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整訓兩個階段

呂列也不是傻子。就怕這白胖的老小子隨後反悔把他們給賣了,直接帶着他出關,參與此事中。

某些不可以預知的暗流涌動着。

張昭在二月中旬還不知道這些事情。

弘治十六年的春天,朝政清寧。而大明朝的注意力都在興州、開平兩府的開發上。

薊鎮軍正不斷的整編出來,負責這兩府的防務。

而兩府的行政全部由後軍都督府接管,大量的底層官吏被招募,設縣、鎮(鄉)、村三級行政架構。同時,按照京師的做法,設警察局負責治安。設稅務司進行徵稅。

源源不斷的“移民”從北直隸前往興州府和開平府。這些移民都是衛所軍戶,全部轉化爲民籍。

同時,在開平城中,由後軍都督府組織開墾建設兵團,前往大寧、赤峰一線屯田、發展。

這洶涌的浪潮吸引着整個北地的目光。彷彿一個新的時代在開啓啊!

誰又能想到僅僅是廢除北直隸的衛所就能給大明帶來如此大的活力呢?

而隱藏在這股浪潮之下,實際上將會給大明朝帶來更深刻影響的京師紡織廠,第一次開始擴張產能,在天津衛、開平同時設立兩座新的分廠反倒不怎麼引人注目。

二月十四日,一場小雨淅淅瀝瀝。

張昭在廣寧城中召見寧遠參將、錦義右參將並下屬的各遊擊將軍、守備、坐營中軍官、備禦等將校開會,宣佈第一階段的衛所、軍事改革開始。

此時,王承裕已經率改革司的人員抵達廣寧(錦州)。

朝廷只給了試行改革衛所司八十個官吏的名額。這點人手夠幹什麼?

新軍營研究院之前爲研製印刷機,專門研製了一種紙張用於報紙印刷。

因爲固有的宣紙、竹紙等紙張適合書寫、作畫,但對於需要彎曲、摺疊的印刷要求而言,還是不夠的。需要專門研製。而這種名叫“印刷紙”的紙張製造出來後,因其物美價廉,大受市場歡迎。

現在不僅僅是用作印刷,而且還用於公文的書寫。這就導致後軍都督府和改革司裡的文書特別多。很多時候,用公文比用口頭傳到要有效得多。

如今造紙廠在國泰商行名下。不僅僅是銷售“印刷紙”,還銷售“草紙”。讓大明百姓告別廁籌的時代。

改革司目前的人手,基本都是從後軍都督府抽調。要負責的事情多,而官吏太少,只能用這個辦法來彌補。

此次跟着王承裕越過山海關的官吏,總數高達300人。都是以老帶新的隊伍。

其實,以後軍都督府的招考題目:語文、數學,在張府私塾、新軍營初級學堂以及京師城東小學裡學過的學生要佔很大的優勢。甚至從新軍營傷殘退役的老兵也佔着優勢。

另外,大明朝的科舉不禁吏員以及子孫後代參加,所以很多童生、窮秀才紛紛到京師中參加官吏考試。

這兩撥人才被張昭的考試一撈,接下來就只能等培養。後軍都督府從去年開始到弘治十六年一月底,一共舉行過三次大型的招錄考試,宮招募官吏約一千五百餘人。

這是一個很瘋狂的數字。但如果對標大明朝各衙門裡的吏員的話,其實也還說的過去。

後軍都督府要負責的地方很大啊。興州府、永平府、大寧都司。

而且,在試行改革衛所司,以及薊鎮軍改革的過程中,並非沒有發生貪腐的行爲。這基本不用問的。大明朝的官吏節操值低的可怕。連大明朝的“宰相”們都在公然收受冰敬、炭敬,各種外官進京的土特產。

