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中)杯酒

好,好一個以牙還牙的騷擾之計,好一羣俠肝義膽的鐵血男兒,我大明有如此忠義之士,何愁國運不興“,聽燕王說到此處,朱元璋忍不住拍案讚歎。站起身來,對曹振叮囑,”曹將軍,下去後把爲國捐軀的幾位英雄名字報到吏部,朕要重重嘉獎“。掃了一眼衆人,指着地圖分析道:”蒙古人以襲擾的戰術拖住徐達,你們也用此計對付他們,痛快,痛快!納哈出到吃了這幾個虧,肯定已經氣急,看到石門谷中蒙古兵的屍體,估計恨不得把你們都用馬踩死。你們又故意以石碑激他,以沙壘示弱,虛虛實實,深得用兵之道。王兒上次所奏的聽炮聲放水,武將軍這邊以假伏兵誘敵,把這個老狐狸都給矇住了。這亂炮齊轟,更是神來之筆,武將軍文武全才,古之名將,不過如此,不過如此。武將軍,你也將父母妻子名字報道吏部吧!“

衆人知道武安國這回肯定要封妻廕子,一齊看向他。卻見他如傻了般站在那裡,竟然不知跪倒謝恩。

此時,武安國心中無限感慨,自畢業分配到北京後,自己一直連個房子都沒分上,北京幾乎爲天價的房子,絕對買不起。父母幾次來京看自己,都是匆匆而去,從來沒有機會在父母面前盡一盡孝心。女友更是遠離而去,在異國他鄉不知要受多少委屈。他不願意想這些,也無能爲力,唯深夜中扼腕而已。如今到了明代,孤身一人,別說是封妻廕子,縱使送他如畫江山,又能如何。想到這,心中無限淒涼,回奏道:“多謝聖上美意,臣在這個世界上,已經再無一個親人”。

“啊”,朱元璋微微一愣,見武安國神情落寞,知他不是刻意隱瞞。安慰道,“你立下如此大功,又救了王兒,朕本想讓你光大門楣,誰知你身世如此淒涼………”。剛要說出如何封賞,武安國長嘆一聲,搶先回道:“臣帶鄉勇抗敵,乃是不得已而爲之。湊巧立了些功勞,運氣而已。以臣之才,實難當大任,萬歲不必費心。”

“將軍不必謙虛,不說這戰陣之功,卿這幾年在懷柔所做,哪一件不當嘉獎,只是朕太忙,一直沒有注意到。若不賜你富貴,恐怕普天下的人都認爲我大明無識人之能,埋沒英才”。朱元璋見武安國不貪功,心中對他又多了幾分歡喜。勉勵道:“出將入相,人之大欲。若論才華,滿朝文武,幾人及你。過得幾年,以卿之才,萬戶侯何足道哉!”他草莽出身,出口實話居多,偶爾帶點文采,則不倫不類。這點和武安國相似,所以兩人這兩天談起來倒覺得彼此彼此,有些悻悻相惜。“今日朕破例一次,你有什麼要求,儘管說來,朕一併賞了你”。

“要什麼呢,我有什麼可要”武安國心中感謝朱元璋以誠相待,卻不知自己真的需要什麼,自從來到這裡,哪一件事不是走一步算一步,自己將來要幹什麼,走向哪方,自己也不清楚。沉吟半天,施禮道:“萬歲,臣只求萬歲讓我中華永不再受外族之辱,讓我中華百姓無論走到哪裡都堂堂正正,不受別人白眼,立於世間,不再向人低頭。倘能如此,臣心願已足”。

“讓我中華百姓立於世間,不再向人低頭”。朱元璋又是一愣,“難道卿在海外,總是受人欺負嗎?難道他們不敬重你來自天朝上國”。

“萬歲,北方窮困之民到了江南,還要受歧視,何況異國他鄉。人若敬我中華百姓,必然需要我中華百姓背後有一富庶強大的中華。幾百年來我中華先稱臣於金,又亡於蒙古,山河破碎。破國亡家之民,怎會有人尊敬,又有何可敬之處啊”!

“這……”朱元璋從來沒聽過這種說法,周圍的文臣們總是告訴他中華是世界的中心,自古就是四夷來朝。在他的思維中,蒙古人的元朝就是前一個朝代,雖然對漢人狠了些,但仍然是中國的一任主人。宋亡於蒙古,不過是國運衰落,改朝換代而已。南宋稱臣於金,也不過是權宜之計,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唐還向突厥人稱過臣呢。如今武安國提出的國家、民族與百姓之間的關係,實在是太新穎,一時難以明白。

“啓稟萬歲,人尊我爲中華上國,不過是足不出戶的書生們一廂情願的想法”曹振見朱元璋一時反映不過來,輕聲解釋道。他到過西域,知道西方人尊重的是實力。“國與國之間的尊重,要靠實力來說話,民與民也是如此,蒙古人入主中原,我中華百姓都是四等奴隸,他們什麼時候當我們是一國之人過。說我們和蒙古是一國之人,純屬是給自己臉上貼金。至於尊重,萬歲也知道,倭人在我大明海面上劫掠,萬歲申斥其國王再三,但倭寇從來沒停止過其獸行。高麗人表面上尊重,但佔我遼東故土,根本不想歸還,所謂四夷來朝,不過是書生夢囈,掩耳盜鈴之詞,實不足信”。

