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大捷

沿着七八里的蜿蜒官道和無數崎嶇道路上。

數不盡的人廝殺在了一起。

殺紅了眼的明軍,瘋狂的組織成了一隊隊的陷陣營隊妄圖拖延土人。

而土人顯然也已意識到,明軍已是強弩之末,阻擊他們越久,這支缺糧的明軍,便會被釘死於此。

自後路殺上來對明軍阻擊的,乃是水東土人,自大明入貴以來,水東土司世受國恩,只是此時,這已改爲漢姓,自稱漢化最深的劉氏家族,卻已決心反叛了。

數萬明軍,奈何不了一個米魯,這已使貴州各地的土人,對明軍開始產生某種輕視。

自太祖高皇帝以來,那曾經令人懼怕,曾提兵入雲南,提兵入安南,提兵彈壓粵西之地的大明精銳,在土人們眼裡猶如喪家犬,他們對明軍已經沒有了敬畏之心。

而朝廷秘傳出的改土歸流,終成壓倒了最後一顆稻草的導火線。

水東土司劉巖貞勒馬,領兵據守在明軍與貴陽的必經之路上,自高處,他已能看到,殺紅了眼的明軍,瘋狂的應對着自密林深處的阻擊。

劉巖貞萬萬沒有料到,即便已經陷入了絕境,明軍所表現出來的戰鬥力,依然驚人,令人不敢掉以輕心。

或許在北方,一場土木堡之變,徹底的打破了大明自開國以來,咄咄逼人,橫掃四方的神話,而在這西南,對劉巖貞而言,自自己的祖先們口口相傳的傳聞裡,那提兵進入西南的明軍,曾經是何等的不可一世,不肯臣服的生番們,只能遠遁於深山密林,不敢下山一步。

即便是如水東一般的屬藩,也是苟延殘喘,不敢有非分之想,任何不臣,都會遭遇最無情的彈壓,無數的人頭,會插在削尖的竹竿上,使人心生敬畏。

不過……

劉巖貞此刻內心卻沒有敬畏之心,也沒懼怕之意,他眯着雙眼眺望混戰之處,眼底深處不禁掠過了一絲嘲弄和鋒芒,在這西南之地,自貴州而始,接下來,將會是粵西,是雲南,一場大明的土木堡之變,即將上演。

“那個女人,真是強大啊。”

…………

與此同時,自水東叛軍的後方,密密麻麻的明軍開始出現,他們出自貴陽。

無數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最爲精銳的山地營,枕戈待旦。

全副武裝的方景隆,已是磨刀霍霍,西南的馬大多低矮,以至馱着這鐵塔一般的漢子,座下的戰馬氣喘吁吁,不安的用雙蹄刨着地上的泥濘。

拿住了米魯,當從米魯身邊的親信那兒,得知了水東土司反叛的消息,方景隆一刻沒有停歇,第一時間返回了貴陽,提着本部兵馬,一路殺至。

前方,已可看到叛軍了。

方景隆抽出了腰間的佩刀,整個人顯得威風凜凜。

自他抽刀的一刻起,山地營上下,在安靜的前一刻,瞬間的爆發出了怒吼,他們拍打着藤牌,抽出了鐮刀、竹矛、刀劍,氣勢如虹。

方景隆環視了衆士兵一眼,便厲聲下達了軍令:“格殺勿論,一個不留!”

傳令的親兵,騎着馬,來回奔走于山地營之間,歇斯底里的大吼:“格殺勿論!”

“格殺勿論!”

喊殺聲衝破雲霄,震天動地的。

劉巖貞不可置信的看着自己的身後。

周遭的土人已是心如亂麻,那頻頻的戰鼓,使他們手忙腳亂。

那猶如烏雲壓頂,宛如潮水一般的明軍,猶如一柄尖刀,直插水東軍的心臟,隨即,是肆無忌憚的持續放血……

片刻之後,劉巖貞的頭顱,猶如土人們先祖們一般,懸掛在了竹竿上,緊接其後,在數里長的戰線上,預備建制後撤的明軍,奇蹟一般的開始停止了撤退,瘋了似得,開始進行了反擊。

數不盡的人頭,被割取了下來,化爲了軍功,那已做好了唸詩準備的副總兵鄧通,不可思議的看着南和伯的旗幟獵獵,殺奔而至。

鄧通吐了口吐沫,拔出了肩頭上的斷箭,頓時肩頭處,鮮血淋漓,另一隻手,纔將口裡銜住的刀握在手裡,發出了怒吼:“想一輩子有肉吃的,跟老子殺!”