所以,自去年工作開展以來官吏都有不少“損耗”。後軍都督府採取的是高薪,而內部的處理也是很嚴格的。

第一,罷免官職。第二,追回贓款和後軍都督府的損失。第三,送相關人員到遼東屯田。最少五年才能成爲“自由民”,和張昭處理騰驤四衛哪些兵油子是一個規格。

關於衛所改革、軍制改革,這基本沒有什麼好強調的。基本都用文件下發。

第一階段的衛所改革,主要是登記個人信息,建立戶籍。第二階段就是分配田地。

軍事改革的第一階段,很明確,在清理空餉、裁撤老弱中表現出色的軍官將會得到去位於京師的大明皇家軍事學院學習的資格。

第二階段就是把剩下的士卒進行整訓、整編。

遼西走廊這裡,山海關是由薊鎮軍負責把守的。因此,只有兩個參將。分別是寧遠參將、錦義右參將。

寧遠城就是明末袁崇煥轟死老奴的地方。寧遠大捷所在地。

錦義右參將所轄的就是廣寧城(錦州)。

額外說一句,打開地圖看一眼,寧遠大戰時確實兇險啊。錦州丟掉,遼西走廊的長度都被壓縮至將近一半。

遼西走廊裡的軍隊,張昭開完會大致統計出來,兵額是六萬多人。實際只有4萬人左右。

淘汰老弱,估計剩下來的青壯只有兩萬餘人。

這些人將會在廣寧城中參與集訓。由新軍營的軍官負責培訓。屆時,軍官肯定是由新軍營抽調。火器軍一萬,騎兵兩千,步兵八千。

張昭“期待”着遼東都司的將校們給他一個驚喜,當然是要多招士卒。

這個配比,倒不是張昭不想訓練足夠多的火器軍隊,而是後勤跟不上。不僅僅是燧發槍的供應問題。還有紙裝彈藥的製造。

火器軍隊的訓練,肯定是要用子彈喂的。他現在哪裡有這份財力?

軍中的大會開完,將校們都回各自的駐地執行,個個興致高漲。

軍權暫時會被被剝奪不要緊。火器軍隊的軍官傷亡率是非常高的。到處都缺軍官。即便不打仗,接下來遼東鎮還有紙面上十五萬大軍要整訓,有的是位置等待着他們。

二十二日下午,張昭在廣寧城中和錦義右參將楊鄉在軍營中查看整訓事宜時,一匹快馬疾馳而來,“大帥,建州女真蘇護部反了。”

第五百九十七章 協商(上)第一章 難題第八十七章 新舍人(下)第兩百二十六章 與子同袍(八)第兩百二十一章 與子同袍(中一)第三百零八章 廢除衛所開始第兩百三十五章 夜談第七百一十八章 京中轟動第五百三十二章 覆滅福餘衛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義之師?第六百章 強買第十一章 新的任務。第六百二十五章 不退讓第四百七十二章 捐獻第兩百二十八章 讚歌第兩百零九章 選擇第六百一十四章 雨中的府邸第五百五十三章 渤海軍副將第一百四十五章 看他其高樓(下)第五百八十八章 花魁娘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看他其高樓(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人多力量大第一百零三章 招攬第五百三十七章 齊聚阿城(上)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干涉第四十六章 未來的路第五百三十九章 齊聚阿城(下)第兩百九十八章 樑儲此人第六十九章 生員(九)-紅契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朝會第七百一十章 溝通、落幕第兩百一十章 視死忽如歸第兩百六十二章 別人眼中的張昭(上)第三百三十五章 人多力量大第五百一十九章 一盆冰水第七百二十二章 安排妥當第兩百五十七章 達成協議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勝之後第三百五十章 列強的套路第五百四十章 酒宴第一百二十一章 跳脫的朱厚照第五百二十六章 各自的難題第兩百一十九章 與子同袍(上)第兩百九十五章 京師半日(上)第五十九章 謠言起第四十四章 收、小鎮。第三百三十一章 解決第三百三十四章 把路堵死第兩百七十九章 拜訪路中第兩百五十六章 月夜來訪第六百九十九章 蕭敬教太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要幫忙嗎?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軍縱橫第三百九十章 張昭的聖恩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明不可辱第六百五十六章 醫院探視第五百七十五章 終章(下)第八十二章 初見太子(上)第三百零二章 宮中第四百五十七章 妻妾忽至第六百三十一章 密謀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種人第四百五十七章 妻妾忽至第四百六十四章 調研(下)第四百零一章 意想不到第兩百一十三章 交戰(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次驚豔第一百三十四章 誰比誰傻?第六百一十三章 等待吧第五十七章 院試開始。第兩百六十二章 別人眼中的張昭(上)第兩百七十九章 拜訪路中第三百零六章 美食第一百三十四章 誰比誰傻?第七百一十一章 秋日第六百九十章 故事第一百二十六 直接拿第六百五十四章 餘波第十二章 宮中太監(上)第四百八十章 交鋒(三)第五百四十章 酒宴第兩百一十八章 林同的情報第四百二十六章 合圍、追擊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干涉第七百一十八章 京中轟動第兩百九十七章 弘治教子第三十七章 兩成第三百七十一章 說服劉大夏第兩百一十四章 我們的淬鍊第兩百零六章 準備報捷第一百三十七章 燧發槍試射第七百一十三章 樞密會議第一百零四章 明星般的青年第三百八十五章 宮中議事第兩百三十七章 封爵第三十九章 銷售、架構、將離去第兩百二十一章 與子同袍(中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月影第九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六百八十六章 紛爭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