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襄陽城的百姓來說,昨夜流賊襲擊襄陽,便如一場不真實的噩夢。好在這場噩夢來得快,去得也快,那定國將軍領軍來援,很快便擊敗了流賊,將他們趕出城外。
他們守住了四門,又在城內搜剿殘餘流寇,鎮壓趁火打劫的不法之徒,近午時,街巷各處己經恢復了太平。一些潰散的衙役官兵被收集起來,打着銅鑼,告知各街各坊,城內己經安全,衆街坊可以出門了。
衆人來到街上,街道乾乾淨淨,要不是街上殘留的一些血跡,各人還以爲昨夜自己是做了一場夢。
當然,也有所不同的,街上多了一些口音有異,騎着健馬的威武甲士,不斷的在各街巷巡邏着,讓一切有異心的人都不敢動彈。
這些軍爺一看就不得了,衆百姓都是敬畏地離他們遠遠的。
好在只要不犯事,那些軍爺也不會來惹他們。衆人心安起來,便對昨夜之事議論紛紛,各茶樓酒肆一營業便是爆滿,各種小道消息滿天飛,盡是關於獻賊及那定國將軍之事。
等逃到城外的百姓們紛紛回城時,襄陽城又恢復了往日的繁華。
王鬥坐鎮襄陽城的西門城樓,部下不斷向他彙報城內外各種動靜。
李光衡直追出南門後,因有一部分流賊向襄陽東南面逃散,便分出一隊人馬追殺。在城內流賊剿殺完畢後,王鬥也派出了兩隊騎兵參與東南面的剿殺。
剿殺潰逃流賊的途中,在楊家河附近,舜鄉軍戰士還發現一部潰逃官兵,正在劫掠商民百姓。一陣衝殺後,餘者盡數擒獲,約有一百多人,該部把總請示如何處理這些人。
卻說領頭的是一個官兵千總,聽說與“平賊將軍”左良玉有點關係,他的妹妹。此時正是左良玉寵愛的小妾。被擒獲的那些人,也個個囂張,他們口音各異。審問結果,內中多有前流賊降丁,或是各地招募來當兵吃糧的人,不盡是湖廣人氏。
王鬥凝視着城池外面。只是淡淡說道:“將他們與那些抓獲的匪賊、地痞們關在一起,等襄陽事後一起處理!”
謝一科在王鬥身旁,此時聽聞,輕蔑地道:“這些官兵,殺賊不行。禍害百姓倒有一手。聽到他們,我就想起以前在保安州,還有永寧城各地見過的畜生們。”
王鬥冷哼道:“落在我手上,算他們倒黴。”
中軍部各人相視而笑,均知將軍動了殺意,往日在保安州等地,如這樣的官兵敗類,不知殺了多少。撞在將軍手上。確實算他們倒黴。
就在這時,一伍夜不收從官道上滾滾而來,他們一邊奔馳,一邊還高吼喊叫:“大捷大捷,舜鄉軍大捷。大捷大捷,流賊被滅。獻賊被殺,大捷大捷。獻賊被殺……”
轟的一聲,聽到消息的各人都沸騰起來。
王鬥也是大喜。在夜不收伍長詳細稟報詳情後,他放聲大笑。
太好了,張獻忠終於死了,也不枉自己苦心謀劃一場。
獻賊身死,被定國將軍所部擊殺,消息快速傳開,立時全城譁然。
得到消息的兵備副使張克儉,襄陽知府王承曾等人匆匆趕來,一見王鬥就問:“聽聞獻賊身死,此事當真?”
王鬥說道:“當然,我部將士正在追剿殘餘流賊,很快他們就會回師,到時便可見獻賊遺屍了。”
張克儉等人都是喜形於色,個個喃喃道:“太好了,太好了。”
張克儉與王承曾交換了一下眼色,張克儉說道:“貴部擊殺巨賊,解國之危難,釋聖上之憂,立下不世奇功!本官身爲兵備,豈能不有所表示?當出城十里相迎!”
“哦?”
王鬥看了他們一陣,說道:“也好,我們便出城相迎。”
……
此時張克儉己經收羅一些潰散官兵,便選了一個與之關係密切的部將,率一些兵丁,連同襄陽各官,還有各坊一些鄉老,叫了一個儀仗樂班等,一路吹吹打打,隨同王鬥等人出城。
得到消息的襄陽百姓,紛紛聚到襄陽的西門,從西門前不遠,沿着官道護城河邊,一直到城內的西大街地帶,都是佈滿了人流。
離襄陽城西十里處,官道上有一個牌坊,邊上有一個迎官亭,王鬥率着護衛總,中軍部,與張克儉等人一起在亭邊等待。
約到了未時,便聽前方蹄聲如雷,大股大股的騎兵黑壓壓而來。看那種氣勢,張克儉衆官與襄陽兵將皆盡駭然,沒想到那王鬥除了在襄陽城有強悍的騎兵外,還有如此多的精騎在外,怪不得能滅了獻賊。
很快的,大軍便奔到牌坊前面,全軍下馬。
溫方亮,高史銀,李光衡越衆而出,大步來到王鬥面前,推金山,倒玉柱,向王鬥拜倒:“參見將軍!”
