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京西少年(一)

深夜降臨,京城外的小安鎮只剩幾點燈火。而京城內西城依舊是燈火通明。權貴們的府中,歌舞昇平,酒宴正酣。日落而息對權貴們而言無效。

長寧伯府中。

長寧伯周彧剛在前院裡招待兄長慶雲侯周壽吃酒,帶着些微的醉意在美妾的攙扶下到東面的小軒中。周府的管家正等在這裡。

周管家問安後,躬身道:“老爺,關於二鍋頭的東家,我已經打聽清楚。名叫張昭,是宛平縣中的一名小童生。佔有八成股。他和青龍鎮中的一個小商人合作。”

周彧六十歲許,一幅老者模樣,身穿錦袍。倚在塌椅中微微沉吟着。張昭這個名字讓他感覺到耳熟啊。片刻後,想起青龍鎮中的舊事。“原來是他!”

周管家驚訝的道:“老爺知道他?”是熟人這就不好辦啊。自家老爺擺明是要空手套白狼的。

周彧呵呵笑一聲,輕輕的擺擺手,“無妨。後日宮中要派人去潭拓寺打醮,你給林師爺說一聲,跟我一起去。”

張童生留給他的印象還是很深刻的。他這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趁着姐姐還活着時能封侯。大哥那個侯爵把他給羨慕的。上次,他將張童生的觀點唸叨給天子聽便是這個原因。

他都起了禮賢下士的念頭。然而,天子聽過之後根本不感興趣。原本對這童生有興趣的太子最近也沒動靜。張昭在他心中的地位已經直線下降。

周管家道:“小的領命。”

九月二十五日,張昭帶着長隨陳康、張泰平返回青龍鎮。居住在他的小院中。隨後,他派張泰平返回南口村給婉兒送信。

深秋時節,冬日將至。婉兒在廳中讀着張昭寫來的信。庭院裡的菊花綻放。淡香浮動而來。似乎落在穿着水粉色長衫身段婀娜美麗的少女身上。

“所以,二哥現在在青龍鎮?而且,董家想要股份,不給就要撤走賬房,還要斷掉京西煤窯、和宣府那邊的供應?”

張泰平低着頭回道:“是的,小姐。”小姐越來越美麗,明麗不可方物。且隨着管轄的僕人、僱工越來越多,自有一股氣度。他在小姐面前頗有壓力。

坐在一旁的老吳憤恨的道:“董家那幫人真TM的可恨!少爺原本就說要建書院培養自己人。果然是沒錯。平安,少爺有沒有額外的交待?”

張泰平道:“吳伯,沒有。”

他其實也很奇怪。自家少爺表現的太淡定。難道真給董家三成股份不成?屆時,知行商行姓張還是姓董?董敘、董朗父子能妥協一次,就能妥協第二次。

婉兒輕輕的抿嘴。二哥之前給她的信中,會和她玩笑幾句。譬如:婉兒吾妹,見字如晤。二哥知道她不想給他當妹妹的。又比如說要給她買幾個丫鬟,讓她當個養尊處優的富戶小姐。

而這封信裡什麼都沒有。只是簡單的述說和問候。她能從字裡行間中感受到二哥此時的冷靜。還有冷靜背後的情緒。估計二哥不會輕易放過董家。

二哥前些日子讓陳康帶給她的信裡面有計劃,但這管用嗎?

中午時分,婉兒在書房裡給張昭回信時,距離不遠的東劉村中,去妙峰山中尋仙問道的劉大戶忽而返回家中。這讓劉小娘子和其弟劉公進極其驚訝。

劉大戶回到家中,先見過妻妾、兒女,然後和女兒、弟弟在幽靜的小廳中敘話。

劉小娘子道:“爹,你怎麼突然回來了?”

劉大戶對女兒疼愛是真疼愛,心裡不滿女兒瞞着他和張昭做生意,但終究是捨不得說她,道:“我在山裡面遇到朋友,他給我說青龍鎮的事。張家那小子有麻煩了?”

劉公進點點頭,“小麻煩。大哥,董家你有印象吧?他們想要爭搶二鍋頭的生意控制權。”

劉小娘子輕輕的嘆口氣,糾正道:“二叔,這不是小麻煩。而是很大的麻煩。二鍋頭的生意如何,我們都是知道的。明年附近的村落只怕都要種高粱。

以董家一個小商人的實力,根本保不住這門生意。關鍵在於,若是董家能從張昭手中佔到便宜,京中其他的貴人們難道會沒有想法?”

