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六章 請開海禁

王宣收到楊聰的密信,簡直有點哭笑不得,楊聰竟然讓他造土炮,有沒有搞錯?

什麼東瀛鐵炮,那就是個屁,他看了眼圖紙就明白了,這明明就是土炮嘛,土的不能再土的土炮了。

他真不明白楊聰什麼意思,讓他造土炮就算了,還讓他拼命的造,能造多快造多快,能造多少造多少!

這種東西造在多又有什麼用呢?

土炮就是土炮,跟新式火炮壓根就沒法比,因爲土炮不但不能連發,射程還無法保證,至於準頭,那就更不用說了,土炮基本就沒有什麼準頭可言,能保證炮彈落在大致百步方圓的範圍內就算是不錯了。

這東西跟明軍裝備的新式虎蹲炮比起來那就是廢鐵一堆,因爲你沒準頭人家有準頭啊,對轟起來,你不一定能轟到人家,人家卻能轟到你,造這東西,那不是找虐嗎?

當然,楊聰在密信中也說了,這東西並不是造給明軍用的,而是給東瀛各路諸侯用的,按楊聰說的,這東西一旦造出來,東瀛各路諸侯絕對會搶着要!

開什麼玩笑,這東西會有人搶着要?

東瀛各路諸侯都是傻子嗎?

王宣表示嚴重懷疑,不過,他還是按楊聰的要求,儘快組織人手開始生產這種落後的土炮了。

這種土炮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真的太簡單了,鐵礦,那都是現成的,甚至都不用花錢去買,只要僱人去開採便成,至於鑄造技術,那就更不用說了,鑄這東西,那簡直就更玩一樣,甚至都不用老師傅出手,新手學徒便能鑄造的相當好了。

不過,對於質量,王宣還是相當上心的,楊聰雖然說了,只要造出來是這東西就成,他還是改造了一批機牀,專門用來刮內孔,磨外圓,反正也就是夾到機牀上轉幾圈的事情,根本就耽誤不了多少時間。

這樣一來,造出來的土炮就漂亮了,不但內壁光滑無比,就連外圓都光可照人。

就這,王宣還覺得有點過意不去呢,因爲楊聰說了,這東西,最少賣上千兩一門。

上千兩是什麼概念?

用來買糧食的話,足夠一個五口之家吃上十多年!

就算是用來買房子,那也能在京城買上十多套四合院!

而這東西的成本,說白了就沒有什麼成本,因爲大明的鐵礦都是朝廷所有,就算僱人去挖也花不了幾個錢,煤礦那也是朝廷的,負責鑄造的匠戶也歸工部管,基本上,一門土炮也就能耗費幾兩銀子的工錢而已,賣個十兩都賺翻了。

幾兩銀子造出來的東西賣上千兩,可能嗎?

王宣正疑惑不解的時候,滿朝文武同樣有點疑惑不解,因爲太師惠安侯楊聰竟然在這個時候上奏朝廷,請開海禁!

這會兒倭寇已然銷聲匿跡,甚至就連倭寇的老巢東瀛平戶藩都被明軍給佔領了,開海禁倒是沒什麼問題了。

問題是,這太師惠安侯楊聰提出開海禁就有點令人費解了。

其實,朝堂官員都有所耳聞,這會兒的海上貿易被太師惠安侯楊聰把持着呢,整個東南的士紳階層甚至都要看楊聰的眼色行事,因爲得罪了這位太師,損失就大了,不但手底下的商鋪作坊裡貨物賣不出去,甚至就連地裡出產的糧食都別想賣個好價錢。

可以說,太師惠安侯楊聰通過海上貿易便可將整個東南士紳階層牢牢捏在手裡,誰都不敢跟他唱反調。

這會兒,他竟然提出開放海禁,豈不是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楊聰的行爲着實有點讓人費解,他爲什麼要這樣做呢?

他的想法其實很簡單,他就是想讓整個大明的商業都發展起來,讓大明走向富強。

至於他個人的收益,其實影響並不是很大,因爲他做的原本就是倒買倒賣的生意,他們楊家,其實並不出產什麼貨物,他們只是派人去將各地土豪鄉紳和官宦世家手底下的工場和作坊出產的貨物收集起來統一運到海外去販賣而已。

這中間的利潤的確相當的驚人,因爲他們收購貨物的時候最多也就出大明時價的一倍,而運送到東瀛之後,貨物價格最少能翻十倍,也就是說,他們賺取的利潤差不多在時價的八倍左右。

