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民心不可辱,民意不可欺(上)

弘治皇帝顫抖着,幾乎是挪着走到了那舉起的羅傘前雙手微微發顫的伸出摩挲着這頂羅傘。

它的形制真的看着很可笑,然而這裡卻無一人發笑。

摩挲着羅傘上的一個個“福”字,它們歪歪扭扭的很醜、用的線很亂。

縫製的很粗糙與宮中繡工完全沒法比,甚至很多字都繡錯了。

然而在弘治皇帝的眼裡,它們卻比任何精美的繡工更讓他心悸。

“這……這是他們給朕的?!真的……是給朕的?!”

弘治皇帝的聲音都在顫抖着,他幾乎不敢置信的對着小公爺連問了數句。

小公爺默默的雙膝下拜,這不是爲了他自己。

這是爲了那十萬得救的百姓,是爲了後面一併可以活下來的二十餘萬災民!

“老丈將此傘交予臣時,曾言之……”

“此傘爲十萬苦命人,念陛下之恩澤所獻!唯求陛下萬年萬福,護佑苦命人!!”

卻是此時小公爺恭敬無比的對着弘治皇帝大禮拜下,聲音低沉而肅穆。

“臣!得天幸,遇明君!受重任而救災民,沿途艱辛、多番苦戰……”

“幸而未辱祖負恩,向陛下繳令!災民……無恙!!”

苦命人……十萬苦命人,此語從未如此的沉重。

從弘治皇帝再到這殿中衆臣皆盡默然,那一個個的“福”字、那一塊塊的碎布……

如今看來是那麼的沉重、那麼的刺眼,身在國朝內他們的每一條討論、每一次國策之訂……

牽涉的都將是這數萬、數十萬,乃至國朝數百萬人、上千萬人的生死存亡!!

曾經他們都只是奏報上的數字,而如今卻隨着這把傘似乎實實在在的擺在了弘治皇帝的面前。

“旻天疾威,敷於下土。謀猶回遹,何日斯沮?……”

看着那頂萬民傘,謝遷亦是渾身都在顫抖喃喃自語:“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李東陽等人知道,謝遷這背誦的乃是《小雅·小旻》。

國事國朝何嘗不是如此?!一分一毫、一舉一動,皆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劉健望着那傘竟是有些失神,嘴裡呢喃着《孟子·離婁上》章身軀在不住的顫抖着。

這句出自於《孟子·離婁上》的章句,意思是:

要得到天下是有方法的,只需要得到民衆的支持就得到了天下。

而要得到民衆支持亦是有方法的,只要得到了民心就得到了民衆的支持!

此傘……可不就是最好的詮釋麼?!

李東陽則是愣愣的看着那把傘,看着傘上一個個看着簡陋甚至寒酸的“福”字低聲呢喃。

“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此句出自於《論語·爲政第二》,此句之意是:

執政者如果執行的是德政,那麼就會如同北斗星辰一般巍然不動,而衆臣、衆民自行圍繞拱衛!

這一刻,三大學士、三部尚書愣愣望着這把傘……

那些朝堂上的齷齪、那些勾心鬥角、那些爭名奪利……與在這傘下,顯得是那麼的蒼白、無力而可笑。

弘治皇帝突然有了那麼一絲絲的明悟,朝堂之上的那些事情真的有那麼重要麼?!

爾虞我詐、君臣制衡、那些所謂的御史清流……

三大學士、三部尚書震撼無比,弘治皇帝何嘗不是?!

他輕柔而有些顫抖的摩挲着這把傘,雙手發顫着。

這傘上的一針一線,顯得那麼的沉重、那麼的珍貴……

他的眼眶有些發紅、溼潤,所謂“帝王喜怒不露”的教育在這一刻似乎完全崩塌。

“諸卿家且來,且來看看……”

弘治皇帝的聲音沙啞而顫抖,對着幾位重臣道:“這……這便是民心!這便是民意!!”

