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〇章 檄文

《漢書·朱博傳》有云:

合下書佐入,

博口占檄文。

檄文特指用於曉諭、徵召、聲討敵人或叛逆的文書。

所謂“師出有名”,在古代,檄文可是個很重要的東西,你要想跟人開戰,就得以檄文的方式說明開戰的原因,要不然,那就就是“師出無名”,會遭到別人的譴責,甚至會有人趁機聯合其他人收拾你。

歷史上,最有名的檄文當屬建安七子之一陳琳所作的《爲袁紹檄豫州文》,據傳,曹操看了此檄文直接嚇出一身冷汗,後面陳琳爲曹操所俘,曹操不但沒有殺他,反而任命其爲司空軍師祭酒,至於原因,就是因爲他檄文寫得太好了。

這檄文可不是華夏所獨有,自古,華夏之屬國,每逢與敵開戰之前,大多都會作檄文以壯聲威,甚至,就連東瀛都有此習俗。

比如,萬曆年間,東瀛關白豐臣秀吉入侵朝鮮之前就曾傳檄文與朝鮮國王宣祖李昖,其大致意思就是說:

大明皇帝,昏庸無道,神仙託夢,令其討伐,今欲借道朝鮮,討伐大明,你小子同意還是不同意?

朝鮮乃是大明藩屬,又不是他東瀛藩屬,國王李昖自然不可能同意他的無理要求,豐臣秀吉就以此爲藉口,率軍入侵朝鮮!

豐臣秀吉找的藉口可謂胡編亂造,無恥之尤,估計就連他自己都不信,他純粹就是在東施效顰,惹人笑話。

這檄文的作用本就是昭告天下,告訴大家,我進攻敵人是對的,敵人就是十惡不赦,該打!

豐臣秀吉大概是誤解了這檄文的意思,認爲只要隨便找個藉口開戰便成,結果自然是徒增笑柄耳。

這一次,楊聰也作了一篇檄文,名字就是《討東瀛倭寇文》。

這篇檄文,作的就精彩了。

檄文開篇,便列舉了歷朝歷代很多例子,證明我泱泱華夏,從不持強凌弱,欺負別人,但是,如若有人敢欺凌華夏,我華夏熱血男兒定然會奮起反抗,討還公道。

緊接着,他又列舉了倭寇在東南沿海的所作所爲,證明這幫傢伙就是幫毫無人性的海盜,土匪,人人得而誅之。

最後,他直接指出,東瀛肥前國平戶藩大名松浦氏就是倭寇的首領,正是因爲有了松浦氏的支持,倭寇才能漂洋過海,抵達大明沿海劫掠。

所以,大明決意討伐松浦氏,爲沿海死難的同胞報仇。

東瀛諸國,最好不要參與,但凡敢支援松浦氏者,亦當倭寇首領論處,殺無赦!

這傢伙,檄文傳到東瀛,松浦氏嚇得差點沒尿褲子。

開什麼玩笑啊,大明如此泱泱大國,竟然跟他一個小小的平戶藩開戰,有沒有搞錯!

要知道,他平戶藩並不是什麼大藩,人口全加起來也只有十餘萬而已,藩兵數量那更是少的可憐,總共才幾千人,跟大明比起來,那就是個屁。

不帶這麼持強凌弱的好不好?

松浦氏收到檄文之後,連忙向東瀛各路諸侯求援,揚言大明朝這是要入侵東瀛,大家不能坐視不理啊!

可惜,各路諸侯都收到了大明的檄文,他們心裡也相當的清楚,肆虐大明東南沿海的倭寇,的確就是松浦氏給弄過去的。

這事要說起來,還要追溯到北元時期,當時的元世祖忽必烈要求東瀛效仿朝鮮,率衆來朝,可惜,東瀛不答應,於是乎,北元朝廷便組織了兩次討伐,征討東瀛。

當時,的確是北元朝廷有點過分了,人家不來朝拜你便出兵討伐,實在有點說不過去,東瀛自然是拼命反抗,結果,北元大軍兩次討伐都沒把人家給揍趴下,反倒把人家揍出火來了。

於是乎,松浦氏便開始組織流浪武士、浪人,甚至是商人前去朝鮮和北元沿海劫掠,美其名曰報復北元的入侵。

一開始,各路諸侯和大將軍足利尊氏對他們的行動是比較支持的,畢竟,北元的確入侵了東瀛兩次,報復人家理所當然,而且當時的東瀛深處南北戰爭,到處都是戰敗之後失去主人的流浪武士和浪人,這些傢伙除了打架鬧事搶東西就沒別的事幹,與其讓他們在東瀛搶,還不如讓他們去朝鮮和北元搶呢。

到了後面,大明擊敗北元建立政權,按道理來說這些個倭寇就不該再去大明沿海劫掠了,因爲進攻東瀛的畢竟是北元朝廷,不是大明朝廷,北元朝廷欺負你了,你找北元的敵人大明報復,這事實在有點說不過去。

但是,這時候東瀛已經進入戰國時期,大將軍足利尊氏早玩完了,各路諸侯基本是誰都不尿誰,再加上松浦氏從劫掠中嚐到了甜頭,不願收手,所以,這倭寇之亂到了明朝也沒結束,斷斷續續的,甚至大有愈演愈烈的架勢。

說實話,這倭寇跟其他各路諸侯的關係並不是很大,松浦氏也沒給他們什麼好處,這會兒人家大明找上門來算賬了,關他們屁事啊!