數不清發明軍,殺入密林,殺入林莽,自河岸發起衝擊,奮不顧身的躍入溪水的灘塗,奮力的殺向一切叛軍人流密集之處。

朝廷……這一趟,怕是要大出血了!

…………

一封快報,已送至兵部。

兵部部堂上下,還在爲即將而來的下西洋,而擬定章程,於他們而言,這已是當下最緊要的事,馬文升爲此,已是焦頭爛額,煩躁不安。

連閣老居然都是騙子啊。

當初在謹身殿,如果馬文升沒有記錯的話,內閣大學士,戶部尚書李東陽,可是把胸脯拍的梆梆的響,號稱戶部對於西洋的錢糧,無有不應。

轉過頭,就開始變卦了,成天在叫窮,幾個章程送了去,不是說這兒開銷太大,那兒花費太多,每一次錢糧的數目,都好似割了他們的肉一般。

你和他說下西洋的重要,這戶部的官吏便衆口一詞,可憐巴巴的哭窮,真沒錢,窮的就剩下一個部堂的官吏了,幾十把老骨頭一起賣你吧,你要不要?

馬文升不禁爲之惱火,他突然覺得自己還是太天真,忽略了戶部上下官吏的臉皮尺度,因而,下一次的廷議,難免要圍繞着這錢糧之事,好好的和戶部撕一場,爲此,兵部上下,全身心的投入進即將而來的廷議之中,必須做足功課,萬萬不可讓戶部有推諉的可能。

以至於連兵部職方司的官吏,都化身成了會計,戶部不是說沒有錢糧嗎?那麼只好,兵部來給你算了,真以爲不知你戶部賬上有多少錢糧?

可當這一份來自於貴州的急報傳來,一切的討論到此爲止。

馬文升手持着這份沉甸甸的奏報,嘆了口氣,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他匆匆的入宮,親手將這份奏報,送到了陛下的手裡。

暖閣裡。

弘治皇帝冷着臉,目光陰沉,不置一詞。

劉健等人聞訊,也已到了,每一個人,都是臉色鐵青,沒有人發出聲音。

馬文升見人都到齊了,不禁艱難的開口說道:“這一敗,貴州的的大局,就算徹底的崩了。數萬大軍,斷水缺糧,又被賊軍伏擊,何況,水東土司的反叛,實是連兵部都無法預料,從王軾的奏報來看,水東土司的謀反,與朝廷密議的改土歸流,不無關係。”

說着馬文升嘆了口氣,囁嚅着繼續說道:“這改土歸流,確實……觸動了雲貴土司的根本哪……”

弘治皇帝雙眼猛地一睜,精銳的目光在每個人臉上巡視了一圈,下一刻手便狠狠敲了敲案牘,厲聲質問:“是誰走漏了消息?”

若沒有水東土司的反叛,區區一羣叛軍,根本是無法動搖精銳的明軍的,這一點,弘治皇帝深知,即便是明軍受挫,那也不可能,會使數萬大軍置之險地。

在那貴州,已經摺了一個巡撫,一個總兵,還有一箇中官了啊,難道,還要再折一次?

最可怕的是,一旦貴州的明軍悉數葬送,大明到底是放棄貴州,還是繼續平叛?放棄,則辱沒祖先,繼續平叛,又需花費幾年的功夫,調兵遣將,又不知折騰掉多少錢糧,而到了那時,整個貴州,都將落入米魯之手,叛軍完全有能力,對其內部進行整合。

而這一切,竟都和改土歸流的秘密討論泄露有關。

弘治皇帝目光最後落在馬文升臉上,怒火騰騰的雙目死死的盯着他。

馬文升不敢看弘治皇帝,整個人在發顫,嘴角微微抽了抽,才期期艾艾的開口說道:“此事,牽涉到的,除了宮裡,還有內閣,再就是……兵部了……臣……一定在兵部,徹查到底……”

亡羊補牢、爲時晚矣。

就算是查出來了又如何?

弘治皇帝深深閉了閉眼眸,旋即睜開,便苦笑着搖頭:“召方繼藩吧。”

“陛下。”劉健詫異的看了弘治皇帝一眼。

弘治皇帝卻是依舊苦笑:“方繼藩雖在京師,可數次,都預測了貴州的戰事,可見,這個傢伙,雖有時糊里糊塗,偶爾也會胡鬧,瞎折騰!”

