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達成基本目標

暖閣裡的大臣中有人發出輕輕的驚訝聲。

張昭一個武將,倒是對國朝的典故知道的很清楚。這是認真做了功課啊!

在明朝可沒有什麼公共圖書館、也沒有中國知網這樣的網站,想要知道這些數據,只有一個地方:翰林院中的藏書閣。

張昭能知道,當然是請李閣老幫忙的。對於李大佬而言,在翰林院找點資料還不簡單。

首輔劉健神情沒有任何的變動。

開玩笑,弘治皇帝登基之前,他就是翰林。而弘治皇帝登基之後,他是閣老,張昭說的數據他不知道?餘子俊的奏章他沒看過嗎?

那怎麼可能?

他當然知道隨着京師的人口繁衍要增加五城兵馬司的力量。關鍵在於如何增加。

以前,歷次增加都是直接調派軍士給五城兵馬司,或者增加一名官員。

而按照張昭的提議,把五城兵馬司統合起來,不僅僅要增加人手,還要調整京師地面上各衙門之間的職權。這樣搞出的動靜太大。

所以,他在張昭的奏章上的票擬是“鎮之以靜”。他不願意按照張昭的建議去增加五城兵馬司的力量。

有舊例可以遵循,且行之有效,爲何要用張昭這不知道是否有效的辦法呢?

張昭洋洋灑灑的說完一段話,劉閣老無動於衷,他並不氣餒。因爲,這只是鋪墊而已。

“所以,要增加京城內外的治安力量是共識。問題是以何種方式增加?或者說,如何有效的治理新增的人口。

下官以爲,核心部分,就是戶籍。京師每一個人的區別,不在於姓名、年齡、容貌。而在於其手裡拿着的由官府頒發的戶籍。這是其身份的證明。

所以,五城兵馬司應當具備戶籍管理功能。而爲了方便外地百姓來京工作、居住、生活。應當依託戶籍,由五城兵馬司重新構建一套‘居住證’系統,把所有的人都納進去。

然後,五城兵馬司應當有京師刑名之權,確保其在治理時的權威。五城兵馬司沒有杖型以上的刑事案件處理權限,如何震懾犯罪分子?

這是下官提議的邏輯所在。

下官知道如今國庫空虛,須得謹慎增加官吏編制。但是,依照下官的建議,其實耗費並不增多。

其一,若按照舊有的制度,東城兵馬司至少要增加兩百軍士。而依下官的提議,依託於地方上的坊、鋪,設立若干分所,官一名,吏員若干,專職處理坊、裡中的事務。

若有刑事案件,即可派人上報。由總部進行支援。所需錢糧遠低於新增兩百餘軍士的花費。

其二,京中其餘各處都設立分所,確保每一個裡,每一個坊都有分所。如此,既加強治理,又可節省花費。但是,以急遞鋪夥夫、弓兵的素質斷然無法勝任,所以,下官說需要考試選拔。”

說完之後,張昭向劉健拱手一禮。

暖閣中陷入沉思中。張昭說的信息量有點大。

首先,按照張昭的說法,新成立的警察局必須要握有戶籍管理的權限。那意味着宛平、大興兩縣的縣衙就剩下差衙的職責。權力被侵奪。

同時,警察局還要向上侵奪刑部的職權。

大明朝的京師重地,極爲慎刑。按照大明的國情,外地知縣都一百杖之刑的權力。到京師之中,知縣和知府都沒這個權力,這是刑部的權力。再大的案件,那就要請天子聖裁。

所以,張昭說來說去,就是剛剛吏部尚書馬文升總結的:總覽京師司法之權!只是他這麼解釋一通,說服力大增。

管理戶籍是管理百姓的核心要點,這但凡是大明朝的親民官就知道啊!不然,太祖皇帝設戶籍幹嗎?百姓爲何出門要開路引?

其次,張昭主張依託本朝的坊、裡、鋪設分所來治理。這是衆人沒有聽說的。

所以不怪謝遷剛剛要反對,說警察局裡的衙役權力過大,勢必會魚肉百姓。

大明朝的制度,百姓的居住區在城內叫做“坊”,在城鄉結合部,叫做“廂”,在鄉間叫做“裡”。

除開這一套體系之外,還有一套驛站體系。即水道交通要道,每隔十里設驛站、急遞鋪。

所以,京師的治安地圖上,劃分爲五城三十六坊五百餘鋪。體系是五個巡城御史,地位最高,可以判決各種小案件。

其下是五城兵馬司,設官吏,有弓兵百餘,下轄的急遞鋪再出三五人。算下來有兩百多直屬下屬。以兵馬司衙門爲“據點”。負責偵緝、捕盜、防火等事務。

再其下,就是五個巡捕營。權力最小。負責每天晚上的巡邏和聽命令抓人。

張昭現在的意思是,不按照交通要道去把控治安,而是把直接把分所設立到坊、廂、裡中。依託人去治理。這樣反而花費更少。

但是,他這個辦法要求的“衙役”們的素質非常高。最少要識字吧?所以要考試。

暖閣中所有官員都看着首輔劉健,等待他的決策。只見劉首輔微微皺眉。

所謂:李公謀劉公斷、謝公尤侃侃。且不說劉健治理國家的能力,至少他在下決斷時其實是非常果斷的。他認定的事情,就會堅持。絕非言語所能動搖。

張昭趕緊擡頭,看弘治皇帝一眼。

這時,弘治皇帝開口道:“朕以爲張昭所言有理。最少可以在東城試行之。劉先生以爲呢?”

