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勾當(一)

襄陽府地面,襄藩擁有的土地逾千頃,其中分佈在棗陽縣內的便有三百五十餘頃。聽朱翊銘講述,他在棗陽的的土地從來就沒有過正常的收穫。譬如某年穀倉滲入雨水導致播種用的種子大規模受潮最終腐敗難用,又譬如某年眼見收穫在即田地倉棚卻突起大火等等。而本年自年初開始,便陸陸續續開始有佃戶逃逸失蹤,屢禁難止,雖請求棗陽縣參與調查維持,但依舊收效甚微。以至於如今播期在即,卻沒有足夠的人手負責田畝的開墾與耕作。

坐視三百五十頃上好的肥沃土地荒廢整年,朱翊銘的失望之情溢於言表。趙當世心中卻對此事有所猜測。綜合此前經歷,棗陽縣內會發生這樣的蹊蹺事,或許也與極端排外的褚犀地有所幹系。

褚犀地在棗陽縣手眼通天,有他從中作梗,襄藩想一帆風順坐收利好比登天還難。如此折騰下去,說不定到了最後,襄藩心灰意冷,將田地賤賣給褚家也未可知。

朱翊銘看趙當世思索,便道:“聽聞貴營近期在棗陽開墾荒地,趙大人坐鎮,自會一帆風順。小王可惜藩名下那些田畝拋荒多年,是以希望請趙大人助我藩一臂之力。”

陳洪範加以解釋道:“王爺的意思,賢弟近水樓臺,多幫着照拂照拂。”

聞絃歌知雅意,朱翊銘的想法趙當世心中透亮,通俗而言就是想要將那棗陽縣三百五十頃的土地承包給趙營。既然如此,自然就屬於生意的範疇。若是生意,無關身份,那就好討價還價。

以一頃百畝計,三百五十頃即三千五百畝。趙當世對農業不在行,但先前因聽何可畏分析過,大概明白內中的套路。據當初何可畏實地考察後估計,趙營的一百五十頃地一年下來順利收穫可得糧六萬石。而襄藩的土地可想而知不會差於趙營,因此進行換算,權作一年可得糧十四、五萬石,有這樣一個數目,便可做一番文章。

趙營屯田軍兵士的數目在六千上下,而趙營的土地僅有一百五十頃,實際人數遠遠大於所需人數,所以不得不將剩餘的兵士派遣參與其他生產建設。但當前趙營除了農業,其他產業又沒有這麼大的勞動力需求,所以歸結到底,還是要想方設法將閒置兵力歸於農業生產,那麼解決方法就如同何可畏早前提過的,只能再想法設法攫取更多的田地。

現在襄藩提供了三百五十頃的土地,趙營正有餘力接手。故此,朱翊銘的想法可以說正中趙當世的下懷。兩邊都有意向,這買賣就好做。經過討論,趙當世與朱翊銘達成了初步的共識。即趙營提供人力,襄藩提供土地,雙方合作耕耘。最終一年的收穫分兩收兩次三七分,若假定三百五十頃土地一年可收穫十五萬石糧,那麼最後趙營到手五萬石,襄藩到手十萬石。

趙當世隨後認爲自己出人耕種,並且要全權負責管理,所承擔的風險與責任更大,理應得到更多的好處。可談到利益,朱翊銘一改最初的謙讓和善,展現出了極爲強硬的一面,連番以各種理由委婉拒絕了趙當世的要求。幸好有着陳洪範幫忙說話,再談一陣,朱翊銘才稍稍讓步。但他也不願意在合作的初期就將利潤拱手相讓,他提出,三七分成的比例不變,不過趙營借的那五萬石糧草可以分五年還清,從第一年收穫開始,每年只需在收穫季還一萬石即可。而且到了第五年,從三百五十頃中抽五十頃贈送給趙營。

朱翊銘不愧經營家族產業的老手。他這一步看似退讓,其實並沒有遭受到多少損失。且不論那五萬石分期還的借糧,就說那贈送的五十頃,看似慷慨,其實趙當世也知道,按棗陽縣內的土地情況,耕種五年後必得拋荒一兩年恢復肥力。楚北形勢風雲變幻,誰也說不清明日會發生什麼事,朱翊銘將眼光放在最近的利益上是明智之舉。五年時間難保發生何種變數,局勢壞了能確保襄藩獲利不虧,局勢好了五年光景發展下來五十頃也不是什麼難以割捨的心頭肉。

