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發難(上)

弘治皇帝最近住在西苑萬壽宮中療養,消息稍微靈通點的大臣們都知道。

武安侯鄭英在夜色中從宣武門進城直奔西苑而去。

到西苑的西安門外,跟隨鄭英多年的親隨服侍他下馬,低聲道:“老爺,世子的死很蹊蹺。”

話說一半就不說。畢竟此事很敏感,他唯恐刺激到主人。

鄭英知道長隨的意思:如果在天子面前鬧,萬一天子派錦衣衛或者東廠去驗屍呢?那不是自殺,而像是毒殺。

鄭英拍拍自己的親隨,沙啞着喉嚨道:“我知道。”將馬繮丟給長隨,走進西苑中。

長子的死怎麼回事,他心知肚明。但他不想去貴州任總兵,因此將長子的死定義爲自殺,這樣他纔好“操作”。

月色之中,西苑的園林、殿宇、水泥大道彷彿披着一層朦朧的光。鄭英到萬壽宮前,說明來意。稍後就見錦衣衛指揮使牟斌出來。

“牟大人…”鄭英奇怪的拱手一禮。他這個落魄的右軍都督真不如錦衣衛指揮使。

牟斌一身飛魚服,笑呵呵的回禮,道:“武安侯,你的來意天子已經知道。令你明日來萬壽宮中和新秦伯質對。”

鄭英默然不語,天子到底還是偏向張昭啊,從袖口裡拿出數張百元紙鈔悄悄的遞給牟斌,“牟大人,天子可還有其他旨意?”

牟斌不動聲色的收下,就在萬壽宮的門口於月色下和鄭英說話,“武安侯,你府裡出這麼大的事,我自然要報知天子。

我下午時就來萬壽宮。正好有公公通傳你求見,天子讓我出來和你說一聲。武安侯,天子有些累了。”

“多謝。”鄭英拱手一禮,離開西苑。他聽懂了,天子不讓他鬧。但是,他不想離開京師。

上午時分,張昭剛陪着嬌妻婉兒吃過早飯就有太監張忠來傳口諭。

張昭吩咐長隨丁贊給張忠拿車馬錢,隨口問道:“天子還召了那些重臣?”

張忠是大太監陳寬的乾兒子,他的立場和乾爹並不完全一致,大勢不可逆轉啊,親善的道:“伯爺,除武安侯外,三名閣老,劉兵部,英國公、成國公都在。”

張昭點點頭,換上大明伯爵的緋袍,坐馬車到西苑中。

萬壽宮的偏殿中,張昭剛到,就被李東陽喊過去,“子尚,此事是否是你所爲?”

幾名文臣目光灼灼的看着張昭。

張昭斷然否認道:“元輔,此事和我無關。我失心瘋纔會去殺人。”

李東陽蹙眉,捻着鬍鬚。張昭這解釋的態度比不解釋強太多。

謝遷冷不丁的道:“張子尚,現在武安侯府給的說法是鄭宏自殺。沒有你的親衛閹割他,他怎麼會自殺?年前那個傷人的案子還是要查一查。”

謝閣老醉翁之意不在酒。

張昭對謝遷也沒什麼好臉,道:“謝閣老要查,爲何不先讓仵作查一查鄭宏的死因呢?”

焦芳和稀泥,“張伯爺,你那個親衛如果在京中讓他出來自首好了。總要給武安侯一個交代。”

焦芳是走張昭的門路推薦給李東陽,然後被李東陽提名入閣。按照常理來說,他應該向着張昭。但這就高估焦閣老的節操了。他是緊跟李首輔的步伐。

天子到現在還沒露面,不外乎是讓他們先談。今天總歸是要有一個交代的。李閣老作爲首輔,需要把事情壓下去。

從這個角度來說,李東陽、焦芳對張昭並沒有什麼惡意。拋出一個親衛平息事態而已。人家連親兒子都弄死了。按照某些人的想法,這事可是“反攻倒算”的引子!

張昭不可能把自己的親衛交出去,很光棍的道:“此人已經亡命天涯,我也不知道他現在在哪裡。”

旁邊站着的白髮蒼蒼的劉大夏冷哼一聲。

這時,偏殿後面弘治皇帝轉出來,做爲前導的太監尖着嗓子道:“陛下駕到。”

弘治皇帝待幾名重臣行禮後,伸手示意,“衆卿平身。”再問李東陽:“李先生,事情如何?”