“民心者,欺不得……民意者……辱不得啊!!”

卻見弘治皇帝將這把傘從內官的手裡接過來,顫顫巍巍的招手讓三學士、尚書走來。

“諸位愛卿都來,都來看看……”

弘治皇帝的聲音發顫,眼角已是溼潤了:“古之聖賢說民心,而今……朕親見民心矣!!”

“嘩啦啦~”御書房殿內,忽有罡風吹來。

卻見這羅傘迎風而擺,亦乎如傲然聳立之松柏,又如那驚濤拍岸之怒礁!

上面的一塊塊碎布上,一個個的“福”字似乎一下子活了過來迎風而立搖曳吶喊着……

“老臣等……爲陛下賀!此……天下民心者也!!”

這大殿內外衆臣內官皆盡向舉着羅傘的弘治皇帝慨然而拜,大禮參之。

劉健俯身時更是淚流滿面:“臣等……何其幸哉!得遇明君,效命御前!”

“此生……無憾矣!!”

什麼青史留名、什麼身後香火,突然間劉健等人明悟得古之聖賢們話語中的真意!

學問一道,不爲所謂“流芳百世”亦不求甚“青史留名”。

留取者,唯有一事:爾爲這天下萬民付出幾何、留得幾何?!

君不見:祖龍香火早根絕,西蜀迄今祭李冰?!

千年之下,都江堰收益百姓當李冰父子祭時多攜家帶口不辭艱辛遠遠來祭。

每每祭祀時,多則數萬少則萬餘。西蜀百姓從不曾忘其父子二人!

他們著書否?!未曾也……

甚至其所立之碑文,亦是多言都江堰維護重任、維持之技。

他們立傳否?!亦未曾也……

甚至《史記·河渠書》僅記爲“蜀守冰”姓氏全無,至《漢書·溝洫志》方寥寥一筆曰“蜀守李冰”。

《史記》和《漢書》僅簡載曰“鑿離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中”。

然史家、儒家不記,西蜀百姓卻不曾忘。

大王、二王廟香火迄今不滅,受益百姓何不感念其恩哉!!

“民心天下……此方爲帝國根基!國之重器!!”

弘治皇帝怒目圓瞪,呼吸沉重擡手讓衆臣都起來:“來看看……都來看看!”

“看看這天下民心,看看這百姓民意!”

劉健等人顫顫巍巍的起身,若身負千鈞般微顫而行。

至傘前,雙手輕柔摩挲……

一時間幾位國朝重臣竟是老淚縱橫,他們彷彿看到了衣衫襤褸、面有菜色黑壓壓的百姓們……

在那帳營篝火下,一點點的裁下自己那本就襤褸的殘衣。

仔仔細細的、認認真真的在那布上繡得這針腳歪斜、針線染色不一的“福”字。

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念至此這些個熟讀聖賢之書的國朝重臣們忽然心生明悟,曾不通達的念頭頓感通達。

那些晦澀的道理這一刻竟是如此的明晰,古之聖賢或許觀念有別……

但究其根底,哪個又是以爲天下百姓福祉而謀?!

《韓非子·有度》曰“法不阿貴,繩不撓曲”,豈非爲百姓謀乎?

《墨子·七患》中多次提及“備者國之重也,食者國之寶也”、“故倉無備粟,不可以待兇飢”等。

亦豈非是爲天下百姓謀麼?!僅是讀聖賢書,僅以此奉若圭臬豈非有違聖賢之道乎?!

學問一道有謂之爲“知障”,“知障”者則是自困於一端之學內自知不足卻難得寸進。

此障若得堪破則可自立一學、自成一說,爲大成就者!

輕柔而顫抖的摩挲這頂十萬苦命人之心,御書房中從弘治皇帝再到這些國朝重臣頓生明悟。

弘治皇帝明悟的乃是麒麟兒多次於他強調的,恩出於上、百姓爲根。

國朝之重不在於那朝堂、不在於清流、不在於讀書人,乃是在於這大明帝國之萬千百姓!

