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說情和潤筆

自古以來,做官便講究同鄉和同年,有時候還得加上個同年。至於官場之間相互聯姻,倚爲臂膀,那就更加不足爲奇了。所以,王篆聽說汪孚林和程乃軒不但是從小的交情,同年兼同鄉之外,竟然還有一層拐彎抹角的姻親關係,他頓時笑了起來。

“如此說來,你們豈非不是兄弟勝似兄弟?”

程乃軒對那些老學究似的官員素來沒好感,見王篆如此沒有侍郎的架子,反而調侃起了自己二人,他自然覺得對方異常親切,當即連連點頭道:“王司寇說得不差,我一直都是把雙木當成異姓兄弟看的。要不是我沒有妹子,非得讓他做妹夫不可。”

見程乃軒又犯了這老毛病,汪孚林頓時沒好氣地瞪了這傢伙一眼。緊跟着,他便想起了明明提前吩咐過,卻還是沒有早點過來的金寶,不由得皺了皺眉。畢竟,金寶的性子他最清楚,只要是他吩咐的事情,絕對不會不放在心上,什麼起晚了,睡迷了之類的藉口,那是不可能拿來搪塞自己的。既然如此,怎會到這時候都不見人?只不過片刻沉吟,他便決定先不要糾結此事,還是先帶王篆在自家這新居好好看看。

程乃軒是從兩日前就開始搬到這裡,各處傢什早已到齊,但他家中媳婦,也就是許國的獨女,那位許大小姐又有了好消息,所以他在欣喜若狂之餘,這新家便只得勞煩他一個大男人親自佈置了。

故而對於喬遷之事,他雖說也邀請過自己的岳父許國,可終究許國乃是翰林院中的大忙人,不比閣老清閒到哪去,所以他也不大指望岳父這樣的長輩會親自來,所以只邀了一下當年因爲婚事給了他一頓狠的大舅哥,也是汪孚林的連襟許之誥,正好再把金寶一塊帶來。

所以,汪孚林在嘀咕金寶怎麼還沒到,程乃軒也在那思量大舅哥怎會也姍姍來遲,兩人帶着王篆四處轉悠的時候,不免就都有些略略分心。好在總有兩個人在,這個走神那個頂上,總算沒露出心不在焉的破綻來。

而王篆當年也是三甲進士,和汪孚林和程乃軒這樣同在三甲的後生晚輩自然頗有話題,一路上他沒有賣弄文采,取的那些亭臺樓閣之名都相當通俗易懂,因爲兩個院子種的竹子最多,什麼空翠居,什麼竹裡館,餘下的則是什麼青靄樓……按照程乃軒私底下對汪孚林的說法,王少司寇顯然是王維王摩詰的鐵桿粉絲,一個個詞十有八九都是取自王摩詰那些傳世之作。可他們兩個三甲同進士也都不是講究的人,大多數都壓根不細想便敲定了下來。

後頭跟着的陳炳昌自然是負責記錄的,這麼走一路寫一路,他也漸漸褪去了對這位三品侍郎的敬畏——畢竟,王篆這麼多年來都是在外勤勤懇懇做官,經史學問反而精研得少,除卻了少年時喜歡的辭賦之外,餘下的很多都擱下了。可好幾個彷彿是信口拈來的詞,他邊走邊細細思量,最後卻又覺得別有另一番滋味。可正當陳小相公一路走一路學習之際,就只見背後有人呼喚,他扭頭一看,卻發現是程乃軒身邊的墨香飛奔了過來。

“少爺,汪小官人,許學士來了,還帶着許公子和寶哥兒。”

聽說許國竟然親自來了,汪孚林不禁有些意外,當下瞅了程乃軒一眼,眼神分明是問,你岳父今日休沐?程乃軒昨天回去探望妻子時都沒聽說這一茬,此時頓時有些茫然地搖了搖頭。王篆卻不以爲意,當下微微笑道:“久仰許學士大名,沒想到今日會在此巧遇,我與你們一同過去迎一迎。”

許國是嘉靖四十四年的進士,出仕至今十二年;而王篆則是嘉靖四十一年的進士,只早許國一屆。同年紀都在二十左右便中進士的汪孚林和程乃軒不同,許國三十八歲才中進士,王篆則是四十三歲才金榜題名,名次只在三甲,全都可算得上大器晚成,但從前都談不上有什麼交情。見面之後,兩個年紀資歷官位雖有差別,卻總還彷彿的老者互相打招呼,而幾個小的行禮問候過之後,汪孚林程乃軒看出那兩人有話要說,則拉着許之誥和金寶到了一邊。

他們最好奇的問題自然只有一個,許國怎麼來了?

