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子不爽利,這山中天氣多變,風餐露宿,指不定還會迷路。你有什麼三長兩短,我可沒法向天下萬民交代。再者,今日你已請辭。”李世民堅決不同意。
“陛下,我請辭大將軍一職,可沒有請辭大唐百姓一職。如今,就讓老臣爲大唐做這最後一件事。”秦叔寶緩緩跪下來。
李世民抿了脣,看着他花白的頭髮,輕輕地點了點頭,緩緩地說:“朕准奏。”
“多謝陛下。”秦叔寶站起來,神情平靜,對着李靖說,“請李尚書儘管吩咐。”
李靖也不多言,只說:“是大將軍親自探路,李靖有福,大唐有福。”
秦叔寶笑了笑,長孫無忌立馬上前一步說:“那這出使突厥一事,就讓臣前往。臣的父親在突厥生活過數年,對突厥甚爲了解。我亦閱讀過許多突厥典籍。”
魏徵搖搖頭,道:“你去不妥。一則朝廷許多事還需你周旋,這一來一去一兩月,此事非同小可。二則,你雖皇親國戚,又是朝中重臣,但你去結盟,樑師都未必會相信。”
“對,此事搞不好就是人質。輔機去,不合適。要去,也是我李家人自己去。”李世民徑直說。
長孫無忌不好繼續說,便往後一退,道:“是臣考慮不周。”
“你呀,做事總是太小心翼翼了。”李世民揮揮手。
太子上前一步,道:“父親,請允許我前往出使突厥。”
“太子,不可。”李恪上前一步阻止,“你是大唐的太子,是儲君,是大唐未來的希望。此番決不能犯險。”
“三弟,正因我是大唐太子,這身份纔夠重。樑師都纔會信,並且若是真能與突厥結盟,也爲我大唐的兵馬休養爭取了時間。來年,定然可一舉掃平突厥。”李承乾朗聲說道。
江承紫忽然覺得這李承乾一點都不像歷史上記載的那般懦弱無能,性格乖張。他還是個少年人,而且因是大唐太子,所思所想都與普通少年人不同。比普通的少年人更加勇敢、識大局。
難怪李恪曾說李承乾是最適合的太子人選,是未來最適合的君王,比稚奴適合多了。
只不過,歷朝歷代的第一個太子沒有幾個能熬成帝王。因爲太子就意味着是衆矢之的,蜜糖砒霜,各種陰謀陽謀,各種手段。還是孩子的太子能安然處之,在這個位置上一直不迷失,不踏錯,除非有非常強大的人守護着。
而歷史上的李承乾,有一個千古一帝的父親,嚴厲苛刻,卻沒有一個合格的母親。江承紫一直認爲長孫皇后是合格的皇后,卻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至少對於李承乾來說,她沒有護着他。
她爲了顯示她的賢惠,沒有爲李承乾打算,也沒有爲他遮風擋雨。
更不幸的是這位大唐太子還有幾個精明的弟弟,以及父親開的奪嫡先河。他爲求自保,不得不悲劇地謀反。
在前世裡,江承紫對李承乾就抱着很大的同情,覺得他的問題,他爹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後來,遇見了李恪,與之說起李承乾。李恪也這般認爲。如今,親自見到這位大唐太子,江承紫覺得所言非虛。這位太子真心不差,配得上大唐盛世。
十四歲的少年,就不怕死,以身犯險,只爲大唐天下太平。這份兒魄力不是任何人可有的。
“太子所言不錯,然你是大唐太子,與陛下一樣,是國之根本。此番兇險,若有長短,或會引各方勢力蠢蠢欲動。”李恪非常嚴肅地說。
“恪兒所言有理。”李世民點點頭。
“父親,兒子不怕兇險。我是大唐的太子,是你的兒子。”李承乾目光堅毅。
李世民也是動容,站起身來,瞧着承乾,連連讚道:“好,好,是我大唐的太子該有的樣子,是我的好兒子。”
“再者,兒子以爲,即便我有長短。我的弟弟們也個個都賢德,將來也擔得起大唐天下太平與繁盛。”李承乾忽然又說。
江承紫一驚,覺得李承乾這話簡直是打李世民的臉啊。人家可是玄武門之變經過血雨腥風的。你這個做大哥的動不動就要讓太子位給弟弟們,你讓你爹情何以堪啊。
這話就過了!
