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一章 遠道而來歐羅巴,老驥伏櫪錢公公(下)

老錢滿心都在哆嗦啊,這光宗耀祖啊!

將來這青史所錄,他老錢能得是啥地位?!

能讓陛下許乘輦同行,怕是那些個文官們都得嫉妒的眼珠子紅透了去。

“老奴,愧受了!!”

弘治皇帝一下船就要去查驗,其實也是爲了打老錢能一個措手不及。

主要是這糧食的產量,實在是超越常識的離譜。

畝產五石以上啊,這啥概念?!

大明上田的畝產,也才只有二石半。

這都還是上田啊!

中田、下田的畝產,很多僅有一石半甚至一石。

這尼瑪……一下子,就是翻數倍的幹活。

弘治皇帝過了最初的激動,接着就是懷疑:這玩意兒真的假的?!

其實不止是弘治皇帝懷疑,來訪的元老院、內閣諸部司也在疑慮。

畢竟這些個新糧食,那都是聞所未聞的。

他們見到的只是收穫回來的,產量只是聽聞到的。

但到底這個糧食如何,沒有親眼所見誰都心裡抱着一絲的疑慮。

下船就馬上要去檢查,這不僅是弘治皇帝的想法。

其實也是其他朝臣們嘴上不說,心裡何嘗不是這個想法?!

老錢能作爲宮裡出來的老人兒了,自然也猜到了這片心思。

既然自己手上的東西是真的,那也不怕人家來查驗。

當下便讓人在前頭開路,激動恭敬上了輦駕伺候着弘治皇帝向城外的田莊駛去。

城外一大片的田莊,盡數收歸了國朝。

這裡有一半是國朝歸屬的,另一半則是內庫歸屬的。

兩邊的租子都一樣,都是什納一的租子。

再算上國朝本身所納的租子,也就是二八租。

且根據內閣新的規條,若是州府三司申報當年收成低於一石便可免納。

國朝手裡有了糧,自然心不慌。

災荒之年放百姓休養生息,這哪怕是傻子都知道。

可從前實力他不允許啊!

少收一分糧秣,國朝支應能力就降低幾分。

其時大部分的田畝都在各地藩王,及當地鄉紳手裡。

這導致的便是帳目上的田畝非常多,可實際上國朝掌握的田畝卻沒多少。

於是只能是大量收租,才能夠支應國朝的開支。

而租子和稅賦高了,百姓們沒奈何又只能是去投效各地鄉紳、藩王。

各地鄉紳、藩王們勢力漸大,藉由此又強佔國朝所屬的田畝。

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國朝田畝越來越少、鄉紳藩王田畝越來越多。

這種情況直至張小公爺給國朝提供了足夠的狠手,才慢慢的轉變過來。

“隆隆隆……”車隊緩緩的前行,夷州首府周邊早已經鋪設了直道。

反正放着那麼多勞工,不用白不用啊!

測算一番,老錢回京送糧述職的時候順便找找路子。

批覆下來就來一羣大匠,回頭就把這夷州大部分的直道給修好了。

這也是夷州人極爲欽敬老錢能的原因,那夷州給錢公公立的萬家生祠可不是白立的。

城外的田莊很快的就到了,弘治皇帝在車上自然不忘了親切的勉勵了一番錢能。

而輦駕緩緩的停下之後,車門被敲了敲。

“陛下,已經到了地方了。”

弘治皇帝嗯了一聲,隨即起身。

車門則是從內向外被緩緩打開,錢能趕緊先下車。

躬身在車側侯着,弘治皇帝走到車門前向外望去。

頓時可見滿眼的蒼翠,一枚枚的玉米穗子就這麼明晃晃的掛在玉米杆上。

隨着微風輕輕的擺動着,弘治皇帝頓時激動了。

三兩下“噹噹噹~”的踏下輦駕,撩起袍子便向着玉米地衝去。

然而這玉米足足有着一人高,走進去那基本人就只能是滿眼看到玉米杆子。

弘治皇帝試探性的走了一段兒,只能是嘆氣退回來。

倒是羣臣興致勃勃的在玉米地裡行走着,弘治皇帝似乎還不甘心。

抓起身邊最近的玉米杆子,對着老錢能露出一個詢問的眼神。

“可以摘!陛下,這些是已可採摘的玉米!老奴特地流出來,給陛下與諸位大人的。”

弘治皇帝激動的一擺手,頓時羣臣們嘩啦啦的便開始採摘這些個玉米。

可惜的是他們笨手笨腳的,哪裡能採摘好?!