許之誥見金寶閉嘴不說話,他這個身爲父親長子的,就不得不爲妹夫和連襟答疑解難了。他輕輕咳嗽了一聲,這纔開口說道:“就是因爲聽說王司寇在這,爹纔來的。翰林院這次革職了兩個,沈懋學馮夢禎又打算告病,其餘的……還有好幾個庶吉士甚至編修修撰要引疾歸,所以爹雖說不是掌院學士,也不得不硬着頭皮來探一探王司寇的口氣。王司寇這次留京是元輔授意,誰都知道他是近期唯一一個見到元輔的人。”

此話一出,程乃軒忍不住斜睨了汪孚林一眼——什麼唯一一個見到張居正的人?聽汪孚林的口氣,在張居正在家守七七期間,他見張居正可不止一次!

許之誥自然不知道汪孚林和程乃軒眉來眼去交流了什麼,但程乃軒那古怪的表情他卻看出來了,當下便低喝道:“爹也是沒辦法,畢竟翰林院雖不是六部科道大理寺通政司那種做實事的地方,可編撰的各種文典卻也很不少,尤其是世宗皇帝實錄正在收尾階段,一個個都撂挑子不肯幹了,總不能全都讓學士們挑大樑吧?再說……”他有些不自然地頓了一頓,這才低聲說道,“爹也是被人逼來的。”

逼來的?

汪孚林就覺得以許國低調內斂不出頭的性子,沒道理會跑來自己這裡會晤張居正的“心腹”,此刻聽到是逼來的,他自然很感興趣。他都如此,程乃軒這個不拿大舅哥當外人的就更加好奇了,先是旁敲側擊,隨即乾脆拉着金寶一塊逼問。最終,實在被纏得沒辦法的許之誥便低聲說道:“是禮部馬尚書。”

原來是馬自強……

汪孚林輕輕舒了一口氣。馬自強是標準翰林院出身,和隆慶年間的首輔李春芳同榜,也一樣是三甲進士——由此可見哪怕以閣老來論,三甲同進士只要能夠選了庶吉士,然後留館,入閣的可能性也是絲毫不遜於鼎甲和二甲的——而這位按部就班從翰林院起步,又是萬曆皇帝的日講官,當了禮部尚書方纔辭了日講官,領經筵官,萬曆皇帝還一度對馬自強不管日講而有些依依不捨。

這是先後掌管翰林院和國子監的老上司了,馬自強出面相求,許國正在朝翰林院掌院學士兼國子監祭酒這種閣老必經職位努力,身爲侍讀學士,又怎麼可能不給老上司面子,還真是不想來也得來!

果然,他們在旁邊等了片刻,許國和王篆就已經談完了。只不過,從兩人的表情來看,汪孚林也好,程乃軒也好,許之誥和金寶也好,全都看不出兩人到底有沒有談出個結果來,顯然比起城府來,許國和王篆都非比尋常,不是年輕人能輕易瞧出端倪的。

不過,許國到底只是走馬觀花逛了逛,在程乃軒死活請自己題正堂時,他本待推到王篆頭上,可到底在對方几句翁婿的打趣之下沒有辦法,最終搖搖頭道:“汪、程、許幾家,全都是歙縣數得上的大族,分支既多,堂號卻都只有數的幾個。你們如今是當官的人了,爲了不被別人說是數典忘祖,這正堂還是寧可隨大流,只用祖宗留下的就好。照我看,錦華,你就用你們槐塘這一支程氏最常用的慶餘堂便好。”