江承紫這樣評價。與此同時,長孫無忌一下子上前低聲呵斥:“太子,此話不能胡言。”
“是。”李承乾也意識到此話不妥,便倏然垂眸。
李世民則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道:“承乾有此等胸襟,以後執掌天下,必定兄友弟恭。作爲父親,甚爲欣慰。看來,你的老師教得不錯,該獎。
“多謝陛下。”李承乾行了禮,卻還是堅持要出使突厥。
李恪則是倏然跪地,道:“長幼有序,大兄才學過人,又有這番胸襟與魄力,亦是我大唐福分。三弟願替兄出使突厥。”
雖然知曉歷史上,李恪有過突厥之行,但他這樣說出來,江承紫還是抿脣,一顆心提到嗓子眼了。
“三弟,兄也不怕你多心,你是庶出,怕樑師都不肯信。”李承乾說。
“大兄,你既與三弟開誠佈公說心裡話。那今日,我便當着衆人的面說一說我這想心裡話。”李恪擡眸環視衆人後,才說,“我是出使突厥最適合的人選。”
“哦?你的理由?”李世民饒有興趣。
“我雖是庶出。想必各位朝臣都在擔心我。我母妃乃前朝隋帝之嫡公主,有些人總覺得在我身上有機可趁,可慫恿我爭儲君之位,若是我爭得太子位,他們就會東山再起。於是自打我記事開始,明裡暗裡的暗示就很多。尤其是父親執掌江山的這麼些年,各方勢力明裡暗裡對我暗送秋波者更是不少。這其中,不僅僅有大家族,還有懷揣前朝復辟夢的人。而這些人都在突厥。”李恪稚嫩的聲音緩緩響起,落在空蕩的御書房內,帶着略略的迴音。
幾個老傢伙不約而同地想:“這蜀王真不簡單,竟然這樣直白地說出了。他這是玩的哪一齣啊?”
“這些人都在突厥,你就不怕旁人懷疑你明爲出使,實則是與這些人接洽?畢竟,你才被彈劾過私自聯絡書三軍。”魏徵非常嚴肅地提出來。
“魏大夫,我是大唐的三皇子,我姓李。我與我的先輩一樣,期望的是天下太平。此次,我奉命查蝗災與乾旱情況,看到那些百姓,他們對大唐對父皇是實實在在的歡喜與擁護。他們雖困頓艱難,但每個人都歡喜,都對未來充滿希望。因爲他們看到朝廷實實在在是把他們放在心上,在爲他們謀福利,在讓他們過得更好而努力。魏大夫,他們感謝我,感謝朝廷,讓我替他們感謝陛下。那些真摯的神情與平和美得像一幅安寧的畫,讓人只想好好守護。”李恪緩緩道來。
江承紫忽然淚溼了眼眶。從前,她與戰友們也是這樣的。當他們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頭,當他們在超市裡安然閒逛,當他們看到揹着書包獨自上學的小學生......,他們就油然而生一種感受,有生之年,必定竭盡所能,守護他們。
此番,李恪所言,勾起往事回憶,她不由得淚光閃閃。
“好。淑妃也教了一個好兒子。”李世民頗爲激動。
長孫無忌則是深深看了李恪一眼,對李恪躬身行禮道:“蜀王此番胸襟,天下萬民有福。”
“舅舅,我亦聽父親說起過當年,你與他秉燭夜談,共同勾勒天下太平盛世之圖景。那番瀟灑與意氣風發,我佩服至極。你們都要守護天下太平,我亦如此。”李恪直接稱長孫無忌爲舅舅。
長孫無忌一怔,魏徵則是對李恪所言不住點頭,朗聲道:“蜀王此話,我信。”
隨後,他向李世民請命:“陛下,請允老臣與蜀王前往突厥,臣定當拼盡全力護蜀王安然周全。”
李世民搖搖頭,道:“玄成,你身子不爽利,且是朝廷重臣。此番,不要前行。”
“陛下,老臣無礙。”魏徵再請。
李世民依舊不同意,只說魏徵還要查出蜀王彈劾案以及協助太子徹查長安城的細作。此番工作一樣重大。魏徵這纔沒有爭。
李恪則是對李世民鄭重地拜了拜,道:“請陛下允臣出使突厥。”
“你是該去突厥瞧瞧。你的外祖母與舅舅還在突厥。再者,突厥的二可汗突利也算是你的姑父。與你母妃頗爲交好的長姐昔年就嫁與了突利。可能因不服北地水土,在誕下一子一女雙生子後不久病故。爲此,你母妃神傷許久。如今想想,突利這雙生子也與你一般大小了。此番前去,既是出使突厥,與之結好。二則也算是代我與你母妃會親故。這人選還非得是你去。”李世民說。
“臣定不辱使命,一定完成陛下所託。”李恪接下了這任務。
“我也要去。”江承紫立馬舉手。
“阿芝,你與恪兒感情甚篤。然出使一事不是小事,你非男兒,也無官職。這女子如突厥,只有和親一事。你切不可胡鬧。”李世民板了臉。
江承紫一臉愁苦,說:“陛下,我只是擔心。”
“朕自會選精英護他安危。再者,朕的兒子不怕任何豺狼虎豹。”李世民說得斬釘截鐵。
江承紫垂了眸,一副要哭的樣子,問:“陛下,那阿芝想問一句,萬一突厥要嫁個公主給他呢?我咋辦?”
