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敘是一個六十出頭的鬍鬚飄飄的老頭,面容清瘦,臉色略有些蒼白,看來在養病而未及時返京也不是託辭。此時一副居家打扮,着的是道袍,若是細瞧,四方平定巾下的鬢角處略有幾根髮絲銀亮。
大堂伯父周榮不胖不瘦,亦是個容長臉,同周敘輪廓很象,只眉眼,似其母,典型的中年人,帶着一點微笑,很是平易近人,和周同周騰相談時,聲線低沉。
周賡好似同陳管事一道出外尋文箐姐弟來着,而周正,過了孝期,已返京了,好似要考取甚麼國子監之類的。還些信息還多托賴文簹這個快嘴。
文簡很乖巧地隨着姐姐一起,給衆人行了禮。
周敘招了文簡過去,同他小聲說些話,很是溫和態度,眼裡流露了對小輩的寵愛。細細瞧過文簡後,感慨了兩句道:“這大一歲,果然比去年懂事多了,也沒先前那般膽小了。唉,這雙眼,同弘兒一般。”說完,嘆口氣。
文箐給他行禮時,他倒是格外打量了一下,方道:“你倒是受苦了。也真難得,這麼遠還能帶着弟弟找得家來,不虧你亡母一番教導。”
文箐也不知該如何回他,最後道:“侄孫女兒也不曉得苦,父親與母親還有姨娘俱不在身邊,只知此乃是不得不爲之。”
周敘聽了,微蹙了一下眉,道:“日後在人前,說父母,要稱爲先考先妣。記住了。”
文箐一愣,經他這一說,只想到一個詞“如喪考妣”。“多謝伯祖父教導。箐兒謹記了。”
大伯祖母孃家姓魏,如今也是虛歲馬上六十歲,過了年,便要作壽,保養得不錯,比二太姨娘看着差不多,氣色上好多了,一坐那,官家夫人氣質自顯。
按理來說,二房的男丁去世,於長房這一家子來說,便是不杖期齊衰期,只需守制一年便成;只是沒想到周夫人四月份又沒了,如今長房這一干女眷需守大功九月,算來卻還需得再守制一兩個月,故而在衣着服飾處均同二房一般,除了服色略有些微不同。文箐看着滿滿一堂女眷,好似一羣古代穿了淺色制服的人。
下人搬來不少椅子,把花廳亦擠得滿滿當當的。周魏氏讓立在自己身後的兩個兒媳亦坐了下來,又指了位於周李氏與周鄧氏,還有周瓏。曉得文箐是傷腳,便也指了旁邊的座位與她。
文箐有些受寵若驚,因見得文篔文笒還有文箮都分別立在她們母親身邊,這會子她自然有幾分爲難,不知該坐下來好,還是不坐下來好。覷得周瓏好似朝自己輕微地點了個頭,文箐忙答謝:“多謝伯祖母的關愛。”拖着傷腳走過去,坐了下來,只當身邊充滿好奇的目光不存在。
除了小輩的,其他人都有座,只有三太姨娘沒有座,立在一旁。周瓏此時垂着頭,看着腳邊。周李氏與周鄧氏在自家院裡還似有幾句話扯淡,此時只唯唯喏喏,長房的兩個兒媳亦是輕聲細語,屋裡的小孩個個都大氣不敢喘。文箐亦屏息靜氣,唯恐漏了誰的問話。
行禮落座過後,讓文箐記得最深刻的當爲下面一段。
當時周魏氏對着侄媳婦不經意似地問道:“聽說,你們家二姨娘又病了?”
周李氏很是恭謹地小聲道:“姨娘前陣子身體不適,拖到現在,也沒好起來……”只她素來說話拖着長尾音,聽在周魏氏耳裡,直皺眉頭,便看向周鄧氏。
周鄧氏接着三嫂的話,道:“只今日曉得箐兒姐弟回來,一時心情也好些,纔起來同我們一起吃得些飯。姨娘本要過來,只是我們勸了,怕過了病氣於大伯母家,故而未來給大伯母請安。且待明日好了,定扶姨娘過來。”
周魏氏哼一聲道:“早分了家,我也沒指望他們來請安,先時弟媳在世時未分家,我也沒讓她來請過安,如今更用不着來這一套,又不是我家的姨娘。”
這話,說得周李氏與周鄧氏臉上差點兒白一陣青一陣的。
文箐心想:這唱的哪一齣?
