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二章 天下戰國之上

bookmark

天下戰國之上。

這句話出自甲斐國大名武田信玄所著的《甲州法度之次第》,意思就是說,這天下已處於戰國亂世,東瀛戰國之名也由此而來。

不過,東瀛戰國卻不是始於甲斐國,也不是由武田信玄挑起的。

東瀛戰國準確的說應該是始於應仁元年也就是明憲宗成化三年的應仁之亂,當時的室町幕府徵夷大將軍足利義政因繼承權問題處理不當,引發了應仁之亂,各地守護大名選邊站隊,大戰於京都,使得京都變成一片廢墟,幕府也因此式微,逐漸喪失了對地方大名的掌控,各地方大名也爲了爭奪地盤大打出手,從而使得東瀛進入了混亂的戰國時代。

也就是說,東瀛戰國之亂持續至今已有將近百年,各路諸侯也已經打得疲憊不堪,正是動極思靜之時。

這個時候,如果有雄才偉略之輩站出來,打出統一東瀛的旗號,很有可能,這東瀛就要統一了,歷史上,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也正是在這個時候相繼橫空出世,東瀛,也真正完成了一統。

只可惜,這會兒有楊聰在這攪風攪雨,東瀛想要一統,怕是不大可能了。

在他的挑唆下,九州的大友氏、龍造寺氏和島津氏已然打得不可開交,本州的毛利氏也開始對尼子氏發動攻勢,東瀛諸島再次陷入無休止的戰亂之中。

楊聰之所以如此支持毛利氏,助其一統九州西部,主要就是爲了提防後面崛起的豐臣秀吉所向披靡,一統東瀛,然而,尼子氏當代家主尼子晴久也不是那麼好欺負的,他經歷了幾場敗仗之後,便一狀告到了京都,狀告毛利氏引狼入室,甘當大明朝的走狗,意圖助大明朝霸佔整個東瀛!

說實話,尼子晴久這說法着實有點誇張了,楊聰的想法並不是要吞併東瀛,不過,毛利氏卻着實有點“助紂爲虐”的跡象,至少石見銀礦就被他給“賣”給大明瞭。

按道理來說,尼子晴久就算告到京都也沒什麼用,因爲這會兒的室町幕府已然式微,根本就沒人鳥。

不過,他卻相當清楚,這一任的徵夷大將軍足利義輝正想恢復幕府的榮光,重新掌控整個東瀛,而像他這樣的諸侯投靠正是足利義輝所需要的。

這會兒室町幕府雖然式微,實力還是有那麼一點的,至少跟尼子氏比起來並不差,而尼子氏也算得上是東瀛有數的諸侯了,像他這樣的諸侯,如果能籠絡幾家,室町幕府重新掌控整個東瀛貌似就有希望了。

也就是說,他這麼低聲下氣去求助,足利義輝定然不會視若不見。

徵夷大將軍足利義輝也不是什麼簡單人物,他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機會,這毛利氏可是助大明朝霸佔了石見銀礦,而石見銀礦正是東瀛最大的銀礦,他相信,如果以此爲誘餌,很多諸侯都會上當,爲他所用,或者說,被他給糊弄,跑去跟大明朝硬剛,到時候,大明朝被打跑了,各路諸侯也消耗的差不多了,他豈不是就能借機聯合尼子氏壓住各路諸侯了!

這麼好的機會,他自然不願意錯過,所以,收到尼子氏的求援信之後,他便毫不猶豫的派出自己的親信細川藤孝,趕到出雲國。

尼子晴久也不知道足利義輝具體打的是什麼算盤,不過,只要足利義輝肯出手,他相信,這毛利氏聯軍應該就不足爲慮了,所以,他對足利義輝派來的親信細川藤孝那是相當的客氣,不但親自出城相迎,還設宴款待了一番。

這東瀛的酒宴就不說了,反正就那麼點東西,一般也就夠賓主兩人盡歡,並不像大明一般,一請就是一大桌子甚至是好幾十桌。

兩人相對而坐,對飲了幾杯之後,尼子晴久便忍不住問道:“大人,不知大將軍閣下準備怎麼處置毛利氏助紂爲虐一事啊?”

他這大人可不是亂叫的,因爲這細川藤孝本就是東瀛的左京大夫,按品級來算,應該算是從四品,而一般的地方守護大名品級也就是從五品而已,也就是說,他的品級還沒人家細川藤孝高呢。

當然,在這戰國亂世,京都的官員並沒有什麼權威,地方大名那纔是真正的大佬,細川藤孝也沒傻乎乎的擺什麼架子,他很是謙遜的道:“名主閣下,大將軍對此事自然是惱怒異常,不過,你也知道,就算我們想出兵幫忙也沒用,因爲幕府大軍根本就到不了這裡。”

這!

