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上呼嘯聲不斷,狼奔豕突的盡是明、清兩邊的騎兵。與以前不同,此時追擊的卻是明朝方面的騎兵,逃跑的是清國方面的騎兵。你追我逃雙方己經不知道趕了多少裡。
不時有落伍的鑲黃旗清騎被追上,哭叫中一個個被殺死,長途行軍加上方纔追擊與搏戰的疲憊,這些鑲黃旗清軍人馬盡是精疲力竭,哪跑得過明軍騎兵的以逸待勞?
加之方纔衝陣重騎折損近半,“巴圖魯”,梅勒章京鰲拜更是當場身死,餘下的人個個心驚膽寒。這銳氣一去,他們連回頭纏戰迎斗的勇氣都沒有,只知道拼命的逃,逃,逃,一匹馬跑死了,再換另一匹馬。
曹變蛟、王廷臣等五千騎兵緊追不捨,他們追擊時分爲數股,一股緊追,數股緩行。待一波疲憊後,另一波追去,始終保持己方的銳氣與馬力體力。
數千明軍一直追過馬昌營,離孫各莊不遠時,有部下來向曹變蛟稟報,逃跑的鑲黃旗韃子兵,己經獲得一部正黃旗韃子兵的接應,正在前方不遠處緊急佈陣。
接應鑲黃旗準塔餘部的正是正黃旗巴牙喇纛章京圖賴,他領三千人策應,離鰲拜前鋒兵馬約有半日路程,接到鰲拜求援後,他領軍緊急趕到。看準塔等人狼煙的樣子,又聽聞梅勒章京鰲拜己死,目瞪口呆,怎麼也不敢相信。
圖賴爲人慎重,看鑲黃旗餘下兵馬個個垂頭喪氣,面若死灰,絲毫沒有戰心。
受他們影響,本部的正黃旗軍士也是人心惶惶。又聽聞明軍大部追到,知道軍情緊急,當即下令立地佈防,結成嚴整軍式,便是有潰兵敢衝擊本陣者,也毫不留情當場射殺。
在他的佈置下,那些鑲黃旗兵馬多少平復下來,很快的,浩浩蕩蕩明軍追騎趕到,一股股聚在他們周邊不到兩裡處窺探。見正黃旗清兵嚴陣以待,倒沒有人敢逼上來衝陣。
忽然明軍中數十騎奔出,他們呼嘯前來,一些人的馬匹後還用繩索拖着數個被擒獲的鑲黃旗軍士。
看他們的王字大旗,一些鑲黃旗軍士驚叫:“舜鄉軍,是舜鄉軍……”
在他們驚叫下,那些鑲黃旗殘兵更是一陣陣騷動,圖賴見己方軍心動盪,厲聲喝道:“敢有任何動搖軍心者,殺無赦!”
準塔知道事態嚴重,如果自己這些旗內殘兵造成整個軍陣動盪的話,那不但是自己,甚至有可能連累整個友軍崩潰覆沒。他拼命彈壓,親手砍下幾個叫聲最大的旗內未披甲兵腦袋,才讓整個軍陣穩定下來。
“爾等胡兒,可敢一戰?”
那些明騎在清軍陣前耀武揚威,奔馳叫囂。
他們正是王鬥軍中的夜不收軍士,追擊他們是老手,在鑲黃旗潰敗後,他們一人三馬,數十人便趕得上千清騎狼奔豕突,沒有一個人敢回頭迎戰。
他們斬獲甚多,還擒獲了幾個俘虜,輕車熟路地用繩索拖在馬後叫囂挑戰。
這情形真是顛倒過來了,圖賴與準塔記得自己隨皇上在通州也是如此,不過主角配角換了而己。圖賴臉色難看,制止住身旁憤怒的正黃旗戰士,只是嚴令列陣謹守。
他們個個下馬,張弓撘箭,只待舜鄉軍夜不收們進入射程,便箭矢齊發。
這些夜不收由溫達興親自帶領,他當然不會傻呵呵的衝進他們弓箭射程內,只是在陣外繞圈奔馳。
見清軍陣列始終鴉雀無聲,沒有一個人敢出聲應戰,曹變蛟與王廷臣都是相視而笑,大呼痛快。又暗暗羨慕舜鄉軍的虎威,大旗一打,便讓東奴噤若寒蟬。
還是隨在王將軍身旁好佔便宜啊,怪不得王將軍領命爲先鋒後,通州的友軍爭先恐後,都想跟隨王將軍前來。曹變蛟與王廷臣不明白王鬥爲什麼會看中他們,讓此平谷之行,得到這麼大的好處。
見清軍始終不動,王廷臣對曹變蛟道:“小曹將軍,要不要讓將士們衝一衝?”
