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8 地雷戰】

韋寶在考慮與建奴和談的時候,幾乎沒有怎麼猶豫,韋寶是很想和談成功,不想建奴阻礙自己發展,不想與建奴對耗。

因爲韋寶知道歷史進程,擔心的點並不在建奴那邊,而在大明內部。

當時明朝的兩線作戰,使注意力不能專注於一處。

資源本來就不足以支撐國家,又兩邊一起大放血,再強的體質也得倒下。

農民軍有幾次在明軍的圍剿下瀕臨絕境之時,均恰逢清軍再次進攻京薊,因而得以恢復發展,最終大明被由農民軍內部攻破首都而滅亡。

而在遼東戰場上,崇禎十四年的鬆錦大戰之敗,使得其“九塞之精銳俱失”。

十多萬精銳部隊陣亡沙場,遼東從此僅剩吳三桂所屬的三萬步兵騎兵混合編隊,關寧防線徹底崩潰。

只剩下孤零零的山海關。

也讓明王朝喪失了最後一支完整的精銳部隊。

當然,當時的形勢下,也難以避免兩線作戰。財力不足,無力招撫,而與清議和,一則違祖訓。

二則清方的誠意也值得懷疑。

宋亡殷鑑在前,因此議和也恐無出路。

新經濟因素與舊國本的衝突也日益嚴重,隨着“一條鞭法”的實施與倭寇的蕩平和“海禁”的鬆弛。

明後期東南地區的新經濟因素不斷髮展,即所謂“資本主義萌芽”。

而江南地區工商業的蓬勃發展,與傳統上以農業爲立國之本的衝突必然存在。

萬曆年間,明神宗萬曆皇帝爲解決國庫不足與宮廷消費不足的問題。派出“礦監稅使”四處斂財,這種禍國殃民的掠奪式徵稅,尤其受到了東南發達地區工商業者的強烈抵制。

江浙工商業者與民衆對其的抵制甚至達到了武力對抗的程度。

南直直隸蘇州地區於萬曆二十九年爆發的民變即是其一例。

而明末東林黨崛起,某種程度上支持新經濟的發展。

其思想主張中也有“工商皆本”,反對大徵商稅。

東林黨人鳳陽知府李三才極力反對這種行爲。

而後期東林黨要求減少對工商業者徵稅,這一方面保護了工商業的發展,但另一方面也間接的動了“國本”。

國本是封建體制的立國之本,即農本立國。

減少了對工商業的徵稅,導致稅種單一,就必然減少國庫收入以及對農業徵稅的增加。

後來的“三餉”更是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

“稅不徵於東南則必稅於西北”,黃土高原的民變不僅僅是天災造成的,若國家實力雄厚,政策得當,萬不會引起此般規模龐大之起義。

明清鼎革的結果最終也導致了江南新經濟因素的挫折。

滿人入關之後雖仍有所發展,但受到了許多對其發展的根本性的限制。

這就涉及到了一箇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的週期率問題。

這種新經濟因素出現並繁榮而最終未能突破農本束縛而夭折的現象,在中國出現過至少三次。

首次是盛唐天寶年間,在傳統經濟的高度發展下,各行各業產生了許多新的經濟因素。

而唐玄宗未能加以利用,沒能在體制上給予適應的體系化配套建設。

而是草草應付,設置相應行業的稅使徵稅而已。

而接下來爆發的“安史之亂”使社會經濟出現倒退,新經濟隨之在戰亂中大幅削弱;新經濟因素與農本可能出現的矛盾在萌芽中被消除。

‘安史之亂’同時也是中國古代傳統社會的一個轉折點。

第二次出現在北宋年間,宋代的社會經濟發展良好,市民經濟相當發達,各種服務市民階層的行當與新事物不斷出現並發展。

交子、飛錢、瓦子的出現,活字印刷術的推廣,說書業的興盛,以及相應戶籍體制中出現的“坊郭戶”作爲一個單獨戶種的出現。

城市極大繁榮,海外貿易繁盛,無不體現了新經濟因素的到來。

而“王安石變法”中出現的“免役法”“均輸法”無不體現了新形勢下的要求。

而“市易法”則可以說是國家力量利用金融業的雛形。

這次變法可以說是一次中國可能進入近代的機會。

但是,畢竟時機條件還是不太成熟,經濟上農業仍爲絕對主導。

法律條文是舊式的,保守派與變法派官員是舊式的,皇帝是舊式的,思想是舊式的,整個社會原有體制與思想和社會經濟條件均大體與舊體制符合,而少數不成熟的“冒頭”思想很快被淹沒。