劉健其實是打算拒絕的。但弘治皇帝話都說出口,而且張昭把邏輯都解釋的清楚,形勢營造到這裡,想一想,躬身行禮道:“臣請先在東城試行。若行之有效,則在京師執行。”

張昭心裡長長的鬆出一口氣。總算是完成基本目標。

能讓劉健“唾面自乾”的人,只有弘治皇帝。其他人都不行。他今天就是說的天花亂墜,劉閣老該不同意還是不同意。他早就有心理準備。

他這一大段的解釋,看似是說個劉閣老聽的,其實是說給他人聽的。爲的是營造形勢。

明代的輔臣制度,在弘治朝而言,還是很有生命力的。但是呢,對於輔臣們而言,它有個問題,首輔執政靠的是個人威望,而不是個人黨羽。

當前而言,首輔劉健是沒有搞“指鹿爲馬”的能力的。

所以,這就意味着,劉健需要衡量,他是“就坡下驢”,還是耗費自己的政z聲望,硬頂弘治皇帝拒絕張昭的提議。答案現在出來了。

之所以說是完成基本目標,是因爲張昭當然是想直接一步到位啊!成立京師警察局。但,現實是大明朝的文官力量依舊非常強大。

但能完成基本目標,也算不錯。他心裡滿意。

張昭內心一段獨白,在場的廟堂諸公,基本上心裡都明白。

這時,弘治皇帝主持着會議,垂問道:“三法司對張昭提出的清掃行動有何看法?”

第五十六章 成長(下)第六百八十三章 抓捕、論鹽第五十五章 成長(上)第六百零七章 出乎意料(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武安侯府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勝之後第六百二十八章 燕濱大哭第兩百二十九章 張相公第一百四十二章 看他起高樓(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新兵團訓練第七百二十六章 鳳凰臺見聖人第六十九章 生員(九)-紅契第三百四十六章 先抓捕第九十八章 高估了武勳集團第一百一十八章 淬鍊(一)第四百四十七章 找你們有點事第六百七十五章 欺詐第四百五十八章 家中收入和支出第六百三十五章 影響第五百七十七章 終章第三百一十四章 國子監改革(下)第七百三十七章 最後的餘暉第八十七章 新舍人(下)第七百二十二章 安排妥當第四百六十二章 悠閒生活(下)第七百三十二章 激戰正酣第兩百七十九章 拜訪路中第三百九十四章 薊州鎮的密謀第兩百三十章 命運改變(諸位書友中秋節快樂)第六百零九章 設立樞密院第三百九十一章 真正的收穫第四百二十八章 王子落幕,大戰將起第三百二十一章 自白第兩百一十一章 軍議第七百一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五十二章 京西少年(完)第六百八十六章 紛爭再起第五百六十章 相逢(上)第六百五十二章 驚聞暗子第兩百五十八章 王恕的手段第七百一十章 溝通、落幕第兩百一十六章 小王子的陽謀第六章 未果、等待第七十五章 安慰第一百二十八章 乾清宮外第七百一十六章 和談開始第三百九十二章 籌備成立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捷(下)第三百四十章 鼓動壽齡侯第八十三章 初見太子(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進入戰區第五百三十三章 李幽到來,潛憂第三百八十三章 追查第一百九十二章 初戰(上)第五百七十六章 終章(下一)第五百四十五章 火冒三丈第七百一十章 溝通、落幕第一百五十七章 會操前(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小鎮雨後的茶第一百一十一章 我給你一句忠告第兩百三十二章 六小姐第三百三十六章 臣請獨奏第一百六十九章 道旁遇聖人第五百八十二章 天下皆敵第一百一十章 推的一乾二淨第四百八十五章 交鋒(完)-落幕。第六百三十章 誰算計誰第四百七十一章 京西園林暢想第七百三十一章 戰場上的買賣第四百九十六章 祖宗基業不能丟第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批畢業生第四百六十七章 所謂名將第一百七十九章 出征。第四百一十五章 投資張昭個人第三百九十八章 臣願效法前賢第四百七十三章 相思千千縷第三百八十九章 達成基本目標第七百一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兩百六十五章 你當這是玄幻嗎?第兩百七十二章 面聖(上)第六百六十九章 如何整頓第兩百零九章 選擇第五百七十六章 終章(下一)第六百八十八章 標準套餐第一百八十三章 招募一個團第四百一十三章 剩下的我來處理第六十七章 生員(七)-反轉開始第六十六章 生員(六)-局勢危急第七百一十七章 變故起第四百四十六章 大明不可辱第兩百六十八章 尾聲第八章 試探、詐唬第一百七十九章 出征。第六百一十章 此事和你無關第四百三十二章 援兵忽至第四百七十四章 等待開會第三百三十一章 解決第五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一百二十二章 淬鍊(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一鳴驚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