錦衣衛向報告的清清楚楚的。人不是張昭殺的,也不是鄭英殺的。是其府中“內鬥”。現在的問題是把事情平息下去。

李東陽躬身道:“陛下,張昭說此事和他無關,他建議仵作查一查鄭宏的死因。”

武安侯鄭英搶出來,“噗通”跪下,哭道:“陛下,臣白髮人送黑髮人已是心力憔悴,再讓仵作作踐臣兒子的身體,臣於心何忍?請陛下垂憐。”

謝遷看了鄭英一眼。鄭英沒按“劇本”來。正常情況下,再裝可憐之後應當立即“攻擊”張昭纔對。他們纔好借力發難,徹查傷人案。

張昭無力吐槽。

這年代,屍檢水平比不了後代,但大致上還是能判斷死因的。但問題是屍檢被認爲是對死者的冒犯。鄭英堂而皇之的拒絕,他能如何?

弘治皇帝見他哭的可憐,心中一軟,道:“卿家中出了這等慘事,之前樞密院議定你去貴州任總兵就收回吧。英國公,你安排一個去處。”

皇帝親自和稀泥,其他人還有什麼話可說?

英國公張懋道:“臣領旨。”他和鄭英是世交,當即奏道:“陛下,漕運上有總兵缺額。可令鄭英領兵聽候漕運總督的調度。”

鄭英肯定是要暫時離開京師的。這點面子他要給張昭。而地點自然要調一下,不能去南邊蠻荒之地。管漕運的總兵就是掛名而已,具體事務都是漕運總督在做。很清閒。而運河沿線的城市都很繁華。鄭英還可以不時的回京住一段時間。

弘治皇帝點點頭。

鄭英感激的哭泣道:“陛下天恩。臣銘感五內。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搞的弘治皇帝哭笑不得。

一場風波眼看着平息之時,劉大夏出列道:“陛下,設樞密院後,張昭欲廢五軍都督府之權,在軍中一手遮天。所以鄭英之子纔會畏懼他而自殺。

臣奏請陛下在樞密院內,增加五軍都督之權責,制衡樞密副使。以免將來有野心家謀反。”

第五百九十七章 協商(上)第五百三十三章 李幽到來,潛憂第六百三十八章 達成一致第九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五百二十四章 目標所在第五百七十四章 終章(中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戰(中)第六百一十九章 衝突(上)第九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五百二十一章 捷報第三百九十章 張昭的聖恩第六百六十一章 論兵第兩百九十四章 收穫、樑儲第九十一章 帝與後第一百一十九章 水泥成功第五百九十五章 調解失敗第二十八章 縱論戰爭第五百四十六章 交鋒第七百二十八章 抵達漢城第兩百九十五章 京師半日(上)第二十三章 青龍鎮中第七百三十四章 殺!殺!殺!第四百八十九章 遼東總兵的討論第六百七十二章 魏國公府第兩百五十八章 王恕的手段第四百三十三章 告全軍將士書第六百七十九章 大局已定?第一百七十四章 春風沉醉的夜晚第八十七章 新舍人(下)第四百一十二章 回京瞭解情況第五百一十九章 一盆冰水第五百八十章 回京(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戰(下)第六百八十四章 落幕第三百八十九章 達成基本目標第兩百九十八章 樑儲此人第兩百一十六章 小王子的陽謀第三十章 考前準備(下)第十四章 知道身份、規劃第三百一十三章 國子監改革(中)第六百四十章 分崩離析第四百令三章 掌控第五百五十四章 學誰?第四百八十六章 任務、離京第三百二十二章 沉寂、選擇第四百五十章 震懾和收割第六百一十九章 衝突(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達成基本目標第二章 刻不容緩第六百九十八章 我真不是臥底第五百三十章 滅窩集部第兩百九十七章 弘治教子第七百二十章 重大的轉變第兩百五十三章 問君三語第六十七章 生員(七)-反轉開始第三百三十章 經濟壓力第四百九十二章 提前爆發第四百六十五章 回京第三百一十二章 閣老之語第四十一章 微瀾起第六百章 強買第一百八十四章 新兵團訓練第一百零七章 第一次聚餐第一百二十章 妾名方晶第一百一十五章 想走?第六百九十一章 御批第五百六十六章 勝卻(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兩個翻盤點第五百六十五章 勝卻(中一)第四百八十三章 交鋒(六)第二章 刻不容緩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的鹽業要完第三百四十二章 結束。第二十六章 考前準備(上)第兩百一十六章 小王子的陽謀第五百八十章 回京(下)第六百八十八章 標準套餐第三百零八章 廢除衛所開始第三百六十一章 金鳳第五百八十五章 陛見(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新的兵種和軍制第六十一章 生員(一)-波瀾再起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一千兩就得一千兩第五百一十三章 脫穎而出第四百八十章 交鋒(三)第六百四十九章 追查幕後者第五百八十五章 陛見(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相逢(中)第五百六十三章 勝卻(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結盟第兩百零六章 準備報捷第兩百八十章 保衛者第兩百四十九章 祭拜、計劃、閒聊第三百五十六章 慶賀第三百一十七章 張昭的想法第四百七十七章 日常第六十三章 生員(三)-依仗第兩百三十六章 武英殿中議封爵第四百九十八章 準備動手第四百五十四章 各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