幸好小人端了瓜子茶點過來,周榮的娘子周雷氏忙道:“唉呀,這瓜子還是自家種的香啊。二弟妹,你在家可是辛苦了,我這裡給你道聲:受累了。”
周賡的娘子周彭氏亦笑道:“大嫂喜歡,且多吃點。過些日子上京了,多帶些去。母親,你上回道這瓜子很是飽滿,見得便有了食慾,我呢,讓下人無事時,且多剝些,母親吃起來,也省事。”
周雷氏笑道:“還是弟妹會辦事,第一個想到的便是母親。瞧,我可得學着點兒,莫要在母親面前,被你比了下去。我這廂亦剝來,且讓文篔與文笒幫着我,看你奈何……”
周魏氏笑着罵道:“你們兩個,成日裡只曉得吃,吃吃,小心成了吃貨了。說話亦沒正經的。好好兒的,沒個正形,孫女兒都看着呢。我要吃,我自會剝,何勞你當着這麼多人作模作樣的。”
周雷氏笑道:“母親,這能吃方是福。來,五弟妹六弟妹,你們亦吃啊,瓏妹,也抓些罷。”她說的五弟妹六弟妹,自是指的周李氏與周鄧氏,按這一家子排行來說的。
周彭氏便讓女兒立時端了另一個碟子,讓她遞給其他人。
周魏氏任由着兒媳給自己剝瓜子,二房的兩個不好閒着,亦不能直接剝了往自己嘴裡送,紛紛低頭爲她剝了起來。文箐閒着無事,也只好剝,只是卻感到身上的目光並沒有半點兒減少。
一屋子,剝瓜子聲音甚響。
周魏氏見文箐小手指修長,剝得瓜子皮也不象文箮掉得滿地都是,連碎屑亦不沾身,真是做事細緻得很啦。方纔見她請安後直立的身形,倒是趕得上自家二孫女了,不禁有些納悶:這是九歲的孩子嗎?見她頭頂發髹大而光潔,看來頭髮甚密,尤其是那額頂髮際線,明明就是一個美人尖嘛。美人尖,命相上卻是與父無緣,可不正是?娘倆皆如此。越瞧越覺得似徐姨娘,那個自己見過兩次面的女人。真正是紅顏禍水。周弘若是沒碰上她,又如何會丟官丟性命的?篔兒她祖父又哪裡會受牽連?明明要升爲少詹事的,如今好了,千里奔波返家守制,病累加身……
周雷氏見舅姑不語,生怕今日的主角受了冷落,便衝文箐略略一笑,道:“這麼多人給你伯祖母剝呢,倒是你,纔到家,且嚐嚐你二伯母種的瓜子,香得緊不?”
文箐亦回她一個笑,道:“不用嘗,這還沒剝殼,便是香滿鼻了。我看,不僅是二伯母家種的瓜子粒粒飽滿,便是這廚子,甚是會炒。這香味,只怕人人聞得,都垂涎欲滴。”
周彭氏笑道:“哎呀,原來我們家最能言會道的不是大嫂啊,我瞧着,箐兒倒是那個甚麼來着,青出藍,而……”
文箮在一旁替姆媽補充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周雷氏笑道:“明明能說會道是的你們母女,倒是把這名頭愣是掛我頭上。我這,真正是好生冤枉啦。”
周彭氏衝着舅姑道:“你還喊冤?且讓母親公斷如何?”
周魏氏眼光不似方纔那麼犀利了,開口道:“口才倒是好,只是要是象她大伯母一般,是個有福的,那纔是好。”
周彭氏放下一把瓜子,便對大嫂道:“瞧,母親大人都這般公斷了,你還要狡辯不成?”
周雷氏道:“母親這是偏袒你,我自是要給母親這面子。我便勉爲其難認了吧。”說罷,對着文箐道:“先時雖聽得你們家的一些事,可惜也是隻言片語的零亂不堪的,如今你在這裡,不如給我們細細說說?”說時,笑亦收斂了,端正了容色。
一時之間,家裡的那幾個小的便再也憋不住了,七嘴八舌的問東問西,個個好象力求證實之前的猜測一般。文箐都有些招架不住。
關於之前在歸州事的,以及大部分嶽州的事,周宅中衆人顯然都是耳熟能詳,只是有些事卻是放大了些,或者變成別的模樣了。比如文箮就問:“你怎麼會想到還要打官司,去告狀的?賴二家的老婆子是不是兇得狠?”文筠問的則是:“你怎麼敢殺死三個柺子啊?”文簹第一句則是:“他都敢拿刀去砍強盜呢……”
文箐頭大,她們這一連串發問,聽在自己耳裡,好似有些事,經過嘴口相傳,傳來傳去,自己在蘇州這地界竟成了殺人如麻的人?