還是那些個糧戶們看不下去了,親自上手去幫忙採摘。

本來這些糧食都熟了,大家就想趕緊摘下來曬乾。

可錢公公說得等國朝的這些大人們,親自來查驗一番才行。

於是大家左盼右盼,總算是把這些大人們都盼來了。

“刷刷刷~”刀子一片片的砍下去,站在弘治皇帝身邊的玉螭虎恍惚間回到了自己從前。

那會兒他的集團也持股農牧企業,在關外有着一大片的玉米地。

只不過他們的種植和採收,全都是機械化操作了。

機械化真是好東西啊!

一大片的玉米地,若是人手得收上十天半個月。

幾臺大型收割機,只需數日就給採收完了。

別看現在夷州的農戶們收割的慢,可在弘治皇帝等人的眼裡已經是極快的了。

前面身強力壯的漢子不住的伐倒這些玉米,後面的老人孩子就開始掰玉米。

小板框車在老牛的拉動下,將一車車的玉米送到了田邊陰涼處。

弘治皇帝等人迫不及待的開始一個個的翻看,一羣朝臣們也是激動的翻看着玉米。

很快的,一畝地的玉米便被採收完畢。

錢能還招呼幾個國朝的官員,去丈量是否達標。

“這都不必稱量了,就這麼些玉米……必然五石以上!”

劉健激動的鬍子都在打顫,畢竟耳聽爲虛眼見爲實啊!

這是實實在在的、從地裡剛剛採收上來的玉米,就這麼擺在了他們的眼前。

是當着他們的面兒親自下地採收的,甚至還有他們親手採收的。

還有啥比這更實在的證據?!

“晦庵公誤矣!”

這個時候老錢能笑眯眯的對着劉健拱手作揖,輕聲道。

“採收後還得晾曬,晾曬後能餘下者便是大約五石一二斗。”

“據聞西夷所探查之大陸,其百姓多講玉米磨粉而食。”

“此着將再損幾分,最終所得便是在五石上下了。”

損耗沒有那麼大,老錢能這是往損耗最大了去說的。

但即便是如此,那也比國朝上田的二石半產出要高一大截啊!

“諸位大人,這裡查驗完畢否?!”

見得這些個大人們的激動,老錢能倒是心氣兒高漲了一大截。

笑眯眯的對着他們問道,弘治皇帝掃了一眼。

“諸位愛卿,如何?!”

那些個朝臣們如今是真傻眼了,雖然大家都做好了心理建設和準備。

但沒有想到,居然真有如此之高的產出。

而當他們看着地裡的玉米的時候,又覺着有這麼高的產出也屬正常。

畢竟這玉米杆子,那都比人還高了。

一大截的玉米杆子上,明晃晃的掛着一個個的玉米。

剝開了綠色的外衣,裡面的玉米當即便露了出來。

新鮮的,甚至摘下一粒放在嘴裡還有絲絲的甜味兒。

好東西啊!能活人的好東西啊!

“回陛下!臣等建議將此地玉米盡數採摘,再行稱重!”

劉健到底還是謹慎,好在老錢能也趕緊附和。

“內臣亦是贊同晦庵所言,畢竟百姓們早盤着收完這片地了。”

弘治皇帝一瞅他倆建議都一致,也就擺手直接給了一個字。

“準!”

老錢能趕緊下令讓人去將莊戶們都喊來,一併採收玉米。

很快的,便聽得那邊的莊子裡傳來了一陣歡呼聲。

隨即便是大批的老老少少們,呼啦啦的都跑出來幫忙採收了。

沒人比他們更知道,糧食就是命根子啊!

他們是真餓過的,只有真正嘗試過飢餓、真正的體會到飢餓時的絕望。

纔會分外的去珍惜每一顆的糧食,也纔會分外的去感激每一粒老天爺賜下的糧食。

數百號人嘩啦啦的在天地裡忙活着,沒一會兒這邊上的玉米就堆積成山了。

官員們忙的是滿頭大汗,在夷州下屬的衙差們的幫忙下開始稱重、計量。

百畝玉米,足足忙活了一整個白天才堪堪採收完畢。

計量稱重持續到了半夜,得出來的結果是讓人興奮的。

“錢公還是往少了報啊!夷州這玉米畝產,即便是均算下來亦有六石三鬥之多!”

劉健那是激動的麪皮都漲紅了,彷彿看到了自己名垂千古。

畢竟歷朝歷代,這糧食問題可都是根底問題、最大的問題。

國之安,在於民。

民之安,在於糧!