至於變法實踐操作中出現的重重問題,更明顯帶有舊體制的深厚烙印。

苛求古人超越時代的限制,也是極爲不合適的。只能說這是歷史環境的必然。

王安石變法失敗後,以致到靖康之變,落後民族入主中原,使得農本與新經濟的矛盾再次強制性化解。

因爲新經濟在長期戰亂以及之後落後民族的統治中遭到極大削弱,其基石,農業也發生暫時性衰退。

第二次新經濟因素未能突破農本經濟。

而到了明朝中後期,第三次新經濟因素再次發展到了與農本經濟相沖突的地步,而這次最爲尖銳,因爲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但終究沒有突破農本經濟體制。

因爲傳統經濟的發展分爲兩條線。

新經濟因素建立於農本經濟高度發達的基礎上,而根據歷史經驗,農本經濟的發達必然導致生產資料的高度集中,土地兼併,而新經濟因素的產生不過是農本經濟發達帶來的副產品。

而土地大兼併釀成社會動亂,社會動亂的結果摧毀脆弱的新經濟。

而隨後的清軍入關又一次加劇了這一結果,新經濟再次受到限制。

總之,明朝的滅亡一定程度上是農本經濟的週期性矛盾。

經濟發展,土地大兼併,社會矛盾激化,動亂,經濟衰退,再發展。

所造成的結果,與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週期率有着殊途同歸的結局。

而不幸的是,明朝成了此規律的又一個適用者,這一鏈條中最後的犧牲品。

“賠款四百萬兩,還要開放清河作爲通商用途,還要准許韋寶的軍隊駐紮,他們當自己是什麼?是我們滿人的主子嗎?”皇太極憤然道:“父汗,我拿到這份條約,本來都沒有打算給父汗看。”

“不必再議!”努爾哈赤果斷道:“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我命令你們領三萬精銳鐵騎,以皇太極爲統帥,再戰韋寶的兵馬,一定要將他們重挫,讓他們知道我們滿人的厲害!”

“是,父汗!”代善,莽古爾泰和皇太極一起答應。

三人旋即領命,出了瀋陽城,各帶本部精兵。

“皇太極,你向來足智多謀,這次咱們怎麼打?”代善憂心忡忡的問道。

三人在努爾哈赤面前表現的很勇悍,都是要與寶軍拼命的態度。

但現在沒必要裝了,表現反差最大的是莽古爾泰。

莽古爾泰嘆口氣道:“問皇太極,皇太極能有什麼好主意?帶兵衝唄!咱們三路大軍從三個方向一起殺出,只要有一路衝破了韋寶大軍的防守,便贏了,衝不破的話,一樣是被人當成活靶子的命運。”

雖然莽古爾泰和代善都沒有多少與寶軍征戰的經驗,但兩個人並非對寶軍的火器一無所知。

只要將明軍的火器,用三十倍的威力計算,就可以得出寶軍的戰鬥力。

明軍的前膛炮都是打石頭子和鐵蛋的,一發炮打出來也不知道能不能殺死一個人。

寶軍一炮只要打到建奴密集的人羣當中,殺三十人真不是不可能。

皇太極想了想,他也的確沒有什麼好辦法。

“不能硬衝,事實已經證明過了,正面硬衝不是辦法,咱們的兵馬不如楊古利,楊古利也絕非不善戰,這點,你們都清楚!”皇太極道。

“那你說怎麼辦?”莽古爾泰瞪了皇太極一眼。

“兄長,父汗這回讓我們去打,並沒有明確說怎麼打,咱們要謹記,這一趟,絕對不能再大量死人。”皇太極道。

“不死人,長期圍困?只怕父汗嫌我們辦事不力。”代善道:“我其實是贊同楊古利的說法,對付這種有強大火器的大軍,正面打,不是辦法,只能派出小股精銳騎兵在外圍襲擾,困死他們!”