周魏氏嫌吵,忙打發女孩們回屋,只留了文箐。她自己也是覈查了一下舊聞是否屬實。文箐只好謹慎地將歸州嶽州的一些事簡明扼要地講出來,處劃澄清先時的一些不實傳言。
邊聽唏噓感嘆,念着周夫人,思着周大人,垂淚,好似同沈宅差不多情形。只是,她們對於姨娘,卻是不多大意,只偶爾問得一兩句。更讓文箐意外的是,所有人都繞過了周成那一段,絕口不提,倒是問起文箐第二次從柺子手裡逃出後,又是如何把家尋的。
文箐來之前,還愁編瞎話編得心裡愧疚,此時心裡卻滿不是滋味,心頭感受發生了很大變化,故而,再說起事來,也敷衍着,只輕摸淡寫說得遇到裘訟師後的一些過程。
周魏氏聽着聽着,也抹着淚,漸漸地問得少了些,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眯着眼睛沉吟。
周彭氏卻是一再安慰道:“莫傷心了。如今既歸了家,家中上下自是關照於你。可憐的箐兒簡兒,竟受了這多罪……”
周雷氏撫着文箐的手,道:“歸家了,自是再無人欺負你。若是有哪裡爲難,儘管說出來……”
周鄧氏道:“箐兒這般膽識,又這般機智的,誰個敢欺負與她?在家裡,就更不會了,若是姐妹間哪個欺負你,你只需同嬸子說,我定替你作主……”
文箐只一個勁兒道謝。
“你四叔去接你的?”周魏氏這話問完卻是下一句問周鄧氏道,“怎麼派個廚房的婆子去接?難不成你們身邊沒人了?”
周鄧氏支吾着,道:“這只是,只是因那婆子他們是夫婦,一起去也方便些……”
周魏氏勉強接受了這個說詞,道:“那眼下又是哪個在服侍他們兩個?”說完,眼角瞟向周李氏。
周李氏雙手握緊,道:“還是郭董氏在照顧呢。郭董氏有力氣,箐兒腳傷不便行路,她亦能背得動。”
魏氏嘴角一撇道:“粗婆子能做甚麼?你們若是勻不出個服侍的人來,那我這裡便讓篔兒的丫頭過去幫忙……”
文箐看自家兩位嬸嬸這麼作難,便道:“多謝伯祖母與嬸嬸,只是這般,太麻煩大家了。年底事多,家裡人手不足,就莫再找人來侍候我們姐弟了。不若,我讓陳媽過來幫一下忙?”
周魏氏聞言,厭惡之色在表情上便不帶控制地表現出來:“那般對主不忠之人,你還想着她作甚?”
文箐聽得這話,搓火,方欲辯解:“陳媽纔不……”卻被周彭氏用比自己大一些的聲音給打斷了:“哎呀,我這聽得都忘了正事啦。我且去吩咐廚房,五弟妹,今**們全都在這邊吃了吧。”
周李氏發愁地道:“多謝二嫂,只是,姨娘仍在病中,總得有人……嫂子,若不然,明日姨娘亦過來,就中午在這裡勞煩嫂嫂?”
其他人沒一個接口方纔的話題了,文箐好似明白些事,便也沒再繼續辯解。
周彭氏見自家舅姑沒吭聲,看一下自家大嫂,見她亦點頭,便道:“那今日不留你們了。也讓箐兒好好歇息,明日我們再讓她來講後面的一些事。”
文箐聽得這話,感激地看一眼周彭氏。說真的,她講得是又困又累的,昨晚一宿沒睡好,如今真個是有點兒乏了,再無精力來應付這幫婦人。在長房這裡呆了會兒,只曉得這邊真個是行必矩步,坐必端膝,自己是唯恐行差踏錯,第一日便得罪人了。心裡壓抑得厲害,苦於沒個人能說得一兩句心裡話,越發的難過,也開始思念華嫣與阿素姐,以及陳媽或阿靜。一待離開長房花廳,面上強打起來的精神便消失殆盡。
關於兄弟叔侄間守制的問題,明代是這樣規定的:兄弟與叔侄間需守制一年,叫齊衰不杖期,但不需爲侄兒或兄弟的配偶守孝;可是女人卻要爲丈夫的兄弟子侄守孝一年,還需得爲他們的配偶守制九個月,叫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