朱翊銘考慮家族利益的心態趙當世理解,對他而言,襄藩肯一次性拿出五萬石糧草給趙營救急已是雪中送炭之舉,只要趙營能度過艱難期,日後的目光也不會僅僅侷限於自家的一百五十頃、襄藩的三百五十頃土地上。更重要的一點,趙當世最急切期望的,不是當下多從襄藩牟取短期利益。朱翊銘只看眼前不假,他趙當世可不會鼠目寸光,在楚北,能與襄藩搭上關係,縱然吃點小虧,但長遠看來,必大有可爲。

“王爺慷慨解囊,對我趙營如解民於倒懸之苦,趙某感激涕零!”結論基本敲定,趙當世長吁一口氣,換上燦爛的笑容,舉起酒杯。

陳洪範也舉杯朗笑:“王爺急公好義、賢弟忠肝烈膽,只要攜起手來,何愁我楚北不寧?”說着,從隨身布囊裡取出三個大碗,“桃園美景正盛,促我三方情誼之濃。值此欣然之際,咱仨何不換杯爲碗,痛痛快快浮一大白!”

趙當世撤下酒杯,毅然取過一個大碗道:“兄長此言,正合小弟之意!”心道這個陳洪範果真很會來事,早早預備的這大碗,想來就是趁着此時烘托起氣氛,一錘定音。

朱翊銘斟酌少許,貌似對結果也無更多要求,便也隨即笑顏浮現,陳洪範眼疾手快遞上一個大碗,他順手接過,亦道:“來,二位大人,咱們滿上!”

瓊漿玉露倒入大碗,香氣四溢,伴着飄飛的粉色花瓣,三人起身對飲,相視而笑。

承天府京山縣,縣北八里張良山。

駐刀而立的李延朗看着身邊的一汪泉水對滿面焦急的侯大貴道:“統制,聽說這泉水叫馬跑泉,本乾涸無眼,然而蜀漢關爺爺曾駐兵此處,因兵士口渴,縱馬而過,泉水感聖,突然涌出了泉水。”言罷,嗟嘆不已。

侯大貴問道:“關爺爺的馬,是赤兔馬?”

李延朗想想道:“不是寶馬赤兔,想來也絕難踏出泉水。寶馬配英雄,真不虛也!”說着臉上全是豔羨。

侯大貴看着四野無人的山巒森林,吐口唾沫,先暗自罵一聲:“狗日的還沒來。”繼而接上李延朗的話道,“若有朝一日咱們能去北京城,將那皇帝小子拖下龍椅,你也就成了關爺爺。”

李延朗一愣,沒等回話,侯大貴忽而將腰刀抽出,沉聲道:“來人了。”

二人橫刀跨步,在原地警備,過不多時,來人靠近,侯大貴認出是相識的李萬慶,舒口氣,將刀插回刀鞘,招手道:“老李。”又問,“情形如何?”

身着甲冑的李萬慶看着有些憔悴,他喘着氣走上前,李延朗上去扶着他道:“五哥,仗打完了?”

李延朗點點頭,連嘆數聲,道:“果不出我幾個所料,曹操那廝真不成器,總想着投機取巧,全無鬥志。迎面撞上個許成名,就先亂了陣腳,接着龍在田的人殺上來,他就嚇破了膽。退到富水邊,後路又給左良玉抄了,他帶着老營先跑了,大夥兒亂成一團,各尋脫身之計罷了。”

侯大貴眉頭一皺,問道:“左良玉也來了?”

李萬慶點頭道:“我看旗上打着名號,也不知人在不在,管他呢,總之羅掌盤子只要看到‘援剿總兵’四個字,終歸是不想打的。”說完,又嘆一聲,神情落寞。

李延朗關心道:“各位兄弟尚安?”

李萬慶擠出些笑,道:“我幾個早有準備,知道姓羅的腳底抹了油,見他走人,也跟着分頭散了。來之前我與老賀、老藺、老劉照過面,他三人都安然無恙,部衆也都健全,聽說那常國安被姓羅的頂在前面,受了點輕傷,但估摸着沒甚大礙。”

侯大貴點頭道:“如此甚好,不知曹操接下來會如何打算?”

李萬慶回道:“他是鐵了心要進湖廣,定不會這麼輕易就折回河南。其他各部營頭過段時間尋到了曹營的動靜,估計也會陸續重新聚去。”說着,輕嘆道,“我與老賀幾個商量了。不如就趁着這個時機脫離了曹營,轉而北上,投奔趙兄弟!我幾個比起曹操那一堆夯貨,人不算多,抄小道日夜兼程,或許能先到棗陽。”

侯大貴心中一凜,緊接着後背都發出汗來,說道:“老李稍安勿躁。此間形勢複雜難料,且不論幾位是否能安然抵達趙營,即便到達了,我家主公一時間恐怕還難以處理好各位的招安事宜,還是再等等。”

李萬慶疑道:“侯兄,你不是將空白告身都搞到手了?”

