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五章 聽天由命

歷史上有很多皇帝都喜歡出巡,比如隋煬帝,這傢伙爲了出行方便,甚至專門修築了京杭大運河,又比如明武宗正德皇帝,那也是有事沒事到處亂竄,結果一不小心掉水裡,感染了風寒,掛了。

嘉靖比他的堂兄朱厚照能老實點,不過也沒少出宮,歷史上,他主要是去承天府祭拜自己的父母,其他地方,貌似還沒怎麼去過。

不過,這時候就不一樣了,因爲有鐵路了,火龍車那速度比千里馬還要快,就算去趟南都金陵城,那也就是幾天的事兒,方便的很。

原本,嘉靖早就想去中都鳳陽府和南都應天府轉一圈了,只是這又是倭寇復起,又是韃子入寇,又是太子去世什麼的,他一直沒去成。

這會兒莊敬太子朱載壡的後事都辦完了,朝堂上下也日趨穩定,他終於把金陵祭祖提上了日程。

他去中都鳳陽府和南都應天府,倒不是爲了遊玩,他是真想去祭祖,因爲他身份比較特殊。

他,並不是正統的皇室繼承人,只是因爲明武宗正德皇帝無後,他才被人從皇室宗親裡面挑出來,繼承了皇位,可以說,他這個皇帝,完全是憑運氣當上的,所以,他對自己的身份相當的敏感。

他之所以發動大禮議之爭,硬要給自己的父親爭個皇帝的名號,就是因爲身份問題。

如果,他的父親只是一個王爺,他這皇帝當的豈不是名不正言不順!

所以,他的父親,必須冠上皇帝的名號,哪怕滿朝文武大多反對不行。

他之所以想去中都鳳陽府和南都應天府祭祖,也是因爲身份問題,他想告訴世人,他朱厚熜也是正統的皇室血脈,繼承大統,完全沒有問題。

皇帝出巡一般都會遭大臣們的反對,因爲皇帝事太多,很多事情,必須他們親自點頭才行,如果當皇帝的在外面待太久,整個國家都要陷入停滯。

明武宗正德皇帝就是個很明顯的例子,這傢伙爲了出去玩竟然連科舉的事都拋諸腦後,結果,正德十六年的殿試因爲他不在京城而無法舉行,數百貢生足足等了一年多,直到嘉靖繼位纔拿到進士功名。

像這樣的事情多的很,如果當皇帝的老出去玩,整個朝堂上下非亂套了不可。

所以,一般皇帝提出出巡的想法都會有很多大臣跳出來勸阻。

不過,嘉靖這次提出出巡的想法之後卻沒人說什麼,至於原因,有很多,大臣們都有各自的打算,不一而足。

比如嚴嵩一黨,那就是典型的馬屁一族,只要皇上不管他們貪腐那便是英明神武,出巡什麼的,關他們屁事,嘉靖最好住外面不要回來,這樣他們就能肆無忌憚的大貪特貪了。

比如陽明一脈,他們也看在楊聰的面子上沒有吭氣,因爲楊聰說了,皇上此次出巡也是坐火龍車去,幾天時間就能回來,根本就不會耽誤什麼事,大家就別去煩皇上了,省得皇上不高興。

至於楊聰爲什麼這麼說,沒人清楚,也沒人去追根究底,畢竟,就如同他說的,皇上也就出去幾天時間而已,能耽誤什麼事呢?

嘉靖倒沒注意這反常的情況,畢竟他任性慣了,朝中敢於跟他作對的官員也被他利用各種手段給收拾的差不多了,沒人反對他出巡,他認爲很正常。

這次出巡時間雖然不長,排場卻一點都不能小,嘉靖可是特別好面子的,禁軍那最少也要上萬,錦衣衛、隨行太監、隨侍宮女,那都得上千,還有隨行的官員,也不能少了。

內閣首輔嚴嵩,那肯定是要隨行的,不說別的,就說這傢伙溜鬚拍馬的本事,那簡直無人能及,沒這傢伙在身邊,嘉靖還真不怎麼適應。

禮部尚書楊聰,那肯定也是要隨行的,因爲鐵路、火龍車等等,這些新奇玩意就楊聰懂,嘉靖的求知慾那也是很強的,要沒楊聰在身邊解惑,他同樣不適應。

另外像錦衣衛指揮僉事陸炳、工部尚書顧可學、身兼三孤的陶仲文,這些天天都圍在他身邊轉悠的親信自然一個都不能少。

至於其他的,那就按規矩來,隨便點上一小半朝廷重臣跟着一起去便行了。

他這隨意一點,就是將近兩萬人,排場簡直大的離譜。

這兩萬人可不是說走就能走的,沿途的吃喝拉撒都得安排好,雖說這一趟也就幾天時間,那也得安排,這麼多人,總不能全部窩在火龍車上過夜不是。

嘉靖也不知是不記教訓還是喜歡住帳篷,這一次出行他又選擇了住帳篷,而且,他還規定,所有隨行人員,包括禁軍、錦衣衛、太監、宮女、官員等,都要準備好住帳篷。

這旨意一發出來,楊聰這心裡別提多激動了,帳篷,那可是很容易着火的,上次夏言就被他一把火給燒的差點沒當成內閣首輔,這一次,是不是也來一把火,直接把嘉靖燒死在睡夢中呢?

