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章 不講規矩

嚴嵩和嚴世蕃這對父子被定國公徐延德和京山侯崔元狂懟了一頓,這心裡別提多生氣了,嘉靖的後事商議好之後,他們又躲進營帳裡密議起來。

嚴嵩頗有些氣餒道:“東樓,千算萬算,我們怎麼把禁軍給漏算了,楊聰有這幫公侯勳貴撐腰,景王登基繼位之事恐怕是懸了。”

嚴世蕃聞言,不由咬牙切齒道:“禁軍算個屁啊,皇上不出巡,他們就是京城的看門狗,待回京之後,便讓他們各自散了,看城門去,看那些個公侯勳貴還怎麼張狂。”

他這話說的貌似有點道理,所謂禁軍其實就是京營屯衛中挑選出來的精銳,一般情況下,他們是不會大規模集結的,只有到了外敵入侵又或者皇帝出巡的時候他們纔會集結到一起,平時,他們也就是輪流看守京城各處城門而已。

京城總共就十六個城門,平時每個城門有百來號人看守就行了,也就是說,平常的時候,京城裡的京營屯衛全加起來才一千多人。

這點人馬,的確不算什麼,問題,這會兒嚴嵩手底下連一千多號人都沒有啊。

他不由搖頭嘆息道:“那又如何,平時的時候他們手底下也有一千多號人,他們硬要耍無賴,我們又能如何?”

嚴世蕃聞言,陰惻惻的道:“爹,您可別忘了,薊州巡撫楊順手底下這會兒可有一萬五千邊軍精銳,京營那些個老爺兵跟邊軍精銳根本就沒法比。”

薊州鎮的邊軍精銳?

這點,嚴嵩還真沒想過,因爲邊軍精銳是用來防守邊鎮的,如果將楊順手底下的邊軍精銳全部調到京城,薊州鎮豈不是形同虛設!

再說了,這邊軍精銳也不是說調動就能調動的,需得有兵部的調令才行。

兵部尚書毛伯溫那也是傾向於楊聰的,人家能同意將薊州鎮的邊軍精銳調到京城來纔怪。

想到這裡,他有些擔心道:“我們將薊州鎮的邊軍精銳調走,萬一韃子趁機來攻怎麼辦?還有,毛伯溫那老傢伙也是站楊聰那邊的,他怎麼可能簽發調令?”

嚴世蕃依舊陰惻惻的道:“爹,都這個時候了,你還管什麼邊鎮啊,韃子這會兒不是被趕到西套去了嗎,他們是不大可能跑薊州鎮來撒野的。至於什麼兵部調令,去他嗎的,只要能讓景王繼位登基,誰還敢管什麼兵部調令!”

這私自調動兵馬可是形同造反,嚴嵩依舊有些猶豫道:“這樣做,不合規矩吧?”

嚴世蕃有些瘋狂道:“爹,成王敗寇啊,都這個時候了,還講什麼規矩,如果讓裕王繼承了大統,我們就死定了。”

是啊,絕對不能讓裕王繼位登基!

嚴嵩聞言,不由咬牙道:“行,爲父這就寫信給楊順,命人八百里加急送去薊州鎮,到時候,如若文的不行,那就只能來武的了。”

嚴世蕃見他老爹終於點頭了,不由略帶得意道:“還好這會兒楊聰不在,要是他在,估計也會想辦法調動西北邊軍精銳,這傢伙可是出了名的不講規矩。嘿嘿,這次,他怕是要棋差一招了,等他回來,我們恐怕已經準備好回京了,到時候,他就算是想調動西北邊軍精銳都來不及了。”

他們都以爲楊聰這會兒還矇在鼓裡呢,豈知楊聰早已安排好了快船,這邊一旦有風吹草動,他隱藏在禁軍中的親信護衛便會趕去崇明傳遞消息。

其實,楊聰早就已經猜到嘉靖死定了,因爲他安排的那兩個親信死士去東番也要經過崇明海域。

那兩個親信死士經過崇明海域的時候,他還專門將他們叫到一處密室中,仔細的詢問了一番,當他得知御帳都燒塌了,嘉靖還沒見跑出來,他便已經斷定,嘉靖死定了。

他很清楚,這火災中死去的人基本上都不是被燒死的,而是被濃煙給嗆死的,嘉靖恐怕還在睡夢之中便已經被濃煙給嗆得死去活來了,御帳一塌,嘉靖更是沒一點生還的希望了。

他之所以沒急着往回趕,主要是不想落人口實,畢竟,他是去清查倭寇去了,人都不在大營了,這大營剛失火不久,他便急着往回趕,豈不是擺明了告訴別人,他安排了人監視着大營。

如果是監視一般的大營倒也沒什麼,問題,這大營裡可有御帳,嘉靖就在御帳裡面住着,他時時刻刻派人監視嘉靖,幾個意思,想造反不成?