侯大貴忙道:“兄弟有所不知,朝廷手續繁雜,這是一道敲門磚,各位簽了字,就有了名分。往後朝廷各級還要陸續將各位的名字填補到各種名錄中,纔算完事兒。”他現在可不敢告訴李萬慶那些空白告身都是趙當世聽取穆公淳的建議,爲了收攏人心編出來的西貝貨。趙當世雖然與陳洪範、左良玉交好,但尚無能量向朝廷請下這麼多的招撫文件,老實說,就熊文燦也未必一次性搞的到這麼多的告身。招安茲事體大,每招安一家賊寇,都要三朝五議反覆磋商纔有定論。侯大貴隨身攜這麼多告身,也是沒有碰上懂行的,否則只需一句話,就能讓趙營的計策露出馬腳。

好在李萬慶也不明就裡,聽侯大貴說得煞有介事,且族弟李延朗也在一旁幫腔,便無復懷疑。

侯大貴又道:“幾位無事,我便放心。曹操既然一門心思要走湖廣,我營往後會與各位保持密切聯繫。”

李萬慶點點頭,李延朗卻忽而發問:“五哥,你可知道,曹操怎麼就撞了南牆還不死心?他進湖廣,最終想要去哪裡?”那日在山神廟,雙方交談中,他明顯感覺到賀錦等有意避談羅汝纔等衆營重歸湖廣的目的所在。這時候想到,便又問起。

李萬慶看着自己的族弟,張口之際似乎忍不住要將原因說出,但是喉頭剛發聲響,立刻又止住了。李延朗心中一急,想要追問,但侯大貴以目視意他住嘴。侯大貴大概猜得到李萬慶不願說的原由,保不準這事事關重大,他們想要投靠趙營,但缺少籌碼,不到關鍵時候自不想將關竅講出來。

三人尷尬片刻,侯大貴擺出個難看的笑容意圖化解凝結的氣氛,但耳畔忽傳來馬蹄聲。循聲探尋,馬蹄聲來源不遠處山腳的官道。

“難道是官兵的搜山部隊?”

不怕一萬隻怕萬一,多年的經驗讓三人都不敢小覷這馬蹄聲半分。又過一會兒,馬蹄聲停了,李延朗雙眼圓瞪,緊繃起心,低聲道:“停在下面了。”

三人互看一眼,均自綽刀在手。不用說一句話,一時間都放緩了腳步,謹慎地貓着腰、藉着草木叢的掩護,往山下摸去。

走不多時,有腳步沿着山間土路而上。三人伏在叢中,透過縫隙看去。只一眼,侯大貴便認出了領頭的一人。與此同時,李延朗顧視李萬慶一眼,滿腹狐疑。

63棄暗(三)69門戶(一)89義氣(一)9璋瓦(一)60再起(四)43世胄(三)81連環(一)24入川(四)7命數(三)37明志(一)68雲動(四)25元月(一)68山雨(四)30建瓴(二)40則玉(四)10潛流(二)63干戈(三)100五牙(四)79漢歌(三)32進退(四)30進退(二)31建瓴(三)31進退(三)91江浪(三)54甘露(二)61棄暗(一)17長槊(一)71北戰(三)100動靜(四)95同枝(三)39少室(三)61棄暗(一)38明志(二)38則玉(二)85歧路(一)16黃土(四)43喂鷹(三)68突圍(四)93破釜(一)20長槊(四)56甘露(四)96同枝(四)105朽骨(一)96英霍(四)95同枝(三)8拔城(四)78陽春(二)62熱忱(二)26前奏(二)52活水(四)90江浪(二)56赤磧(四)92子午(四)96破釜(四)120三營(四)73螟蛉(一)6拔城(二)81連環(一)71逐鹿(三)1合璧(一)44鷲翎(四)1關山(一)45杯酒(一)35鬥雞(三)74動搖(二)47覃氏(三)15權衡(三)36定軍(四)18長槊(二)62反戈(二)49風平(一)100動靜(四)66寒江(二)51昌洪(三)59歸宿(三)93破釜(一)80漢歌(四)51活水(三)29進退(一)7巾幗(三)75動搖(三)100動靜(四)6連角(二)9天王(一)90義氣(二)110不寧(二)63熱忱(三)51風平(三)88範河(四)5拔城(一)60再起(四)109不寧(一)41鬥折(一)77彤雲(一)29潮起(一)80激流(四)51昌洪(三)56外援(四)31招安(三)103朱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