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踏上征途

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上天給元朝的最後一根稻草終於壓了下來,元朝的末日到了。

我們的謎底也揭開了,現在看來,脫脫堅決要求治黃河的願望是好的,然而他不懂得那些反對的人的苦心,元朝那腐敗到極點的官吏也是他所不瞭解的。現在他終於要嚐到苦果了。

當元朝命令沿岸十七萬勞工修河堤時,各級的官吏也異常興奮,首先,皇帝撥給的修河工錢是可以剋扣的,民工的口糧是可以剋扣的,反正他們不吃不喝也事不關己。這就是一大筆收入,工程的費用也是可以剋扣的,反正黃河氾濫也淹不死自己這些當官的。

這是管河務的,那麼不管河務的怎麼撈錢呢,其實也簡單,既然這麼大工程,必然有徭役指標,找幾十個人,到各個鄉村去,看到男人就帶走,理由?修河堤,不想去?拿錢來。

沒有錢?有什麼值錢的都帶走!

可憐的脫脫,一個好的理論家,卻不是一個實踐家。

老把戲出場了,當民工們挖到山東時,他們從河道下挖出了一個一隻眼睛石人,背部刻着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民工們突然發現,這正是他們在工地上傳唱了幾年的歌詞。於是人心思動。

這真是老把戲,簡直可以編成電腦程序,在起義之前總要搞點這種封建迷信,但也沒辦法,人家就吃這一套。

接着的事情似乎就是理所應當的了,幾天後,在朱重八討過飯的地方(穎州,今安徽阜陽),韓山童和劉福通起義了,他們的起義與以往起義並沒有不同,照例要搞個宗教組織,這次是白蓮教,當然既然敢起義,身份也應該有所不同,於是,可能是八輩子貧農的韓山童突然姓了趙,成了宋朝的皇室,劉福通也成了劉光世大將的後人。

他們的命運和以往第一個起義的農民領袖也類似,起義、被鎮壓、後來者居上,這似乎是陳勝吳廣們的宿命。

儘管他們的起義形式毫無新意,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的偉大和在歷史上的地位,在史書上,將永遠的紀錄着:公元1351年,韓山童、劉福通第一個舉起了反抗元朝封建統治的大旗。

自古以來,建立一個王朝很難,毀滅一個卻相對容易得多,所謂牆倒衆人推,破鼓萬人捶,不是沒有來由的。

在元代這個把人分爲四個等級的朝代裡,最高等級的蒙古人殺掉最低等級的南人,唯一的懲罰是賠償一頭驢,碰到個閒散民工之類的人,可能連驢都省了。蒙古貴族們的思維似乎很奇怪,他們即使在佔據了中國後,好像仍然把自己當成客人,主人家的東西想搶就搶,想拿就拿,反正不關自己的事。在他們的思維中,這些南人只會忍受也只能忍受他們的折磨。

但他們錯了,這些奴隸會起來反抗的,當憤怒和不滿超過了限度,當連像狗一樣生存下去都成爲一種奢望的時候,反抗是唯一的道路。反抗是爲了生存。

這把火終於燒起來了,而且是燎原之勢。

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裡,看似強大的元帝國發生了幾十起暴動,數百萬人蔘加了起義軍,即使那縱橫天下無敵手的蒙古騎兵也不復當年之勇,無力拯救危局。元帝國就像一堵朽牆,只要再踢一腳,就會倒下來。

此時的朱重八卻仍然在寺廟裡撞着鍾,從種種跡象看,他並沒有參加起義軍的企圖。雖然他與元朝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但對於一個普通人朱重八來說,起義是要冒風險的,捉住後是要殺頭的,這使得他不得不仔細的考慮。

在很多的書中,朱重八被塑造成一個天生英雄的形象,於是在這樣的劇本里,天生英雄的朱重八一聽說起義了,馬上回寺廟裡操起傢伙就投奔了起義軍,表現了他徹底的革命性等等。

我認爲,這不是真實的朱重八。

作爲一個正常人,在做出一個可能會掉腦袋的決定的選擇上,是絕對不會如此輕率的,如果朱重八真的是這樣莽撞的一個人,他就不是一個真正的英雄。

真正的朱重八是一個有畏懼心理的人,他遭受過極大的痛苦,對元有着刻骨的仇恨,但他也知道生的可貴,一旦選擇了造反,就沒有回頭路。

知道可能面對的困難和痛苦,在死亡的恐懼中不斷掙扎,而仍然能戰勝自己,選擇這條道路,纔是真正的勇氣。

我認爲這樣的朱重八纔是真正的英雄,一個戰勝自己,不畏懼死亡的英雄。

朱重八在廟裡的生活是枯燥而有規律的,但這枯燥而規律的生活被起義的熊熊烈火打亂了。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具體打亂這一切的並不是起義軍,而是那些元的官吏們。

在鎮壓起義軍的戰鬥中,如果吃了敗仗,是要被上司處罰的,但鎮壓起義的任務又是必須要完成的,於是元朝的官吏們毅然決然的決定,拿老百姓開刀,既然無法打敗起義軍,那就把那些可以欺負的老百姓抓去交差,把他們當起義軍殺掉。

