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〇章 喜從天降

bookmark

石見國終於拿下了,毛利元就心裡卻沒有一點欣喜若狂的感覺,他只感覺自己的命運好像不在自己掌控之下了。

原本,他對石見銀礦是充滿期待的,但是,這會兒,他卻發現,這石見銀礦好像跟他沒什麼關係一般,因爲,他已經把銀礦的開採權和冶煉權“賣”給大明工部尚書了,他好像只能等着人家給他分錢。

至於什麼撕毀契約,跟大明工部尚書翻臉,他還真不敢,明軍那火力他可是見識到了,不說別的,就說這會兒還跟他一起駐紮在石見國的一萬明軍,他,就算是聯合大內氏所有勢力都幹不過,絕對幹不過!

這種情況下,他還能幹什麼呢?

他只能老老實實的等着,等着大明工部尚書給他分銀子!

那麼,大明工部尚書顧可學又是怎麼想的呢,他會不會按照條約給毛利元就分銀子呢?

說實話,顧可學這會兒一點想法都沒有,因爲他還不知道楊聰正打着他的旗號在東瀛“招搖撞騙”呢!

這天,他剛坐完班回到府邸,還沒來得及吃晚飯呢,下人卻突然來報,惠安侯府管家侯之坦求見。

好吧,這纔是侯之坦的真正“官職”,他就是楊聰的管家。

不過,他這個管家身份可不一般,因爲他是和楊聰從小一起玩到大的玩伴,跟楊聰的關係,那簡直就親如一家人一般,朝堂之上,正三品以下的官員見了他都得客客氣氣的,可以說,他就相當於一個沒有官職在身的朝廷大員。

顧可學自然知道侯之坦是什麼人,他跟侯之坦的關係那也不是一般的好,聽聞侯之坦求見,他想也不想,便親自跑到府門外將人迎了進來。

兩人寒暄了一路,來到書房,顧可學終於忍不住問道:“猴子,你不是在東瀛幫太師大人處理日常事務嘛,怎麼突然間跑回來了?”

猴子可不是一般人敢叫的,一般只有正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員纔敢這麼叫,而且,還得是楊聰這一邊的朝廷大員,換做一般官員,那都得小心翼翼的叫他一聲“侯管家”。

侯之坦倒也不是那種狗仗人勢的人,他恭恭敬敬的拱手道:“小人是奉了太師大人之命前來給顧大人報喜的。”

報喜?

這喜從何來啊?

顧可學莫名其妙的道:“報喜?報什麼喜?”

侯之坦老老實實的道:“顧大人,您這次可是立大功了,太師大人都說了,憑此功績,足以讓您入閣輔政了。”

啊!

入閣輔政?

說實話,這種好事顧可學還真沒想過,他當然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要說管理工部的事物,他還真能勝任,因爲他本身就對“格物致知之理”感興趣。

比如說煉藥,那也是門學問,涉及到好多方面呢,他在煉藥一途那可不是一般的厲害,相應的,對《格物致知之理.五行篇》他也是相當的精通,當個工部尚書,足矣。

不過,要說當內閣大學士,他還真不是很稱職,因爲他對治國之道根本就沒什麼研究,在這方面,他充其量也就跟一般的進士出身的官員差不多而已。

這會兒,侯之坦竟然跟他說他有望入閣爲相,說實話,他着實大吃一驚。

當然,他並不是不想入閣爲相,成爲內閣大學士那可是朝堂官員夢寐以求的事情,誰不想啊。

他呆愣了一陣,這才激動的道:“真的嗎?”

侯之坦鄭重的道:“當然是真的,小人怎麼敢跟您開這種玩笑。”

這!

顧可學激動的搓了搓手,這才尷尬的問道:“你說我立大功了,我怎麼就不知道呢?我到底立什麼大功了,你能不能跟我說說?”

他是真不知道自己立什麼大功了,這段時間他就在工部值房老老實實坐班,哪兒都沒去,也沒幹什麼特殊的事情,怎麼就立大功了呢?

侯之坦也不隱瞞,當即便把楊聰的想法和東瀛近段時間發生的事詳詳細細跟他說了一遍。

他這會兒才知道,原來楊聰竟然藉着他的名義把東瀛最大的銀礦給撈到手裡了。

這,這,這簡直是喜從天降啊。

他激動的搓了半天手,這才問道:“太師大人的意思是?”

侯之坦依舊鄭重的道:“太師大人的意思,您趕緊命工部官員組織一批擅長冶煉銀礦的匠戶,然後親自帶着他們去東瀛接收石見銀礦,一旦石見銀礦在我們的掌控下正式出產白銀,您這內閣大學士之位就跑不了了。”

這個他在行啊,他當即激動的拍手道:“好,你稍等一日,明天,明天我帶人跟你一起去東瀛。”

就這樣,顧可學帶着一大幫工部官員和擅長冶煉的匠戶跟着侯之坦來到了東瀛,他帶着手下人在石見國轉了一圈之後,別提多激動了。

這裡不愧是東瀛最大的銀礦,銀山簡直到處都是,而且含銀量還相當的高,比大明任何銀礦都高。

銀山啊,而且還不止一座,一個月挖個上百萬兩都不成問題啊!

