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李幽到來,潛憂

龐泰派出來的信使小隊一路從福餘城狂奔七百餘里將獲勝的消息通知到身在春城的張昭。

正在春城中巡視修建進度停留在空曠的學堂地基處的張昭接到信使的彙報,暢快的大笑,將捷報遞給身邊的參謀,“給李逍遙發信,按原計劃執行。”

於參謀接過來捷報正要看,這時擡頭挺胸敬禮道:“是,大帥。”

原定計劃,就是在虎爾哈部幫忙滅掉窩集部之後明軍就翻臉,順勢滅掉虎爾哈部。

這也別說張昭的信譽不好。因爲,藉口一大把。實在太好找。譬如:虎爾哈三部在圖們江邊所要青壯俘虜,消極怠戰的事情就需要執行軍法。

王武作爲張昭的親衛首領就在旁邊,而且他知道內情,並不掩飾自己的擔憂道:“相公,單靠逍遙和小泰這兩路兵馬是不是兵力有點薄弱?特別是春城這裡。”

張昭道:“我已經讓高一典先返回瀋陽,把整訓後的軍隊帶出來。”

遼東鎮從弘治十六年二月份陸陸續續的開始整訓,至此已經五個月。而火銃兵三個月就可以成型。訓練時間是足夠的。目前已經整訓出三萬新軍。

不過,張昭手頭暫時缺銀子,沒法立即給遼東軍裝備火銃。即便裝備上,後勤也不具備供應三萬新軍作戰的彈藥,只能先裝備一批新式雁翎刀集結起來準備開往春城。

王武還沒答話,數名騎士遠遠的疾馳而來,隨後滾鞍下馬。爲首的一人滿臉風霜之色,卻是做文士裝束。頭戴黑色的四方平定巾,一身青衫直裰。

來着正是李幽李子遠。

李幽身材短小,形象獐頭鼠目,此時笑吟吟的躬身一禮,問候道:“子尚兄,別來無恙?”

張昭先是一愣,隨即笑起來,“子遠,你怎麼來了?”走上前拍拍李幽的肩膀,“走,咱們去那邊說話。”

春城之中到處都在搞建設,一個個方塊區域內被限定爲不同的功能。還是張昭在開發美食鎮時搞的那一套。只是把微縮版放大而已。這種做法效率確實高。

空房子雖然多,但到處都是人。奴隸、工匠、民夫、商人、關外各部的部衆。春城這裡雖然沒有特意的去開互市,但是關外各部的百姓又不是傻子,肯定知道來春城貿易能把手裡的東西賣出好價錢。

也確實沒有必要再開互市。因爲,海西女真、建州女真被征服的堡寨現在統一都算是大明的百姓。全部都是登記在冊的良民,要繳納賦稅服徭役。

王武在最先被修建起來位於東面的官衙旁邊的官舍四合院中找到僻靜之處,安排上茶。

張昭和李幽兩人在小院的廂房中喝茶、敘舊。外頭奴隸們做工的號子聲隱隱傳來。

“子遠,你怎麼突然從京師來到遼東?”張昭給李幽斟茶,微笑着問道。

到他這個地位,故友反而比什麼規矩啊、體面啊更重要。他崛起不過數年的時間,但以後想要交到朋友越來越難。反倒是微末之時的故舊可以說說話。

李幽道謝一聲,將茶杯拿到面前,認真的看着張昭的眼睛,說道:“子尚兄,你將奏章交到朝廷就不管不問。是心裡真的有把握嗎?朝廷裡關於誰來出任遼東巡撫還沒有定下來。

據聞御前會議是吵成一鍋粥。而素來支持你的馬天官都認爲需要削弱你在大明東北的影響力。報社鎮那裡都有人叫你‘東北王’、‘東北張’。

這些信號恰恰是說明,你在取得一系列軍事勝利的同時,在政治上蘊含着極大的風險啊。”

張昭抿一口茶,笑道:“子遠從京師遠道而來,必定有以教我。”

李幽還是那副狷狂的脾氣,這時早把剛見面時的生疏和恭敬拋之腦後,道:“子尚兄,你可知道遼東巡撫的任命爲何遲遲不決?”他豎起一根手指,“因爲當今天子和首輔意見不合。所以,我出現在這裡。”

這話說的遮遮掩掩。但是張昭一聽就懂。他整天的沒事不就是在琢磨這些東西?

奴兒干都司這裡的問題,在解決後勤問題之後從來就不存在軍事失敗的可能。

真正的危險來自於朝堂之上。他越接近成功危險越大。但他能不去做嗎?不能!

重新讓大明的旗幟插在三江平原上,重新讓明軍抵達奴兒干城,這是他的歷史使命。

在原本的時空,滿清懦弱無能,以小族統治大國只顧着一家之得失,在全球列強跑馬圈地的時代中淪爲一塊肥肉。他如何能讓這歷史重演?

東西伯利亞自古以來,是大明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麼,他留給後世的證據是什麼?