“可惡”朱元璋揮手把龍案上的茶杯等統統扔到了地上,自大明立國以來,倭寇不斷騷擾東南沿海。數次派使節去交涉,日本人都沉醉在當年曾大敗蒙古水師戰績中,根本不放在眼裡。想派水師討伐,但是擔心重蹈蒙古水師覆轍,猶豫不決。高麗更甚,居然以受蒙古人之託爲理由,賴着遼東數萬裡領土,爲了不四面樹敵,他也一直隱忍。今天曹振提起日本、高麗,正戳在其心中的痛處,當即火冒三丈。周圍侍奉的太監趕緊跑過來,一邊收拾破碎的瓷器,一邊示意衆人不要再說。

沉默半晌,朱元璋方開口說道,“武將軍,朕今天就封你爲平遼侯,輔佐燕王處理北方防務,你胸中有才,可否給朕出個主意,如何奪回遼東,掃蕩倭寇”。

“父皇,兒臣倒又一計,可以平遼”。出關去打仗,正是朱棣求之不得的事,前幾天朱元璋問武安國遼東形勢,朱棣就推斷出父親想對遼東用兵,所以回去仔細思考了很久。這下把住機會,等武安國剛謝完恩,就趕緊請命。

“哦,王兒有何妙計”

“不敢,妙計算不上,兒臣想,遼東地廣人稀,不宜派大軍長時間作戰,否則光糧草一項,我軍就消耗不起”。朱棣在懷柔聽武安國評論對蒙古用兵之策,這回如竹筒倒豆子般全部賣了出來。“不如派幾萬精兵,裝備火銃、火炮,火器看似昂貴,但兵少則補給容易,並且火藥等物是一年四季都能造的,不必象糧食一樣,要等到豐年纔能有盈餘。高麗人不敢觸我軍鋒纓,必然和蒙古人一樣,與我軍打游擊。我軍則以良馬逐之,反正仗不是打在我中原境內,與我中原無損。同時我軍遣水師重炮封住這,朱棣一指鴨綠江,斷了高麗人的糧道,我倒要看看,我大明軍隊,到底收拾不收拾了這無糧無援的高麗人”。

“我兒妙計”朱元璋心中甚感安慰,神色也緩和了很多,這孩子真學了很多東西,沒有比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讓父母高興。他摸着自己的鬍子,順着地圖邊看邊思索。“不過真的依你所說,建立幾萬火銃兵,恐怕國庫難以支撐”。蒙古人退出中原時,把整個國庫搬到了塞外,所以明朝的日子過得一直緊巴巴。朱棣先前向他介紹過懷柔的“白銀鄉勇”,他算了算,建立一支十萬人的軍隊,至少要一年的全國稅收,所以只打算徐徐圖之。

“萬歲不必爲銀兩操心,臣有辦法”。提到銀兩,郭璞心中靈光一現。趕緊啓奏。“這兩年,武將軍教臣通商賈,開礦山,臣漸漸明白如何使地方富足。周書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而山澤不闢矣。‘臣以爲,若要富其民,必須農、工、商、虞並舉。我中原自漢以來,重農而輕其他三民。殊不知,農夫一年所獲之糧,不若工一月所做貨物之值。一味重農,表面上民間不愁糧食,國家安穩,實際上國庫匱乏,一旦有水旱天災,朝廷無力救民,必生禍患。臣以爲,欲富國強兵,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四民平等。天下穰穰,皆爲利往,四民平等,則工、商、虞必多有人爲之,萬歲可讓地方定工、商、虞之稅,不可濫收,如是,則工、商、虞者多,則稅收多,則國庫足。何愁沒有銀兩打造虎狼之師,何愁天下不定。“

“有道理,曹將軍,你看如何?”朱元璋微微點頭,見旁邊曹振躍躍欲試的要補充,轉頭問道。

“啓奏萬歲,臣以爲無農不穩,無商不富,無工不強,無農商工則無驅虎吞狼之勝師,無勝師則國運不長,江山不固,須知儒家教化能夠安撫百姓,但打江山守江山支柱來自軍隊,王道還要霸道輔”曹振與武安國、郭璞、李善平閒暇時討論得最多就是這些,當即把一些大家公認的道理一一講出。“如水車、風車等物得到推廣,收穫同樣的糧食自然不必原來那麼多農夫。萬歲可不必擔心百姓缺糧。況且,天下這麼大,不是我大明一國。我大明只要有銀子,可以向周圍任何一國買糧以備不測。在懷柔,一個水晶琉璃盞換米一石有餘。我大明如今有無數別國沒有之物,只要商賈往來,何愁沒有銀子收”。