儘管許國的學問在翰林院那也是首屈一指的,但此時此刻汪孚林簡直實在忍不住想吐槽——哪怕程氏真有堂號叫慶餘堂,可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胡雪巖那赫赫有名的慶餘堂,第二時間想到的是慶餘年——沒辦法,聯想太過豐富就這麼不好。可是,見程乃軒非常審慎地點頭答應,而王篆竟然也滿臉讚許,他就知道,程乃軒這正堂的名字是敲定了。

而給程乃軒做了主,許國卻不肯在汪孚林這繼續越俎代庖了,而是推給了王篆。王篆細細一思量,許國讓程乃軒不要數典忘祖,卻不肯讓汪孚林起一個祖傳的堂號,恐怕和汪孚林直接氣走了汪道昆不無關係。想想汪孚林真夠冤枉的,他也不推辭,到了汪孚林書房中,潑墨揮毫寫了濃墨重彩的三個字。

新安堂。

新安十姓九汪,這正堂之名乍一看是不過不失,其實追根溯源,卻也是敬天法祖,就連許國也不由得笑了起來。兩位高官這麼一聯手,汪程兩家新居中但凡有點意思的院子又或者樓閣,全都安了個不錯的名字,等最終殷勤待客賓主盡歡之後,汪孚林和程乃軒非常主動地奉上了非常豐厚的潤筆。

當然不是金銀俗物,而是如今有價無市的印章石……

許國出身貧寒,在京城又一直都在翰林院體系,油水根本沒有,出門基本靠走……倒不至於,畢竟他是現在許村出來的最大的官,別說剛過世的許老太公那些子孫也還有繼續資助他的,就連姻親程老爺也沒少爲其隱隱提供各種方便。他不是孤高的性子,但只收不太過分的資助,這些也只能夠讓他在京城過上比較普通的生活。哪怕是他的兒媳婦葉明月陪嫁豐厚,可他從不肯讓兒媳貼補家用,唯一收過的也就是兒媳婦藉着他幾次過生日時送的一點壽禮。

其中多半是字畫,但今年剛送的是一方雞血石。

而現在,程乃軒這個女婿也依樣畫葫蘆送了這麼一方雞血石,他拒絕又覺得不合情理,只好開口說道:“之前我得了一副好中堂,來日讓你舅兄送來,正好懸掛在堂中。”

程乃軒早知道岳父不肯沾自己的光,這回過來的東西絕對便宜不到哪去,只能賠笑連連,硬是說這是潤筆,不是孝敬。而王篆則是看着自己手裡那方田黃,直有些哭笑不得,趁着那邊翁婿正在打擂臺,他便板着臉對汪孚林低聲道:“早知道你竟是藉機送禮賄賂,我就不來了!”

“這是我和程兄早就準備好的,送給二位也算是不辱沒了好東西。古話說得好,寶劍贈英雄,而且,我又不在刑部,不過是孝敬尊長,和賄賂二字八竿子打不着。說實在的,我對王司寇說一句實話,程兄的東西也許是祖傳,我卻不一樣,只要找對了地方,這種百金難求之物,有時候卻能不費多少就能得手,畢竟,天下變賣祖上珍玩的不肖子孫多了。我又不是刮地皮的人,王司寇留着自用也罷,給小兒輩賞玩也罷,不過是玩意。”

王篆剛剛轉了一圈,只覺得這兩座宅邸位於京城地價比較低的地段,而且外表看來很低調,內裡也是質樸,擺設更不顯奢華,所以竟也忘了汪孚林和程乃軒是徽商世家出身。所以,對於汪孚林這番狡辯,他也着實挑不出理——他纔剛進京不久,論理汪孚林應該打聽不到他好田黃纔對!再說了,許國不是也得了一方價值不菲的雞血石?

於是,再想一想許國回贈中堂畫,他略一思忖,便爽快地說道:“既如此,我見你書房也沒好硯,正巧之前得了一方澄泥硯,回頭便送了你。”

這些老大人們,全都不肯沾光佔便宜啊……不過也好,都是挺有品行的人!