那就是大明在這裡的統治根基、痕跡,讓這裡書同文、車同軌。

“子遠,這是你的意思還是李閣老的意思?”張昭鄭重的問道。

李幽慨然的答道:“這是我揣摩李閣老的意思。”

門外聽到這話的王武差點想要進去一刀結果這傢伙。你揣摩李閣老心裡想的意思就跑到咱們大帥面前胡說八道啊?

張昭點頭,“我懂了。”

這裡面涉及到大明朝的政治體制深層次原因。大明朝的內閣是實際的宰相卻沒有宰相的名分。

所以,這裡面就有一個永恆的鬥爭焦點:內閣對內,約束皇帝,對外侵奪六部的權力。

一旦某種平衡被打破,這就是相當血腥的一個政治制度。看看自嘉靖朝以來的內閣首輔變更、鬥爭就知道。一個個的下死手,而且全是天底下最聰明的人在玩這個遊戲。

到最後連自詡聰明絕頂的嘉靖皇帝都被溜猴。笑到最後的就是張居正!大明朝最後一個強力首輔。也是唯一的宰相。

內閣制度安排比較血腥的原因就在兩個字:名分!

略作剖析。內閣首輔想要成爲宰相,他是沒有任何制度去給予他權力保障的,那麼要執行宰相的權力怎麼辦?鬥爭!把所有不服的人都給整下去,大權獨攬。然後,開始幹活!

換言之,在弘治十六年的此時,李幽這聰明人明顯看到弘治皇帝和首輔劉健不和,因此來爲次輔李東陽奔走。至於這是不是李東陽的意思,不可說。

事實上在嘉靖朝之前,大明的內閣制度都是很穩定的。閣臣們基本都是順序接班。

而現在李幽打算幫李東陽插隊。

第兩百五十章 衛所制度第七百零六章 宮中(上)第九十八章 高估了武勳集團第四百五十四章 各有收穫第三百五十八章 落幕第兩百四十一章 贈君明珠第五百三十九章 齊聚阿城(下)第六百一十四章 雨中的府邸第六百三十七章 改革武勳集團第五百九十章 割以永治第一百六十四章 賞賜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戰(中)第七百章 局勢將往何方?第六百三十四章 發難(下)第六百七十四章 局面僵持第四百八十六章 任務、離京第五百九十一章 奴家願意第七百二十四章 物價和貨幣第七十四章 生員(完)-口諭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一千兩就得一千兩第三十八章 待日後第四百三十二章 鼓舞士氣第一百九十六章 李逍遙的淬鍊第五百三十九章 齊聚阿城(下)第十九章 解決、新的問題第九十章 張皇后的決定第五百零八章 海西女真四部的打算第四百七十六章 丫鬟們第五百九十章 割以永治第十七章 不再有興趣第六百零四章 進退兩難?第兩百六十六章 不待見(上)第五百六十五章 勝卻(中一)第五百三十三章 李幽到來,潛憂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的鹽業要完第六百六十二章 好消息第五百九十三章 武安侯府第五百一十八章 誘敵第三百零八章 廢除衛所開始第六百五十八章 飲酒第兩百二十五章 與子同袍(七)-危急時刻第七十八章 小安鎮日常第一百一十二章 收取軍心(上)--求首訂第七百一十五章 怎麼談第五百九十五章 調解失敗第七百零二章 雄文(上)第八十九章 誤入第七百零九章 百感交集第兩百八十四章 新生意(上)第三百零八章 廢除衛所開始第六百七十二章 魏國公府第五百八十八章 花魁娘子第五百七十九章 回京(中)第四百三十七章 兩個翻盤點第一百零七章 第一次聚餐第七百零三章 雄文(下)第四百七十一章 京西園林暢想第四百七十五章 中國數學第三百一十章 冶煉工匠第三十六章 董朗的決定第一百四十三章 看他起高樓(中)第五十六章 成長(下)第兩百六十四章 冬季的日常(一)第六百三十五章 影響第五百零八章 海西女真四部的打算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打一棍子第六十四章 生員(四)-第二階段第三百四十三章 第一紅人第六百三十六章 悔之莫及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明君第四百五十一章 回開平中屯衛第三百五十八章 落幕第兩百九十七章 弘治教子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太子(下)第三百七十四章 安排的明明明白白第兩百一十三章 交戰(一)第兩百九十六章 京師半日(下)第六百三十二章 說法第一百六十章 甫一出場第六百一十一章 落定第兩百三十一章 新軍衛恐怖如斯。第四百一十六章 拍賣第七十章 生員(十)-攻守之勢異也第六百九十二章 等待決戰第二十二章 鄉中事了。第一百零五章 張相公第三百五十四章 印刷第五百八十六章 消息傳開第五百五十五章 回瀋陽第六百二十章 衝突(中 )第六百五十七章 處罰第五百八十九章 昭哥第六百二十六章 談一談的方式第二十五章 影響、名聲第五十七章 院試開始。第兩百五十七章 達成協議第四百七十三章 相思千千縷第兩百三十九章 將要離去(上)第六百九十六章 風聲不對,擔憂第一百九十五章 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