如果大明只有朝鮮那樣的實力,明顯幹不過東瀛,可能,各路諸侯還會聯合起來,幫松浦氏把人家給收拾了,然後乘勢打到人家家裡去。

問題,大明的實力根本就不是東瀛可以比擬的,各路諸侯加起來都不一定是人家的對手,跟人家打,尋死呢?

這會兒大明的檄文可發的到處都是,檄文的最後也說的很清楚:東瀛諸國,最好不要參與,但凡敢支援松浦氏者,亦當倭寇首領論處,殺無赦!

松浦氏組織流浪武士和浪人去大明劫掠本就不對,這點東瀛各路諸侯都清楚,你個倭寇頭子,老是組織流浪武士和浪人去大明劫掠,你是發財了,我們卻跟着背上了倭寇的罵名,誰他嗎是倭寇啊,我們都是正正經經的諸侯好不!

再說了,大明的實力那可不是吹出來的,沒有任何一路諸侯是其對手,這點東瀛各路諸侯更清楚。

總之,講道理,松浦氏明顯理虧,講實力,沒人乾的過大明,這會兒豐臣秀吉還只是個小屁孩呢,東瀛可沒人敢去捋大明的虎鬚,所以,東瀛各路諸侯都選擇了明哲保身,壓根就不搭理松浦氏。

至於大明是不是真來入侵東瀛的,這個還有待觀察。

如果大明把松浦氏給收拾了就算了,這就證明,人家的確是來報仇的。

如果大明把松浦氏收拾之後還找各種藉口進攻其他諸侯,那就是大明的不對了,到時候大家再聯合起來給大明對抗也不遲。

第二〇二章 厚望第六十九章 你好大的膽子第一〇二章 做人不能太張狂第三十四章 鹽引第一章 出巡第八十八章 人怕出名豬怕壯第九十五章 稍安勿躁第一八九章 跑路第一六三章 冤枉第二十七章 家賊第一二九章 班門弄斧第八十五章 萌動第一七一章 期限第九十六章 格物致知之理第一一二章 返鄉第七十五章 陽謀第九十七章 通風報信第六十六章 戳穿第六十九章 決意剿倭寇第五十七章 奪帥第一八六章 欲擒故縱第五十八章 有人忍耐不住了第四章 願景第一五一章 恭憲王第二章 囂張紈絝第二十二章 最有名的癩蛤蟆第三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一二九章 誰更無恥第一〇四章 同流合污第一八五章 消耗第九十三章 打賭第七十六章 是誰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第二章 囂張紈絝第一三四章 狠毒第一三一章 虛驚一場第一八一章 盟友第九十二章 驕兵必敗第一一五章 倭寇真的很厲害嗎第九十章 傳說中的太監(下)第八十四章 拼了第一五五章 狼子野心第三十三章 聯姻第八十六章 這算是約會嗎第一五六章 請開海禁第一九〇章 亂世紛紜第八章 天下第一高手第一三〇章 盾陣第一二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七十九章 爲了利益而不是意氣第一二八章 失算第四十七章 福船戰艦第一一一章 不眠之夜第五十一章 六萬引第二一五章 皇上說了第五十四章 有錢人家是非多第一一九章 君子報仇第九十五章 稍安勿躁第一九八章 厚金之車第八十九章 妄動私刑第六十四章 猜第一六五章 糊塗第一九七章 貪婪第一二〇章 誰想造反第十七章 欠揍第八十四章 慶功第十三章 睚眥必報第七十七章 勾結第一〇〇章 招是不招第一七八章 牽連第一九七章 物理學院第二十七章 被人無視了第九十三章 攀咬第一六四章 戰神第八章 天下第一高手第八十一章 繡春刀,錦衣衛第六十八章 賊喊捉賊第三十二章 事實第八十章 嘉靖的眼光第一四七章 作鳥獸散第五十二章 一場鬧劇貌似就要上演第一八九章 公正第一七九章 棄車第一一五章 誰造的船第九十三章 二氣第八十七章 議立太子第一七八章 你們東瀛技術不行第五十六章 鬥藩王第五十八章 夜路走多了第一一八章 俗事了第一九四章 走向強盛第一六三章 九州征討第一八三章 誘餌第一六六章 掙扎第七十二章 攀親第十二章 恐怖的淘汰率第九十七章 大明的希望在何方第五十九章 奸細第六十六章 有賞有罰第四十一章 能名傳千古的功績第一九七章 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