如果要放火,還是得先找陸炳商議一番,因爲嘉靖出巡的時候,營地的守衛和巡查一般都是交給陸炳負責的,讓陸炳的人去放個火,那簡直不要太簡單。

不過,楊聰考慮了很久,還是有點猶豫,不知道該不該找陸炳商量。

陸炳跟嘉靖那可是穿着開襠褲一起長大的奶兄弟,讓人家放火去燒嘉靖的御帳,人家會幹嗎?

說實話,陸炳很有可能會下不去這個手,因爲陸炳跟嘉靖的關係是在是太好了,而且陸炳還是個很孝順的人,如果讓人家去燒嘉靖的御帳,他肯定會跟自己的母親李氏商量。

這李氏會不會阻止此事又不好說了,嘉靖可是相當於她半個兒子,做母親的誰希望自己的兒子被火給燒死呢?

這些問題,楊聰都不得不考慮,因爲燒死嘉靖那可是謀逆,一旦被發現,那可是要誅九族的,他可不想因爲走漏了風聲沒把嘉靖給燒死,反而害了自己全家人。

最後,他還是決定,不跟陸炳商議,一切聽天由命。

史料上可是明確記載着,嘉靖出巡,差點被火燒死,是陸炳把他從火裡面給背出來的,陸炳也因此晉升錦衣衛指揮使,從此位極人臣。

這會兒陸炳還是錦衣衛指揮僉事,也就是說,那場差點要了嘉靖命的大火還沒有燒起來,或許,不用刻意去放,嘉靖的御帳便會着火,又或許,還有其他宮女又或太監想要嘉靖的命,會偷偷派去把御帳給點了。

這種事情,誰知道呢!

第十九章 炫富第八十二章 絕望第一四〇章 臉面第三卷 第八十二章 認慫第四十四章 問題很多第六十六章 尋死第二十六章 相見不如不見第二三五章 現實第二十七章 夏言第十四章 看老孃怎麼收拾你第一五七章 驗貨第三十五章 爭還是不爭第二卷 第三章 這小子真橫第一八三章 取之於民第三十三章 聯姻第三十四章 戰果輝煌第四十四章 糊弄第八十七章 一日千里第一九三章 韜光養晦第五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一六八章 奇功第一四三章 澎湖第二十一章 丈母孃看女婿第四十五章 失敗乃成功之母第三章 耳目一新第五十六章 驚喜第二一一章 震撼第五十五章 神仙打架第三十七章 廷議否第一三八章 條件第一一七章 招是不招第四十三章 誰說我要作弊了第一四一章 變臉第六十七章 奪兵權第九十八章 尋死第十九章 夏之殤第三十一章 聖聽第一一九章 謀朝篡位第五十六章 鬥藩王第四十二章 棋子第二十七章 被人無視了第十六章 悽慘的洪武勳貴第一三八章 條件第一九一章 回京第六十七章 府試疑雲第六十八章 活在謊言裡第一〇九章 南臺船廠第五十一章 六萬引第一九九章 掩人耳目第一九二章 以退爲進第八十三章 凝聚第七十四章 危機四伏第十四章 秀才遇到兵第九十二章 整出本秘籍第二〇〇章 楊門七子第一〇〇章 不靠譜第一〇三章 心惶惶第五十六章 鬥藩王第一五三章 鐵炮第六十二章 硬的不行來軟的第九十九章 倭寇很可怕嗎第五十八章 有人忍耐不住了第二三五章 現實第九章 待遇果然不一樣第七十一章 敲打第三十四章 自薦第九章 待遇果然不一樣第二卷 第二十八章 時務策第九十章 好官第一五〇章 從中作梗第二十九章 韃子來了第四十七章 一條狗第三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四十一章 能名傳千古的功績第三十五章 八股文有規律嗎第八十一章 官聲第一九九章 掩人耳目第七十三章 撈點好處第一一八章 錦衣衛倒戈第二十章 測試第九十二章 自相矛盾第一〇四章 同流合污第四十九章 縣城這天酸死人第八十五章 夏言的擔憂第八十九章 皇莊第四十五章 失敗乃成功之母第九十章 毒計第一一七章 招是不招第二三一章 明朝版第一五八章 不是錢的問題第一九七章 貪婪第十七章 反手一巴掌第二十七章 莫名其妙的大戰第九十三章 攀咬第七十四章 破虜之策第四十章 投其所好,木棍伺候第五十三章 破家縣令嚇一跳第一一六章 這下發財了第三十章 點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