民心猶在、民意猶存,何有可覆皇室者乎?!

劉健、謝遷、李東陽等所明悟的,乃是古聖賢之言其根本在於“利民、利天下”而非學問之別。

利於民者、利於天下者,源自於何學重要麼?!

求以學問之辯,卻不思聖賢所言根基處……乃舍根求葉耳!

“民心……不可辱,民意……不可欺!!”

弘治皇帝昂首似乎是以此不讓自己淚落,緩緩將傘收起。

雙手鄭重的交與身側蕭敬,蕭敬見狀慌忙下襬雙手將此傘捧起。

“蕭敬!擬旨:此傘,將爲帝國第一重寶!!”

此言一出劉健、謝遷等人不由得目瞪口呆,第一重寶!這意思是比玉璽更爲甚爾!

“唯其隨駕,時刻提醒於朕、於後繼者:爲君施政者,當以天下百姓、民心爲根基!不可忘也!”

弘治皇帝深深的吐出一口氣,雙目中盡然是一股柔意。

摩挲着這頂傘,聲音卻極爲堅定:“此傘……朕往之處,他亦隨之!”

“陛下聖明!!”劉健等顫然拜下,竟行大禮無不心服者。

弘治皇帝這才轉過身來,沙啞着嗓子輕聲道:“都起來罷……”

說着,竟是親自去攙扶癡虎兒:“虎兒……朕的癡虎兒,朕的螭虎!”

“此番……辛苦!”

弘治皇帝雙手攙扶着他,目光堅定:“虎兒,朕……絕不負於你!皇家亦絕不負於你!”

“帝國……亦絕不負於你!!”

卻見癡虎兒被攙扶起來,後退兩步大禮參下聲音低沉而肅穆。

“盡忠本分,何敢言功?!得遇明君,小子幸哉!”

“臣只敢言:未負陛下重託,災民……無恙!!”