汪孚林壓根沒提自己家鄉的歙硯也是天下名硯之一,自己桌子上卻只一方凡品,便是因爲知道王篆那正好多了一方沒用的。接下來,他亦是隻字不問這兩位大佬商談的結果如何,就笑着把人送了出去,對許國臨走時邀請王篆蒞臨金寶的拜師宴,他也樂見其成。而許之誥當然不可能父親走了還留下來繼續逛,他還有讀書科舉的重要任務要完成,金寶卻終究留了下來。

對於之前許之誥透露的消息,作爲許國記名弟子的金寶還額外提供了一點補充說明。

“馬尚書走的時候,老師親自去送的,我那時候正準備好了要出門,剛巧聽到馬尚書說……就算許學士此行不成功,他也會上書救吳中行和趙用賢。畢竟,他們只是上書委婉表示首輔大人奪情不好,詞意並未過激,所以,充軍實在是太重了,至少也要爭到革職才行。”

ps:第一更(。)

第337章 回家了,升官了第471章 君子先動口再動手!第603章 可知道錯了?第149章 汪小官人落水了?第61章 英雄宴開局!第719章 結盟,沉海第859章 好兄弟一輩子第884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789章 人仰馬翻,做官最難第306章 踢到鐵板了……第664章 有眼不識汪巡按第608章 交鋒之後的圖窮匕見第496章 火鍋爐畔話官商第517章 露底的汪小官人第404章 破釜沉舟第472章 災星的光環第197章 米券發行日第257章 打行的把頭第617章 羣英薈萃(下)第505章 張居正的遷怒第726章 草莽豪傑第737章 一咬一大串第633章 強龍vs地頭蛇第214章 請大宗師做主!第306章 踢到鐵板了……第881章 一錘定音第326章 等你送聘禮第100章 大炮和驚聲尖叫第32章 誰忽悠誰?第738章 知恩圖報第851章 再做一場第226章 闔家之樂,劍指龍川第792章 意外的請託第247章 防身是立命的本錢第90章 地頭蛇vs坐地虎第841章 馮保的逆鱗,小汪的應對第695章 凌總督甩的包袱第554章 遼東雙雄第917章 急功近利,驟變到來第339章 成長的少年第464章 拙劣的密謀第45章 贈君徽州府志第258章 街頭大混戰第849章 關公面前耍大刀第169章 圖窮匕見第168章 壯哉,吳司吏!第136章 府衙羣英會第381章 監房夜話第219章 許老太爺的小提議第392章 稟告縣尊,小北逼着我表白了第554章 遼東雙雄第665章 妖女?瑤女?第170章 各自的底牌第849章 關公面前耍大刀第145章 戚家軍出的難題第694章 海盜的行蹤第361章 一把拖走第200章 坑人的最後是被爹坑第259章 雷厲風行的官府?第426章 鹽商那點貓膩第479章 紈絝子弟的悲哀第788章 勢不可擋第682章 新體制第418章 別人選美我自醉第243章 穿心一刀第253章 竦川汪氏帶個頭吧!第638章 巧妙的逆轉第324章 喝酒談生意第349章 婚約這回事第922章 專業坑爹(下)第57章 閨秀粉絲團第189章 夫人駕到!第325章 真正的大買賣第799章 互掐鬧劇後的驚訊第52章 把糧長甩給別人第319章 太搶手了!第858章 皇帝挖牆腳第839章 飛速發展的事態第809章 聲東擊西第842章 芒刺在背,不得不保第17章 程老爺的贈一陪一第561章 大將如僕隸第815章 翻牆打一架第49章 大逆轉!第338章 欠敲打的葉大炮第848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250章 說說唱唱,一劍封喉第99章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第419章 仇人擺闊,翁婿掏錢第223章 他是我爹第14章 各式各樣的隊友第46章 新鮮出爐的代理縣令第96章 人死好結案第510章 新進士的分配問題第800章 人未走茶先涼第925章 嬸嬸和叔叔第104章 連環套第322章 潮音洞遇洋鬼子第122章 奸細?第586章 殺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