“總不能不打一場的。”莽古爾泰道:“父汗正在盛怒之下,長期襲擾,這不得打到猴年馬月?”

“就像下棋,咱們一支人馬在正面,兩路人馬到側翼紮營!呈品字形圍困敵軍,等他們來打我們!現在就紮營。”皇太極笑道:“這樣,我看他們如何補給,而且我的探馬來報,說韋寶的軍隊在拿下了楊古利的大營之後,已經將大部分糧草和火葯都運走了。他們若要長期堅守,肯定得等河邊的人運送補給過去。”

“這條可以!”代善響應道:“就這麼辦。”

“那至少也得等幾天吧?倘若我們紮好了營,韋寶的兵馬不急於進攻呢?父汗能等嗎、”莽古爾泰問道。

“父汗肯定能等!”皇太極堅定的回答道:“只要咱們不死人,只要咱們取勝就行。而且,最遲三日之內,韋寶的人肯定等不及,要打通補給線。如果我判斷不錯的話,我們這邊只要一顯露紮營跡象,他們就會來攻。”

莽古爾泰點頭道:“行吧,反正你是統帥,聽你的。”

代善也點了點頭,三個人意見達成一致。

代善做事最穩健,皇太極讓莽古爾泰負責正面紮營,自己帶人和代善繞後,讓代善一切聽自己的號令。

莽古爾泰和代善也沒有意見。

“兄長,我們若是沒有和韋寶的兵馬打起來,你切不可貿然攻擊敵軍,知道嗎?”皇太極不放心道:“你若貿然進攻,我們不得不回救,到時候陣型就亂了。”

“那要是敵軍不打你們兩個,來打我,我站着不動嗎?”莽古爾泰沒好氣道。

嫌皇太極管的太寬,居然來指揮自己。

“若是韋寶的人不打我們兩個,反而打兄長,請兄長帶兵撤回盛京城!”皇太極道。

“那決不可!讓我不戰而退,我莽古爾泰做不出這種事!”莽古爾泰生氣道。

皇太極無奈了,有意讓莽古爾泰與代善調換,又怕到時候莽古爾泰同樣不聽從自己的號令。

代善沒好氣的對莽古爾泰道:“讓你撤你就撤!與敵軍周旋,怎麼是不戰而退?”

代善年紀比莽古爾泰大,莽古爾泰沒敢回嘴,悶悶不樂的嗯了一聲。

皇太極嘆口氣,也只能這樣了。

與其讓莽古爾泰和代善調換位置,不如隨便莽古爾泰自己吧。

皇太極覺得,韋寶的軍隊不太可能優先攻擊莽古爾泰。

三人分頭行動。

譚瘋子馬上收到了消息。

哨兵將建奴三路大軍的動向向譚瘋子做了彙報。

譚瘋子在地圖前想了想,笑道:“建奴就是建奴,想法真是簡單,我怎麼可能讓他們包圍?”

譚瘋子的參謀長道:‘師座,不能大意,建奴這招挺刁鑽的,看來是被我們在正面打怕了,不敢正面衝擊咱們的大營了。’

譚瘋子笑道:“我巴不得他們耍花樣,我們的彈藥已經不足,大營中又沒有重炮,只有少量擲彈筒,如果敵軍三萬大軍從三個方面正面衝擊,咱們還真不好守衛。這裡是開闊地,比不上河邊,只需要考慮正面之敵軍便可。”

“師座打算怎麼辦?”參謀長問道。

譚瘋子對萬大喜道:“大喜,你說一說。”

萬大喜從連長,已經升到了團長,在寶軍中已經屬於中高級指揮員了。

“打這一路,做出攻擊建奴瀋陽城的態勢,逼迫另外兩路回救。咱們的彈藥不足,又沒有火炮,只能利用搞來的這些黑火葯了,可以造一片地雷區。”萬大喜道。

譚瘋子聽了萬大喜的話之後很高興,讚賞道:“有進步,與我想的差不多!不過,不是造一片雷區,而是造四面雷區!咱們出入要慢,要小心,只要建奴敢進入我們的雷區,就揍他們!這事你負責!”

