層幾乎不能禦寒的薄紙,風聲一作,李來亨身上也忍不住泛起陣陣的寒意。

他將原本掛在牀頭的一件輕裘披到了身上,這件衣服是他在桐柏山和闖軍主力分手時,義父李過留給他的贈禮之一。

據說這還是闖軍攻破靈寶縣時,因爲李過作戰有功,大元帥親自嘉獎賞賜給李過的戰利品。

轉了幾次手,最後被披到了李來亨的身上。

他外着墨色輕裘,但內裡穿的還是一件粗布箭衣,也不能說是因爲這短暫一時的得志,就膨脹到開始享樂的地步。

主要是幼辭親手爲李來亨縫製的那件斗篷披風,在這個天氣穿起來,又稍顯厚重一些。相較之下,這件墨色輕裘就顯得恰到好處。

“皮綆……嗯,郭管隊還未回來嗎?如果有他們回師的消息,一定要第一時間通知我,我要出城親自迎接。”

李來亨提着一盞夜燈,在帥府後院還沒有徹底拆光的花園中散步。他剛想問問張皮綆大別山山區的戰事情況如何了,纔想起這次郭君鎮出兵,張皮綆也作爲其副將從徵。

“這孩子……嗯,還有闖軍很多的孩子,都要有所長進,將來的天下總有他們的一分。”

張皮綆的年齡比李來亨還稍小些,在李來亨的心目裡頭,這個被自己從士兵一手提拔起來的副官,就同自己的子侄差不多——雖然在年齡上來講,更應該算是兄弟纔對。

他想到的不止是張皮綆,還有許許多多因爲多年作戰而失去父母的孤兒。這些人有的是因爲饑荒而成爲孤兒,有些人則是因爲父母葬身在敵人刀下,原因林林總總、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他們對於闖軍團體存在高度的依戀,對這個世道也懷有最痛徹的憤恨。

“拿支筆來。”

夜風吹過庭院,讓李來亨把輕裘裹緊了些,他想到孤兒的事情,便吩咐親兵取來紙筆,一邊寫一邊吩咐道:“都幫我記着一些,隨營學堂的生員要以闖軍孤兒爲優先。但若隨營學堂一期生額員有限,或者一些孤兒識字水平太低、年齡太小,還不宜入學堂專研兵事。那就把這些孩子都置於親兵隊之下,另立一個名目叫做幼兵團。”

“幼兵團的孩子以闖軍孤兒爲主,隨州百姓若有欲使少年子弟參加闖營者,只要年齡在十二歲到十五歲左右,也可以擇優錄取一批,好使得我們更獲本地父老的擁戴支持。”

李來亨信手疾書,越寫越快,很快便把幼兵團的草稿章程寫好。他抖了抖紙張後,將章程草稿交給親兵保管時,突然見到一滴雨水落在紙面上,頭頂的夜空烏雲密集,看來是要下一場秋雨了。

“這一場雨可不要耽誤到闖軍的用兵。”

“對了,派人去聯繫一下支度使白鳩鶴和執掌懇德記商號的大掌櫃蕭維崧,讓他們快把府庫裡囤積、繳獲的被褥長衣拿出來,組織一下人手分發到軍營和老營裡。”

雪夜贈冬衣,這是獲得士兵感戴恩德的大好機會。現在雖然未至深冬,但一場秋雨也算給足了李來亨作秀的機會。

好歹不用他深夜去掖被子,活活把人家掖醒過來嘛。

士兵至於將領,是最容易產生感動的關係。在軍營、軍隊特殊的氛圍和環境裡,生死雖大,可多得是人會因爲一絲一縷之恩,而爲將領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不過等軍隊擴大以後,我應該也沒有這個精力整天大半夜去搞突擊慰問。還是需要安置專員,專門負責管理士兵的思想情緒問題。”

風雨如晦,秋雨越下越密集起來,滴滴答答的聲音響徹全城。但好在它還沒達到讓人出不了門的程度,這種天氣還不至於讓李來亨在輕裘外再披一件蓑衣,他只是將氈笠戴到頭上,一手放在帽檐前遮擋風雨。

幾名親兵爲他開路,白鳩鶴和蕭維崧都還未入睡,兩人很快就到了帥府同李來亨會晤。三人沒有說幾句話就把分發被褥長衣的事情安排了妥當,白鳩鶴的才幹更多顯露在製造盔甲器械的方面,對於物資的分配相比商人出身的蕭維崧就差了半籌。

蕭維崧很快就把東西全部安排好了,除了李來亨的親兵以外,白鳩鶴又從老營拉了一批人一起幫忙運送和分發衣服。

其實不少人心中都多少有點疑慮,天氣涼了,確實應該分發被褥,可是有必要要在一個秋雨的深夜裡突然去做嗎?

不過既然李來亨堅持如此,大家也覺得沒必要再多言。

於李來亨自己的考慮呢?他就是覺得這種場景裡,自己作爲節帥主將,冒雨贈秋衣,更加能夠獲得將士們的愛戴之心,真可謂私心自用咯。

總之李來亨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罷,若有機會通過作秀博取軍心,他當然是不吝嗇於一夜的時間。

“節氣漸寒,大帥,闖軍現在擁兵五千餘衆,接下來還要擴軍、還要均田、還要搞那什麼隨營學堂。如果一直沒有進項,總是這樣有出無進的話,按照我與鶴爺的計算,我們可能到年底就要準備過起坐吃山空的日子。”

蕭維崧是商人出身,對數字十分敏感,又掌握着闖軍現在的一大財源懇德記的全部外貿渠道,他對湖廣闖軍財政的判斷無疑是相當準確。

李來亨走在營房之間,他的紅纓笠帽、天藍色箭衣,這一套模仿李自成的打扮早已爲將士們所熟悉。

正在排隊拿取被褥的士兵們,一看到大帥親自到場分發,就全都興奮地大叫了起來。李來亨心滿意足,又故意在軍營中來來回回走了好幾大圈,才找了一處地方坐下,回答蕭維崧的問題。

“對外用兵已經迫在眉睫,只是隨州這邊事煩人少,闖軍夾袋中可以辦清田、辦學堂、辦徵租的人物實在太過欠缺。這種關鍵時刻,我也不好離開隨州,必須隨時盯着這裡。而一功和老白各有重任,所以還是要等君鎮回來,一旦君鎮回到隨州,你就可以開始籌備闖軍攻略棗陽的糧秣了。”

郭君鎮和張皮綆在應山縣和靠近的大別山南麓一帶發展十分順利,他們雖然只帶去一千多名闖軍士卒。可是當地的官紳山寨本身實力也並不特別強勁,又被郭君鎮拿出什麼招討使、遊奕使的名義收買了不少奴僕、管家,迅速就被闖軍所平定。

他們能這麼快搞定德安府緣邊山區,也超出了李來亨最樂觀的預計,郭君鎮這位大將還是有那麼幾手的。

“一待他們回城,你和鶴爺就要去把下一步攻打棗陽的糧秣輜重準備好,不得有失。”

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十章 李寨主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五章 礦徒軍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