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院試開始。

京西客滿樓中的一幕幕,在隨後數日如旋風般傳遍整個京城的官場、士林。

這其中有兩個消息。第一,宛平縣的士子張昭關於預備役配合募兵制的論述。

當日,在客滿樓中不少人都能識貨,何況於浸淫朝政的官僚們?相關的隻言片語傳出來,引得官員們私下裡稱讚。當然,士子們的議論就要開放得多。

張昭這個名字在院試前就傳遍京中。這倒是挺符合李幽給張昭設計的“路線”。要給一個大宗師錄取的理由啊!

第二,太子朱厚照對張昭的軍略非常賞識,意欲讓他到東宮中參贊軍務。

東宮之中並沒有設這個官職。詹事府在有太子時負責教授太子,沒太子時用於給詞臣升遷。太子的意思大概是想要他掛個官職,備做日常諮詢。

至於說太子怎麼知道張昭,這種細節沒有人會深究。

十月初的夜風寒冷。府學的李教諭在夜色中坐着青呢小轎抵達小時雍坊的李府。

片刻後,他在李家子侄的引領下在幽靜、溫暖的小軒中見到當今的次輔李東陽。紅泥小爐煮着茶,炭火熊熊。

穿着青色文士衫的李東陽舒服的坐在塌椅中,笑着招呼李教諭落座。他對李教諭還是很看重的。寒暄幾句後,李教諭道:“大兄,當日你說的話,還有效嗎?”

李東陽的容貌一般,而且喜歡開玩笑,笑道:“彥聲,你指的那一句話啊?我答應你的事可不少。”他是少年神童,十七歲就考取二甲第一的人。他怎麼可能不知道李教諭說的是什麼事?

李教諭無奈的笑一笑,他知道這位族兄的性情,道:“大兄當日答應我若是張子尚能中生員就帶來見你。近日京中關於預備役的論述大兄可聽說?”

李東陽悠然的點點頭。

李教諭道:“我以爲不管他能否考中生員,大兄都應該見見他。如此才俊,若不能爲國效力豈不是可惜?”

最近張昭在京中的風頭很盛,但張昭還是兩點一線,來他這裡請教時文,再修改再寫。他心裡很喜歡這樣的學生。而以他閱卷多年的眼光,張昭八成通不過順天府的院試。

所以,他想來給張昭爭取一下。至少給李閣老賞識,張昭不會喪失讀書的銳氣。

李東陽就笑起來,說道:“彥聲,我且問問你。預備役制度在九邊執行,按照張昭的辦法,由朝廷全權掌控,你覺得有多少青壯能登記在冊?”

李教諭不解的看着李東陽。

李東陽輕輕的嘆口氣,“如今天下的情況,地方上的縉紳兼併土地,隱藏人口。在冊的人口、土地正在不斷的變少。若不和地方縉紳分權,預備役制度會變成另外一項壓在小民身上的惡政。”

李教諭一知半解,感覺的非常荒謬。但他又知道這位族兄不會騙他。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好。

李東陽微微一笑,道:“當然,這個預備役制度還是要執行的。只是要換個方式。不過,彥聲啊,玉不琢不成器。張子尚還需要多磨礪啊!他若不中生員,我見他是害他。”

李教諭心裡鬆一口氣,隨即又哭笑不得。他就這樣被族兄輕易說服。拱手道:“大兄說的在理。”

心裡想着,回去後和張昭聊聊這個問題。看張昭對此有什麼對策。

清晨的薄霧在陽光中慢慢消散。弘治皇帝給太監、侍衛們、值官們簇擁着從奉天門的城樓上下來,結束早朝往後宮中走去。

明代的早朝,和電視劇裡的絕對不一樣。並不是文武百官在金鑾殿中朝拜皇帝,然後扯淡、政鬥。事實上,只有少數重大的場合,纔會有百官在皇極殿中朝參。

早朝是君臣們都在城樓上下吹冷風。自正統朝以後,早朝都是虛應故事。走個流程。

真正的議事是天子御駕在武英殿中召見官員們問話,或者在文華殿中開經庭,重臣、詞臣們聚在一起議論國政。或者平臺召見。或者在乾清宮暖閣中召見。

所以,從制度上可以看出來這種設計並不合理。當皇帝勤政時,帝國中樞會得以有效的運轉,君臣面議。而皇帝懶惰時,就只能靠文書來維持。

弘治皇帝下早朝後,並沒有急着去處理政務,而是先回到乾清宮中,召見了錦衣衛指揮使牟斌。

牟斌約四十多歲,年富力強的模樣,穿着鬥牛服,跪拜在地,朗聲道:“臣牟斌參見皇爺。”

弘治皇帝坐在高臺上,伸手示意,“平身。卿可知京中近日關於童生張昭的傳言?”