那麼,爲什麼石見銀礦以往每個月纔出產白銀五十萬兩左右呢?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他稍微瞭解一下便知道了,因爲大內氏和尼子氏都沒足夠的糧食。

這話貌似有點矛盾。

開玩笑呢,坐擁銀山無數,一個月最少能挖出五十萬兩銀子來,他們會缺糧食?

他們是真缺糧食,因爲東瀛出產的糧食本就不多,大明商販運送過來的糧食那也是有限的,各路諸侯大多用僅有的糧食來豢養手下的軍隊了,哪裡來的糧食去養礦工!

也就是說,不管是大內氏還是尼子氏,都沒有足夠的糧食來養活大批礦工,所以,就算坐擁銀山無數,他們也挖不出多少銀子來。

這個問題對於楊聰又或者顧可學來說就不是什麼問題了,運送糧食,對於他們來說真的不要太簡單,大明東南各省有的是糧食,他們也有的是船來運送糧食,就算汪直和洪鐵柱手下的船隊不夠用也沒關係,他們完全可以動用大明水師船隊來運送糧食。

可以說,糧食的問題,對他們來說就不是問題,哪怕是十萬甚至幾十萬礦工的消耗對他們來說都只是小意思而已,到了他們這裡,糧食已然不是主要問題,主要問題反而變成了礦工數量的問題。

那麼,東瀛或者說石見國到底能招到多少礦工呢?

這個,還真有點恐怖,聽聞石見銀礦招工,米飯什麼的管飽,還有工錢,整個東瀛都轟動了,什麼流民、饑民、浪人、流浪漢,甚至是流浪武士,都拼命往這邊竄,十萬甚至是幾十萬那都不是問題!

最後,顧可學不得不把礦工數量控制在十萬左右,因爲再多人就不好管理了,畢竟,這裡總共才一萬明軍精銳,再加上毛利元就手下人馬,總共也才四五萬人,要管住這十萬礦工已經相當不容易了,再多,恐怕就要出亂子了。

不過,光是這十萬礦工已然夠嚇人的了,石見銀礦的產量很輕鬆便提升到了一百多萬兩一個月,比以前翻了一番都不止。

第二十八章 恬不知恥第二十八章 恬不知恥第四十八章 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第三十章 請開馬市第二十四章 煉尿尚書第七十六章 熱武器和冷兵器第一五〇章 從中作梗第九十九章 倭寇很可怕嗎第三十二章 教諭大人都嚇一跳第一七六章 兩邊不是人第七十一章 劇情突然反轉第四十一章 欲加之罪第八十七章 一日千里第一四三章 澎湖第六十六章 尋死第一三七章 哭窮第一二四章 暴利第七十五章 孰是孰非第四十七章 一條狗第九十六章 鹽場第一一一章 不眠之夜第一九五章 大明天朝上使第六十七章 狠辣第五十一章 俺答汗第一七三章 代理第二十七章 家賊第八十一章 官聲第二章 偶遇胡宗憲第一一三章 大明朝最硬的後臺第一〇三章 心惶惶第一九六章 不務正業第二〇一章 齊聚第六十一章 真正的較量纔開始第十六章 故意拖延第一五八章 不是錢的問題第一九一章 新的道路第一二二章 撈錢第六十四章 悲哀第一三六章 被逼無奈第一九一章 回京第五十章 人言可畏第一〇三章 吃虧還是得便宜第四十一章 王莽發明的東西第一六三章 冤枉第三十五章 爭還是不爭第七章 泉州十大才子第一九三章 禦敵於千里之外第一〇九章 屯衛與私兵第九十一章 栽個贓第五十五章 奇恥大辱第一六一章 小弟第六十章 大明邊軍第八章 撤換第一二八章 失算第七十九章 暗中行事第二十八章 誰能抱得美人歸第七十九章 張嶽回京第一四一章 聚首第二三二章 簡單實用第六章 意外的收穫第六十九章 狠人第六十七章 府試疑雲第五十七章 被人當槍使了第二一二章 名師第一四九章 報仇雪恨第九十二章 整出本秘籍第一一七章 風起雲涌第九十章 毒計第一一四章 不講規矩第四十三章 放火第五章 以錢借勢第三十三章 聯姻第七十二章 大事可能化小第七十九章 步步爲營第一五三章 棋盤和棋子第九十四章 徵詢第四十二章 朝堂大事第八十七章 一日千里第一二七章 懵了第四十八章 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第五十章 出事了第八十一章 繡春刀,錦衣衛第五十八章 真正的精銳第一〇〇章 相親第三十五章 八股文有規律嗎第一一四章 不講規矩第四十章 投其所好,木棍伺候第六十六章 尋死第八十四章 慶功第八十四章 拼了第六十七章 防守問題第一四九章 報仇雪恨第八十五章 夏言的擔憂第一四五章 變法有危險第一一六章 動手第五十七章 支援第三十五章 買官第十章 自掘墳墓第九十八章 尋死第一六三章 九州征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