華夏的老百姓們,其實是最好的一羣百姓。

他們最爲堅韌,也最爲頑強。

只要給予他們希望、讓他們能夠掙着一口飯吃,那麼大家極少會做出離經叛道的事情。

解決了糧食這個民安根本,他劉健怎能不青史留名?!

“朕就不回夷州城裡了,就在這裡紮營!”

弘治皇帝也很激動,一擺手整個車隊便開始紮營。

這裡的百姓日子過得好,自然家裡蓄養的家禽家畜不少。

“記住!所有用度,必須將銀子交付百姓!不得強索徵要!”

弘治皇帝這個時候還不忘了下令:“錢能,你且去盯着!照價買下,不得傷民!”

“內臣遵旨!”

老錢能趕緊躬身應是,弘治皇帝這個時候又加了一句。

“這些莊戶今日亦辛苦了,讓人帶酒飯犒賞!每戶再賜絹一匹、銀二兩!”

袋裡有錢就是好啊!弘治皇帝感嘆着,朕現在說話都硬氣多了。

從前哪裡敢這麼賞啊?!

如今內庫財源滾滾而來,每月看着賬簿弘治皇帝都能笑的牙飛起來。

口袋裡有錢了,弘治皇帝就看不上國朝那點兒家當了。

本來內閣還商討,舊皇城內的修繕花銷問題。

弘治皇帝撇嘴一擺手,朕的宮殿用爾等操心?!

內庫全付了,爾等盡心國事便是。

當時那話差點兒把楊一清給噎死,後來一琢磨:弘治皇帝這特麼太有錢了啊!

內庫的賬簿從來諸部,甚至內閣都不得查閱審計的。

但從每月運入內庫的錢糧算,弘治皇帝恐怕手上的盈餘比國庫還豐厚。

畢竟國朝還需支應各地開支,還得給各地官員們派發俸祿糧秣。

雖然是佔了些許貨殖會的股子,可開銷巨大之下盈餘也就能湊個應急之數。

弘治皇帝可不一樣啊,他拿到的那都是扣除掉所有之後的盈餘。

那就是他純自己的錢糧了。

他的開銷又不多,還有玉螭虎幫着他不時用些許手段抵消開支、創造盈利。

兩廂對比下,國朝的銀子自然是沒有他弘治皇帝的豐厚了。

當晚殺豬宰羊,各家各戶又領了賞賜。

頓時這莊子上下對弘治皇帝是一片的感恩戴德,陛下真真滴大好人啊!

誰給銀子誰好人啊!陛下給絹給銀子,誰特麼說他不是好人勞資剁了他!

給了下面的莊戶,弘治皇帝自然也沒有忘了那些頭人們。

讓老錢能把他們引來席間,在逐一拜見他後。

也給賜予了不少好東西。

每個頭人都獲得了一個舉薦自家子侄,入軍官學校就學的名額。

並一個入國子監就學名額,還賜絹百匹、銀二百兩。

若是從前,這些懵懂的頭人們可不明白這些意味着什麼。

如今他們再非吳下阿蒙了,知道這倆名額可比金子都要貴啊!

頓時一大羣頭人呼啦啦拜倒,磕頭謝恩。

第二天則是採摘繼續,只是滿心希望的弘治皇帝和羣臣們到了田間就傻眼了。

這……這地面上看起來,似乎沒長莊稼啊。

“土豆、土豆,顧名思義是長在土裡的。”

玉螭虎微微一笑,解釋了一番。

老錢能這個時候也反映過來了,笑着對弘治皇帝拱手道:“內臣請開始採摘!”

“準!”

弘治皇帝就一句話,老錢能便一擺手帶着莊戶們開始呼啦啦的拔起了土豆。

看着那些隨藤蔓而起“噗~”的一下,一大串被拉出來的土豆。

頓時這些個朝臣們便發出了“哦~哦~”的感嘆聲,這還真是奇景兒啊!