這瞎折騰,是故意說給劉健等人聽的,聽說這廝最近在西山講學,不,講學的好像是他的門生,可這又如何,反正他的門生講學,不就是他方繼藩講學嗎?

居然,他們還打着所謂新學的招牌,這已讓大臣們內部,有點不滿了。

若不是因爲紅薯的功勞,只怕這滿朝的文臣,早就將這廝給撕了。

於是弘治皇帝特意的用上了瞎折騰三個字,這背後的深意大抵是和人說,小孩子在胡鬧呢,管他做什麼,和這種得了腦殘的傢伙計較個啥,你和他較真,你們就輸了。

“所以,召他入宮,或許……他會有什麼想法。”

劉健微微一笑,心裡頗爲無奈,更透着苦意,什麼時候,此等軍國大事,竟跟一個少年郎沾上邊了。

第五百一十七章:不破樓蘭終不歸第八百八十五章:天方夜譚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最後一戰第一百零四章:師恩第二百五十八章:太子發威第七十二章:不幸言中第三百零五章:真香啊第七百八十四章:凱旋迴朝第四百五十四章:大功告成第五十九章:烏鴉嘴第五百八十二章:手術部分成功第七百三十章:回家第七百一十章:龍顏震怒第七百三十五章:神器第六百一十五章:可憐天下父母心第一百七十二章:舍他其誰?第二百零九章:藥引來了第七十四章:功在社稷第四百六十九章:陛下哭了第五百零九章:有軍功 則封侯第四百零八章:父子深情第八百七十一章:此大功也第五十九章:烏鴉嘴第四百八十八章:猛虎出籠第八百六十二章:絕頂聰明朱厚照第六百一十五章:可憐天下父母心第二百九十八章:謝師恩第七百二十六章:吃貨的神器第六百七十一章:家國天下第七十四章:功在社稷第二百六十九章:堯舜之君第六十一章:上天的恩賜第五百五十一章:壞人心術楊廷和第二百五十章:親臨西山第八百八十四章:重大發現(感謝土豪同學)第六百八十四章:我很看重你第六百四十章:開疆第四百七十章:落花有意 流水有情第三百四十三章:大智大勇第六百五十二章:皇孫第七百二十章:殿下無敵第二百九十八章:謝師恩第五百一十二章:緊急奏報第四百零七章:入朝第一百零一章:家門有幸第八百零一章:又多了一樁功德第百二十二章:以德服人(第四更求月票!)第五百八十六章:父皇聖明第七百一十七章:飛球騰空第五百二十三章:發財了第四十八章:烏鴉嘴第五百零三章:天恩第五百四十六章:我們贏了第二百九十五章:偷來蟠桃獻母親第一百六十四章:我方繼藩,就服你第六百五十二章:皇孫第二百一十八章:收穫第七百七十章:孤狼第一百八十七章:疾風驟雨第一百二十三章:升官發財第四十四章:尚方寶劍第四百章:大治之世第二百一十四章:聖人之師第五百三十二章:太子殿下真是大賢啊第二百一十五章:功名利祿第六百六十八章:發大財了第六百九十九章:大勝第二百五十二章: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第四百五十八章:恭喜第六百四十九章:沒錯 就是烏鴉嘴第三百三十五章:一鳴驚人第八百七十一章:此大功也第一百六十一章:討教第一百零三章:救命之恩第一百八十一章:功臣第七百九十一章:赤膽忠心第二百八十七章:錦州大捷第二百一十五章:功名利祿第六百七十五章:大恩大德第四百九十三章:大功於朝第二十三章:棍棒底下出孝子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子威武第七百六十七章:鋒芒畢露第五百一十一章:耀武揚威第五百四十五章:知音難覓第八百六十八章:報親恩第八百零五章:大壽第六十八章:什麼都懂第二百零二章:破心中賊難第六百八十五章:奉吾皇之命第一百零一章:家門有幸第二百五十六章:宮裡傳召第七百六十五章:志在千里第八百七十七章:人間自有真情在第五百六十一章:神醫朱厚照第八百三十三章:一語成讖第三百七十九章:英烈第九十七章:名列一甲第四章:敗家第一百七十五章:論功行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