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七章 弘治教子

這十幾天的時間過去,擔任美食街總經理的陳夕鳳已經選好一塊區域作爲美食街的地址。

從法華寺一帶的青樓往東行10裡,這裡人煙相對稀少,只有兩個村落,約幾十戶人家。剩餘都是大片的荒地。

陳夕鳳正在動用股東們的人脈,在大興縣衙的主持下購買荒地。十萬兩白銀的啓動資金已經陸續到位,落在大明新軍發展銀行開設的戶頭上。

鎮遠侯府出資8千兩,佔8%的股份。駙馬都尉崔元出資一萬兩,佔10%的股份。陳夕鳳個人出資佔2%的股份。陳記出資一萬兩佔10%的股份。

董朗代表董家出資,佔5%的股份。英國公府佔2%的股份。長寧伯府佔5%的股份。

張昭作爲大股東,出資五萬八千兩,佔58%的股份。婉兒給他留的6千兩白銀全部投入進去。他以個人的名義向大明發展銀行借貸5.2萬兩白銀。

且不提張昭新秦伯的身份,他在京中任何一家錢莊都可以貸出大筆的白銀。當然,京城中沒有一家銀行能在短時間內拿出這麼多白銀罷了。

他個人做爲大明發展銀行的佔股90%的大股東,這筆銀子就可以很輕鬆的貸出來。不然,後世那些商業財團爲何要控制銀行?金融操作是以銀行爲基礎的。

當然,這筆銀子拿出來,張昭是要付利息的。

太子朱厚照跟着張昭、駙馬都尉崔元來看了一圈,就返回宮中求見弘治皇帝。主要是目前這一片都是荒地,連建築圖樣都沒有,朱厚照興趣不大。

弘治皇帝正好在西苑中休息,把他召進含元殿中。

朱厚照剛進宮中,就見父皇正在大案前作畫,母后在旁邊看着。被母后視爲掌上明珠的永嘉公主並不在這裡。

朱厚照行禮後,和弘治皇帝說起今日的見聞,問道:“父皇,張昭說用報紙教化讀書人,這是什麼意思?”

弘治皇帝手裡拿着狼毫筆,上面吸飽墨汁,正沉吟着。張皇后擔憂的將朱厚照拉過去看他受傷沒有,“皇兒,你怎麼偷偷的跑出宮去,出了事怎麼辦?張昭真是膽大妄爲!”

由不得張皇后不緊張。朱厚照是她唯一長大的兒子。這是她下半輩子的依靠。

弘治皇帝早就知道。張昭和朱厚照約好出宮,他就得到消息。而他默許此事。顯然,張昭給太子灌輸了些新的東西。溫和的笑道:“皇后不必緊張。京師這裡很安全。”

說着,揮揮手,讓侍奉在含元殿暖閣裡的太監、宮女都退下,再對正被張皇后折騰的朱厚照道:“那皇兒覺得讀書人需不需要教化呢?”

朱厚照一臉的問號。讀書人教化個什麼?略微一下,感覺有點頭緒,但一下子抓不住。

弘治皇帝微微一笑,見手裡毛筆的墨汁滴到宣紙上染成一個墨團,一副畫都要毀掉,但他並不心疼,而是繼續教導太子,“外朝的御史是不是讀書人?他們整天給朕說,這是祖制,那是祖制。這不許做,那不許做。朕是天子,還是他們是天子?

再比如,這次京中的輿論風波,朝野都在彈劾張昭,說他廢除衛所,是要禍亂天下。真的如此嗎?”

朱厚照大約有點明白了,但是十二歲的小正太還是很難用語言去總結他的感受,直言道:“父皇,這天下是我們朱家的天下!不是御史的天下。”

弘治皇帝滿意的笑起來,一副老父親的慈祥表情,孺子可教也,道:“嗯,你能這樣想,朕心甚慰。回去再好好想想。不過這些話,就不要對先生們說起。”

他執政十五年多,早就發現大明的權力架構、運行流程是怎麼回事。皇權和相權存在着天然的矛盾。

所以,太祖皇帝留下遺訓,敢言立宰相者,殺!

但是,皇帝的經歷是有限的。不是誰都有太祖、太宗那樣的精力。閣臣們的權力逐漸增長,文臣勢大。而宣德皇帝讓司禮監批紅,創辦內書堂,來抗衡外朝。

皇權,由相權分散開的文臣集團,宦官。這是大明最基本的權力結構。廠衛就是皇權的利器。

他執政以來,並不喜歡用太監干預國政,也不喜歡用廠衛。前朝往事足以爲戒。他信任、依賴他的老師們,讓他們擔任閣臣,治理國家。所以,有些事情他會退一步。

但是,有些東西得教給太子。

文臣們既然掌權,就不希望身家性命寄託於皇帝一念之間。他們抗衡皇權的辦法,其中之一便是掌握着輿論!上書罵皇帝,迫使皇帝屈服。

之二是辭官。國家是無法離開大臣們治理的。否則就會出亂子。

朱厚照受到父親的鼓勵,心中振奮,躬身行禮道:“是,父皇。”告辭退下去。

弘治皇帝扭頭對張皇后笑道:“皇后,不要生氣。張昭是忠臣。”

教化讀書人,這小子是真敢說啊。他真的只有十八歲?連權術的東西都看的這麼清楚?