說罷,譚瘋子在地圖上標了四個區域。

【0577 朝鮮韋太傅】【0707 鬧沒有出路】【0024 一百斤魚】【0222 關鍵時刻趙克虎發力】【0029 韋寶漸成衆人核心】【0853 楊古利認慫】【0813 還是回家好】【0759 左國柱被重用】【0629 祖大壽的牙錢】【0251 爲國爲民俠之大者】【0687 九千歲與韋寶】【0704 意想不到的幫手】【0574 努爾哈赤要見韋寶】【0989 韋寶之所以直接對皇帝托出新政的原因】【0937 寶軍騎兵團】【0020 父母都被虐跪下了】【0216 邪惡的計劃】【0911 烏蘭圖雅琪琪格】【0076 團隊初成】【0601 韋寶化解重臣的殺手鐗】【0612 貞明公主被刺殺】【0701 好戲連臺】【0330 不想做一個放飛自我的殺人魔王】【0190 仿製蒸汽機】【0438 何其熟悉的場景】【0295 隊友呢?】【0069 互不相讓】【0166 震天北死在撫寧衛大牢】【0350 韋寶趙金鳳算是定下來了】【0239 光芒與瘋狂】【0872 趙金鳳的娘】【0179 老練的駱養性】【0182 芳姐兒出事了】【0565 節外生枝的毛文龍】【0976 魏忠賢與韋寶翻臉】【0475 三輔大哥真乃高人也】【0092 提個條件】【0657 還沒有出結果】【0156 金面扇】【0227 看戲】【0615 具宏來爲韋總裁送行】【0337 阿敏被迫撤兵】【0461 芳姐兒的頭一次】【0156 金面扇】【0724 閹黨大戰東林黨】【1041 嚇破了膽的建奴】【0472 臨行前的熱身運動】【0524 韋公子到公州見李倧】【0326 韋總裁的休閒人生】【0364 在大明使用指紋技術】【0437 會錯意的吳襄和吳三輔】【0260 找到買糧食的管道】【0066 韋家的強勢崛起】【0712 對刑部動手】【0663 翰林院編修和詹事府主簿】【0262 退一步海闊天空】【0852 議和】【0110 四倍的價錢】【0064 全甲歡喜】【0197 這個階段怎麼管理】【0434 恩師嚇一跳】【0923 硬着頭皮的皇太極】【0486 駱藍嵐】【0231 暖暖的夜】【0558 審時度勢的努爾哈赤】【0683 御前告狀】【0661 最帥探花郎】【0522 還是朝鮮人有錢】【0302 又來一次】【0920 彼得大帝和拿破崙大帝】【0091 靈藥後續】【0381 什麼都會的韋公子】【0361 九成還活着】【0069 互不相讓】【0794 靜觀其變的李精白】【0905 作弊的寶軍】【0525 韋總裁住進公州城朝鮮王室行宮】【0400 芝麻和西瓜兼顧】【0722 官場通常都是反着來的】【0266 無處不在的吳雪霞】【0520 毛文龍有皮島,韋總裁有江華島】【0708 花式考選】【0901 韋總裁上課】【1016 韋爵爺去遼東】【0274 縣試】【0472 臨行前的熱身運動】【0238 前路是什麼】【1002 不容易搞】【0905 作弊的寶軍】【0605 韋總裁的反擊】【0562 建奴有些吃不消了】【0093 怡紅院一晚】【0446 韋寶的人頭已經漲到三四百萬兩紋銀了】【0290 必中之策】【0832 高情商韋大人】【0417 四面放火】【0413 前往復州城】【1052 努爾哈赤要韋寶稱天可汗】【0701 好戲連臺】【0358 兇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