“不錯,武將軍認爲如何”。

“萬歲,臣認爲郭知府和曹將軍所言極是,但臣還有一點淺見”。武安國思路漸漸被大家調動,想到還沒聽說大明有海關,用蹩腳的觀話建議道“臣以爲,陛下還可在海邊擇地建良港,在陸地擇要地建邊塞,一則便於往來客商停泊歇息,二則在這些地方駐水師或騎兵護送客商安全。當然這些都要收取費用”武安國漸漸又露出“奸商”本質,“第三,在這些地方設海關,出入關貨物都要報關,收取關稅以供國庫,對於我朝需要之貨物,入關則課以輕稅,不需之物,入關則課以重稅,我朝認爲的重要物資,比如糧食,則不準出關,如此,則可減少通商賈的隱患”。

“好,好,好”朱元璋不住的點頭,“妙計,真是妙計”。見他高興,曹振又補充道“萬歲,臣早年替商人押運貨物,發現西方金貴銀賤,一金可換十銀不止,銅更是便宜,我朝銀貴金賤,一金僅換四銀。以往路上不安定,所以不會有商人帶大筆金銀,如今蒙古稱臣,路途太平,必有人往來買賣金銀,我朝百姓必然吃虧。萬歲不如下旨,待海關建立後黃金只可入不可出,如此則可消除此患。至於倭寇,我大明設海關之後,可在良港之中訓練水師,通過給商船護航鍛鍊戰力,待水軍成熟後,一舉蕩平了倭國,省得他們在那裡讓人看着噁心”。

“對,到時兒臣就把倭國酋長的頭給父王拎來當夜壺”。朱棣插言道:“關於禁止黃金出關,兒臣看還不夠,應該命以後各府庫以黃金爲庫存,永絕此患”。

“嗯”朱元璋略微沉吟了一下,衆人所說,讓他心中也躍躍欲試,元朝本來就不重農,所以此時在他心中也沒有那麼多重農思想,但改變庫銀爲庫金,可是前所未有的事,不敢輕易下結論。考慮了一會,命令衆人把今天的見解詳細寫一個本上來,待明日早朝和衆臣商議。

“如畫江山,讓朕如何不動心”,朱元璋等武安國等人告退之後,對着地圖又開始踱步。第一次聽說世界竟然是這樣大,對他的衝擊是顯而易見的。本來做了皇帝后日漸疲憊的心又重新活躍起來。“朕要和天下英雄爭一雄長,嘿嘿,我中華百姓,我中華百姓無論走到哪裡都堂堂正正。他奶奶的,老朱先把不服氣的國家全給平了”。

正躊躇滿志間,馬皇后從門外走了進來。朱元璋在紅巾軍中時,被上司郭子興猜疑,馬皇后數次捨命相救。和蒙古人激戰時,也多次陪伴在他身邊,長子朱標就是生在陣前。所以朱元璋和馬後感情甚篤。馬後不干涉政務,但每當朱元璋發火時,總有太監悄悄給馬後報信。剛纔朱元璋發怒,馬皇后聞訊悄悄趕到,已經在外邊等候了很長時間。見大夥商量完走了,才進來安慰丈夫。見朱元璋現在的樣子,知他心中必有謀劃,溫言問道“陛下,剛纔出門去那個沒有頭髮的大塊頭可是傳說中象魯班一樣的巧匠武安國”。“正是,豈止是魯班,簡直是諸葛再世”朱元璋誇讚道。

“那陛下現在豈不是如魚得水”。

“豈止如魚得水,我現在是肋下生層雲”。

第十七章揚帆(下)兄弟(五)第十五章希望第十章較量(一)第十一章長生天(一)政治(四)第十二章兄弟(一)第十一章(上)如畫江山長生天(四)第十五章希望(中)復出(四)生命(八)黑土(下1 )第十六章莫須有(一)儒(五)生命(三下)第四章理想第十七章殤(一)第四章理想國士(二)第十一章(中)如畫江山政治(五)鞭子(九)鞭子(四)第十二章(中)杯酒復出(六)第十二章兄弟(一)第六章彩雲之南(一)較量(五)莫須有(八)第八章風起長生天(三)戰機(八)第十三章(下)獻策鞭子(六)第十章(下)尊嚴第十五章希望(下)第一章禍不單行鞭子(九)第十五章希望(下)第一章禍不單行鞭子(三)長生天(五)第十二章(中)杯酒路(七)棋局(三)較量(六)鞭子(十)儒(七下)兄弟(七)第十一章長生天(一)中國海(一)下路(三)長生天(五)鞭子(十)黑土(下1 )儒(二)下儒(四)戰機(八)路(六)儒(三)上長生天(四)鞭子(1 )路(六)鞭子(1 )路(六)較量(二)路(三)夜航(四)殤(四)第五章麋鹿(一)路(三)第十四章生命(一)第四章棋局(一)較量(五)夜航(三)第一章黑土(上)夜航(五)戰機(七)彩雲之南(二)殤(七)黑土(中)復出(七)第十五章希望中國海(二)戰機(四)第十三章(下)獻策第八章風起第十三章(中)獻策第一章禍不單行兄弟(六)第十二章(中)杯酒政治(三)第十五章希望儒(七)上兄弟(五)戰機(七)兄弟(三)生命(六)榮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