尼子晴久聞言,不由一愣。

他貌似忽略了一個問題,這會兒幕府大軍可不是橫行無忌,就算大將軍足利義輝想出兵幫他,那也得過的來啊!

幕府大軍能過得來嗎?

那基本上是不大可能的,因爲尼子氏的領地和京都之間還隔着好多諸侯呢,像武田氏、織田氏什麼的,那可都不是吃醋的,人家的勢力甚至比幕府大將軍還強,要幕府大軍敢打他們地盤上過,十有九會被他們給收拾了!

想到這裡,他忍不住大驚道:“這可如何是好?”

沒想到,細川藤孝竟然微微笑道:“這就要看名主閣下舍不捨得了。”

什麼舍不捨得?

這會兒毛利氏都快打到出雲國來了,他們尼子氏都快完蛋了,他還有什麼捨不得的?

尼子晴久有些莫名道:“捨得?不知大人說的是什麼?”

細川藤孝直接道:“我說的就是石見國的銀礦啊,你要捨得,我們大將軍就有辦法幫你大敗毛利氏和大明朝的聯軍,你要捨不得,那我們也沒什麼辦法了。”

石見國的銀礦?

說實話,那的確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而且還是源源不斷的那一種。

這會兒石見國要在他手裡,他當然捨不得,不過,這會兒石見國都被毛利氏給奪去了,而且憑他的實力也不可能從毛利氏和大明朝的聯軍手裡奪回來,他還有什麼捨不得的?

他毫不猶豫的道:“這個有什麼捨不得的,大將軍如果想要,拿去便是。”

沒想到,細川藤孝竟然微微搖頭道:“不是我們大將軍想要,而是其他人想要,比如武田氏和織田氏什麼的,他們對石見銀礦那可是垂涎已久了。”

這話什麼意思?

尼子晴久細細一想,眼前頓時一亮。

他也不是什麼蠢人,細川藤孝都說的這麼明白了,他要再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大將軍足利義輝顯然是想以石見銀礦爲誘餌,誘使各路諸侯和大明朝火拼啊!

第六十七章 奪兵權第十八章 不能做牆頭草第二一九章 初試第四十四章 糊弄第一一二章 吃進去的給我吐出來第九十八章 百科全書第七十七章 翰林院是儲相之地嗎第一七二章 定安南第一二七章 懵了第七十七章 勾結第一五〇章 檄文第一五四三章 瞎扯第八章 江南貢院第八十九章 妄動私刑第一六一章 小弟第三十五章 八股文有規律嗎第九十七章 大明的希望在何方第七十七章 裝備第五十四章 有錢人家是非多第十五章 兩個太監第七十五章 孰是孰非第三卷 第八十二章 認慫第一一九章 謀朝篡位第一五六章 這波不虧第五十三章 破家縣令嚇一跳第一七九章 第二個賺錢的條約第三十八章 找茬第六十七章 奪兵權第十八章 往死裡整第九十一章 考校第一六四章 戰神第七十六章 半途而廢第一八三章 誘餌第五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七十三章 《坤輿萬國全圖》第一〇三章 吃虧還是得便宜第二十一章 我跟你沒完第一〇三章 吃虧還是得便宜第七十章 枉殺忠良第六十二章 魚餌已準備好第三十二章 定國公第四十五章 都是海禁惹的禍第九章 待遇果然不一樣第五十三章 抽風般的操作第二十二章 投石機第一八〇章 喜從天降第四章 嚴師出高徒第六十五章 惡人先告狀第七十九章 步步爲營第六十七章 專業第七十一章 敲打第二一八章 成功在望第十四章 挖個礦真心不容易第一二三章 違禁第九十二章 驕兵必敗第一六四章 恐嚇第八十一章 火攻第九十六章 鹽場第三十七章 廷議否第六十六章 誰栽贓誰第四十四章 問題很多第四章 傳聞嚴嵩很不簡單第一四一章 聚首第八章 撤換第八十六章 嚴嵩的智慧第一章 行路難第一四四章 民心可用第八十二章 誰爲首第二十五章 破敗不堪第二十八章 禍害之源第一〇三章 頭疼第一五八章 不是錢的問題第七十九章 步步爲營第二十六章 相見不如不見第一二七章 懵了第九章 宣府鎮第三十三章 出人意料第一〇七章 倭寇又又又復起了第一〇五章 聽天由命第六十八章 懷疑人生第一八四章 計中計第七十一章 劇情突然反轉第八十二章 誰爲首第五十三章 破家縣令嚇一跳第一七七章 貪婪第三章 耳目一新第二三三章 書終成第一七五章 公報私仇第二一〇章 人和事第七十四章 這下麻煩大了第十八章 往死裡整第一三三章 異曲同工第二十七章 莫名其妙的大戰第四十一章 能名傳千古的功績第一七六章 兩邊不是人第一三〇章 找上門來第九十三章 打賭第一九四章 稿成第三十二章 定國公第七十九章 張嶽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