牟斌站起來,躬身回話道:“臣知道。”同時,腦子急速運轉。他管什麼張昭、李昭,他首先要確定的是天子的態度!牟指揮使雖然不喜歡搞事請,只知道榨壓富戶。但基本的做官技巧還是知道的。錦衣衛是天子爪牙!

弘治皇帝沉吟道:“你去查一查這個人。”

太子已經在他面前提過,想要張昭到東宮去擔任個官職。這種小事,他不至於拒絕兒子。

不過,他肯定要先對張昭做一個瞭解。東宮都是他精選的班底。聽太子說,張昭爲今科的院試拒絕招攬,這倒是令他心中有些好感。一般人恐怕會立即答應吧?

這個童生頗有見識啊。

牟斌乾淨利落的彎腰行禮,“臣遵旨!”

張昭和婉兒定下約定後,返回到城北的小安鎮,回覆兩點一線的生活。時間飛快的流逝,京城中院試的氛圍一天天的濃厚起來。轉瞬便到十月初九。

臨近考試,府學附近的客棧都是爆滿。初九下午,張昭便帶着準備好的考籃,和長隨張泰平一起住到李教諭家中。他本來是想住客棧,他的性格是不喜歡麻煩人。但李教諭早前問起,他無法推卻其美意,只得答應下來。

此時,李教諭被抽調爲閱卷官,早就住進考場中。

吃過晚飯,張昭早早的睡下。張泰平給他當人肉鬧鐘。凌晨四點時,和李幽在李教諭家的門房匯合,與李家族學中的幾名童生一起,一行十幾人提着燈籠前往設在府學的考場。

弘治十三年秋,順天府院試開始。

第五百七十七章 終章第三百零三章 湯玄策的人生(上)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心眼和寬容第七百三十九章 招考制度第四百零七章 新軍營的戰略第五百九十五章 調解失敗第九十一章 帝與後第八十九章 誤入第四百一十章 遮掩、密令第六百一十四章 雨中的府邸第三百六十一章 金鳳第五百四十四章 新的區劃第九十二章 新遊戲(上)第六百七十四章 局面僵持第兩百四十章 月夜淺談第四百五十九章 悠閒生活(上)第三百四十九章 破門而入第七百三十九章 招考制度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一千兩就得一千兩第四百一十一章 戰爭的氛圍第一百二十一章 跳脫的朱厚照第兩百二十二章 與子同袍(四)-創造出的戰機第五百七十五章 終章(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朝會第五百二十一章 捷報第七百一十三章 樞密會議第六百三十七章 改革武勳集團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昭秋後算賬第五百七十六章 終章(下一)第四百零五章 衛舉人來求情第七百三十二章 激戰正酣第四百五十三章 傳回京中第四百二十八章 王子落幕,大戰將起第四百七十二章 捐獻第一百三十九章 露臺上第五百六十六章 勝卻(下)第六百章 強買第一百七十章 忙碌的婚禮(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乾清宮外第四百令三章 掌控第五百五十六章 捋順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隊調動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種人第五百七十五章 終章(下)第六百六十七章 夏季的夜第五百八十章 回京(下)第六百九十二章 等待決戰第七百二十五章 再改行程第一百五十六章 伯府夜宴(下)第五百九十八章 協商(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好!好!好!第一百二十八章 乾清宮外第三百一十五章 國子監改革(下一)第四百四十七章 找你們有點事第五百章 停止待勘第三百三十八張 扯虎皮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個邀請、戰報第兩百七十八章 新的消息第兩百三十二章 六小姐第五百一十四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兩百二十二章 與子同袍(四)-創造出的戰機第四十一章 微瀾起第七百一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五百七十章 聖人抵達第七百二十七章 建城、初露鋒芒第八十八章 丫鬟、詭計第兩百九十一章 激辯(三)第兩百六十六章 不待見(上)第四百九十九章 韓遊的控訴第一章 難題第一百零四章 明星般的青年第三百二十一章 自白第一百章 反打臉第五百三十二章 覆滅福餘衛第三百四十五章 變故第六百四十九章 追查幕後者第一百一十二章 收取軍心(上)--求首訂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次陛見第兩百四十九章 祭拜、計劃、閒聊第五百五十五章 回瀋陽第二十六章 考前準備(上)第五百九十四章 不知去向第兩百五十三章 問君三語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態(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見張皇后第兩百五十六章 月夜來訪第六百四十四章 意圖實現第六章 未果、等待第七百二十二章 安排妥當第七百二十六章 鳳凰臺見聖人第兩百二十五章 與子同袍(七)-危急時刻第三百二十七章 反擊開始第五百一十六章 會說話的庫門第四十六章 未來的路第五百零三章 一心爲公馬文升第五百九十六章 你噁心不噁心?第五百一十章 朝鮮國的對策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次驚豔第六百五十六章 醫院探視第六百零三章 輿論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