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戰、和之論

張昭的話音一落,列席的將軍們就有點想參與討論。

是戰,是和這不是明擺着的事情!

韃靼人是被“歸化城大捷”打得痛了,這才知道來“求和”。做你的春秋美夢去吧!

張昭手底下這幫軍官們很有討論的玉望,在張昭手下乾的軍官們都知道,張大帥喜歡令軍中搞大討論,談及作戰目標,以至於往往大戰剛開始,下面的士卒都知道大概要怎麼打。這導致軍隊的主觀能動性非常強。

但是,坐在會議桌前的幾人卻是連說話的玉望都沒有。樞密院什麼章程?還不是張昭怎麼說就怎麼做?張昭這是叫“認認真真走形式”。

現在京中上上下下,只要稍微關注政局的人都知道,張昭要“東征”朝鮮王國和東瀛諸島。

據說鴻臚寺的“使館區”裡,那些小國的使臣天天找鴻臚寺卿柳淵“關說”,打聽情況,外加“抱怨”。

現在真理報天天在鼓吹“海權”啊!甚至拋出未來的財富來自於海洋的論調。

還別說,如今大明大部分人是不信張昭這個“論斷”的。但是真正知道內情的人,卻是非常相信。有些人坐井觀天,不知道海貿多麼的繁華啊!

當然,張昭爲此事將江南從事海貿的縉紳給得罪了個遍。能把生意做大的,誰是傻子?等張大帥把海軍建設好,該繳的稅,一分都別想跑!

不過,現在張昭只在北方折騰,而且,壓根就不提“開海禁”的事,雙方的矛盾還未激化。

所以,這個時候和韃靼人打什麼?給張昭長時間的通過報紙教育,大半的文武重臣都明白:打贏和韃靼人的戰役、戰爭都不難,但難以滅國。

所以,現在有必要耗費“錢糧”和韃靼人死磕嗎?等日後一擊必殺不好?大概這也是韃靼人敢來“求和”的原因之一。

場面有點冷,林文寧給自己的大佬捧場,“大帥,韃靼人求和的原因,我以爲最主要的還是冬季將至,草原上的雪災要來了。他們現在是想要來搶東西又打不過大明,只能出此下策。”

定西候蔣驥喝着茶,一副反對者的模樣,他實際什麼立場只有他本人知道,說道:“不管怎麼樣,若樞密院同意求和,反而在報紙上不好交代。”

成國公朱輔故意扯張昭的後腿,“張使相,按照你的說法,如今大明和韃靼之前的態勢真處在戰略相持中的積極進取階段。依本官的看法,不若趁機把漠南蒙古給橫掃掉。”

張昭沒理會“起鬨”的朱輔,喝着茶,沒說話。

英國公張懋勸道:“子尚,大明的軍事重心在北方,你搞東征,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

他是真心不想看張昭發展什麼海軍。這倒不是他在海貿中有利益。而是他深切的知道,“開海禁”三個字在大明是連說都不能說的。利益集團非常龐大。

張昭發展海軍,最後想幹什麼,誰不知道?他不想張昭就此倒下。這對武勳集團而言會是一個悲劇。好不容易佔點上風啊!

想當年,朝中但凡有大事,大明天子通常的口諭是“着英國公會審”。現在呢?“會審”的字眼都不見了。

張昭沉默一會,道:“國公,大明的家底還是太薄啊。東征是爲了掠奪白銀,攢點家底。”

說着,看向列席的諸將,“大家的意見呢?”

這話問出口,本該應該是主戰的諸將,幾乎全部都是異口同聲的道:“下官聽大帥的。”

張懋、朱輔、蔣驥三人一陣無語。

什麼叫做“一言九鼎”,這就是!

樞密院的會議開到下午一點結束。張昭也沒留諸將吃酒,令他們各自回去傳達。明日的“新軍日報”上會有文章發出來,統一全軍的思想。

當前,大明應該是“練內功”,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受外部的干擾,既定的戰略目標不能變。

同時,張昭令林文寧以樞密院的名義行文內閣,告知樞密院的決定。他則是前往西苑求見弘治皇帝,彙報情況。不能讓弘治皇帝久等啊。

在張昭進宮之時,遠在數百里之外的錫林郭勒大草原上,達延汗孛兒只斤-巴圖孟克,大明稱之爲“小王子”,他正在大帳中召集部衆商議着。

從數百里之外興和城外傳來的消息,大明宣府總兵並沒有讓使團入長城,而是接受“國書”,往京中彙報。

消息傳回來,達延汗有點焦躁。冬天就要來了啊!

長子圖魯、次子烏魯斯,心腹大將少師脫火赤、合答海,土默特部的火篩,哈喇慎的博爾哈。以及左翼兀良哈、喀爾喀兩個萬戶的軍事貴族們都在大帳中。

博爾哈扮演着小王子的忠實牧犬,實則也是充當智囊,說道:“大汗不必擔憂,明廷必定會同意的。明人好名,咱們在國事中稱臣,他們焉能不放開互市呢?”

