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意外的收穫

這會兒嘉靖對楊聰是真有那麼點欣賞了,起碼楊聰編撰的《格物致知之理》就很不錯,而且楊聰這個人還很誠實,說到鹽引的問題,他並沒有迴避,而是老老實實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這小子是個不錯的人才,可以好好培養一下。

至於怎麼培養,嘉靖心裡已經有了初步的想法。

他甚至已經決定,就用楊聰去對付韃子!

韃子的問題已經困擾了他這麼多年了,他真有點受不了了,而楊聰想出的辦法應該算是對付對付韃子的最佳方案了,如果按楊聰說的,給邊軍精銳配備火器和戰車,三五年內,還真有可能解決韃子的問題。

他已經厭倦了那些朝臣耍嘴上功夫了,他準備用用新人,而新人裡面最有能力的應該就是這個楊聰了,至少他目前是這麼認爲了。

他之所以當面考察楊聰,也是出於這個方面的考慮。

楊聰的表現已經獲得了他的認可,再加上陸靈兒的關係,更堅定了他培養楊聰的決心。

那麼,怎麼培養楊聰去對付韃子呢?

直接將楊聰擢升爲兵部尚書又或是總督、巡撫什麼的肯定是不現實的,他雖然喜歡用火箭般的速度提拔他看重的人才,但是,提拔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成績。

嘉靖這個人就是這樣,只要他覺得你有才能,那你的機會就來了,但是要獲得提拔,還是得做出成績來,沒有一點成績,他是不可能胡亂提拔的。

楊聰這會兒也算是做出了一點成績了,至少這《格物致知之理》編撰的就很不錯,如果真的能編成一套類似於《永樂大典》的傳世鉅著,他也會因此爲後人所頌揚。

這點成績,應該怎麼提拔呢?

這個時候,他想到了《永樂大典》的主編解縉,解縉在編撰《永樂大典》之前好像只是個從九品的翰林院侍詔而已,後面他編撰《永樂大典》,取的了一定的成績,很快就被擢升爲翰林院侍讀學士。

這會兒楊聰已經是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了,編撰《格物致知之理》也出了一定的成績,擢升爲從五品的翰林院侍讀學士應該是沒問題的,還有,他還想培養楊聰去對付韃子,翰林院官員是不可能調去收拾韃子的,一般調去對付韃子的都是都察院御史、右僉都御史又或者兵部郎中,兵部侍郎,這會兒楊聰的品級還不夠兼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掛個御史,去某個邊鎮巡按還差不多。

想到這裡,嘉靖突然又問道:“清風,你可敢去邊鎮指揮大軍與韃子作戰。”

暈死,這個問題,楊聰還真沒想過。

不是他沒這個膽,主要他的官銜跟指揮大軍作戰實在是扯不上什麼關係,翰林院修撰怎麼可能去指揮大軍作戰!

嘉靖這麼一問,他心裡頓時激動起來,這位皇上,那可是出了名的任性,提拔官員那就跟神經病一樣,只要入了他的法眼,他什麼官都敢給人升!

指揮大軍跟韃子作戰,好啊,只要你敢給我升官,我就敢去!

其實,文官指揮大軍作戰並沒有多少危險,除非實力特別懸殊,被人圍的走投無路,一般文官是不大可能戰死的,而且,親臨現場還能實驗一下兵法的可行性和火藥武器的威力,對兵法的成型和火藥武器的改進都有莫大的好處,還有,獲取軍功可是升官的捷徑,只要打出點成績來,那官職還不是蹭蹭的往上升。

去就去,誰怕誰啊,在熱武器面前,韃子騎兵就是盤菜。

想到這裡,他毫不猶豫的道:“微臣也想爲國出力,奈何微臣這職位實在不合適指揮大軍作戰啊。”

嘉靖欣慰的點頭道:“只要你有這個心就行,朕可以給你掛個都察院御史,去邊鎮巡按,先不說六個邊鎮,一個邊鎮的大軍你還是有權指揮的。怎麼樣,你覺得去哪個邊鎮最好。”

這傢伙,還真敢給胡亂給人升官啊!

楊聰仔細想了想,隨即激動的道:“皇上,要不就宣府吧,宣府離京城最近,調派匠戶最爲方便。而且山西三鎮裡面,宣府鎮最有可能遭遇韃子進攻,微臣覺得,可以現在宣府設立兵工廠,生產火槍、火炮、轟天雷和火龍戰車,等宣府鎮的邊軍全部裝備好了,再向其他邊鎮推廣,這樣一來武器裝備這塊就不會出什麼問題了。”

嘉靖毫不猶豫的點頭道:“那好,朕就給你掛個都察院御史銜,巡按宣府,專門負責對付韃子騎兵。”

楊聰連忙拱手作揖道:“多謝皇上恩典。”

嘉靖緊接着又問道:“你估摸着這《格物致知之理》需要多少人編撰,大概多久能編撰出來?”