曹變蛟搖頭道:“奴賊軍陣嚴整,我等見好就收吧。”
他喝道:“傳令下去,全軍撤退,與王將軍匯合。”
……
“痛快,痛快!”
此時在大興莊戰場上,李光衡同樣在高聲大呼,方纔他與曹變蛟鎮內一遊擊聯合衝擊鑲黃旗匆匆遣出一千軍馬。並以爲自己騎軍訓練時日不足,便是敵情疲憊,但他們驍勇善戰,雙方對衝之下,恐怕也是凶多吉少。
未想自己數百騎兵縱騎突入鑲黃旗那一千騎兵內時,便若虎入羣羊,很快便衝開了他們的騎陣。
那些鑲黃旗清騎,他們亂哄哄的陣列根本不是自己嚴整軍陣的對手,幾輪對衝後,那一千兵馬就要潰敗。正面鰲拜等人重騎衝擊的失敗,只不過壓倒駱駝最後一根稻草罷了。
這個結果讓李光衡興奮不己,一直以來,他的騎兵在舜鄉軍內都是配角的存在,或許有一天,他們可以散發出璀璨的光宗。
對這個結果王鬥倒不意外,沒有人比他更註定紀律與戰陣的力量,訓練步兵如此,訓練騎兵同樣如此。
就算舜鄉軍騎兵個人武力不是很出衆,騎術不精,但面對那些單兵素質一流,但隊形散亂,缺乏紀律素養的此時騎兵部隊。不論他們是清兵還是明軍,以整體力量對單兵力量,沒有打不贏的道理。
遺憾的就是自己騎兵部隊少了一些,不過此次出援,自己繳獲了大量的馬匹,回保安州後組建大規模的騎兵部隊,己經時機成熟。
在曹變蛟等追騎回來時,王鬥己經將戰場打掃完畢。留在大興莊戰場的除了王鬥舜鄉軍外,還有原先出戰的曹變蛟鎮內三千騎兵。幾千人一起打掃戰場,場地收拾乾淨並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
看曹變蛟等人興致勃勃,牽馬持首,滿載而歸的樣子,王鬥就知道他們收穫極爲豐厚。
一行人浩浩蕩蕩迴歸,聽聞出戰大軍大獲全勝,更陣斬鑲黃旗奴將前鋒鰲拜,留守的孫三傑等人都是歡聲雷動。消息傳到城東的被擄百姓營地中,所有民衆一片歡呼雀躍。
回到平谷城內的守備府邸,曹變蛟等人都是眉歡眼笑,樂不可支。
此戰收穫太大了,初步統計,共斬首鑲黃旗之奴一千九百餘級,繳獲騾馬等四千多匹,還有大量的盔甲,帳篷,軍械等輜重。便是大興莊打死的死馬也全部擡走,送於城東被擄百姓吃喝,改善他們的生活,讓那些百姓更是一片感恩戴德之聲。
“斬獲的首級,便兩位軍門及諸位將軍分了吧。”
王斗大方地道。
首級對王鬥己經沒有意義,不若交好未來還有可能並肩作戰的兩位總兵。
聽王鬥這樣說,曹變蛟與王廷臣相顧大喜,首級對王鬥沒有意義,對他們可是意久重大。
這近兩千顆首級分下來,加上原來各人所私得的金銀財帛……此戰下來,全軍傷亡不過數百人,都是先前誘敵及騎軍搏戰損亡,這麼小的代價,這麼大的收穫。這一趟隨王鬥前來平谷,真是來得值!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曹變蛟與王廷臣低聲商議一陣,曹變蛟微笑道:“王將軍豪情仁義,曹某就不多說了。”
“斬獲的首級我們收下,從奴兵身上搜出的銀兩財帛我們也收下。那些繳獲的奴兵盔甲,馬騾,還有帳篷輜重等物,我等便全部送入王將軍吧。”
王鬥心下暗喜,他在涿州及平谷收穫騾馬不少,有了這些鑲黃旗清軍馬匹——內中還有許多是戰馬,自己大規模組建騎兵部隊,就更有把握了。
他起身道:“兩位軍門慷慨豪邁,末將就卻之不恭了!”
他說道:“此戰我軍擊潰奴酋前鋒,陣斬鰲拜,大挫東奴士氣。不過奴酋大部仍往平谷而來,末將願與衆位將軍一道,同心協力,共抗奴酋!