劉大戶一聽就明白,嘿嘿笑起來,見女兒要勸他,主動的道:“好女兒,且讓你爹高興一會兒。你不知道我有多麼恨那姓張的小子嗎?你放心,我就在家裡等消息,絕不去鎮中。”

劉小娘無語,定下基調:“這事和我們家沒關係。我們賣我們的高粱就好。”

二十六日,張昭和董鼎要在青龍鎮客滿樓中交割白酒股份的事情,如同一陣風一般傳遍整個青龍鎮。

按理說,這件事只會傳遍青龍鄉。但是,二鍋頭行銷北直隸。京城、周邊幾縣的縉紳們都聽說此事。這幾天來買酒的客商們相互打聽着情況。

清晨時,枯樹中幾隻麻雀鳴叫。

距離青龍鎮鎮中心不遠的明理書院中,餘冠和幾名好友相約着出來。臨近十月初十的院試,書院對他們沒有任何的約束。他們的時間比較自由。

和張昭幾次衝突的劉同學輕搖着摺扇,微笑道:“元甫兄,得虧你在客滿樓中搞到一個位置,我們才得以有幸看到這場大戲啊!屆時,張昭臉上的表情肯定很精彩。”

王同學道:“我怎麼聽說董家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聽董原說,要給他兩千兩銀子。”

餘冠還是玉面郎君的模樣,依舊是冷峻、矜持的範兒,說道:“不是這麼算?張昭的白酒生意這纔剛剛開始。等兩年出酒量上來,利潤肯定不小。兩千兩銀子算賺到。”

劉同學一拍摺扇,“對了。就是這個理。張昭這小子等會臉上笑開話,心裡不知道多麼疼呢!而且這白酒生意得控制權說不定會易手。董家那幫人油滑的很。”

他內心裡其實不大瞧得起董家的商賈做派,但現在雙方是同一戰壕,他當然不會說太過分的話。

餘冠點點頭,“我們走吧。”

不管是擔憂、觀望,抑或是看好戲的心態,再或者是從京中趕來的“貴人”們。青龍鎮已成爲一個風暴眼!而處在食物鏈底層的鬣狗又如何能預測到風雲?

二十六日上午十時,張昭在陳康、董朗的陪同下,從容的走進客滿樓酒樓,拉開這場大戲的序幕。

第兩百一十六章 小王子的陽謀第一百九十六章 李逍遙的淬鍊第四百一十九章 出塞第五百八十章 回京(下)第七百三十五章 慎守勤之死第三百八十章 回京的任務第五百九十三章 武安侯府第三百一十八章 孟先生第七百三十一章 戰場上的買賣第兩百一十八章 林同的情報第四百七十二章 捐獻第一百九十二章 初戰(上)第四百零九章 張昭的調整(下)第六百四十四章 意圖實現第六十八章 生員(八)-第二齣第三百六十四章 韃靼之地第五百九十四章 不知去向第六百一十八章 發酵第四百五十四章 各有收穫第五百五十八章 瀋陽城中(中)第六百四十四章 意圖實現第五十九章 謠言起第五百六十一章 相逢(中)第四百四十六章 大明不可辱第五百零一章 苦難結束第三百二十章 教育設想第一百八十七章 方氏父子第七百一十八章 京中轟動第五百九十六章 你噁心不噁心?第一百八十八章 進入戰區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軍縱橫第六百七十七章 只論鹽商、鹽法第八十五章 新舍人(上)第四百一十二章 回京瞭解情況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態(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看他其高樓(下)第七百三十七章 最後的餘暉第四百四十四章 往大帥嶺匯聚第九十四章 被御史彈劾第七百一十三章 樞密會議第六百三十七章 改革武勳集團第四百二十三章 朵顏衛的對策第四十章 真正的技巧第五百九十六章 你噁心不噁心?第六百四十章 分崩離析第十七章 不再有興趣第兩百四十四章 我不想當反派啊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捷(上)第四百四十章 勝利之甘美(求收藏啊!)第一百八十七章 方氏父子第四百四十四章 往大帥嶺匯聚第兩百九十八章 樑儲此人第九十二章 新遊戲(上)第六百二十六章 談一談的方式第三百一十九章 結盟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刀殺人第十四章 知道身份、規劃第六百五十二章 驚聞暗子第五百七十章 聖人抵達第五百七十九章 回京(中)第四百二十章 憤恨、初戰第一百一十章 推的一乾二淨第三百九十章 張昭的聖恩第四百三十三章 告全軍將士書第四百八十一章 交鋒(四)-劉大夏的反擊第三百六十八章 君臣論報第兩百九十三章 允許辦報第兩百五十四章 鬧上門第六十五章 生員(五)-雨夜中第四百六十一章 衛舉人的決斷第三百七十一章 說服劉大夏第八十五章 新舍人(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鋼槍如林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明不可辱第七十二章 生員(十二)-打臉、逃離第六百六十一章 論兵第十二章 宮中太監(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捷(上)第三十章 考前準備(下)第六百三十八章 達成一致第六百八十三章 抓捕、論鹽第三百一十五章 國子監改革(下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三步走第七百一十五章 怎麼談第五百三十二章 覆滅福餘衛第兩百五十一章 書信第六百九十六章 風聲不對,擔憂第三百六十九章 平北虜策第兩百二十七章 與子同袍(完)第四百六十二章 悠閒生活(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看他其高樓(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準備殺雞第三百零二章 宮中第四百六十六章 面聖第六百八十四章 落幕第五百四十七章 何至於此?第六十章 壓制第四百五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退出舞臺第四百四十二章 各地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