一羣朝臣們撩起袍子,興致勃勃的便要親自下田採摘一番。

弘治皇帝倒也沒有阻止,笑眯眯的準了此事。

而土豆的產量可比玉米多太多了,三兩下這田埂邊上便堆不下了。

好在老錢能對此早有準備,邊上的一大片土豆地早已經被平整出來。

專門用於堆積土豆。

稱重計量的官員們忙的滿頭是汗,這回的活兒可比之前繁重多了。

而弘治皇帝卻是目瞪口呆的看着那真·堆積如山的土豆,下巴都擡不起來了。

尤其是地裡不斷“撲撲撲~”的聲音傳來,一車車的土豆不斷的被送來。

弘治皇帝艱難的嚥下一口唾液,感覺自己的嗓子都在發乾。

“陛下,這些土豆回去後還需再行切割。”

老錢能見狀,趕緊開口打圓場。

“若是不加處理,便如此儲存亦可久放。”

“只是若切片曬乾,再研磨成份放置時間則更久……”

隨着老錢能的娓娓道來,弘治皇帝總算是瞭解了個大概。

畢竟奏章上所寫,沒有實地老錢能如此解釋來的更加直觀。

採摘回來十日左右,這些土豆都是可直接食用的。

一旦過了十日,抑或是陰雨天它便會發芽。

發芽的土豆就不能吃了,會有毒。

而研磨成粉的話,那能保持的時間就非常久了。

國朝的老傢伙們這回徹底的沒話說了,隨即便開始投入到加工、儲存的研究中去。

好在這些海因裡希都交代清楚了,夷州這邊又有了經驗。

於是改晾曬的晾曬、該切片的切片,採收用的時間不多。

可要完成後續工作,用的時間就不少了。

弘治皇帝把些許朝臣們丟在夷州首府盯着此事,隨後便開始在夷州巡查起來。

唔……主要是老錢能要帶着自家陛下,去泡泡溫泉、看看金礦。

夷州的金礦給弘治皇帝掙了不少錢,可弘治皇帝還沒親眼看過呢。

看了一圈金礦,倒是沒看到多少熟悉的面孔。

弘治皇帝有些悵然若失,好在老錢能及時給弘治皇帝說明。

第一批的苦囚基本死逑了泰半,剩下的如今在滇南修路。

這總算讓弘治皇帝有了些許安慰,畢竟那些人本來該抄家砍頭的。

如今能爲國朝掙錢而死,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此番寧賊叛逆,又送來三萬青壯……”

老錢能頓了頓,躬身笑着道:“今年礦區產金,怕是能再翻一番。”

弘治皇帝雲淡風輕的擺了擺手:“主要是修直道,回頭朕讓內閣與諸部議一議。”

“將部分罪囚抽調往修直道,夷州直道不足啊!當多加修繕。”

視察完金礦,又到各地頭人部族探訪一番。

該勉勵的勉勵、該嘉獎的嘉獎,整個夷州頓時傳頌着弘治皇帝的恩德。

當弘治皇帝回到夷州首府的時候,一切的檢查早已經結束。

只是這個時候,又傳來了另一個消息。

“水師在海上遇到了歐羅巴使節團?!”

弘治皇帝的眉頭緊緊的皺起,而“歐羅巴”這個名字也讓朝臣們心下一驚!

好在此番前來,劉健這樣的老臣也跟着。

於是弘治皇帝二話不說,便召集了朝臣們商議。

“啓稟陛下!歐羅巴人艦船共計約七十餘艘,其中戰船恐有五十餘艘!”