第二天一大早,天還沒亮,嚴嵩便召集隨行的朝廷重臣商議,準備給他來個栽贓陷害,將“蓄意謀害皇上”的罪名扣他頭上,這事,他也知道了,因爲定國公徐延德和京山侯崔元剛一商議完回到自己的營帳,便將嚴嵩的一舉一動告訴了他安排在禁軍中的親信護衛了。

他的親信護衛一收到消息便馬不停蹄的趕到碼頭,坐上快船,一溜煙跑來報信來了。

其實,嚴嵩說的並沒有錯,楊聰就是想嘉靖死!

陸炳和一干錦衣衛高手也是他故意調走的,甚至,他還安排了兩個親信死士,準備放火燒御帳來着。

只是,他安排的兩個親信還沒來得及動手,便有幾個宮女代勞了。

當然,就算他安排的兩個親信死士沒來得及動手,這蓄意謀害皇上的罪名扣他頭上也不爲過。

只不過,這種事,他是不可能讓人知道的,也不可能會傻乎乎的去認,嚴世蕃這招“栽贓陷害”註定是不會成功的,而且,他們父子倆的反應,還給他提了個醒,那就是,誰的拳頭大誰就有道理!

他當然知道,嚴嵩父子吃了這個癟肯定會想到薊州鎮的邊軍精銳,那點人馬,對付定國公徐延德和京山侯崔元手底下如同老爺兵一般的京營屯衛的確是夠了,但是,對付他手裡的邊軍精銳卻遠遠不夠。

他收到消息之後,也寫了封信,命人乘坐火龍車趕往河套,交給俞大猷,同時,他還下了命令,命北上的火龍車注意清查,不能讓嚴嵩以朝廷的名義借用火龍車傳訊。

這樣一來,嚴嵩就算是想到了薊州鎮的邊軍精銳也沒用了,因爲金陵離京城足有兩千多裡,就算是八百里加急,最少也需要三天,而乘坐火龍車,三天就能趕到河套。

而他們趕回京城這段時間足夠俞大猷率四萬東南軍精銳趕到宣府鎮了,嚴嵩如若不動用薊州鎮的人馬也就罷了,只要嚴嵩敢動用薊州鎮的人馬,他便會命俞大猷率軍直奔京城,一邊是兩條腿跑路,一邊是坐火龍車趕路,俞大猷肯定能比楊順先抵達京城。

到時候,他倒要看看,到底是誰的拳頭大!

第九十四章 肆無忌憚第五十七章 奪帥第五十章 盟友第一九〇章 是非功過第一一二章 天崩第四十章 後裝式第三十八章 應天巡撫第二十二章 平衡第十四章 秀才遇到兵第一一三章 大明朝最硬的後臺第一八九章 跑路第一六九章 薩摩藩島津氏第三十六章 雷厲風行第一八二章 天下戰國之上第二一四章 速度和效率第八十六章 嚴嵩的智慧第八十三章 凝聚第一卷 第七十八章 出人意料的結局第一三六章 被逼無奈第一一一章 不眠之夜第一三六章 以舊換新第六十三章 造勢第十二章 令人頭疼的案子第五十章 誰搞的鬼第九十一章 有緣定會再見第三十六章 寵溺第一五二章 安南第一四九章 報仇雪恨第一六四章 戰神第八十章 嘉靖的眼光第十八章 不能做牆頭草第九十二章 自相矛盾第一三八章 爭相歸附第一五五章 怎麼搶銀子第四十二章 楊家的恐怖資產第四十六章 爲什麼要起這麼早呢第一九四章 稿成第十八章 反手一巴掌第十章 搬遷第四十章 告黑狀第一七三章 代理第三十八章 應天巡撫第七十五章 更不靠譜的會元第三十八章 應天巡撫第一三五章 強勢總督第七十一章 詔獄第四十九章 能人第一四一章 變臉第一一三章 大明朝最硬的後臺第七章 一起爲國出力第三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一七五章 公報私仇第一二五章 海盜來襲第三十七章 公堂之上第一章 出巡第一九三章 禦敵於千里之外第七十五章 驅虎吞狼第一六一章 小弟第一〇六章 麻煩第一二二章 大家有什麼意見第一三五章 報應第一一四章 暗夜守候第三十五章 死了第四十五章 剿倭第一三二章 殖民者的思維第二十七章 夏言第七十六章 證據不翼而飛第二〇五章 首輔之姿第八十九章 二龍不相見第六十二章 是非功過第三十一章 虛張聲勢第二三四章 張揚第四十六章 以銅代之第六章 小兄弟第一三九章 嘴上的強者第一七九章 棄車第一七四章 午夜驚雷第一三〇章 盾陣第一九〇章 是非功過第二〇八章 引導第八十三章 凝聚第六十七章 府試疑雲第一二三章 該狠的時候就得狠第一〇六章 莫要開玩笑第二十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十四章 看老孃怎麼收拾你第七十四章 顛倒黑白第二二六章 獎勵第五十二章 狀元郎做生意第一八一章 盟友第一八七章 嚴世蕃請客第十三章 缺鐵第七十六章 半途而廢第四十三章 賄賂第三十八章 天才橫空出世第八十七章 終成眷屬第九十六章 格物致知之理第五十六章 拿錢砸死你信不信第一五一章 恭憲王第十章 自掘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