第八百零三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肆)第三百六十五章 螭虎軍部放豪言,君臣初聞戰爭財(下)第九十六章 有不服者,轟殺了帳第六百七十五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肆)第五百五十五章 熊孩兒功課需考校,經典亦須經筵辯第五百三十二章 精騎三千探車陣,螭虎高塔折射雕第五百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四)第二百四十六章 沸油鍋口陳千戶,爲民張目小公爺第六百五十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拾叄)第五百二十九章 走位拉轟玉螭虎,拾遺補缺李西涯第七十三章 都是江湖老夜梟,誰會心思輕飄飄第二十八章 向死而生,反求諸己第三百五十八章 津門三衛生驚懼,黑潮鐵甲國防軍第四百六十二章 隔空交手終得見,苗女米魯智計全(中)第一百五十章 京師風傳建新報,忠義無雙張癡虎第八百五十三章 南洋晴日海風烈,明歐對峙第一輪(中)第四十七章 桃花塢內,騎射忙第六百九十一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貳拾壹)第三十二章 終脫牢困,死中求生第一百九十四章 經筵之日臨,各方皆摒息第七百二十九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叄)第四百零一章 總督粵北大開發,安撫黎民百姓事(中)第三百五十章 約齋避禍養老院,螭虎損招再套圈第三百九十三章 士紳豪商害甚大,禍國殃民須剷除第四十二章 洪桐縣裡,皆是老鬼第二百三十章 津春揚帆去,錢能跨海回第一百一十一章 翁婿相見,老少狐狸第五百七十九章 蓄積暗涌向澎湃,獵網微張待君來(二)第六百六十七章 朝堂大佬滇南行,黔國公府覓去處(下)第七百五十二章 斷尾求生苟殘喘,抑或起身搏巨浪(下)第六百二十七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拾)第五十六章 前方兵潰,癡虎初嘯第七百一十七章 帝王親臨問行策,圍爐之畔話春秋(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太后很森氣,後果很嚴重第二百一十四章 校場新練法,戰車造新型第八百七十四章 乘風而往歐羅巴,抵定江山數百年(中)第七百六十四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拾)第八百零六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捌)第六百一十二章 御前賺得陛下金,米魯田蕾需離京第六百三十五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拾捌)第八百七十一章 紅鸞星動春始至,雲雨翻覆盡皆知(中)第八百五十五章 一陣忽悠加猛錘,遠來蠻子盡入彀(中)第五百八十八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一)第八百零二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叄)第八百五十一章 遠道而來歐羅巴,老驥伏櫪錢公公(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十九)第五百零四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八)第六百一十四章 京師槍炮雷聲隱,滇南風雨急如晦(一)第四十六章 年少揚名,身貴多金第二百一十三章 虎頭大父勤練兵,可憐癡虎亦早起第一百三十六章 槓精天團馬孟敏,噬人猛虎張懋公第三百一十七章 校場巨炮初轟鳴,時代大門終開啓(下)第六百六十九章 諸事皆定將起兵,先鋒提司李悔遲第七百零九章 黔國公爺還舊情,高家英傑高沐恩第五百五十章 愛恨從來不無故,欲正其心懾以武第七百零八章 安南土豪速授首,分你田地濟黎民(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恩威並施平黔州,諸家頭人盡入彀第四百九十二章 各方出招風雲起,肝尖微顫楊一清第五十一章 京師故事,倒黴錢能第三百一十八章 軍械營造局爲重,仕林朝臣皆爲輕第六百六十八章 撲買驚心楊石淙,抽絲剝繭李西涯第八百零八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拾)第五百零二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六)第六百六十七章 新軍開拔津門港,粵北老章忐忑中第四百七十二章 恢弘大作初面世,撥雲見日不輕傳第七百九十五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柒)第三百三十章 貫通全境五十載,國之重器唯教諭(上)第二百六十九章 底牌盡甩出,斬取敵酋首第七百六十一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柒)第五百三十二章 精騎三千探車陣,螭虎高塔折射雕第七百二十六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下)第一章 神裝大號慘遭刪,踢送大明小公爺第八百零六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捌)第七百四十五章 經筵場上風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完)第四百五十六章 黔州乾坤盡在手,改土歸流平盡時(下)第八百一十五章 各懷心思各留駐,南洋諸國風雲入(上)第七百九十九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完)第四十五章 婢子妙安,見過公子第七百九十五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柒)第三百四十章 帝國忠烈陵寢前,君王弘治悟生死(上)第七百五十四章 螳臂擋車不自量,行走南北爲惠民(中)第七百二十九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貳)第三百五十五章 軍事學院首結業,弘治皇帝授銜禮(下)第七百二十四章 國朝軍部皆忙碌,炸刺砸門癡虎兒(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調虎離山,暗渡陳倉第七十六章 驚聞奇變,制謀而動第一百二十五章 死而復生至桃林,野史傳聞頓得解三十一章 罷黜爲吏,還是滿門抄斬第三百一十一章 桃林不濺齷齪蹤,但許肥堆準一見(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死而復生至桃林,野史傳聞頓得解第一百九十九章 經筵場上,真理大道(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衆正盈朝辯經筵,莫藏爪牙同癡虎第八百五十五章 一陣忽悠加猛錘,遠來蠻子盡入彀(上)第七百七十章 歸得京師福熙憾,重兵相迎傳國璽(上)第五百七十二章 心有千結李福達,撒金布銀進通州(上)第三百三十七章 各級重炮撐國脊,軍部諸官鑄國基第十一章 正德欲來鬧校場,錢到花時放恨少第五百一十九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十三)第三百三十章 貫通全境五十載,國之重器唯教諭(上)第八百一十七章 各懷心思各留駐,南洋諸國風雲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