不過,他這樣做成本也是很高的,因爲從收購貨物,到運輸貨物,再到銷售貨物所有環節,都得花錢。

比如說收購貨物,楊家要養一大堆管事和掌櫃不說,還要請很多官宦世家幫忙,陸炳所代表的陸家,顧可學、顧可久兄弟所代表的顧家,徐階代表的徐家都是楊家的合作伙伴,他們從中分得的利潤最少在三成以上。

然後運輸貨物也需要花錢,不管是在大明境內請各地都司衛所幫忙還是在海上僱傭汪直的船隊,都得分潤出去很多的利潤,這一塊,最少也是兩成左右。

最後在東瀛銷售貨物也不是一點成本都沒有,起碼,他得僱很多人去跑生意,去送貨,這成本同樣佔到兩成左右。

也就是說,最後落到他手裡的利潤其實還不到三成。

這海禁開放之後,大家肯定都會想着法子去做海外生意,這收購貨物和運送貨物兩個環節五成左右的成本基本上就沒有了,因爲想做海上貿易的商販都會自己想辦法將貨物運送到各個通商口岸,壓根就不用他去操心。

而這會兒能組織起龐大船隊將貨物運到東瀛甚至是南洋的也唯有汪直和楊聰手底下的洪鐵柱,大多數商販還是沒這個能力單獨出海的,而他大不了將貨物的價格提高兩到三倍,人家肯定會很樂意將貨物交給他運輸又或者銷售。

這樣一來,不管最後的銷售環節是商戶自己想辦法還是交給他們來做,最後他還是能獲取兩成以上的利潤。

也就是說,他最多損失一成左右的利潤,至少,在各地商販沒發展起來之前是這樣的。

這一成的利潤跟整個大明的發展比起來又算什麼呢?

而且,隨着整個大明商業的發展,生意必定會越做越大,這兩成的利潤必定也會跟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大,超過原來的三成利潤那也不是不可能的。

這就是楊聰的想法。

開海禁,他不一定會虧,但大明的商業一定會發展起來,何樂而不爲呢?

第一二一章 栽了第一五八章 攤牌第五十章 誰搞的鬼第一〇六章 麻煩第六章 小兄弟第一九六章 不務正業第一六三章 九州征討第五十九章 太閒第一二七章 怎麼收拾韃子第二二一章 搗蛋第九十三章 攀咬第二十六章 堵缺口第一一四章 暗夜守候第八十四章 拼了第六十四章 恐怖的貪腐第四十二章 楊家的恐怖資產第一三二章 殖民者的思維第九十四章 功名第九十章 傳說中的太監(下)第一九七章 物理學院第五十八章 有人忍耐不住了第一〇〇章 不靠譜第八十一章 官聲第九章 砸錢也要講究技巧第一六六章 掙扎第一七一章 誰是叛逆第五章 朝堂軼事第二〇二章 厚望第一八八章 是清是濁第一三九章 左膀右臂第六十六章 尋死第二十一章 人手第一〇四章 東瀛浪人第十四章 秀才遇到兵第一五二章 安南第一五五章 狼子野心第六十一章 上奏第九十五章 糊塗第五十九章 太閒第一五二章 穩打穩紮第五十三章 破家縣令嚇一跳第四十九章 縣城這天酸死人第一四一章 變臉第一二二章 撈錢第五十五章 資敵第三十一章 虛張聲勢第八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陰山第二二八章 提示第十六章 兵變第五章 當面考察第一〇六章 麻煩第八十六章 這算是約會嗎第一一〇章 怎麼對付海盜和倭寇第一七〇章 毛利元就第五章 以錢借勢第二〇六章 教導第九十七章 一頓亂拳第一〇〇章 相親第八十四章 慶功第一九七章 物理學院第九十二章 自相矛盾第八十一章 火攻第一一三章 誰的拳頭大第五十一章 好好慶賀一下第五十九章 太閒第三十八章 找茬第一八〇章 喜從天降第九十三章 打賭第九十二章 自相矛盾第六十章 招不招第二二六章 獎勵第五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二十六章 倭寇再現第九十三章 二氣第三十七章 公堂之上第三十二章 事實第一〇七章 戰船第一二九章 誰更無恥第一六九章 薩摩藩島津氏第七十八章 焦急第三十一章 虛張聲勢第一八二章 天下戰國之上第三十章 男兒當自強第一六四章 恐嚇第十八章 僞造第十四章 異想天開第六十四章 恐怖的貪腐第四十九章 振武衛第二十一章 人手第五章 朝堂軼事第二三六章 功成名就第一四一章 變臉第一五四三章 瞎扯第七十七章 翰林院是儲相之地嗎第六十八章 烽火戲諸侯第五十章 盟友第一〇二章 做人不能太張狂第七十章 陽奉陰違第七十四章 顛倒黑白第一三二章 殖民者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