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聊勝於無

聽的張璁這話,嘉靖不由瞥了他一眼,他何嘗不知以一知縣加授巡按御史銜大爲不妥,他更清楚此舉會敗壞大明的監督制度,必然會引來一衆言官進諫,微微沉吟,他才緩聲問道:“不妥?”

“回皇上,確實不妥。”張璁沉聲道:“大明地方監察體系乃是由巡按御史、提刑按察使司、督撫這三者組成,巡按御史實是重中之重,不容輕忽,其制度亦不容隨意敗壞,微臣懇祈皇上三思。”

嘉靖微微點了點頭,才似笑非笑的道:“若是破而後立呢?”

破而後立?張璁不由一怔,嘉靖這是對巡按御史制度不滿?還是對言官制度不滿?想到嘉靖自登基以來便屢遭言官攻擊,他自個與桂萼等一衆禮儀新貴亦是在言官的彈章中過日子,嘉靖生出革新言官制度的想法亦不足爲怪,不過,如此蓄意破壞監察制度,非是國家之福,這事得勸勸,便是要革新言官制度,亦須另想法子,萬不可如此任性。

不等他開口,嘉靖已是緩緩說道:“巡按御史制度不可謂不好,然自宣宗以來,各省皆設巡撫,巡撫已然成爲總領一方軍政的地方大員,地方三司分立,互相監督,相互制衡的局面已被打破,提刑按察使司實則已經淪落爲從屬地位。

爲牽制地方巡撫,巡按御史的權利亦大幅增加,所謂三者並存的地方監察體系,已經名存實亡,如今官場貪賄盛行,監察官員亦不例外,而監察官員之貪腐,實由巡按御史而起,概因巡按御史職權過重,難道沒有革新之必要?”

聽的這話,張璁心知嘉靖實是對言官制度大爲不滿,但就算是要革新言官制度,也沒必要破而後立,直接革新豈不更好?轉念間,他便明白過來,言官制度乃是明太祖所立,不敗壞到一定地步,嘉靖不敢妄言革新,否則必遭官員攻訐。

張璁雖是飽受言官攻訐之苦,卻是深知言官實是一大利器,如今他是多年媳婦熬成婆,好不容易做了首輔,正要大力拉攏、培植、利用言官以快意恩仇,若是任由嘉靖革新,誰知道最後會變成什麼局面?

微微沉吟,他便躬身道:“皇上洞察秋毫,聖慮深遠,然如今災荒連連,動盪不安,貿然破壞監察制度,微臣擔憂地方會糜爛不堪收拾,微臣懇祈皇上略微緩上一緩,再則,微臣竊以爲,言官亦並非一無是處。”

什麼意思?嘉靖眉頭不由微微一皺,難道還想利用言官不成?如今言官風氣實在太壞,盡是沽名釣譽之輩,不過,想到各地災荒連連,地方動盪不安,他不由暗歎了口氣,自御極登基以來,他就沒過上幾天安生日子,東南沿海被西洋人與日使攪的一團糟,厲行海禁之後,好不容易沿海太平了,北方蒙古人又開始不停的侵邊,老天也彷彿成心與他過不去,每年不是水災就是旱災蟲災,以致地方動盪不安,山西青羊山動亂,廣西古田、八寨、大藤峽動亂,陝西乾州玄狐教動亂此起彼伏,此時,確實不宜節外生枝,且穩穩吧。

沉吟良久,嘉靖纔開口道:“既如此,這巡按御史就免了,驛站歸屬兵部,給胡萬里賞個兵部車駕司主事銜。”

張璁不由暗自腹誹,兵部主事不過是個正六品的小官,能濟什麼事?不過是聊勝於無罷了,只能看胡萬里的造化了,只盼那小子別太囂張,他忙躬身道:“微臣遵旨。”

待的張璁躬身退出,嘉靖才鬆懈下來,瞟了一眼胡萬里那首詩,李杜詩篇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這首詩明顯是爲迎合他整頓科場文風而做,不得不說,文采確實不錯,只不知道他寫青詞的水準如何?