這個楊聰心裡還真沒底,誰知道要跟韃子打多久,三年,五年,有可能只能把六萬邊軍精銳裝備齊整,至於深入草原將韃子趕出塞外,那還不知道需要多長時間呢,而且《格物致知之理》不光是《五行篇》、《兵法篇》、《器械篇》,也不光是怎麼對付韃子,內容還多着呢,編撰起來是很費時間的。

他仔細想了想,這才拱手道:“皇上恕罪,微臣想先集中精力對付韃子,這《格物致知之理》編撰起來可能會比較的慢,或許打完韃子之後還需要幾年時間。”

嘉靖聞言,沉吟了一陣,隨即緩緩點頭道:“嗯,對付韃子的確是當前第一要務,至於《格物致知之理》的編撰,慢慢來也沒關係,要不你先組織點人慢慢編撰吧,等收拾了韃子再集中精力,全力編撰。這會兒你有沒有看中的人,朕可以先給你調派一些。”

這編撰人員楊聰倒是早就有數了,他毫不猶豫的道:“微臣先前編撰的時候翰林院侍讀羅洪先、兵部員外郎唐順之、趙時春、工部主事王宣都給了微臣不少的幫助,要不就這幾個吧,皇上,您看行嗎?”

嘉靖毫不猶豫的點頭道:“好,就他們幾個,朕就擢你爲翰林院侍讀學士,負責編撰《格物致知之理》。”

暈,一下升兩級,這升官速度果然快啊。

楊聰正興奮着呢,嘉靖突然想到,這傢伙可是自己的準妹夫,如果此去宣府巡按出了事,那陸靈兒豈不成了寡婦!

他想了想,乾脆道:“你此去宣府巡按,隨時可能碰到韃子騎兵,以宣府現有的兵力恐怕很難抵擋韃子騎兵的侵襲,這樣吧,朕給你調派一千神機營精銳,外加一百錦衣衛隨行保護。”

這傢伙,意外的收穫簡直太多了,楊聰興奮的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他只能一個勁的拱手作揖道:“多謝皇上恩典。”

第二十九章 北虜南倭第九十四章 爭端再起第九章 宣府鎮第四十一章 王莽發明的東西第七章 一起爲國出力第五章 當面考察第一一五章 撕破臉第九十二章 不願意相信第七十章 誰是忠,誰是奸第一一八章 俗事了第七十二章 官居一品第六十四章 陽明一脈第四十六章 終戰第六十三章 買馬第一九〇章 是非功過第八十三章 尋親第四十六章 以銅代之第一章 著書立說第十三章 缺鐵第二三〇章 雨後春筍第一三三章 異曲同工第八十三章 尋親第一八〇章 保帥第十六章 故意拖延第八十五章 夏言的擔憂第五十五章 睜眼說瞎話第四十五章 失敗乃成功之母第二十九章 韃子來了第七十章 豬隊友第一〇一章 跑的掉嗎第九十三章 打賭第一一一章 其他想法第一三二章 苦難的開始第二一四章 速度和效率第四十四章 糊弄第一二九章 誰更無恥第二〇一章 齊聚第四章 嚴師出高徒第三十二章 定國公第一二八章 失算第一〇二章 大捷之後第八十九章 妄動私刑第二十二章 相見歡第一一九章 謀朝篡位第二〇二章 厚望第十八章 反手一巴掌第二十七章 家賊第九十八章 尋死第十三章 缺鐵第一五九章 東瀛亂世第十一章 分潤第六十五章 惡人先告狀第七十二章 最不靠譜的狀元郎第二二三章 問題很多第六十六章 誰栽贓誰第一七六章 兩邊不是人第八十五章 萌動第一一八章 俗事了第二十一章 丈母孃看女婿第七十七章 勾結第二十八章 誰能抱得美人歸第八十二章 誰爲首第七十九章 爲了利益而不是意氣第一七〇章 謀清化第一一七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七章 一晚上就能脫胎換骨第一九三章 韜光養晦第八十二章 陸炳的妹妹第一九七章 物理學院第十一章 感動俞大猷第八十章 對峙第五十一章 俺答汗第一二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十八章 反手一巴掌第一四三章 澎湖第三十章 爭寵第一一二章 返鄉第五十五章 奇恥大辱第二十一章 丈母孃看女婿第十二章 令人頭疼的案子第一四九章 報仇雪恨第九十六章 猛人第九十一章 有緣定會再見第一〇九章 南臺船廠第四十六章 爲什麼要起這麼早呢第九十九章 好消息第一三二章 殖民者的思維第九十八章 尋死第一五二章 安南第一六五章 叛徒第七十章 枉殺忠良第六章 小兄弟第一一〇章 忤逆第九十七章 鹽運使第四十五章 又莫名其妙的栽了第七十二章 大事可能化小第九十六章 猛人第十二章 令人頭疼的案子第二十八章 恬不知恥第二十五章 勢均力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