甲葉鏘鏘,身後衆軍一齊拜倒,齊喝:“參見將軍!”
王鬥伸出手,沉聲說道:“衆將士辛苦!”
衆人吼道:“願爲將軍效死!”
聲震四野,襄陽衆人皆是色變,戰慄不敢動。
高史銀猛地站起,喝道:“拿上來!”
立時一甲士出列,將一顆腦袋扔到牌坊前面,吼道:“流賊首級一級。”
又有甲士出來,扔下腦袋一顆,同樣大叫:“流賊首級一級。”
又有人出來扔下腦袋。
又有人……
慢慢的,牌坊前面的官道上人頭堆滿,張克儉等人吸着氣,這麼多腦袋,不會是襲擊襄陽的獻部匪賊,全部死光了吧。
一些甲士扯着幾具屍體過來,說道:“賊部大將白文選、馬武、王興國,獻賊義子劉文秀屍體在此!”
張克儉等人上前觀看,確是獻賊大將,所部賊子啊。加上城內被打死的賊子艾能奇在內,獻賊所部,盡去矣。
終於。在各人期盼中,張獻忠的屍體被搬了上來,張克儉等人圍觀。終於確認,個個大叫:“確是獻賊,確是獻賊無疑,死得好。死得好啊!”
看着張獻忠的屍體,襄陽衆人心中百味雜生,就是這人,崇禎三年起便是大明禍害。崇禎八年,張獻忠更攻破鳳陽。掘了高皇帝的墳墓,砍光皇陵的幾十萬株松柏,當時朝野震動,崇禎帝更穿上喪服,跑到太廟痛哭。
崇禎十年,張獻忠詐降,十二年,重新反亂。此後一發不可收拾。督師楊嗣昌更定下“四正六隅”、“十面之網”之策,十萬大軍追剿,勞師動衆,都讓張獻忠跑掉。
反而其奇襲襄陽,死在路上來援的王鬥手中,世事之奇妙。莫過如此。
張克儉喃喃道:“絕世奇功啊。”
……
張克儉派人找來一些大車,將流賊首級。獻賊各將的屍體都放在車上。特別一大車上,豎立一木柱。張獻忠的屍體被高高綁在上面,還有他死去的義子,同樣如此。
大軍進城,王鬥部一色的健騎甲士,讓襄陽民衆敬畏,不過隨後過來的大車,讓全城沸騰了。無數人圍觀獻賊屍體,人山人海,整條西大街擠個水泄不通,連各屋頂上都爬滿了人。
最後在街口的鼓樓前撘一高臺,將賊屍賊級示衆數日,每日觀者如潮,襄王都忍不住前去觀看。
其陣容之盛,時明人筆記專門有記載此事。
此時洛陽大捷消息剛好傳到襄陽,更是全城震動,王鬥之名,襄陽城婦孺皆知。
不但如此,洛陽之事,襄陽之事,以驚人速度,傳向整個湖廣,傳向江南,王鬥之名,真正四海皆聞,世人盡知。
……
王鬥兩戰大捷,兩救藩王,特別襄陽之戰,頗有傳奇色彩,其過程經歷,後來被世人演繹成種種傳奇,演義,戲曲,小說,說法很多,五花八門。
有一種說法比較得到世人認同,洛陽大捷後,時定國將軍王鬥,因兵部行文,星夜奔馳,日夜趕路入川。正巧趕到襄陽城,見城中騷亂,立遣哨騎偵探,在得知獻賊襲城後,立時救援。
出於對自己戰力信心,定國將軍只以一師隨身,另遣兩軍自漢水上游渡河,斷賊後路,最後成功救援城池,斬殺獻賊。
時人皆嘆王鬥巧運,立此奇功。
當然,這個說法也有疑點,兩千騎兵黑夜過河,可不是簡單的事,需要渡般不少,誰助其渡水?
不斷有人跳出來說是自己助大軍渡水,然有心人查證,很多屬於子虛烏有。
襄陽之戰,充滿迷團,成爲史學上的疑難,世人多年爭論不休。
……
當日大軍進城,兵備副使張克儉等人不敢怠慢,將大軍安排在城內各軍營駐紮歇息,又搬運大批酒肉犒勞。不但如此,此後多日內襄陽士紳鄉民慰勞不斷。
午後,兵憲府一場豐盛的祝捷大宴結束後,張克儉與襄陽知府王承曾互視一眼,皆是暗暗點頭。
張克儉熱情地招呼王鬥偏廳用茶,然後試探道:“將軍大捷,立不世奇功,不知這捷報要怎麼寫?”
王鬥不動聲色地押了口茶,放下茶盞:“兵憲的意思是?”
張克儉與王承曾一喜:“有戲。”
王承曾滿面笑容地道:“王將軍,下官的意思是,這捷報上可以用些春秋筆法。”
見王鬥眉頭一皺,他連忙道:“不不不,將軍勿要誤會下官的意思!將軍的功勞,下官等絕不敢抺了半分!下官的意思是,可在捷報上與我及兵憲美言幾句,提上數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