“同心協力,共抗奴酋!”
曹變蛟與王廷臣等人同樣起身高叫,隨後他們哈哈大笑,與王鬥相互擁抱在一起。
……
當日,酉時。
皇太極等人自通州起程的大軍,經過一日行軍後,看看時近傍晚,皇術極便下令在孫各莊之地紮營。
安營紮寨後,皇太極接到正黃旗巴牙喇纛章京圖賴的緊急軍報,如晴天霹靂一般,讓皇太極等人久久說不出話來。
鰲拜的鑲黃旗前鋒大敗,經清點後,他所領的五千大軍竟然折損過半,特別旗內披甲兵損失更爲嚴重。特別圖賴所報,當時軍情極爲危急,若沒有他的接應,前鋒鑲黃旗五千兵馬,在平谷明軍的緊追不捨下,很有可能就全軍覆沒的下場。
五千大軍折損過半,那是他親領的兩黃旗啊,是自己登位爲帝的根本保障。
得到這個消息,一個天旋地轉,皇太極差點暈倒在地,他本來就有“風眩症”,具體表現爲肝鬱不舒,易於發怒,血流上涌,導致頭腦昏眩,引發中風症,高血壓等一系列症狀。
皇太極對自己兄弟寡恩薄情,也有這些毛病引發一部分原因。
好在皇太極陽壽未盡,雖當時惹得羣臣及自己兒子豪格一陣手忙腳亂,他很快恢復過來。
清醒後,想起鑲黃旗的前鋒軍情,皇太極又是一陣暴怒,對輕敵落敗的前鋒將官鰲拜,就想追謫嚴懲。
不過想了想,皇太極還是傳詔:“傳朕旨意,賜號巴圖魯,三等梅勒章京鰲拜血戰殉國,追贈鰲拜爲本旗巴牙喇纛章京,賚賜白銀千兩,馬二匹。”
“滿洲正黃旗巴牙喇纛章京圖賴,接應救援有功,授本旗固山額真,授三等公……”
一系列的賞罰,又傳令圖賴大軍與準塔的鑲黃旗殘兵就地紮營,等待自己大軍匯合後,皇太極不語,神色陰沉。
看皇太極臉色難看,在座各旗旗主,王公貴族們,個個都是戰戰兢兢,沒有人敢開言說話。
前鋒兵馬落敗,有滿洲第一勇士之稱的悍將鰲拜當場身死,讓隨皇太極入關來的三旗旗主將官們,都感覺此行前途不如想象的那樣好,自通州來的銳氣快速失去。
特別各人私下傳揚,遠在馬昌營的鑲黃旗殘軍,他們己經被王鬥打破了膽,再無一戰之心。或許以後他們對上王斗大軍,也會如正紅旗殘兵那樣望風而逃。
帳內各人一聲不響,只有多爾袞臉上隱隱有興災樂禍的神情。他開口說話:“前鋒雖有小挫,然聖上天威,我大軍逼臨平谷,便是以王斗的狡詐,也是一鼓而平之事。”
附和的人稀稀拉拉,皇太極恢復了平靜,微笑道:“王鬥雖爲明國一遊擊,卻爲我大清國心腹之患,此人不可小視。”
他說道:“然奉命大將軍所言也有道理,我軍雖有小挫,卻不可失去軍心銳氣,明早我大軍技營,直往平谷。”
“朕說過,要親臨觀其戰陣!”
……
崇禎十二年二月初七日。
一大早,皇太極的大軍便拔營起寨,他們匯合圖賴與準塔的軍隊,行軍更爲謹慎,派出的哨探一波一波,密密麻麻。好在一路無事,正午,皇太極全軍兩萬餘人,到達平谷城外的錯河邊上。
老白牛:
強調一下,對劇情的討論老牛一向持歡迎態度,不論是支持還是反對。但三令五申,不得涉及作者,爲何有些人總不明白呢?對這些人或貼子,刪貼禁言沒商量。
關於本書,目前二十四小時訂閱四千五百餘,成績不錯,很感謝大家的支持。記得本書初入vip時,二十四小時訂閱不過一千四百多,有現在這個成績,離不開書友的支持,也離不開作者自己的堅持。
網上有爭論,寫書是迎合小白的味,還是迎合老白的口味?我的總結,應該迎合作者自己的口味,堅持寫自己喜歡的東西。這一點我還是很自豪的,本書寫了一百多萬字,每一章都是發自內心。我不在乎揚名與否,能寫出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是最大的滿足。
關於本書情節,仍嚴格按照大綱寫作,沒有絲毫脫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