戚景通如今也算是把體統立起來了,接手水師後邊大刀闊斧的開始改革。

第五十三章 妙安梨花槍,縣試終開考第六百六十七章 新軍開拔津門港,粵北老章忐忑中第四十六章 年少揚名,身貴多金第九十七章 肥龍戶必裂,島上斬人忙第八百二十一章 水師悍將戚景通,戰爭野獸豺狗狼(中)第四百零三章 國朝整改粵北始,西涯遠赴督撫之第一百章 心有噬人斑斕虎,溪澗垂首嗅薔薇第八百四十章 莊前血戰猶正酣,血流漂杵映灰白(完)第六百一十四章 京師槍炮雷聲隱,滇南風雨急如晦(一)第三百五十章 約齋避禍養老院,螭虎損招再套圈第三百四十章 帝國忠烈陵寢前,君王弘治悟生死(上)第七百七十章 歸得京師福熙憾,重兵相迎傳國璽(上)第八十章 一介賊寇,裝啥狗批第九十三章 老少狐狸齊開會,驢嘴跟前拴蘿蔔第一百零七章 時代差距,炮火之利第五十六章 前方兵潰,癡虎初嘯第一百八十六章 國朝風雲涌,魑魅魍魎多第一百七十一章 春闈之困終有解,只需有人去扛雷第一百零八章 扶桑大窮鬼,野豬片耳豚第二百四十二章 御書房內布大局,武舉諸子將出籠第八百三十章 數代謀劃黃粱夢,空餘笑談朱宸濠(完)第二百九十九章 虎頭國公歸京師,糧價一石八兩銀第六百九十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貳拾)第二百八十二章 民心不可辱,民意不可欺(上)第五百零二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六)第二十四章 擺你上臺,對壘閣老第五百六十六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第二十三章 琳琅少年郎,花錢也張狂第一百二十九章 胖瘦二怪桃林前,欲剝面皮馬伯穎第三十八章 徐經拜師,碼字換錢第六百零六章 學館初成需整備,勳貴家子受訓中第七十六章 驚聞奇變,制謀而動第五百二十六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三十:終章)第七百五十七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叄)第二十七章 春闈大案,伯虎受難第六百九十七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貳拾柒)第六百八十三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拾貳)第一百二十章 行則斬妖除魔韋陀手段,心懷慈和悲憫菩薩心腸第七百三十四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玖)第八百六十九章 勘定使節歐羅巴,回師京城平亂象(完)第六百七十七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陸)第八百二十二章 水師悍將戚景通,戰爭野獸豺狗狼(下)第五百五十三章 金鑾殿內西風烈,又再罵人用入都第四百零五章 撲買行裡血脈漲,粵北皆愛玉螭虎第二百一十八章 若有不服且來戰,三箭入靶麒麟兒第八百七十三章 乘風而往歐羅巴,抵定江山數百年(上)第五百二十六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三十:終章)三十一章 罷黜爲吏,還是滿門抄斬第五百一十九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十三)第三百七十一章 靜動風雷自相隨,粵北大局終將變(下)第五百九十六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九)第二百四十五章 護持災民錦衣衛,逼反百姓陳千戶第一百六十三章 冬雪草廬惡客來,一口毒舌張癡虎第五百三十章 女兒心思皆一般,萬般計算火篩汗第七百四十一章 經筵場上風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伍)第五百二十八章 九邊風雷齊滾動,辦事利索調查局(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蓄積暗涌向澎湃,獵網微張待君來(一)第十五章 牙爪同癡虎,風雷起臥龍第一百九十章 國子監前臊臉皮,奸佞國賊當屬你第三百九十二章 粵北綠林風雲涌,結廬盡孝湛甘泉第八百七十六章 乘風而往歐羅巴,抵定江山數百年(完)第七百零二章 幕後黑手玉螭虎,掘人根基汪公公第三百九十一章 潑天富貴擺身前,欲取功勳不惜命第八百五十五章 一陣忽悠加猛錘,遠來蠻子盡入彀(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豪路易路威登,京師豪商全入甕第七百六十二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捌)第四百六十一章 隔空交手終得見,苗女米魯智計全(上)第七百六十八章 山海關內倆老狐,再世宿慧玉螭虎(下)第七百零九章 黔國公爺還舊情,高家英傑高沐恩第三百二十六章 御書房內計國策,內庫豐盈腰板剛第七百七十二章 歸得京師福熙憾,重兵相迎傳國璽(下)第二百零五章 先置營造局,再建軍事院第七百四十七章 明槍暗箭亂雲渡,三千里外搏功勳(中)第十二章 癡呆文婦錢好掙,提筆先寫白素貞第七百八十九章 吾家太子初長成,老懷寬慰張癡虎第二百八十一章 捷報傳京師,螭虎終歸來第五百二十四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十八)第六百九十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貳拾)第五百九十三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六)第七百六十七章 山海關內倆老狐,再世宿慧玉螭虎(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扶桑戰火起,泉湯有客來第七百四十五章 經筵場上風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玖)(補章)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網擒得副總使,親自刑訊挖其根(上)第二十五章 御前閣老難題試,天下風雲麒麟兒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首入都臊閣老,終究上門朱厚照第四百五十七章 黔州土鱉皆服氣,歸來卻覺換人間第一百二十二章 返得蘇州城,恍若再隔世第一百五十章 京師風傳建新報,忠義無雙張癡虎第八百五十八章 遙入京師使節團,冠絕羣豔索非亞第六百七十七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陸)第八百四十一章 苟能長醉黃粱夢,何辭刀山火海行(中)第八百三十三章 事畢臨頭狗咬狗,腌臢齷齪滿街亭(下)第七百六十六章 山海關內倆老狐,再世宿慧玉螭虎(上)第四百一十九章 富貴豪遮望江樓,粵北老狐皆出手(下)第八百五十四章 南洋晴日海風烈,明歐對峙第一輪(下)第六百五十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拾叄)第六百六十五章 抄家苦役會有時,乘風破浪祭滄海第五百二十五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十九)第七百三十五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拾)第八百七十二章 紅鸞星動春始至,雲雨翻覆盡皆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