衆人都怔住了。他們想的是江山,是安危,是天下,哪裡想過這種問題啊。
“這,似乎也是個問題。”李靖也忍不住笑了。他們這幫老傢伙想的是家國天下,這小女娃看的想的自是不同。
“阿芝,你若不放心。我就立馬安排迎娶你。完婚後,我再出使突厥。”李恪很溫柔地說。
江承紫撇撇嘴,道:“你對我心思我是知曉。我只是怕突厥哪個公主看上你,到時候結盟的時候,跑來找陛下提要求。陛下是天下人的陛下,大臣們亦心繫天下,若是那時,哪會考慮我一個小姑娘的前途幸福呢!”
她聲音越發小了,低了頭,活脫脫一個受了委屈的小姑娘。
幾個大老爺們兒面面相覷,有些尷尬。他們想得是很遠,卻從來沒想過這方面。
李世民瞧着這女娃的模樣,頓了頓,很嚴肅地說:“阿芝,朕答應你,若真有此事,朕決不答應。”
“君無戲言。陛下承諾了,可真要做到哦?”江承紫眼眸明媚。
李世民鄭重其事地點頭。江承紫高興起來,有意無意地說:“哼,我也要努力研究出最適合百姓耕種的農作物,從這方面讓大唐富強。到時候,陛下以及各位一定要橫掃了這些狼子野心的蠻夷,讓我大唐公主永不和親。”
這話——
幾位老臣不約而同想要伸手抹一把汗。這是能說的麼?
但是人家是小女娃,從小養在鄉下的啊。又有不凡經歷,人家敢說啊。
“好。讓我大唐公主永不和親。”李世民咬了咬牙,頓覺自己肩頭的擔子又重了。
江承紫笑逐顏開,便又舊事重提,說要以李恪護衛的身份一併出使突厥。李世民直接拒絕。李靖則是說:“你要與秦將軍一併入迷途山探尋道路。”
江承紫抓了抓頭,表示自己一時忘了。不過,顯然還是有些不樂意與李恪分開,但還是答應了與秦叔寶一併入迷途山探路,但還是有些不放心地叮囑:“若是那邊要與你和親,你也不要寧死不就的樣子,就假裝答應,等回到了長安,咱們才從長計議。”
“你呀,莫要擔心。我這一生,只要你。”李恪溫柔地安慰。
在場的老傢伙幾乎又喊兩句“辣眼睛,有傷風化”,但也只是在心中吐槽吐槽,面上還是以商討國家大事爲重。
“既是決定了蜀王出使突厥,那也要確定與蜀王一併入突厥的人選。”長孫無忌提出。
“我擬定讓岑文本與蜀王同去,另選青年才俊子弟一併前去。”李世民說出了只的決定。
衆人也直呼陛下英明,爾後一行人從御書房退了出來。
江承紫瞧着李恪,問:“蜀王可知我家人幾時能入長安?”
“早上已有先遣之人入了長安城,說按照腳程,明日早上就可入長安了。”太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