從這個角度來看,元的腐朽官吏爲推翻元朝的統治實在是不遺餘力,立了大功。

此時擺在朱重八面前的形勢嚴重了,如果不去起義,很有可能被某一個官吏抓去當起義者殺掉,然後冠以張三或者李四的名字。但投奔起義軍也有很大的風險,一旦被元軍打敗,也是性命難保。

就在此時,一封信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他幼年時候的朋友湯和寫了一封信給他,信的內容是自己做了起義軍的千戶,希望朱重八也來參加起義軍,共圖富貴,朱重八看過後,不動聲色,將信燒掉了。他還沒有去參加起義的心理準備。

然而晚上,他的師兄告訴他,有人已經知道了他看義軍信件的事情,準備去告發他。

朱重八終於被逼上了絕路。

接下來的是痛苦的思考和抉擇朱重八面前有三條路:一、守在寺廟裡;二、逃跑;三、造反。

朱重八也拿不定主意,他找到了一個人,問他的意見,這個人叫周德興,我們後面還要經常提到他。

周德興似乎也沒有什麼好主意,他給朱重八的建議是算一卦(這是什麼主意),看什麼條路合適。

算卦的結果是“卜逃卜守則不吉,將就兇而不妨”,意思是逃跑,呆在這裡都不吉利,去造反還可能沒事。

朱重八明白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自己不過想要老老實實的過日子,種兩畝地,孝敬父母,卻做不到,父母負擔着沉重的田賦和徭役,沒有一天不是勤勤懇懇的幹活,還落得個家破人亡的下場。躲到寺廟裡不過想混口飯吃,如今又被人告發,可能要掉腦袋。

忍無可忍。

那就反了吧!反他孃的!

這是一個真實版本的逼上梁山,也是那封建時代貧苦農民的唯一選擇。誰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誰願意打仗?在活不下去時,那些農民被迫以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去推動封建社會的發展,直至它的滅亡。

這是他們的宿命。

所以我認爲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確實是值得肯定的,他們也許不是那麼厚道,他們也許有着自己的各種打算,但他們確實別無選擇。

湯和就這樣成了朱重八的第一個戰友。他在今後的日子裡將陪同朱重八一起走完這條艱苦的道路。

然而湯和也絕對不會想到,自己居然是唯一一個陪他走完這條路的人。

第9章 陰謀第14章 東山再起第10章 等待最好的時機第17章 信念第13章 野心的開始第14章 土木堡第21章 藍玉的覆滅第19章 冤案第9章 陰謀第20章 英雄的結局第10章 敵人第15章 孤軍第21章 曙光第20章 沒有選擇第9章 張居正的缺陷第16章 平壤,血戰第4章 就從這裡起步第15章 天才的謀略第19章 勝算第27章 不得不反了!第13章 野心的開始第4章 就從這裡起步第26章 準備行動第3章 踏上征途第16章 戰爭——最後的抉擇第1章 絕頂的官僚第8章 堅持到底的人第6章 最陰險的敵人第10章 小人物的奮鬥第14章 明朝的憤怒第7章 死鬥第5章 縱橫天下第7章 不起眼的敵人第2章 和稀泥的藝術第14章 強敵第2章 帝王的榮耀第21章 囚徒朱祁鎮第12章 朱瞻基是個好同志第20章 爲了忘卻的紀念第14章 復仇第18章 天才的計劃第11章 強大,無比強大第18章 北京保衛戰第21章 結束了第5章 東林崛起第5章 縱橫天下第6章 霸業的開始第3章 解脫第4章 成熟第6章 復起第2章 隱藏的敵人第9章 致命的疏漏第6章 最陰險的敵人第11章 朱高熾的勇氣和疑團第12章 天才的敵手第13章 野心的開始第17章 殉道第7章 鬥爭,還是隱忍?第3章 帝王的抉擇第17章 名將的起點第8章 陰謀第18章 袁崇煥第20章 英雄的結局第14章 復仇第10章 隱藏的精英第13章 天下第一幕僚第19章 冤案第11章 強大,無比強大第19章 選擇第11章 強大,無比強大第14章 強敵第13章 禍根第8章 堅持到底的人第13章 第二個猛人第1章 皇太極第12章 天才的敵手第20章 爲了忘卻的紀念第18章 二次攤牌第6章 最陰險的敵人第1章 有冤報冤,有仇報仇第21章 囚徒朱祁鎮第6章 明君第19章 冤案第19章 決心第5章 東林崛起第10章 隱藏的精英第4章 夜半歌聲第17章 奇蹟第20章 英雄的結局第13章 第二個猛人第4章 夜半歌聲第20章 爲了忘卻的紀念第20章 最後的名將——藍玉第10章 小人物的奮鬥第10章 小人物的奮鬥第16章 建國第20章 回家第11章 勇氣第17章 死亡的陰謀第13章 第二個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