出的乾清宮,張璁便不由暗歎了一聲,他之所以不及早上呈胡萬里的建言書,便是因爲整飭驛站的事情得罪的人太多,即便是建言,亦會成爲衆矢之的,他原本以爲能夠說服嘉靖放棄,不想嘉靖卻是執意要在龍溪試行驛站整頓,這純粹是逼迫他這個首輔將整飭驛站事宜時時放在心上。

新科進士,福建漳州府龍溪知縣胡萬里挾妓夜遊秦淮河,被嘉靖下旨杖二十,同時令其在龍溪試行整飭驛站,並加賞兵部主事的旨意很快便在邸報上刊載了出來。

邸報一出,所有官員都是莫名其妙,這胡萬里挾妓夜遊秦淮河跟試行整飭驛站有什麼聯繫?再說了,整飭驛站又不是什麼新政,有必要如此謹慎,還搞個試行整飭?即便要試行整飭,那也得挑個好地方,怎的選到福建漳州那旮旯去了,福建那地方八山一水一分田,驛道之難不遜與蜀道,有試行的價值嗎?

想不通歸想不通,一衆官員心裡都清楚,嘉靖這是對驛站的情況看不順眼了,不過,他們也並不着急,且不說試行的效果如何,從試行到全面整飭至少需要一兩年時間,說不定還是三、五年光景,有什麼好急的?但不管怎麼說,嘉靖既然開始關注此事了,倒是要收斂一些了,以免被秋後算賬。

相比於整飭驛站,他們更關心的是嘉靖對胡萬里的態度,胡萬里京郊爲張璁送行,張璁爲其改授任職,這兩件事京師知道的人可不少,如今胡萬里雖說被杖二十,卻是官升一品兩級,而且被委任試行整飭驛站,可謂是因禍得福,這可是愛屋及烏,足以說明嘉靖對首輔張璁優渥有加,

由此可見,嘉靖根本就不給楊一清一點機會,張璁的首輔之位如今已是穩如磐石了,原本不少心存觀望的官員也徹底熄了那點子念頭。

很快,胡萬里挾妓夜遊秦淮河,因爲贈送秦淮佳麗兩首詩而被彈劾的事情便被捅了出來,那兩首詩也隨之在京師流傳開來,在京師士子間引起不小的轟動,在官場亦被傳爲笑談。

被張璁調回京師任都察院御史和戶科給事中的周志偉、魏一恭兩人聞知此事不由又喜又憂,當即就邀約一衆在京的同年小小慶祝了一番。

第384章 出征第434章 天公不做美第469章 偷天換日(三十)第150章收買人心第 389章 生路第244章 嘉靖反應第 63章 弄巧成拙第116章 狂知縣第218章 踢皮球第266章 招攬第440章 偷天換日(一)第470章 雄辯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一)第412章 轟動第412章 轟動第18章 分歧第60章 下聘第350章 拒絕招安第122章募捐第85章 刁難第153章 買賣第289章 五百里加急第315章 滿載而歸第5章 明朝銀錠第472章 各有算盤第75章 有野心第407章 步騎對決第182章 離任第288章 一石三鳥第417章 文鬥第406章 堅守第274章 激勵第491章 斬草除根第462章 偷天換日(二十三)第129章完敗第426章 飛剪第72章 試探第459章 偷天換日(二十)第181章入主月港(三)第113章 風頭第184章再回金陵第162章有後了第276章 肉靶第324章 萬衆矚目第八章 試探第216章 化害爲利第132章盛極第437章 秘不發喪第206章 好色第 431章 聯盟第118章矛盾第183章再提開海第429章 考績第271章 觀察第390章 大捷第207章 被逼第301章 調集 人手第450章 偷天換日(十一)第201章 初見嚴嵩第257章 出行第76章 漳州第174章發軍餉第436章 入侵倭國第484章 鋪開第199章 以退爲進第184章再回金陵第96章 無事生非第359章 招安條件第464章 偷天換日(二十五)第463 偷天換日(二十四)第132章盛極第118章矛盾第56章 科舉革新第281章 脫離門牆第165章橫插一腳第376章 嫁衣?第250章 投石問路第312章 投降第399章 佳人來第440章 偷天換日(一)第286章 萬順合第252章 揣摩第1章 被點撥第415章 舉國震驚第487章 盛世之兆第173章改制第438章 滿城白幡第388章 布袋陣第259章 寧波望族第298章 潛在危機第459章 偷天換日(二十)第379章 說服嘉靖第121章開海之爭第474章 決戰大同第54章 南京(十)第490章 東興銀行第297章 開張不順第327章 永寧衛的算盤第181章入主月港(三)第343章 火燒大阪灣(三)