張皇后本來是張昭有點不爽的,擅自把太子帶出宮。這成何體統?而這兩天她弟弟又在她面前唸叨張昭的不好。

“娘娘,他張昭區區一個伯爵,怎麼就敢在京西郊佔三千畝良田。簡直是持寵而嬌!”

“娘娘,臣也想要三千畝良田。給父親、母親多添一件衣裳,多添一道菜。”

張皇后雖然當時把弟弟壽齡侯給罵了一頓,但心裡對張昭還是有點看法的。

她很清楚事情的經過。天子是酬功,賞賜他一棟府邸。派司禮監跟着他去挑。結果張昭在京西北郊外划走三千畝地。說是荒地,難道不能爲良田?

所以,她覺得張昭膽子很大,藉着有軍功胡來。這次帶太子出宮給她的感受一樣如此。

不過,弘治皇帝親口“求情”,張皇后固然能拿捏住丈夫,但不願意爲點小事而爭吵,忽而展顏一笑,將臉上的陰霾都收掉,嬌聲道:“陛下如此說。臣妾自然是信的。呀,陛下,畫染墨了。這大半天的功夫白費。”

張皇后雖然年過三十,但忽而做小女兒形態,嬌媚多姿,引人心動。

弘治皇帝“哄好”老婆,教好兒子,心中很暢快,哈哈一笑,“不妨事。朕回頭再畫就是。”

弘治皇帝教子時,張昭回到小安鎮中。稍後,準備出使韃靼的樑儲來訪。

第六百三十二章 說法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明君第四百九十八章 準備動手第兩百三十七章 封爵第一百零四章 明星般的青年第六百四十三章 總督制第五百二十四章 目標所在第四百六十五章 回京第一百零九章 暗潮涌動第四百三十三章 告全軍將士書第兩百七十六章 府邸位置第兩百一十六章 小王子的陽謀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次驚豔第四十四章 收、小鎮。第五百四十七章 何至於此?第一百二十八章 乾清宮外第四百二十三章 朵顏衛的對策第一百四十二章 看他起高樓(上)第兩百一十章 視死忽如歸第六百零九章 設立樞密院第九十九章 局勢再變第一章 難題第五百五十章 張昭的微笑第七百一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二十七章 反擊開始第六百九十六章 風聲不對,擔憂第三百零九章 勾兌第三百二十八章 孟先生的主意第四十六章 未來的路第六百三十六章 悔之莫及第三百九十一章 真正的收穫第六百九十一章 御批第七百一十一章 秋日第六百五十六章 醫院探視第六百四十九章 追查幕後者第七十九章 李東陽(上)第九十二章 新遊戲(上)第五百四十七章 何至於此?第六百零八章 出乎意料(完)第兩百五十一章 書信第七百三十四章 殺!殺!殺!第三十一章 餘波第六百零三章 輿論場第六百八十八章 標準套餐第六百三十七章 改革武勳集團第四百六十四章 調研(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東陽的支持第五百七十六章 終章(下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八斬!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知道,爲什麼?第六百零二章 火(下)第一百六十章 甫一出場第九十五章 是誰?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東陽的支持第五百五十九章 瀋陽城中(下)第二十四章 三大反派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戰(中)第一章 難題第六百五十二章 驚聞暗子第二十九章 考前準備(中一)第五百二十六章 各自的難題第四百七十七章 日常第七百三十二章 激戰正酣第兩百八十三章 對錢寧的安排第四百九十八章 準備動手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上)第五百四十六章 交鋒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干涉第三百七十七章 開平中屯衛見聞第五百零三章 一心爲公馬文升第五百一十章 朝鮮國的對策第五百六十五章 勝卻(中一)第兩百九十六章 京師半日(下)第四百一十九章 出塞第一百零七章 第一次聚餐第兩百九十七章 弘治教子第六百零一章 火(上)第三百八十二章 查明情況第三百七十三章 張泰平的選擇第兩百三十九章 將要離去(上)第五百二十五章 李搏濤的思路第三百五十五章 競爭不過第三十章 考前準備(下)第兩百四十章 月夜淺談第兩百章 張昭的打算第兩百三十二章 六小姐第五百九十章 割以永治第五百九十三章 武安侯府第六百七十九章 大局已定?第二十二章 鄉中事了。第兩百零八章 新軍衛在準備第一百章 反打臉第四百五十三章 傳回京中第一百九十二章 初戰(上)第五百零四章 惴惴不安的海西女真第三十九章 銷售、架構、將離去第一百二十八章 乾清宮外第二十章 新計劃、返鄉第三百八十三章 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