火篩有心反駁,他所瞭解的明廷軍事統帥張昭不是看重“口頭承諾”的人。但是他不久前打了敗仗,導致鄂爾多斯、土默特兩個萬戶的貴族損失極其的慘重,他的威望大跌。

歸化城一戰,精銳士卒倒沒有損失太多,以至傷筋動骨。但是作爲後勤的兩個萬戶的部落中的老弱、牛羊卻是被掠去大半。

而冬天馬上就要來了啊!

前年冬天朵顏三衛戰敗,輜重丟失,其結局還活生生的擺在面前啊!

達延汗負手來回踱步,“我知道。但是,我這心裡擔憂啊!”

貴族們在汗帳中一邊喝酒,一邊商議,等待着明廷的決定。

隨着小王子率部衆往錫林郭勒大草原的西南向移動,原本在宣府長城外放牧的永謝布部開始往南迴縮,貼着明軍的燕山防線。這裡隸屬於大寧都司。

山脈連綿,呈現着蒼黃之色。

永謝布部的太師亦不刺早午後時分駐馬不語。手裡的弓箭也放下來。他本來是出來打獵散心的。只是想起心事,興致全無。

跟在亦不刺身邊的沙拉夫讓簇擁着的隨從、侍衛散開,安慰道:“父親,即便明人答應大汗求和,於我們而言也沒什麼損失啊!”

亦不刺搖搖頭,“沙拉夫,如果是那樣,那說明我們只是明廷隨時可以放棄的一個棋子。張大帥既然能和巴圖孟克議和,焉知有朝一日不會把我們賣掉?我們一部的實力,終究是沒法抵抗察哈爾中央萬戶的精騎。我得爲我們部落的未來考慮出路啊!”

第三百章 出版前夕第六百零九章 設立樞密院第四十五章 爭搶(上)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爭債券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隊調動第四百九十七章 不歡而散第四十八章 京西少年(二)-誰纔是傻逼?第六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第四百一十九章 出塞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次陛見第兩百二十八章 讚歌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後日常第六百四十一章 調動頻繁第五百二十四章 目標所在第三百六十八章 君臣論報第一章 難題第兩百零九章 選擇第五百三十三章 李幽到來,潛憂第五百四十七章 何至於此?第兩百五十三章 問君三語第三百八十八章 自然增加第五百零一章 苦難結束第四百五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人第三百三十七章 張昭的聖眷第三百零三章 湯玄策的人生(上)第七十八章 小安鎮日常第三百九十六章 好!好!好!第三百九十五章 危機忽至第五百三十三章 李幽到來,潛憂第六百二十一章 衝突(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回開平中屯衛第四百零二章 真奸詐第八十五章 新舍人(上)第三十三章 留取待春深(下)第五百六十六章 勝卻(下)第五百零四章 惴惴不安的海西女真第六百二十章 衝突(中 )第兩百三十六章 武英殿中議封爵第六百七十八章 安民告示第六百九十五章 風潮再起第三百二十九章 護膚品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八斬!第六百四十四章 意圖實現第兩百五十一章 書信第五百七十三章 終章(中)第四百二十章 憤恨、初戰第十三章 宮中太監(下)第七百二十八章 抵達漢城第兩百一十五章 沒有豬一樣的敵人第五百二十五章 李搏濤的思路第六百八十七章 要流血的第兩百五十章 衛所制度第五百五十八章 瀋陽城中(中)第一百零八章 初入軍營第三百八十一章 囂張第五百四十七章 何至於此?第兩百四十六章 阻力第十七章 不再有興趣第一百四十三章 看他起高樓(中)第四百一十八章 慶祝、道別第三百二十章 教育設想第四百三十七章 兩個翻盤點第四百六十五章 回京第六百一十四章 雨中的府邸第七百一十六章 和談開始第四百八十二章 交鋒(五)-罵你咋地第五百八十七章 準備殺雞第三百一十五章 國子監改革(下一)第兩百九十二章 稅務使第一百八十三章 招募一個團第三百九十章 張昭的聖恩第五百八十四章 陛見(上)第四十三章 意外第三百四十二章 結束。第五百九十二章 長兄第六百七十章 事情還得人去做第兩百二十五章 與子同袍(七)-危急時刻第四百一十九章 出塞第一百七十章 忙碌的婚禮(上)第三百九十四章 薊州鎮的密謀第一百二十章 妾名方晶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服?再打臉第四章 酒樓(上)第五百三十八章 齊聚阿城(中)第五百章 停止待勘第一百三十章 軍中夜議第二十九章 考前準備(中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各有收穫第五百三十章 滅窩集部第七百零三章 雄文(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伯府夜宴(下)第五百零一章 苦難結束第五百五十九章 瀋陽城中(下)第四百六十章 視察第兩百四十二章 張昭的建議(上)第兩百八十章 保衛者第七百一十三章 樞密會議第五百八十四章 陛見(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戰(下)第兩百四十章 月夜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